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大作业—液位自动控制系统分析解答_第1页
自动控制大作业—液位自动控制系统分析解答_第2页
自动控制大作业—液位自动控制系统分析解答_第3页
自动控制大作业—液位自动控制系统分析解答_第4页
自动控制大作业—液位自动控制系统分析解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动控制原理大作业自动控制原理大作业 班级 班级 XXXXXXXXXXXXXXXX 学号 学号 XXXXXXXXXXXXXX 姓名 倪马姓名 倪马 液位自动控制系统分析解答液位自动控制系统分析解答 题目 题目 如图所示的液位自动控制系统 简述 1 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说明各元 部件的功能 控制器 被控对象 希望值 测量值 干扰量和被控量 绘制系统原理框图 2 假设 系统输入 输出流量与入 出水阀开度成正比 减速器加速比为 与电位计中点 零电位点 对应 电动机输入电压与输出转角的对应关i 0 H 系参见第二章第二节相应内容 试列写该系统以为输入 以实际液位高度 0 H 为输出的系统数学模型 H 3 根据 2 的求解过程 绘制控制系统结构图 并求出系统闭环传递 函数 4 利用劳斯判据 给出满足系统闭环稳定性要求的元 部件参数取值范 围 5 取系统元 部件参数为 电动机电枢电阻 电枢电感 35 1 a R 电机轴转动惯量 电动机反电动势系数HLa00034 0 26 105 8KgmJ 电动机电磁力矩系数 减速器原级齿轮转 03 0sradVCE ANmCM 028 0 动惯量 减速器次级转动惯量 减速比 入 2 1 0555 0 KgmJ 2 2 015 0 KgmJ 2 i 水阀门转动惯量 阀门流量系数 反 2 3 01 0 KgmJ radsmKin 1 0 3 mVKH 1 馈电位计比例系数 入水阀与减速器次级同轴 不计摩擦损耗 试求 1 f K 绘制系统关于功率放大器放大系数的根轨迹 1 K 根据控制系统稳 快 准的原则 在根轨迹上适当选取系统闭环极点 试求出系统对 的响应函数的解析表达式 并分析各元 部件参数对系 1 ttur 统输出特性的影响 6 绘制系统对数频率特性曲线 并对系统频率响应特性给出详细讨论 解答分析 解答分析 1 系统工作原理系统工作原理 1 基本工作原理 设定希望水位在高度 H0时 该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即出水量与进水量一致 此时 浮子与电位器连接的杆处于水平位置 电位器的滑头也位于中间位置 假设系统初始处于平衡状态 且阀门 L1 L2 关闭 当打开阀门 L2 或其他因 素 使水槽内水位下降 出水量大于入水量 浮子随水位下降而下沉 并通 过连杆带动电位器滑头向上移动 此时 相当于给电位器输入一正电压 并使 电动机正转 通过减速器开大阀门 L1 进而使进水量增大 一直增大到入水量 大于出水量 液面开始增高 当液面高度为 H0 时 电位器滑头又处于中间位 置 无电压输出 电动机亦不会转动 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2 各元 部件的功能 电位器 将浮子及连杆传来的高度值转化为电压值 其检测作用 电动机 将电位器传递过来的电势能转化为机械能 然后传给减速器 减速器 通过减速器内的齿轮比控制电动机传过来的速度 阀门 控制流入流出水量的大小 3 控制器 点位器 电动机 减速器 被控对象 水槽 被控量 液面水位实际高度 H 希望值 水位高度 H0 测量值 0 HHH 干扰量 出水口的出水量 2 4 系统原理框图 照片 2 系统数学模型系统数学模型 根据上面的系统原理框图 列出各元 部件的方程 设出水管处的液阻为 R m m3S 1 水槽低截面积为 C m2 比较元件 2 1 0 HHH 连杆 2 2 1f HKH 电位器 2 3 1H uKH 放大器 2 4 1 uK u 电动机 2 5 1 1 mm d TtK u dt 减速器 2 6 1 2 i 动能守恒 2 7 22 2233 JJ 阀门 L1流量 2 8 13in Kdt 在微小的时间间隔 dt 内 水槽内液体增量等于输入量减去输出量 即 2 9 12 Cdhdt 液阻与 h 的关系为 2 10 2 2 h R 联立上两式得 2 11 1 dh RChR dt 联立从式 2 2 到式 2 11 得 2 12 32 32 1 m m Td Hd HdH T CQC QQK H dtRdtRdt 其中 1mHf KK K K K 3 2in Ji Q KJ 进行拉氏变换得 2 13 32 0 mm H sKR HsRT CQsTRC QsQsKR 三 系统结构图及传递函数三 系统结构图及传递函数 对上题各元 部件方程作拉氏变换 作出系统结构框图 得出其开环传递函数为 3 1 1 1 m KR G s Qs RCsT s 整理可得 3 2 32 1 m m K G s T T CQsC QsQs RR 根据结构框图求出其闭环传递函数为 3 3 0 1 1 m H sRK s HsQs RCsT sRK 或如式 2 13 32 0 mm H sKR s HsRT CQsTRC QsQsKR 4 系统稳定性判定系统稳定性判定 由式 2 13 可知 该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为 32 0 mm RT CQsTRC QsQsKR 系统稳定的必要条件及劳斯表中第一列系数都大于零 劳斯表下 0 i a S3 m RT CQQ S2 m TRC Q KR S1 mm m Q TRC QKR RT CQ TRC Q S0 KR 所以 0 0 0 0 m RT CQ m TRC Q mm m Q TRC QKR RT CQ TRC Q KR 因为0 0RC 得出 1 0 mHf KKKKK 0 m T Q 32 m R C K TRC Q 5 系统分析系统分析 1 根轨迹 在电动机的传递方程中 1 1 mm d TtK u dt 5 1 a m EM R J T C C 5 2 1 m E K C 将题目所给的数据代入之前的方程函数中 得 得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1 33 3 16 33 1 0 013661 RK G s sRCss 其函数中有 3 个极点 为 1 2 3 0 1 1 73 2 0 01366 p p RC p 当 RC 0 01366 时 p2 P3 假设 RC 1 R 1 m m3 s C 1m2 则 p2 1 此时 实轴上的根轨迹 负实轴的 0 1 73 2 区段为根轨迹段 根轨迹的起点 n 3 故有 3 个起点 分别起于开环极点 0 0 1 0 和 73 2 0 根轨迹的终点 因为 m 0 故 n m 3 有 3 个终点在无穷远处 即有 3 条渐近线 11 0 1 73 2 24 7 3 nm ij ij a pz nm 21 60 180 60 a k nm 因为系统无零点 所以 则 1 1 0 n i i dp 111 0 173 2ddd 解得 不在根轨迹上 舍弃 1 0 5d 2 48 97d 所以为分离点 分离角为 1 0 5d 90 根轨迹与虚轴交点 在系统闭环特征方程中 用代入sj 16 33 1 0 013661 0 sj s ssK 得 3 2 0 22316 330 16 550K 解得 K1 K 33 3 36 4 8 561211 9K 根轨迹图 照片 2 假如有一三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5 1 2 22 2 n nn C s R ssss 则这个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 2 222 22 2 2 1 1 2 cos 1 sin 1 2 1 2 1 1 nt t nn ee h ttt 5 2 5 3 n 假设 RC 1 R 1 m m3 s C 1m2 K1 1 则原闭环传递函数表示式可变为 0 33 3 16 33 1 0 013661 33 3 H s Hss ss 解特征方程得三个解 16 33 1 0 013661 33 30s ss 123 73 25 0 491 34 0 491 34 xsxsjxsj 2 23 0 982 04xxss 其中 73 25 2 2 041 43 nn 20 980 34 n 将上述三个参量代入式 5 2 及 5 3 中得响应函数的解析表达式为 0 4973 26 12659 47cos1 34962 3sin1 34 2660 472660 47 tt ee H ttt 六 系统频率特性曲线六 系统频率特性曲线 依上题 假设 RC 1 R 1 m m3 s C 1m2 K1 1 则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33 3 16 33 1 0 013661 G s s ss 可见 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由以下三种典型环节串联而成 放大环节 1 33 3G s 积分环节 2 1 16 33 G s s 惯性环节 和 3 1 1 G s s 4 1 0 013661 G s s 分别作出各典型环节的对数幅频 相频特性曲线 再分别将各典型环节的对数 幅频 相频特性曲线相加 即得系统开环对数幅频 相频特性曲线 如图 照 片 讨论 根据上图系统开环对数幅频 相频特性曲线 简单作出该系统的幅相频率特征 图 因为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中无右极点 即 33 3 16 33 1 0 013661 G s s ss P 0 由幅相频率特征图可见 幅相频率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