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 (2)_第1页
论文范文 (2)_第2页
论文范文 (2)_第3页
论文范文 (2)_第4页
论文范文 (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范文论文范文 2 2 毕业论文题目饲用植酸酶及酶学性质研究系部生物工程系专业食品 生物技术班级食品生物0831姓名陈娜学号xx06023103指导教师吕映 辉xx年月日山东职业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 任务书班级食品生物083 1学生姓名陈娜指导教师吕映辉设计 论文 题目饲用植酸酶及酶活 性质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饲用植酸酶的分类 作用机理 酶活性质影响因素及其测定方法 主要技术指标或研究目标1植酸酶的及其分类2植酸酶作用机理的研 究3植酸酶活性的测定方法4影响植酸酶活因素的研究基本要求1 掌 握实验仪器的使用要求和方法2 对于此次研究应具有严谨的态度 认真记录数据 认真分析数据主要参考资料及文献 1 褚西宁 变灰 青酶固态发酵降解植酸酶的初步研究 J 微生物学通报 xx 23 4 217 220 2 陈寅 大肠杆菌植酸酶基因appA的克隆与高效表达 J 微生 物学通报 xx 31 3 74 78 3 蒋治国 王士长 何飞燕 植酸酶的研究进展及其在饲料中的 应用 J 广西农学报 xx 4 20 26 4 胡春霞 宋会仪 提高真菌植酸酶热稳定性的方法 J 饲料广 角 xx 6 33 34 5 刘志伟 黄玉亭 张铁鹰 等 国标法测定植酸酶活性存在问题 的探讨 J 中国饲料 xx 实验显示 该植酸酶在pH4 5 6的范围内均有80 以上的酶活性 最适pH为5 5 在温度30 50 之间具有5000U g以上的酶活性 最适温度为40 在80 热处理 20min可保持90 以上的酶活 在90 热处理20min仅剩51 04 酶活 结果表明 pH 温度 热处理对植酸酶均有一定影响 饲料中添加植 酸酶应该考虑这些因素 采用钒钼酸铵法对植酸酶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表明 该酶有较强的耐 酸性 具有很强的耐热性 干热处理对酶活没有影响 经湿热试验箱90 95 RH处理10min 酶活能保存约60 关键词植酸酶 酶活性 PH 耐热性1前言酶是活性细胞所产生的具 有高度催化效能和催化特异性的生物大分子 在生物体内消化与新陈 代谢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饲用植酸酶是由微生物如细菌 酵母和真菌通过发酵生产的生物制 品 是催化植酸及植酸盐水解为肌醇与磷酸 磷酸盐 的一类酶的 总称 植酸及其盐类普遍存在于植物体中 是植物种子及营养器官中磷的 主要贮存方式 一般植酸磷占禾谷种子及油料作物总磷的60 80 在人和单胃动物食物中 植酸具有强烈的抗营养作用 褚西宁 xx 这是由于一方面人和单胃动物缺乏分解植酸的酶类 无法利用植酸 中的磷 另一方面植酸能与矿质元素如铁 锌 钙和镁等蛋白质形 成不溶性的稳定的复合物 降低了矿质元素和蛋白质的利用率 植酸酶作为一种新型的饲料添加剂 能分解饲料中的植酸 形成禽 畜可利用的磷酸 提高饲料中有机磷的利用率 减少添加无机磷 降低饲料成本 减轻磷污染 同时解除植酸的抗营养作用 提高饲 料的营养价值 具有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目前为止 许多学者对多种微生物植酸酶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不 同植酸酶的性质具有较大差异 植酸酶在粉状饲料中已大面积推广使用 但在制粒料中 由于制粒高 温对酶活的影响 制约了植酸酶的使用 颗粒饲料中使用植酸酶的途径 一是通过液体后涂 二是添加耐热植 酸酶 试验以饲用植酸酶为研究对象 研究其最适反应温度 最适反应pH 耐热性 为耐热植酸酶的应用和生产提供基础支持 1 1饲用植酸酶近些年来 饲用植酸酶在实际应用中显示出了巨大的 优势 植酸酶 phytase 其系统名称为肌醇六磷酸酶 myoinositol hexaphosphatephosphohydrolase 属于磷酸单酯水解酶 是催化 植酸及植酸盐水解成肌醇与磷酸 磷酸盐 的酶类总称 在饲料中用植酸酶代替磷酸氢钙后 它可以通过催化水解反应降解 饲料中的植酸盐 生成无机磷和肌醇以及与植酸结合的矿物元素 蛋白质 氨基酸等 提高了其生物利用率 降低了植酸的抗营养效 应 而且对动物具有良好的增重效果 同时还降低了动物机体磷的 排泄量 保护了生态环境 所以是一种新型饲用酶制剂 陈寅 xx 1 2饲用植酸酶的植酸酶有3种微生物 植物和动物 1 3饲用植酸酶的分布许多作物籽实及其加工副产物中含有天然植酸 酶 如小麦 wheat 玉米 maize 大麦 barley 黑麦 r ye 小黑麦 triticale 燕麦 oat 水稻 paddy 豆类 beans 等籽实中植酸酶已被分离并鉴定 不同作物 不同品种植酸酶的含量 活性 差异很大 而且在籽实 中的分布也不同 玉米 高粱 油菜籽中的植酸酶活性很低 而小麦 黑麦 小黑麦 和一些蒸馏副产物如玉米蒸馏物均含有很高的植酸酶活性 小麦 黑麦和小黑麦中植酸酶大部分在糠麸 籽实包皮 中 在种子休眠期 植酸盐和植酸酶是分开的 但在萌发或加工及动物 消化时酶和植酸盐底物相互接触 使得植酸盐被分解 蒋治国 xx 1 4饲用植酸酶的分类1 4 1根据植酸酶的分类根据植酸酶的不同可 分为微生物植酸酶 植物性植酸酶和动物性植酸酶 1 4 2根据植酸酶的作用方式分类根据植酸酶对植酸的作用方式可分 为3种类型 1 3 植酸酶 3 phytase E C 3 1 3 8 其系统名称为肌醇六磷酸 3 磷酸水解酶 3 植酸酶作用于植酸时 首先从肌醇的第3碳位点上开始水解酯键释放 出无机磷酸盐 然后再依次释放其它碳位点的磷酸盐 最终将整个 六磷酸肌醇依次水解为 五 四 三 二 一 磷酸肌醇及正磷酸 这种植酸酶存在于植物 霉菌 酵母和细菌中 其酶作用在酸性pH 值范围内存在高峰 与胃中底物环境相适应 此类酶须在二价金属 离子 Mg2 参与催化才能发挥作用 2 6 植酸酶 6 phytase E C 3 1 3 26 其系统名称为肌醇6 磷酸水解酶 6 植酸酶作用于植酸时 首先从肌醇的第6碳位点上开始水解酯键释放 出无机磷酸盐 然后再依次释放其它碳位点的磷酸盐 最终产物都 是单磷酸肌醇 2 磷酸肌醇 和正磷酸 这种植酸酶存在于植物籽实中 在干燥状态和休眠状态下没有活性 只有在种子发芽时才被激活 其酶作用的最佳pH值范围是5 0 7 5 不适合在饲料中应用 3 非特性的正磷酸盐单酯磷酸水解酶 首先催化植酸第2位上的 磷酸水解释放无机磷酸盐 然后再依次释放其它碳位点的磷酸盐 1 4 3根据植酸酶的基因及氨基酸序列不同分类不同物种 甚至同一 物种不同生存环境的植酸酶其核酸序列 氨基酸顺序 底物特异性 最适pH 最适温度 分子量大小等理化 酶学性质均有程度不同 的差别 根据基因及氨基酸序列比较 结合酶学性质研究 目前将植酸酶大 致分为5类霉菌及部分细菌的PhyA与PhyB Bacillussubtilis的PhyC 玉米植酸酶 其它类植酸酶 霉菌 主要指曲霉 的植酸酶主要分为两类3 植酸酶PhyA与6 植酸酶PhyB 罗会颖 xx 1 4 4根据植酸酶的加工工艺分类根据加工工艺不同可将植酸酶分为 粉状 液体状和颗粒状植酸酶 粉状植酸酶制造成本低 具有容易混合的特点 适宜于生产对植酸 酶效价破坏小的饲料产品 在高温 高湿环境中易失活 液体状植 酸酶在饲料中添加量极小 对喷涂精度要求高 在饲料工业中使用 较少 颗粒状植酸酶经过保护 热稳定性高 储存期长 在动物体 内释放速度快 流动性好 但是价格较高 1 5饲用植酸酶的作用机理植酸的代谢机理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 但直到目前对于植酸的代谢过程和形成的产物仍然是植酸酶研究的 一个热点问题 植酸酶水解植酸是分步进行的 它将植酸分子上的磷酸基团逐个切 下 形成中间产物IP5 IP4 IP3 IP2 IP 终产物为分子量为351 的肌醇二磷酸脂与一些无机磷分子 这些无机磷分子还能与未水解的植酸以 O O 或 O 键形成肌醇多磷酸脂这样更复杂的分子 在理论上 植酸酶只能将植酸分解为肌醇磷酸酯 不能彻底分解为 肌醇和磷酸 只有在酸性磷酸酶的帮助下 才能将单磷酸酯 二磷 酸酯彻底分解成肌醇和磷酸 不同植酸酶作用机理有所不同 大多数微生物的植酸酶的作用机理 如下植酸 D 1 2 4 5 6 五磷酸肌醇 D 1 2 3 4 5 五磷酸肌醇 1 2 5 6 四磷酸肌醇 1 2 5 三磷酸肌醇或1 2 6 三磷酸肌醇 1 2 二磷酸肌醇 2 磷酸肌醇 王国坤 xx 从植酸水解到2 磷酸肌醇 再水解成单磷酸肌醇时 酶活力已很低了 无法分解单 磷酸肌醇 因此 如要将其彻底水解为肌醇和无机磷酸 只有酸性 磷酸酶的帮助才能完成 理论上讲 1个植酸分子被完全水解时可释放出6个磷离子 即1g植 酸分子能释放出281mg的磷 1 6影响饲用植酸酶作用效果的因素1 6 1pH植酸酶作为酶的一种 符合酶学的普遍规律 需要有相应的pH值 温度 湿度等条件 只 有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才能表现出高活性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 酶在一定的pH范围内活性最高 此pH值称为酶 作用的最佳pH 植酸酶的最适pH值为2 0 6 0 根据不同差异也较大 植物的植酸酶最适pH值为4 0 7 5 大多数在5 0 6 0 不适合在单胃畜禽酸性的胃中起作用 微生物的植酸酶最适pH值为2 5 5 5 正常情况下 猪和家禽胃的pH为1 5 3 5 小肠的pH为5 0 7 0 大肠的pH为中性 因此 微生物的植酸酶较适合在猪和家禽等 单胃动物的消化道里发挥生化效应 1 6 2温度植酸酶水解底物的速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加快 但它是一种 蛋白质 高温会使其活性下降乃至失活 植酸酶的最适温度为40 60 正常畜禽消化道的温度为40 左右 所以植酸酶在畜禽体内 能够发挥较好的作用 但是 饲料加工过程都需经过一个制粒工艺 在制粒过程中有一个 短暂的高温过程 温度一般在75 93 植酸酶活性在此高温下不可避免的大幅度地丧失 Pasamontes L xx 测定出 小麦在80 以上的蒸汽加热10min 其中的植酸酶活 性就会部分丧失 但在80 以下 活性几乎没有损失 用高于80 的蒸汽制粒 会引起小麦中植酸酶活性下降 而冷压制 粒却不会引起酶活的变化 在60 或80 下将麦麸加热1h 其中的植酸酶活性仅损失了7 而 在100 下加热1h 活性损失达到60 说明在60 80 之间 植酸酶有很好的热稳定性 可以看出植酸酶在正常制粒条件下是比较稳定的 只要在饲料生产 加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制粒温度 湿度 时间等条件 就可使植酸酶 免受或少受破坏 植酸酶在某一温度下变性的程度与在该温度下持续时间的长短有关 持续时间越长 变性程度越大 实际生产颗粒饲料时 加热时间只有几分钟 对饲料中植酸酶的破 坏作用较小 因此 利用植酸酶来提高猪 禽对饲料中植酸磷的利用率 在生产 中是可行的 1 6 3湿度添加植酸酶的饲料应保持适宜的水分 据报道 胡春霞 xx 在水解植酸盐的过程中 水是必要的 因此为保证植酸酶活性 饲料中水分含量至少应为20 25 含水30 时 酶活性最高 很多试验研究报道了浸泡对多种饲料原料中磷的利用率的改善作用 据报道 蒋治国 xx 在一个试验中将日粮用水浸泡后 微生 物植酸酶改善了钙和磷的利用率 在生长育肥猪的饲喂方式上越来越多的采用湿法饲喂 这种饲喂方 法有可能提高植酸酶的作用效果 改善磷的利用率 1 6 4饲料中钙 磷及钙磷比例饲料中钙 磷水平和钙与磷比例是决 定植酸水解的重要因素 高钙也不利于植酸酶作用 其影响植酸酶活性的原因可能为 1 多余的钙与植酸结合形成不溶性的植酸钙复合物 不利于植酸 酶的作用 2 多余的钙可能通过竞争酶的活性中心位点而降低植酸酶的活性 3 高钙刺激了肠道pH值的升高 从而抑制了植酸酶的活性 肉鸡 蛋鸡 生长猪的试验均证实 日粮高钙水平对微生物植酸酶 应用效果有负作用 因此 在日粮中添加植酸酶时 以中等偏低的钙水平为好 磷水平是影响植酸酶活性的关键 植酸酶在低饲料磷水平下效果更 好 多余的无机磷会抑制植酸酶活性 Rodehutscord M等 1995 发现 在猪鸡低磷高植酸饲料中补充植酸酶提高了磷的吸 收利用 并提出如果大量植酸磷被利用 那么天然成分 玉米 豆 粕 中有足够的磷满足营养需要 不需要额外添加磷 另外 日粮中要有适宜的钙 磷比才可以提高植酸酶的活性 一般认为日粮钙与总磷比在1 1 1 4时 植酸酶效率最高 随着钙与总磷比值的增大 植酸酶的作用效果反而会降低 1 6 5VD3VD3与植酸酶具有协同效应 二者以不同的方式促进磷的吸 收利用率 Mitchell等在青年鸡日粮中添加600U kg植酸酶可以取代0 1 的无机 磷 同时添加VD3 则可取代0 2 的无机磷 此研究表明 植酸酶和VD3在增加植酸磷的利用潜力上是均等的 同 时也表明两者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VD3的作用可能与以下一个或多个因素有关 1 可能促进小肠植酸酶的产生 2 刺激Ca吸收 促进植酸磷的水解 3 一旦植酸酶将植酸磷水解 它就促进游离磷的吸收 1 6 6有机酸动物采食后大量饲料进入胃内 使胃内pH值升高而降低 植酸酶活性 添加有机酸可提供一个有利于植酸酶水解植酸的胃肠pH 同时还可 降低胃排空速度 延长植酸酶对底物的作用时间 刘志伟 xx 因此在饲料中同时添加植酸酶和有机酸可取得显著效果 Valencia等报道在仔猪玉米 豆粕日粮中添加0 1 的醋酸 以生产性能和矿物质表观消化率为评 价指标 结果表明 提高了微生物植酸酶的功效 1 6 7植酸酶添加水平饲料中植酸酶的添加量 直接关系到酶的应用 效果和成本投入 添加量太低 酶难以有效催化植酸水解反应 过量也不能再提高反 应的速度和程度 却增加了成本 植酸酶最佳添加剂量会因饲料类型不同 饲料中Ca P VD3水平不 同 动物的年龄 品种不同以及评定指标不同而各异 Lutz Jermutus xx 在实践中 肉仔鸡 猪 仔猪和生长猪 和产蛋鸡的推荐添加量分 别为500 700U kg 350 500U kg和300 500U kg日粮 1 6 8其它因素影响植酸酶活性的因素还有许多 如饲料在肠道中的 存在时间 植酸盐的可溶性及抑制剂和激活剂的存在与否 植酸酶 不同 活性有差别 也与饲料类型及加工过程有关 此外 动物的种类 性别和年龄对植酸酶的应用效果也有影响 Tye AJ xx 2材料方法2 1植酸酶活性单位定义植酸酶活性用植酸酶活力单位来 表示 目前植酸酶活力单位尚不统一 国际上采用的比较广泛的定 义为1个酶活单位 U 是指在37 pH 5 5时 1min内从植酸钠分 解出1 mol无机磷的所需酶的数量 酶活性越高 其性能越好 2 2实验原理植酸酶在一定温度和PH条件下 水解底物植酸钠 生成 正磷酸和肌醇衍生物 在酸性溶液中 用钒钼酸铵处理会产生黄色 的 NH4 3PO4NH4VO3 16MOO3 复合物 在波长415nm下进行比色测定 2 3材料与试剂722型可见分光光度计 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 GSY电 热恒温水浴锅 北京市医疗设备厂 CJB222磁力搅拌器 郑州爱博特 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pHS23数字式酸度计 金坛市金南仪器厂 植酸 酶 山东思诺拜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植酸钠 美国Sigma公 司p 23168 钼酸铵 偏钒酸铵 乙酸 乙酸钠 磷酸二氢钾等为分析 纯 实验用水为双蒸水 2 4饲用植酸酶活性测定方法植酸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无论是生产 科研部门还是质量检测机构都将面临着对商品植酸酶定量测定的 工作 因此 需要有一种快速 简便 经济而又具有高度特异性 灵敏度 准确性的定量检测方法来检测植酸酶的活性 植酸酶活性的测定方法较多 但至今尚没有被世界普遍公认的植酸 酶的定量分析方法 Rodehutscord M 1995 植酸酶活性测定的机理都是利用酶水解植酸钠底物形成无机磷 然 后测定无机磷的释放量 目前普遍采用的无机磷测定方法是钒 钼酸铵法 该方法是利用植酸酶可以水解植酸钠释放出无机磷的原理 通过加入酸性钼 钒试剂使水解反应停止 同时与水解释放出来的无机磷产生颜色反 应 形成黄色的钒钼磷络合物 在415nm波长下测定磷的含量 以标准植酸酶为参照物 间接计算被测样品中植酸酶的含量 本法于1994年列入AOAC Association ofOfficial AgriculturalChemists 我国也已将此法的测定结果作为审批商品 植酸酶注册许可证和验收进口产品的法定商检依据 2 5酶活测定步骤2 5 1样品溶液的制备 即稀释 样品总稀释倍数 5 0样品预测酶活2 5 1 1液体样品将样品取1ml依照 2 3 4级稀释总稀释倍数后 备用 用5 2缓冲液稀释 2 5 1 2固体样品先将样品精确称取1 0000g 用5 2缓冲液溶解为液体样 进一步稀释 备用 举例若固体样品酶活为5000U g 称取约1 0000g样品于100ml烧杯 中 加入约60ml5 2缓冲液 加入一粒转子 置于磁力搅拌器上调至 合适的转速进行溶解 搅拌30min 后转入100ml容量瓶中定容 混 匀后取2支离心管加入稀释样品溶液进行4000r min10min离心 取离 心后上清液1ml加入到9ml5 2缓冲液 震荡混匀后取1ml加入到另一 支9ml5 2缓冲液中制成稀释了10000倍的稀释液 1 0000g 定容至100ml 取1ml 定容至10ml 取1ml 定容至10ml 总稀释倍数 5000 0 5 10000倍2 5 2反应取3支试管 均加入1 8ml5 1缓冲溶液和0 2ml稀释好的酶液 其中2支为样品管 平行样 1支 为空白管 0 2ml移液管需用吸耳球将最后一滴吹出 反应过程详见下表Process detailedin thetable below反应顺序样品 标准样品空白 标准空白 加入5 1缓冲 液1 8ml1 8ml2 加入待反应酶液0 2ml0 2ml3 充分混合均匀 4 3 7预热10min 5 依次加入底物植酸钠4ml终止液4ml6 充分混合均匀 7 37水解3 0min 8 依次加入终止液4ml底物植酸钠4ml9 充分混合均匀 10 总体积 10ml10ml反应结束后 在室温下静置10min进行比色2 5 3样品测定 在分光光度计415nm波长处测定样品空白吸光值A0和样品溶液吸光值 A 1 A2 2 5 4计算公式mFabAAAU 302 2 01式中U 酶活浓度 u g或u ml A 1 A2 平行样吸光值1和2A0 空白样吸光值F 稀释倍数b 标准曲线的截距a 标准曲线的斜率m 样品质量g2 6饲用植酸酶酶学性质2 6 1酶反应的最适pH pH值对植酸酶活性影响的测定方法是以植酸钠为底物 温度设定37 在一系列不同pH的乙酸缓冲液条件下测定植酸酶的活性 配置0 1mol L乙酸 乙酸钠缓冲溶液 在不同pH下 2 0 8 0 进行酶促反应 以最高酶活为100 在其他条件的酶活占最高酶活的百分数即为该酶 在此pH条件的相对酶活 2 6 2酶反应的最适温度温度对植酸酶活性影响的测定方法是在pH值 5 0的乙酸缓冲液条件下 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进行酶促反应 测定植酸 酶的活性 调节恒温水浴锅 在不同温度下 15 80 进行酶促反应 以最高酶活为100 在其他条件的酶活占最高酶活的百分数即为该酶 在此温度条件的相对酶活 2 6 3酶的耐热性模仿饲料实际调质和制粒加工条件 观察酶样品在 湿热条件下的酶活变化 称取适量酶样品 粉酶与载体质量比为1 20 先与高能量载体充分混 合 淀粉 面粉 玉米芯粉 然后置于 80 90 相对湿度95 的恒温恒湿箱中处理10 60min 取出待其自然冷却 再在常规条件下测定酶活 以酶样品的原 酶活为100 经恒温恒湿处理后的酶活占原酶活的百分数即为该酶在 此条件下的相对酶活 王国坤 xx 3结果与分析3 1pH对饲用植酸酶活性的影响不同PH条件下测得的植 酸酶活性见图1 植酸酶随pH的增加 酶活呈上升趋势 pH在4 5 6的范围内达到高峰 植酸酶有80 以上 然后随着pH上升酶活开始下 降 pH2 0 5 5时 能保持超过50 的酶活 在pH5 5处具有最高活性 pH高于或低于5 5时都会影响植酸酶的活性 在pH3 5处具有44 44 的酶活 在pH3 0处具有24 05 的酶活 而在pH2 0处则仅存3 31 的酶活 在pH6 5处具有49 72 的酶活 在pH7 0处具有22 82 的酶活 当pH大 于7 5时 仅剩余不足10 的酶活 010203040506070809010022 533 544 555 566 577 58pH剩余酶活 图1pH对酶活性的影响3 2温度对饲用植酸酶活性的影响不同温度 条件下测得的植酸酶活性见图2 温度在30 60 范围内 植酸酶剩余酶活接近或高于80 在40 时具有最高活性 当温度下降到20 时 植酸酶活性急剧下降 剩余酶活为29 94 当温 度降到15 时 剩余酶活不足10 当温度升高到70 以上时 酶活亦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但比低温条件 下降缓慢 当温度达70 时 剩余58 28 的酶活 当温度达80 时 还剩余51 86 的酶活 0102030405060708090100152030374050607080温度 剩余酶活 图2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3 3耐热性对饲用植酸酶活性的影响不 同耐热条件下测得的植酸酶活性见表4 在80 90 条件下 植酸酶活性随热处理时间的延长均呈现下降趋 势 当温度为80 时 热处理小于20min时 植酸酶活性降低缓慢 仍具有9 0 以上的酶活 在20 60min范围内 植酸酶活性呈现迅速下降的趋势 处理30min后剩余酶 活为66 36 处理60min后剩余酶活仅为35 36 当温度为90 时 热处理10min后植酸酶活性即迅速下降 仅剩余60 的酶活 在10 30min范围内 植酸酶活性降低缓慢 处理30min后剩余49 04 的酶活 在30 60min范围内 植酸酶活性又呈现较为迅速的下降趋势 热处理时间达 60min时 植酸酶剩余25 54 的酶活 010203040506070809010010203060处理时间 min 剩余酶活 8 0 剩余酶活 90 剩余酶活 图3耐热稳定性对植酸酶活性 的影响4讨论4 1pH值对饲用植酸酶活性影响植酸酶的活性受pH影响 很大 所测定植酸酶的pH值范围较宽 在2 5 6 0之间均有40 以上的相对活性 pH5 5为该酶的最适pH 褚西宁 xx 研究得出酸性植酸酶在pH7时酶活仅剩余不到20 本实验在pH 7时酶活剩余22 82 结果基本相同 有的动物消化道中pH约呈中性 而有的动物消化道中酸性较强 植酸 酶在酸性条件下剩余酶活要高于中性条件 因此 不同动物因消化道pH值的不同而对植酸酶的应用效果有较大影 响 4 2温度对饲用植酸酶活性影响本实验表明 在30 60 温度范围内 植酸酶具有较高的活性 这与王红宁 xx 陈寅 xx 的研究结果大致相同 植酸酶活性随温度的变化活性变化较大 实验数据表明 在温度稍高的环境里 添加植酸酶的效果会相对较好 酶的最适温度为40 在40 前随着温度的升高 酶活快速上升 这是因为随着温度的升高 活化分子数增多 反应速度加快 而到40 以后 由于酶在高温下空间 结构发生变化 使酶蛋白逐渐变性失活 4 3热稳定性对饲用植酸酶活性的影响饲料需要制粒 所以酶的热稳 定性是极为重要的 Ha NC等 2000 研究得出纯化的植酸酶在68 处理10min仅剩余40 的酶活 但也有实验得出将植酸酶置于90 条件下 处理30min 其活性损失不 超过16 可见 不同的植酸酶的热稳定性差异较大 本实验中 斯诺拜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植酸酶在80 条件下 处理20min 可保留90 以上的酶活 处理30min 可保留66 36 的酶活 但是在90 下 植酸酶的热稳定性较差 在90 下处理10min 仅剩余6 0 的酶活 5结论5 1pH值对饲用植酸酶活性影响实验表明我厂生产的饲用植酸 酶最适反应pH较低 在酸性条件下能维持较高的酶活 有较强的耐酸 性 能很好的适应禽畜动物的消化道环境 降解消化系统的植酸 盐 5 2温度对饲用植酸酶活性影响该实验结果表明饲用植酸酶的最适温 度在30 60 之间 最适反应温度为40 低温对酶活的抑制作用要比高温显 著 5 3热稳定性对饲用植酸酶活性的影响该实验结果表明饲用植酸酶具 有很强的耐热性 能很好适应制粒工艺的高温 在饲用植酸酶生产过程中 发酵液的温度 PH等因素都会对饲用植酸 酶的活性产生很大的影响 以及发酵液后处理经高温和挤压摩擦也 会对植酸酶的活性产生不利影响 苏东海 xx 因此 发酵过程中维持稳定的温度 PH 适当降低制粒的温度 或 考虑选用包膜型等耐高温的饲用植酸酶产品 另外 还可考虑采用 液态饲用植酸酶在饲料制粒后喷涂方法 以确保饲用植酸酶稳定的 活性 参考文献 1 褚西宁 变灰青酶固态发酵降解植酸酶的初步研究 J 微生物学通报 xx 23 4 217 220 2 陈寅 大肠杆菌植酸酶基因appA的克隆与高效表达 J 微生 物学通报 xx 31 3 74 78 3 蒋治国 王士长 何飞燕 植酸酶的研究进展及其在饲料中的 应用 J 广西农学报 xx 4 20 26 4 胡春霞 宋会仪 提高真菌植酸酶热稳定性的方法 J 饲料广 角 xx 6 33 34 5 刘志伟 黄玉亭 张铁鹰 等 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