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氧化铝知识培训内容氧化铝知识培训内容 氧化铝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氧化铝技术经济指标计算 第一节 概述第一节 概述 铝从十九世纪末才开始工业生产 在此以前 曾被认为是贵金属 地位甚至黄金之上 但 其发展十分迅速 从 1890 年至 1900 年 全世界金属铝的总产量约为 2 8 万吨 而到二十世纪 中叶 铝的产量已居世界有色金属之首 仅次于钢铁 而 1990 年一年 世界原铝产量已达到 1600 多万吨 约占世界有色金属产量的 40 1999 年月日 2209 7 万吨 二十世纪以来 全世界原铝产量迅速增长 铝的应用领域也日益广泛 目前 铝已广泛应 用在日常生活以及现代工业的许多部门 如航天工业 交通运输业 建筑业等行业中 正是 由于铝金属肯有优越的性能和丰富的资源 它将成为 21 世纪的世纪金属或结构金属 在国民 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 1 1 金属铝产量和需求量 表 1 世界铝产量和我国铝产量及价格统计数据 年份1995199619971998 世界原铝产量 万吨1974207921792266 我国原铝产量 万吨171190217 8241 8 全球原铝消费量 万吨2030204521642189 我国原铝消费量 万吨191204218240 我国进口铝锭 万吨38 836 628 830 6 世界原铝价格 美元 t 1805150414981357 我国原铝价格万元 t1 741 561 481 36 由上表可知 原铝年产量在逐年递增 而原铝人格却在下降 但 1999 年后 铝价开始回 升 供求关系发生变化 供不应求 一是因为美国凯撒公司的格雷默西氧化铝厂于 1999 年 7 月 5 日发生爆炸 丧失了 100 万吨 年的产能 二是印度两大氧化铝厂检修 丧失 15 万吨 年 的产能 8 月份全球氧化铝供应紧张 价格上涨 截止到 2002 年 6 月国内已建成电解铝厂 122 家 年产量已达 400 万吨 1 2 氧化铝量和需求量的变化 氧化铝是电解铝的主要原料 各国的氧化铝产量的 90 左右用于生产金属铝 因此随着铝 工业的发展 氧化铝工业也发展起来 2 我国的氧化铝工业是伴随着电解铝生产的发展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我国铝工业建立以来 其内部各环节基本上是均衡发展的 直到 1983 年 氧化铝产能与电解铝产能 特别是产量上 出现严重不平衡 主要是由于地方及乡镇企业兴建小型铝电解厂而造成的 根据资料统计 只有当氧化铝 原铝 2 3 时 才能满足国内氧化铝的需要 表 2 氧化铝与原铝比值变化情况 年份198319971999 氧化铝 原铝2 161 431 46 为补充缺口 我国从 1983 年开始进口氧化铝 到 1999 年累计进口氧化铝 1397 04 万吨 占同期我国氧化铝产量的 45 75 表 3 1996 2002 年国内氧化铝供求情况 万吨 年份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 产量230292325384432474520 进口量115109157163188335320 供应合计345401482547600809840 炼铝355407460524565680800 非冶金3739404024242 需求合计392446500564607722842 平衡 47 45 18 17 13 87 2 由上表可知 我国氧化铝产量严重不足 每年需要进口大量氧化铝 且在数年内 我国仍 将是氧化铝进口国 因此 国家九五计划和 2010 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指出 重点发展氧化 铝 3 格子磨 高铝矿石 高压溶出机组 溶出矿浆 稀释槽 稀释浆液 沉降分离槽 粗液 叶滤机 拜耳法精液 种分分解槽 碱液调配 液碱 大块石灰石焦碳 石灰炉 CO2送碳分 石灰 混合槽 平盘过滤机 成品 Al OH 3 AH 焙烧 产品 Al2O3 浓缩槽 混合槽 平盘过滤机 焙烧炉 立盘过滤机 滤液 拜种母蒸发器 沉降分离槽 底流 排盐过滤机 滤饼 滤液 溢流 底流洗涤沉降槽 底流 洗涤沉降槽 赤泥过滤机 滤饼 溢流 溢流 赤泥及附液 絮凝剂配制 溶出磨 分离槽 粗液 脱硅机 一次脱硅浆液 硅渣分离槽底流 硅渣过滤机 硅渣及附液 溢流 叶滤机 滤液 烧种分槽 过滤机滤饼 种分母液 蒸发器 烧种蒸母液 过滤机 成品 Al OH 3 焙烧炉 产品 Al2O3 石灰乳 二次脱硅槽 溢流 叶滤机 二次精液 一次精液 CO2 碳分槽 滤饼过滤机 碳分母液 Al OH 3洗液 热水 碳分蒸发器 碳蒸母液 洗涤沉降槽 底流 洗液 热水 弃赤外排泵 生料浆 烟煤 底流 碎灰石普铝矿石碱粉无烟煤 原料磨 滤饼 熟料窑 熟料 热水 4 第二节 第二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计算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计算 一 拜耳法技术指标 1 基础知识 拜耳法生产的基本原理介绍 拜耳法的基本原量昌由拜耳精心研究出来的 他在 1889 年的第一个专利谈到用氢氧化 铝的晶粒作为种子 使铝酸钠溶液分解 也就是种子分解法 1892 年提出的第二个专利系统 地阐述了铝土矿所含氧化铝可以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解成铝酸钠的原理 也就是今天所采用 的溶出工艺方法 直到现在工业生产上实际使用的拜耳法工艺流程还是以上两个基本原理为 依据的 拜耳法的原理可以作如下描述 用苛性碱溶液溶出铝土矿中的氧化铝而制得铝酸钠溶液 采用对溶液降温 加晶种 搅拌的条件下 从溶液中分解出氢氧化铝 将分解后母液 主要 成分是 NaOH 经蒸发用来重新溶出新的一批铝土矿 溶出过程是在加压下进行的 拜耳法 的实质也就是下一反应在不同条件下进行的交替过程 Al2O3 H2O 2NaOH aq 2NaAl OH 4 aq 1 7Na2SiO3 2NaAl OH 4 aq Na2O Al2O3 1 7SiO2 nH2O 3 4NaOH aq 2 拜耳法配料技术指标概念及计算方法 1 拜耳法循环效率 拜耳法生产的主要原料是高铝矿 石灰和循环碱液 所谓循环碱液是指拜耳法生产过程 中 溶出铝土矿的碱液是循环利用的 拜耳法生产能力可用一个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衡量 这个指标就是拜耳法循环效率 该指标 的概念是 单位循环母液在一次作业周期中所生产的氧化铝的数量 如 一升循环母液可以 提取多少克氧化铝 一立方米循环母液提取多少公斤氧化铝等 该指标的计算公式 循环母液 k 溶出矿浆 k 拜尔法循环效率 1 645 循环母液 Nk 溶出矿浆 k 循环母液 k 循环效率公式的推导 设循环母液中苛性碱浓度为 Nk1g l 氧化铝浓度 A1g l 苛性比值为 k1 溶出液氧化铝量为 A2 苛性比值 k2 假设 单位循环母液中苛性碱在溶出过程中不损失 则溶出前后 相同单位体积的循 5 环母液苛性碱结合的氧化铝量为 溶出前 A1 Nk1 1 645 k1 溶出后 A2 Nk1 1 645 k2 则溶出前后 进入单位循环母液中的氧化铝量为 A A2 A1 Nk1 1 645 k2 Nk1 1 645 k1 1 645 Nk1 1 k2 1 k1 1 645 Nk1 k2 k1 k1 k2 循环效果是拜耳法生产中的一项基本技术经济指标 循环效果高意味着利用单位容积的 循环母液可以产出更多的氧化铝 这样 设备产能都按比例地提高 而处理溶液的费用也都 按比例的降低 经提高循环效率由循环效率公式看出 提高 Nk 和苛性比值以及降低苛性比值 可以使循环效率值增大 而影响循环效率值最大因素是苛性比值 所以在溶出过程中应该尽 可能提高溶出温度以达到降低溶出液苛性比值的目的 而在分解过程中则应极力提高母液的 苛性比值 拜耳法循环效率计算举例 已知 拜耳法循环母液 Nk 240g l 苛性比值为 3 0 溶出液苛性比值为 1 5 求拜耳法 循环效率是多少 解 E 1 645 240 3 0 1 5 3 0 1 5 131 6kg m3 2 拜耳法循环母液配入量计算 拜耳法配料组分为高铝矿 石灰和循环母液 那么对于单位循环母液要加多少矿石 或单 位矿石应加多少循环母液呢 这有一个最佳配比的问题 这个配比可以从理论计算得出 要计算出单位矿石对应的循环碱液加入量 首先必须弄清拜耳法溶出过程中循环母液中 有效碱的概念和苛性碱支出分布 有效碱的概念 有效碱的概念 循环母液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氧化铝 已与部分苛性碱结合成铝酸钠 所以在溶出时 循环母液中的这部分苛性碱不能参与溶出铝土矿中的氧化铝的反应 称之为惰性碱 我们把 参与溶出反应的苛性碱称为有效苛性碱 即有效碱 有效碱计算公式 6 设 循环母液中苛性碱浓度为 Nkg l 氧化铝浓度为 a g l 苛性比值为 0 溶出后溶液 苛性比值为 k Nk 有 Nk Nk k 0 公式推导 假设 溶出前后 循环母液中苛性碱量没有损失 则溶出前后的惰性碱量一致 由以 上条件可计算出溶出液中的惰性碱量为 Nk 惰 a k 1 645 a Nk 1 645 0 则单位体积循环母液中有效碱量为 Nk 有 Nk Nk 惰 Nk a k 1 645 Nk Nk k 0 拜耳法循环母液中有效碱计算举例 已知 拜耳法循环母液中 Nk 浓度为 240g l 苛性比值为 3 0 溶出液苛性比值为 1 5 求拜耳法循环母液中有效碱量是多少 解 Nk 有 240 240 1 5 3 0 120g l 拜耳法溶出支出碱量计算拜耳法溶出支出碱量计算 拜耳法溶出过程中苛性碱支出项目为 a 与矿石中氧化铝结合的碱 N 液 这部分碱 进入铝酸钠溶液中 b 与固相中二氧化硅结合的碱 N 固 这中分碱进入赤泥固相 c 与 矿石中二氧化碳和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转变成碳酸碱 N 反苛 这部分碱 d 苛性碱机械 损失 N 机 设 单位重量固相 矿石 石灰 中氧化铝量为 A 固 二氧化硅量为 S 固 二氧化碳量 为 C 固 循环母液中苛性碱损失量为 N 机 溶出赤泥中氧化铝与氧化硅的比值为 A S 赤 氧 化钠与氧化硅的比值为 N S 赤 溶出液苛性比值为 k 溶 则 与从矿石中溶出氧化铝结合的苛性碱量计算 进入赤泥中的氧化铝量为 A 赤 S 固 A S 赤 从矿石中进入溶液的氧化铝量为 A 液 A 固 A 赤 A 固 S 固 A S 赤 与进入溶液中的氧化铝结合的苛性碱量为 N 液 A 液 k 溶 1 645 与固相中二氧化硅结合的苛性碱量为 N 固 S 固 N S 赤 与二氧化碳反应 转变成碳酸碱量 N 反苛 C 固 44 62 空气中 CO2 忽略 N 机 7 拜耳法溶出支出碱量计算举例 已知 高铝矿与石灰成分如下 物料名称Al2O3SiO2Fe2O3TiO2CaOCO2灼减其它合计 高铝矿70 7 3 5 3 0 1 5 1 2 13 0 8 100 石灰2 0 85 0 10 0 3 0 100 配灰量 按干铝土矿的 10 溶出赤泥 A S 2 0 N S 0 40 溶出苛性比值 1 5 以一吨干铝土矿为基准进行计算 固相量总量及其各成分量计算 物料名称Al2O3SiO2Fe2O3TiO2CaOCO2灼减其它合计 高铝矿700703530151213081000 石灰2 085103 0100 合计70072353010022130111100 拜耳法溶出碱支出量计算 二氧化硅带走的氧化铝量 72 2 144kg 进入溶液中的氧化铝量 700 144 556kg 溶出氧化铝结合的苛性碱量 556 1 5 1 645 507 0kg 二氧化硅带走的苛性碱量 72 0 40 28 8kg CO2 反苛化消耗的苛性碱量 22 62 44 31 0kg 机械损失苛性碱量 不考虑 则 对应一吨高铝矿理论上必须加入的总的苛性碱量为 566 8kg 对应一吨高铝矿加入的循环母液量对应一吨高铝矿加入的循环母液量 所加入的碱量应等于拜耳法溶出过程中的支出碱量与循环母液中有效苛性碱浓度之比 566 8 120 4 7233m3 t 干矿 调整后固含 1100 566 8 2800 4 7233 223 0g l 3 拜耳法溶出率的计算 拜耳法溶出率的计算 a 概念 指拜耳系统溶出的氧化铝量与矿石中总的氧化铝量之比 b 计算公式 8 入磨高铝矿石 A S 过滤赤泥 A S 拜尔法氧化铝净溶出率 100 入磨高铝矿石 A S 入磨高铝矿石 A S 过滤赤泥 A S 拜尔法氧化铝相对溶出率 100 入磨高铝矿石 A S 1 入磨高铝矿石 A S 1 拜尔法氧化铝理论溶出率 100 入磨高铝矿石 A S c 影响拜耳法溶出率的因素 铝土矿的矿物组成及结构铝土矿的矿物组成及结构 三水铝石型矿最易溶出 一水软铝石次之 一水硬铝石 最难溶 溶出温度溶出温度 溶出温度越高 溶出率越高 循环母液苛性碱浓度循环母液苛性碱浓度 在一定范围内 Nk 越高 碱液溶出能力增强 但 Nk 浓度过 高一方面使氧化铝的溶出能力反而下降 同时 Nk 浓度高蒸发负担加重 蒸发能耗升高 配碱苛性比值 原矿浆固含 配碱苛性比值 原矿浆固含 所谓配碱苛性比值是指预计矿石中的氧化铝达到理 论溶出率时 溶出液的苛性比值 它的数量越高 即对单位重量的矿石配的碱量越多 溶出 速度越快 但必然使拜耳法循环效率降低 矿浆搅拌强度 矿浆搅拌强度 强烈的搅拌可使整个溶液成分更趋于均匀 矿粒表面上的扩散层厚 度也将减少 从而强化溶出过程 铝土矿的磨细程度 铝土矿的磨细程度 铝土矿磨得越细 反应表面积越大 溶出速度越快 但粒度过 细 会使赤泥粒子难以沉降 加重沉降分离的负担 石灰添加量 石灰添加量 添加石灰的主要作用是生成钛酸钙 消除二氧化钛对一水硬铝石溶出 过程的有害影响 加速溶出过程 过量的石灰会在溶出过程中生产钙霞石和水化石榴石 降 低赤泥中的碱含量 但会使氧化铝的损失量升高 4 拜耳法种分种子比及分解率的计算 拜耳法种分种子比及分解率的计算 种子比 9 概念 加入种子中的氧化铝量与分解精液中氧化铝量之重量比 公式 氢氧化铝种子中 AO 分解精液中 AO 种子比的大小是根据分解工艺制度而定 分解率 概念 分解析出的氧化铝量与分解精液中总的氧化铝量之比 计算公式 A 1 k 精 k 母 分解率影响因素 分解温度分解温度 温度越低分解率越高 但低于 30 时由于溶液粘度增大 稳定性增加 分解率反而有所降低 分解精液浓度和苛性比值 分解精液浓度和苛性比值 苛性比值相同时 中等浓度的铝酸钠溶液 稳定性较低 分解率较高 苛性比值越低 铝酸钠溶液稳定性越低 分解率越 高 晶种数量和质量的影响 晶种数量和质量的影响 晶种数量越大 即种子比越高 分解率越高 晶种质量越高 晶种活性越高 要求相同的分解率时 添加的晶种数量越少 在相同晶种添加量时 分解率越高 分解时间及母液苛性比值分解时间及母液苛性比值 分解时间越长 分解率越高 但时间过长 投用的分解槽数量越多 单位槽产能越低 搅拌的影响 搅拌的影响 搅拌一方面保证种子与溶液有良好的接触 另一方面还使 溶液的扩散速度加快 保持溶液浓度的无效 破坏溶液的稳定性 加速铝酸钠 溶液的分解 并能使氢氧化铝晶体均匀长大 同时也防止 AH 沉淀 搅拌速度过 慢 AH 易沉淀 过快易产生细粒子 杂质的影响杂质的影响 溶液中硫酸钠 碳酸钠含量增加 使溶液的粘度增高 稳 10 定性增加 分解率降低 晶种比及分解率举例计算 已知 分解精液的氧化铝浓度为 170g l 苛性比值为 1 50 当要求种子比为 2 0 时 每立方米精液需要加入的 AH 种子量是多少 如果拜耳法精液流量为 1000m3 h 则每小时应加多少 AH 种子 如果分析得出分解母液的苛性比值为 3 0 求拜耳法种分分解率是多少 解 每立方米精液加入 AH 种子量 170 2 156 102 520kg m3 精液 每小时加入的种子量 520 1000 1000 520t h 拜耳法分解率为 A 1 k 精 k 母 100 1 1 5 3 0 100 50 0 5 其它指标的计算 其它指标的计算 拜尔法赤泥产出率 拜尔法赤泥产出率 每立方米矿浆产干赤泥量 t m3 原矿浆固体中 SiO2含量 拜尔法赤泥产出率 t m3 固含 K 1000 赤泥中 SiO2含量 矿浆折合比 矿浆折合比 m3 t 指生产每吨拜尔法氧化铝耗原矿浆量 耗用原矿浆量 t 矿浆折合比 矿浆折合比 m3 t 拜尔法产氧化铝量 t 11 二 烧结法技术指标 1 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 烧结法生产的基本原理介绍烧结法生产的基本原理介绍 第一个氧化铝工业生产方法 烧结法 1856 1860 年在法国萨林德厂研究出来 1858 年 吕查得里提出铝土矿 苏打烧结法生产氧化铝 1880 年由米尤列尔提出往苏打 铝土矿炉料中 添加石灰石 形成了今天的碱 石灰烧结法 目前是世界上处理低品位铝土矿的主要工业方 法 碱 石灰烧结法生产氧化铝的原理是 将铝土矿与一定量的纯碱 石灰 或石灰石 配成 炉料在高温下进行烧结 使氧化硅与石灰化合成不溶于水的原硅酸钙 氧化铁与纯碱化合成 可以水解的铁酸钠 而氧化铝与纯碱化合成可溶于水和稀碱溶液的固体铝酸钠 将烧结产物 用稀碱溶液溶出时 铝酸钠进入溶液 铁酸钠水解放出碱 氧化铁以水合物的形式与原硅酸 钙一同进入赤泥 得到的铝酸钠溶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分解析出氢氧化铝 分离 AH 后 的母液称为碳分母液 经蒸发后可返回配料 熟料烧成过程中主要化学反应式 Al2O3 Na2CO3 Na2O Al2O3 CO2 Fe2O3 Na2CO3 Na2O Fe2O3 CO2 2CaO SiO2 2CaO SiO2 CaO TiO2 CaO TiO2 2 烧结法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计算 烧结法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计算 1 生 熟料配方计算 生 熟料配方计算 生 熟料配方包括 铝硅比 碱比 钙比 铁铝比 其中钙比分为真钙比和假钙经 碱比 是指生料 或熟料 中氧化钠与氧化铝和氧化铁之摩尔比 有式子表示即为 生 熟 料碱比 N R N A F 假钙比 生 熟 料中氧化钙与二氧化硅的摩尔比叫钙比 以式子表示即为 假钙比 c s 12 真钙比 生 熟 料中的氧化钙与二氧化硅和二氧化钛之摩尔比 以式子表示即为 真钙比 C T S 生 或 料中氧化铁与氧化铝的摩尔比 铁铝比 F A 0 6375 F A 铝硅比 指生 熟 料中氧化铝与氧化硅的重量比 即 铝硅比 A S 我分公司生 熟 料配方及其相关指标的规定 生料指标的规定 生料浆水份 40 5 120 生料浆细度 14 固定碳为干生料的 2 5 4 0 送出生料浆 碱比 N R 0 95 0 04 K1 钙比 C S 1 96 0 05 K2 注 K1 为烧成煤灰份中含有Al2O3 Fe2O3及其它因素对熟料碱比影响的校正值 K2 为烧成煤灰份中含有SiO2及其它因素对熟料钙比影响的校正值 熟料指标的规定 熟料容量 1 20 1 40 熟料标准溶出率 A 93 0 N 95 0 破碎后熟料粒度 80mm 熟料必须正烧结 外观为灰黑色 砸开后黑心多孔 严防过烧和跑黄料 熟料 碱 比 N R 0 95 0 04 钙 比 C S 1 96 0 05 2 熟料净溶计算 熟料净溶计算 净溶的概念 指熟料在溶出 分离 洗涤过程中进入粗液中氧化铝或氧化钠与熟料中 氧化铝或氧化钠之重量百分比 计算公式 13 入磨普铝矿中 AL2O3的含量 1 入磨普铝矿石 入磨普铝矿石 A S 比值 入磨普铝矿中 SiO2的含量 2 熟料折合比 熟料折合比 t t 指生产每吨烧结法氧化铝耗熟料量 耗用熟料量 t 熟料折合比 熟料折合比 t t 烧结产氧化铝量 t 3 烧结法赤泥产出率 烧结法赤泥产出率 每吨熟料产干赤泥量 t t 熟料中 CaO 的百分含量 赤泥产出率 弃赤泥 CaO 的百分含量 4 烧结法氧化铝净溶出率 烧结法氧化铝净溶出率 在工业溶出条件下 熟料中 AL2O3或 Na2O 溶出的量占熟料中 AL2O3或 Na2O 总量的百分数 弃赤泥 A 熟料 C 烧结法氧化铝净溶出率 1 100 熟料 A 弃赤泥 C 弃赤泥 N 熟料 C 烧结法氧化铝净溶出率 1 100 熟料 N 弃赤泥 C 5 烧结法系统主要技术条件及指标 烧结法系统主要技术条件及指标 1 石灰烧制 干焦比 7 8 炉气二氧化碳含量 38 石灰石分解率 90 出灰温度 70 炉顶气温 200 炉气洗涤净化后含尘量 10mg Nm3 2 石灰乳制备 14 化灰用石灰粒度 5Omm 石灰乳浓度CaOf 180一200g 1 5 熟料溶出 溶出温度 75 80 溶出液成份Al2O3 110 125g l Na2Oc 16 20g l 熟料净溶出率 A 89 5 N 93 5 出磨赤泥细度 60 13 160 20 6 赤泥分离 分离沉降槽底流L S 3 5 4 5 一粗液浮游物 5 g l 赤泥洗水温度冬季 80 90 夏季 65 75 赤泥洗涤次数 8次 不得少于7次 5洗涤后赤泥附碱损失 NT L S 不大于4 kg t 干赤 絮凝剂添加量 0 2 0 3 kg t一干赤 7 粗液脱硅及硅渣分离 一次脱硅 1 脱硅器内压力 0 83MPa 约8 5kg cm3 2 脱硅器内温度 170 176 自蒸发器内压力 0 15MPa 约1 5kg cm3 缓冲槽内压力 0 05MPa 约0 5kg cm3 烧一精液脱硅指数 300 二粗液浮游物 20 30 g l 二次脱硅及精滤 石灰乳加入量CaOf 3 6g l 脱硅温度 95 烧二精液脱硅指数 600 烧二精液Al2O3浓度 97g l 烧二精液 k 1 48 1 55 烧二精液浮游物 0 012 g l 烧二精液Fe2O3 0 02 g l 硅渣滤饼含水率 40 硅渣分离 底流L S 3 5 4 5 溢流浮游物 2 g l 8 碳酸化分解 碳分槽入口处CO2浓度 36 压力 0 13MPa 约1 3kg cm3 碳分分解率按下表控制 15 9 烧结法种分 晶种分解首槽固含水 200 300g l 分解时间 45小时 分解母液 k 3 4 分解首槽温度 65 70 分解末槽温度 48 52 10 烧结法氢氧化铝分离洗涤 氢氧化铝洗水温度 95 洗水用量 1t t Al OH 3 碳分 种分氢氧化铝过滤液 及碳分沉降槽溢流浮游物 1 0 g l 过滤机真空度 0 04MPa 约350mm汞柱 洗后氢氧化铝滤饼含水率 12 洗后氢氧化铝滤饼含水率 0 5 附碱Na2OT 0 12 16 三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及产品产量计算三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及产品产量计算 一一 产品产量 产品产量 1 成品氧化铝总量 成品氧化铝总量 成品氧化铝总量是指焙烧氧化铝量 商品氢氧化铝折合量和特种氧化铝折合量的综合量 成品氧化铝总量 吨 焙烧氧化铝量 商品氢氧化铝折合量 拟薄水铝石折合量 1 焙烧氧化铝 吨 销售氧化铝量 氧化铝库存期末期初库存差 氧化铝库存量采用实物盘存确定 2 商品氢氧化铝折合量 吨 包装氢氧化铝 1 水分 0 647 3 拟薄水铝石折合量 吨 拟薄水铝石产量 0 7 销售氧化铝量 氢氧化铝量以销售处销售日报为准 2 氧化铝实产量 氧化铝实产量 氧化铝实产量是指能够反映企业报告期实际生产水平的产量 包括种分槽 固含和溶液 含氧化铝 和氢氧化铝仓在产量变化后的氧化铝量 计算公式 实产氧化铝量 吨 成品氧化铝总量 氢氧化铝仓期末期初仓存差折合量 种分槽液相及固相氧化铝期末期初差量 二二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计算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计算 1 氧化铝总回收率 氧化铝总回收率 是指氧化铝产品中 AL2O3量占投入物料中 AL2O3量的百分比 反映 生产过程中氧化铝的回收程度 计算公式 氧化铝实产量 产品中 AL2O3百分含量 AL2O3 100 17 原燃料 高铝 普铝 石灰石 烧成煤 配料煤 中的 AL2O3量 2 碱耗 碱耗 是指生产一吨产品氧化铝所耗用纯碱的数量 公斤 吨 氧化铝 计算公式 加入纯碱量 加入液碱量 1 325 流程中的在产品中 Na2O 存量的增减量 1 739 碱耗 氧化铝实产量 1 325 1 公斤 折 100 液碱折纯碱量 1 739 1 公斤 Na2O 折纯碱量 碱耗分布 碱耗分布 氧化铝碱耗可分为弃赤泥化学损失 化损 弃赤泥附液损失 成品带走及其 它损失 耗熟料量 T 弃赤泥产出率 1000 弃赤泥中 Na2O 含量 1 739 化损 kg t AO 氧化铝实产量 吨 耗熟料量 t 弃赤泥产出率 1000 弃赤泥附损 1 739 附损 kg t AO 氧化铝实产量 t 拜尔法产氢氧化铝带走损失 烧结法产氢氧化铝带走损失 成品带走 kg t AO 氧化铝实产量 t 拜尔法产氢氧化铝带走损失 拜尔法产氧化铝 10 洗 AH 中 Na2O 洗 AH 中附碱 1 75 1 739 烧结法产氢氧化铝带走损失 烧结法产氧化铝 10 洗 AH 中 Na2O 洗 AH 中附碱 1 75 1 739 其他损碱量 kg 其它损失 kg 氧化铝实产量 t 其它损失碱量 kg 生产耗用纯碱量 kg 弃赤泥中结合碱量 kg 弃赤泥附液碱量 kg 成品带走碱量 kg 18 3 氧化铝煤耗 氧化铝煤耗 包括熟料烧成用煤耗和生料加煤耗 烧成煤耗量 kg 耗熟料量 t 1 煤成煤耗 kg t 产熟料量 t 氧化铝实产量 t 生料煤耗量 kg 耗生料浆量 t 耗熟料量 t 2 生料加煤煤耗 kg t 产生料浆量 t 产熟料量 t 氧化铝实产量 t 氧化铝厂耗电量 度 4 氧化铝电耗 氧化铝电耗 度 t 氧化铝实产量 t 氧化铝厂蒸汽蒸汽耗量 t 5 氧化铝蒸汽消耗 氧化铝蒸汽消耗 t t 氧化铝实产量 t 6 氧化铝油耗 氧化铝油耗 包括重油消耗和轻油消耗 kg t 氧化铝重油 轻 耗用量 kg 氧化铝重油 轻油 单耗氧化铝重油 轻油 单耗 kg t 焙烧氧化铝量 t 氧化铝煤气耗用量 m3 7 氧化铝煤气单耗 氧化铝煤气单耗 m3 t 焙烧氧化铝量 t 氧化铝新水耗量 t 8 氧化铝新水单耗 氧化铝新水单耗 t t 氧化铝实产量 t 氧化铝循环水耗量 t 9 氧化铝循环水单耗 氧化铝循环水单耗 t t 氧化铝实产量 t 10 氧化铝工艺能耗 氧化铝工艺能耗 指生产氧化铝的各项能源消耗 以各项单耗乘以折算成标准煤的系数 kg 标煤 氧化铝工艺能耗 kg 标煤 各项能源单耗 相应能源折标系数 式中 蒸发回水为负值 其中 氧化铝工艺中所耗一次能源 煤 焦 油等 每月按固定折标系数计 19 氧化铝工艺中所耗二次能源中自备热电厂 水电厂转换的蒸汽 电力 新水等按每月的 折标系数计 氧化铝工艺中所耗煤气热值稳定 以固定折标系数计 11 氧化铝综合能耗 氧化铝综合能耗 是工艺能耗加上产品应摊的间接能源消耗 kg 标煤 氧化铝综合能耗 kg 标煤 氧化铝工艺能耗 辅助分摊量 氧化铝实产量 其中 辅助分摊量 在我厂只有运输部所耗能源 12 氧化铝铝矿石消耗 氧化铝铝矿石消耗 包括高铝矿石消耗和普铝矿石消耗 t t 高铝矿石消耗量 t 氧化铝高铝矿石消耗 氧化铝高铝矿石消耗 t t 氧化铝实产量 t 普铝矿石消耗量 t 氧化铝普铝矿石消耗 氧化铝普铝矿石消耗 t t 氧化铝实产量 t 13 氧化铝石灰石消耗 氧化铝石灰石消耗 包括大块石灰石消耗和碎石灰石消耗 t t 大块石灰石消耗量 t 氧化铝大块石灰石消耗 氧化铝大块石灰石消耗 t t 氧化铝实产量 t 碎石灰石消耗量 t 氧化铝碎石灰石消耗 氧化铝碎石灰石消耗 t t 氧化铝实产量 t 14 质量指标 质量指标 出厂氧化铝一级品率 出厂氧化铝一级品率 出厂氧化铝一级品重量占出厂氧化铝重量的百分比 出厂氧化铝一级品重量 罐装 袋装 t 出厂氧化铝一级品率 100 出厂氧化铝的重量 一 二级罐装 一 二级袋装 t 出厂氧化铝二级品以上率 出厂氧化铝二级品以上率 出厂氧化铝二级品以上氧化铝的重量占出厂氧化铝重量的百 分比 二级品以上氧化铝的重量 一 二级罐装 一 二级袋装 t 出厂氧化铝二级品以上率 100 出厂氧化铝的重量 一 二级罐装 一 二级袋装 t 20 三三 主要设备运转率 主要设备运转率 1 主要设备运转率 主要设备运转率 是指设备实际运转总台 组 时 和在册设备日历总台 组 时之比 各种原因的中途停车 不论时间长短 都视为非运转时间 在册设备包括运转的 在修理的 或待修理的和备用设备在内 设备运转总台 组 时 设备运转率 100 在册设备日历总台 组 时 主要设备包括 翻车机 堆取料机 堆料机 取料机 石灰炉 管磨 格子么 熟料窑 溶出磨 溶出器 脱硅机 蒸发器 老蒸发器 三蒸发器 四蒸发器 五蒸发器 焙烧炉 高压机 低压机 CO2压缩机 化灰机 2 主要设备产能 主要设备产能 指该设备在单位运转时间 小时 所处理的物料量 吨或 m3 某些设备 如熟料窑 高压溶出器等 要求以单位面积或容积在单位运转时间所处理的物料量 处理物料量 t 或 m3 处理物料量 kg 或 m3 设备产能 t 或 m3 h 或 设备运转总台 组 时 设备运转总台 组 时 设备总面积 m2 或总容积 m3 3 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莆田市高三数学试卷
- 送配电施工方案(3篇)
- 俱乐部社团活动策划方案(3篇)
- 襄樊阳台加固施工方案(3篇)
- 抗震轻钢别墅施工方案(3篇)
- 北京市门头沟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考点及答案
-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英语试题含参考答案
- 忻州科目一扣分题目及答案
- 英语动词时态的运用与辨析教学教案:小学英语教学中重点难点解析
- 交通卡支付系统技术开发合作合同
- 医院6S管理标准
- 市政项目EPC总承包项目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JG/T 162-2009住宅远传抄表系统
- 人工智能与无人机课件
- 城市道路智慧路灯项目投标方案(技术标)
- 5步打造孩子内驱力
- 物业管理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模板参考范文)
- 人工智能辅助的舆论危机传播分析-洞察阐释
- 2025-2030年中国透皮贴剂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广西安全员考试试题试题及答案
- 认知铁路中间站和区段站铁道概论37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