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第七章 资本的流通过程资本的流通过程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考察资本的流通过程即资本的运动过程 资本运动过程 从单个产业资本看 表现为资本的循环和资本的周转 考察资本循 环 重点是分析资本运动的连续性 即资本运动过程所经历的阶段 及采取的形式 揭示通过资本的循环运动如何连续地生产出剩余价 值 考察资本周转 重点是分析资本运动的速度 揭示资本周转速 度对生产的剩余价值数量的影响 而从社会总资本的运动看 表现 为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 重点是分析社会资本 再生产所要求的基本比例关系即所要求的实现条件 并通过对社会 资本再生产矛盾的考察 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内在矛盾 与经济危机 本章的一些基本原理 抽掉其资本主义形式 对于认 识社会主义企业的和社会的资金运动 也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第一节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资本的循环 一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一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 一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 一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 资本是在不断循环运动中实现价值增殖的 而能够发生价值增资本是在不断循环运动中实现价值增殖的 而能够发生价值增 殖的资本只有产业资本 它包括工业 农业 建筑业等各个物质生殖的资本只有产业资本 它包括工业 农业 建筑业等各个物质生 产部门的资本 产部门的资本 因此 考察资本如何在循环运动中发生价值增殖的 问题 要以产业资本为对象 产业资本的循环运动要经过购买 生 产 销售三个阶段 相应地产业资本要采取货币资本 生产资本 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 113 产业资本循环运动的第一阶段是购买阶段 即用货币资本购买 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这些作为资本主义生产要素的商品 为生产剩余 价值准备条件 如果用 G 表示货币 W 表示商品 A 表示劳动力 Pm 表示生产资料 那么 购买阶段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G 一 W APm 经过购买阶段 资本在数量上虽然没有发生变化 但在形态上 却发生了变化 这就是由货币资本形态转化为生产资本形态 当这 一转化实现后 产业资本循环就进入第二阶段 产业资本循环运动的第二阶段是生产阶段 即使用购买到的劳 动力和生产资料进行生产 生产出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 如果用 P 表示生产过程 虚线表示流通过程的中断 W 表示包含着剩余价 值的商品 那么 生产阶段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W APm P W 生产阶段既然是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 所以 生产阶段在资本 循环过程中是决定性阶段 经过生产阶段 资本不仅在形态上发生 了变化 由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 资本的形式由生产要素形式 转化为商品形式 而且资本在数量上也发生了变化 即发生了价值 增殖 当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以后 产业资本循环就进入第三 阶段 产业资本循环运动的第三阶段是销售阶段 从生产领域回到流 通领域 把由生产阶段生产出来的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卖出去 实 现价值与剩余价值 如果以 W G 分别表示包含着剩余价值的商 品 货币 则售卖阶段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W 一 G 销售阶段是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的阶段 它作为价值与剩 余价值的实现阶段也是十分重要的 114 二 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 二 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 货币资本 生产资本 商品资本 不是独立的三种资本形式 货币资本 生产资本 商品资本 不是独立的三种资本形式 而是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分别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 并分别执行而是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分别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 并分别执行 着三种职能 货币资本的职能是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 为生产剩着三种职能 货币资本的职能是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 为生产剩 余价值准备条件 生产资本的职能是使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以资本主余价值准备条件 生产资本的职能是使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以资本主 义的方式相结合 生产出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 商品资本的职能则义的方式相结合 生产出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 商品资本的职能则 是通过商品的销售 实现包含在商品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是通过商品的销售 实现包含在商品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三 产业资本的循环 三 产业资本的循环 产业资本顺次地经过三个阶段 采取三种职能形式 实现了价产业资本顺次地经过三个阶段 采取三种职能形式 实现了价 值的增殖 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 叫做资本循环 值的增殖 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 叫做资本循环 用 公式表示是 G 一 W APm P W 一 G 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是资本的流通过程 第二 阶段是资本的生产过程 所以产业资本循环过程 是流通过程和生 产过程的统一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 是有机地相互密切 联系的 产业资本必须不停顿地依次经过循环的三个阶段 并依次 采取三种职能形式 只有这样才能使产业资本正常地顺利进行循环 运动 实现价值的增殖 二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形式二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形式 产业资本循环是一个连续不断永无止境的运动过程 这一过程 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G 一 W APm P W 一 G G 一 W APm P W 一 G 从连续不断的资本循环过程可以看出 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 中的每种职能形式 都要经过循环的三个阶段而回到原来的出发 点 因此 产业资本循环就有货币资本循环 生产资本循环 商品 资本循环等三种不同的循环形式 可用如下综合公式表示 115 见书见书 116116 页 页 货币资本的循环 就是以货币资本为出发点和回归点的运动 它要顺次经过购买阶段 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 所以 它是以生产 阶段为媒介 连接两个流通阶段的循环运动 用公式表示是 G 一 W APm P W 一 G 生产资本的循环 就是从生产资本开始 并以生产资本为终结 的运动 它顺次经过生产阶段 销售阶段和购买阶段 以及再一个 生产阶段 所以 它是以流通过程为媒介连接两个生产过程的循环 运动 用公式表示是 P W 一 G G 一 W APm P 商品资本的循环 就是从商品资本开始 再回到商品资本的运 动 它要经过销售阶段 购买阶段和生产阶段 用公式表示是 W 一 G G 一 W c 这是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一个基本前提条件 扩大再生产所需要的追加的消费资料是第二部类生产的 因 此 第二部类一年中所生产的全部消费资料 除了满足两大部类简 单再生产过程中的工人和资本家所需要的消费资料以外 也必须有 一个余额 用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追加消费资料的需要 如用 m x 表示剩余价值中供资本家个人消费的部分 那么 m m x 就 表 示剩余价值中供积累用的部分 用公式表示就是 II c v m I v m x II v m x 把公式两端各减去 II v m x 这个公式就表示 为 c m m x v m x 这是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另一个基本前提条件 128 二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 二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 具备了上述两个基本前提条件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进行就 具备了可能性 但是 要使扩大再生产由可能变成现实 就不仅要 使社会总产品按照扩大再生产上述两个前提条件重新组合 而且要 使社会总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全部得到实现 根据扩大再生产两个 前提条件的要求 假定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条件下全年社会总产品 的构成图式如下 I4000c 1000v 1000m 6000 II1500 750v 750m 3000 在这个图式中 I 1000v 1000m II 1500c 符合 I v m IIc 这个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前提条件 具备了进行扩大再生产的可 能 为了进行扩大再生产 必须从社会总产品中提供出追加的生产 资料和追加的消费资料 因此 上述社会总产品 9000 必须按照 扩大再生产的用途重新加以组合 假定第一部类的资本家把剩余价值 1000 中的一半即 500m 用 作追加的资本 另一半 500m x 用作资本家个人消费 又假定第一部 类的资本有机构成仍为 4 1 因而追加资本 500 按照 4 1 的比例 转化为追加的不变资本 400 C 和追加的可变资本 100 V 这样 第 一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按照扩大再生产的用途就重新组合为如下几 个部分 I4000c 400 c l000v 100 m 500m x 6000 即 I4400c 1100v 500m x 6000 重新组合的第一部类的社会总产品中 不变资本 4400C 代表用 于维持和扩大第一部类再生产的生产资料的价值 而它的实物形态 就是生产资料 因而这部分产品可通过本部类内部的交换得到实 现 剩下的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 1600 1100v 500m x 在价值上 是代表第一部类工人和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部分 而它在实物形 态上却是生产资料 因此这部分产品只有与第二部类的消费资料进 行交换才能实现 同时 只有通过这个交换 才能使第二部类消耗 129 掉的生产资料得到补偿 但是 第二部类需要在实物上替换的不变 资本价值只有 1500C 比第一部类需要与它交换的 1600 少 100 因 此第二部类资本家有必要从剩余价值 750m 中提取 100 用作追加 的不变资本 假定第二部类的资本有机构成仍为 2 1 则必须再从 剩余价值中提取 50 用作追加的可变资本 从而使第二部类的生产 规模相应地扩大 这样 第二部类的全部产品的价值按照扩大再生 产的用途就重新组合如下 IIl500C 100 C 750V 50 V 600m x 3000 即 II1600c 800v 600m x 3000 重新组合的第二部类的社会总产品中 800v 600m x 的可变资 本和剩余价值 代表用于第二部类工人和资本家的消费资料的价 值 而它在实物形态上就是消费资料 因而这部分产品可通过第二 部类内部的交换得到实现 剩下的 1600C 在价值上代表着第二部类 已经消耗掉的和追加的生产资料 它在实物形态上却是消费资料 因此 这部分产品只有通过与第一部类的生产资料进行交换才能得 到实现 两大部类产品经过重新组合 就为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情况下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创造了条件 这一实现过程同简单再生产情况下 一样 也是通过三方面的交换而实现的 一是第一部类的 4400C 通过本部类内部的交换得到实现 二是第二部类的 800v 600m x 也通过本部类内部交换得到实现 三是第一部类的 1100V 500m 和第二部类的 1600C 通过两大部类之间的相互交换得到实现 这 一实现过程可用如下图式表示 通过上述三个方面的交换 社会总产品得到全部实现 下一年 的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就能够进行 在下一年的扩大再生产中 如 果剩余价值率仍为 100 那么 到年末两大部类生产出来的社会 130 总产品的价值构成是 I4400c 1100v 1100m 6600 II1600c 800v 800m 3200 因此 到下一年的年末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规模 就由上一年 的 9000 扩大到 9800 从而实现了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 三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三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从上述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实现过程的分析中 可以揭示出社 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 同样必须使两大部类相互交换 的产品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即第一部类原有的可变资本价 值 加上追加的可变资本价值 再加上本部类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 的剩余价值 三者之和应等于第二部类原有不变资本价值和追加不 变资本价值之和 这个基本实现条件用公式表示是 v v m x c c 从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 同样可以引申出另外 两个实现条件 c v m c c c c c c m v v m x v v m x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反映了在扩大再生产过程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反映了在扩大再生产过程 中 两大部类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基本比例关系 社会资本扩大再中 两大部类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基本比例关系 社会资本扩大再 生产才能顺利进行 生产才能顺利进行 四 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四 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 上面对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实现问题的分析 是以社会的生产 技术没有进步 从而资本有机构成不发生变化的假设为条件的 但 实际上 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往往是在技术进步 从而资本有机 构成提高条件下进行的 在以技术进步为特征的扩大再生产过程 中 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就会发生第一部类生产比第二部类 生产增长得快的现象 即生产资料生产必然优先增长 生产资料生 产优先增长的原理 是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 131 成部分 在技术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扩大再生产条件下 生产资 料生产之所以必然优先增长 这是因为 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 提高 原有的预付资本以及由剩余价值转化而来的追加资本中 转 化为不变资本的比重必然越来越大 转化为可变资本的比重必然越 来越小 也就是不变资本的增长 必然快于可变资本的增长 因而 社会对生产资料需求的增长 必须快于对用以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的 消费资料需求的增长 这样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生产资料 生产的增长速度必然快于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速度 只有这样 才 能使社会总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在价值上和物质上得到补偿 而 且 从第一部类内部来看 要使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得到保 证 就要求第一部类中为本部类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的增长 快于 为第二部类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的增长 正如列宁所指出 正如列宁所指出 增长增长 最快的是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 其次是制造消费资料的生最快的是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 其次是制造消费资料的生 产资料生产 最慢的是消费资料生产 产资料生产 最慢的是消费资料生产 因此 生产资料生产优 先增长是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客观经济规律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 并不意味生产资料生产可以脱离消费 资料生产而孤立地增长 更不意味生产资料生产比消费资料生产增 长得越快越好 因为 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 归根到底要依赖于或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 归根到底要依赖于或 受制于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 这表现在 受制于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 这表现在 1 1 第一部类扩大再生产 第一部类扩大再生产 所追加的劳动力对消费资料的需要 要依靠第二部类生产的增长来所追加的劳动力对消费资料的需要 要依靠第二部类生产的增长来 提供 提供 2 2 第一部类为第二部类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 是为满足第 第一部类为第二部类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 是为满足第 二部类生产发展的需要 二部类生产发展的需要 3 3 第一部类为本部类制造生产资料的生 第一部类为本部类制造生产资料的生 产 最终也受第二部类生产发展的制约 因为制造第一部类自身用产 最终也受第二部类生产发展的制约 因为制造第一部类自身用 的生产资料生产 最终是为了给第二部类提供更多的生产资料 以的生产资料生产 最终是为了给第二部类提供更多的生产资料 以 生产更多的消费品 生产更多的消费品 列宁全集 第 1 卷 人民出版社 1984 年版 第 66 页 132 第四节第四节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一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一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表明 无论在简单再生产或扩大再生产条 件下 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以及各个部门之间 必须保持一定的比 例关系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 但是 资本主义再生产 中充满着各种不可克服的矛盾 使得社会资本再生产所需要的比例 关系经常遭到破坏 周期性地爆发经济危机 从 19 世纪初叶开始 每隔若干年 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或整 个资本主义世界 就要爆发一次经济危机 危机爆发时 大量商品 积压 大批工厂减产或倒闭 工人大量失业 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一 片混乱 这些现象 都是生产过剩在经济生活各个方面的表现 但 这种生产过剩不是绝对过剩 即不是生产的商品超过了人们的物质 生活需要 而是相对过剩 即生产的商品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 力的需求的过剩 所以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实质上是生产相对过 剩的危机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 身 危机的根源在于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身 危机的根源在于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 间的矛盾 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当这一矛盾达到尖锐激化程度间的矛盾 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当这一矛盾达到尖锐激化程度 时 就引起经济危机的爆发 时 就引起经济危机的爆发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通过这一基本矛盾 的具体表现可清楚说明 首先 这一基本矛盾表现为个别企业内部首先 这一基本矛盾表现为个别企业内部 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各个资 本主义企业为了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 并在竞争中取胜 必然加强 企业的组织性 改善经营管理 同时 生产的社会化也迫使企业改 善经营管理 加强生产的组织性 使生产得以顺利进行 但从整个 社会生产看 不同企业归不同资本家私有 它们彼此分离 互相对 立 因而整个社会生产不能有组织进行 必然呈现无政府状态 资 产阶级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调节和干预 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生 133 产的无政府状态 当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比例关系遭到破坏而严重失 调时 就形成大量商品相对过剩 导致经济危机爆发 其次 这一其次 这一 基本矛盾又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基本矛盾又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 力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力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一方面 资本主义私有制下 追逐剩余价 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部压力 促使每个企业都要求扩大生产 而生产的社会化又为扩大生产的趋势提供了物质基础 但另一方 面 正由于对剩余价值的追逐 必须加强对劳动人民的剥削 从而 使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相对于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来说 呈现出相对缩小的趋势 这就造成社会生产与社会消费的矛盾 当 这一矛盾发展到尖锐的程度 致使商品大量积压 从而使社会再生 产的实现条件遭到严重破坏时 就会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二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二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每隔若干年就爆发一次 周期性出 现 这就是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经济危机之所以周期性地爆发 其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运动过程本身的阶段性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有时趋向缓和 有时趋 于激化 只有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到尖锐激化的程度 使社会 再生产的比例严重失调时 才会爆发经济危机 而经济危机的爆 发 使企业纷纷倒闭 生产大幅度下降 社会生产力遭到巨大浪费 和破坏 从而使社会生产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得到暂时平衡 资本 主义各种矛盾暂时缓和 经济危机得以逐渐摆脱 资本主义生产得 以重新恢复和发展 但是 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从而产生经济危 机的根源并没有消除 因此 生产的恢复 高涨只能是一时的 随 着资本主义生产的恢复和高涨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又重新激化 必 然导致再一次经济危机的爆发 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 使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也具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 使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也具有周期性 质 质 从一次危机爆发到下一次危机爆发所经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初入职场新人面试技巧与常见问题解答
- 20XX年度XX市社会保基金管理局信息系统运维服务项目采购需求
- 单韵母的教学课件
- 2025年水利工程管理专业初级考试要点回顾与热点预测题集
- 中式面点师教学课件
- 2025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美术学科模拟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新媒体运营师实战手册与模拟题集
- 2025年河南省平顶山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 电信诈骗消防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数学科目模拟题与解析
- 不寐的中医辨证论治课件
- 7.4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课件)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 天府新区招商推介报告
- 体育旅游市场结构分析及创新产品开发路径研究
- 初中体育与健康排球运动作业设计
- 高空作业安全技术交底完整
- 营运车误工费协议合同模板
- 消防设施操作员(中级监控方向)理论知识考试(重点)题库600题(含答案解析)
- 企业领导力课件百度云
- HTD9000-X5S仪表自动化培训与技能竞赛综合装置【说明书】A420241009
- 高中物理第八章 静电场专题复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