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孔子的智慧 是关于现实生存的智慧 是切合现实 生存的智慧 1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 三 知之为知之 不之为不知 第一课时 2 导入 儒家视 诚信 为人的道德之心和政治生命的根本 这些精神历经沧桑依然光照中华 成为中华民族绵远长存的不竭动力 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强调了 诚信 的重要性 首先 在学问上要讲 诚信 知道就知道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要诚实以对 踏踏实实地做学问 其次 在做人上也要讲 诚信 要知错就改 不能文过饰非 再次 在治理国家上更要讲 诚信 要取得百姓的信任 国家才能无往而不胜 才能长治久安 总之 孔子把 诚信 贯穿到了人生的各个方面 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财富 3 一 自主学习 1 为下列词语注音莒父 輗 軏 彫 j f n yu di o 2 为下列加线词语释义 1 诲女知之乎 2 是智也 3 更也 4 小人之过也必文 5 人能弘道 6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则远怨矣 7 子在川上曰 8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教导 事物的道理 这 改变 掩饰 扩大 光大 自身 自己 远离 河 停止 4 3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并指出是通什么字 1 诲女知之乎 通 2 如日月之食焉 通 3 无欲速 通 4 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通 4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特殊句式 1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2 过而不改 是谓过矣 3 其何以行之哉 女 汝 食 蚀 无 毋 彫 凋 判断句 判断句 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 5 5 翻译下列句子 1 子曰 由 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翻译 孔子说 仲由 我教你的你懂了吗 懂就是懂 不懂就是不懂 这就是聪明 6 子曰 不曰 如之何 如之何 者 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翻译 孔子说 不说 怎么办 怎么办 的人 我拿他没有办法了 7 3 子贡曰 君子之过也 如日月之食焉 过也 人皆见之 更也 人皆仰之 翻译 子贡说 君子犯错 好比日蚀月蚀 犯错的时候 人们都看见了 改正的时候 人们都仰望着他 8 4 子曰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则远怨矣 翻译 孔子说 多责备自己 少责备别人 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 9 4 子曰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则远怨矣 翻译 孔子说 多责备自己 少责备别人 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 10 5 子曰 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 小车无軏 其何以行之哉 翻译 孔子说 做人却不讲信用 不知道他怎么可以 就像大车没輗 小车没有軏一样 那它靠什么行走呢 11 六 名句默写 1 知之为知之 是知也 2 是谓过矣 3 人能弘道 4 则远怨矣 5 无欲速 无见小利 6 大车无輗 小车无軏 不知为不知 过而不改 非道弘人 躬子厚而薄责于人 欲速则不达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人无而信不知其可也 其可以行之哉 12 四 作业 熟读并翻译全文 2 思考 课文节选孔子与三位弟子的对话 分别从几方面反映孔子为人处世之道 这对我们将有怎样的深远启发 13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 三 知之为知之 不之为不知 第二课时 14 孔子既是伟大的教育家 又是伟大的思想家 他教育弟子的不少言论都体现了深刻的生存智慧 充满了启示意义 给十二则论语分类 说说它们分别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孔子的人生智慧 可分为三类 求学 为政 做人 15 1 求学 正视无知 勤于思考 自强不息2 做人 知错能改 宽恕 诚信 有气节3 为政 不能急功近利 不能失信于民 16 探讨 文中节选孔子与三位弟子的对话 分别从那几方面折射孔子为人处世的大智慧 从中我们将得到怎样的启发 17 子曰 由 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译文 孔子说 仲由 我教你的知识明白吗 知道就是知道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选文1 孔子启示人们如何面对自已的无知 孔子告诉我们 人的聪明不在于知道什么 而在于坦然地承认自己不知道什么 聪明的人正视自己的无知 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 我们应当虚心学习 刻苦学习 尽可能地多加以掌握 人的知识再丰富 总有不懂的问题 那么 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只有这样 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18 话题 实事求是 一是不要强不知以为知 人生有涯而知识无涯 不知道是正常的 不知道却要装知道就可能闹笑话 二是装知道就会关上学习求知的大门 老老实实承认不知道就有了求知的动力 三是要分清知道的与不知道的 知道的不需要过分重复学习 不知道的才是学习研究的重点 19 20 子曰 不曰 如之何 如之何 者 无末如之何也已矣 译文 孔子说 不说 怎么办 怎么办 的人 我对他也不知怎么办了 我拿他也没有办法 选文2 正视自己的无知 不是说安于自己的无知 面对问题 应该开动脑筋 勤于思考 角度 求知方面 实事求是 21 话题 正视问题 一是要正视问题 遇到不会解决的问题就要想办法 不能应付搪塞 只有正视问题的人 才会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别人对他才能提供具体的帮助 如果遇到问题搪塞应付 谁也帮不了他 谁也拿他没有办法 二是在学习求知的过程中 只有自己不断动脑子 老师对他才有用 如果自己不提出问题 不思考问题 老师对他来说 其作用就不大 22 不思进取 无计可施 23 结合文章的内容 回答我们应该如何来对待自己的 无知 呢 一个人的聪明不在于他比别人知道得多 而在于他坦然地承认自己的无知 面对于 无知 的问题 我们要经常念叨着 怎么办 并且力图去解决它 拓展 24 选文3 子曰 过而不改 是谓过矣 译文 孔子说 犯了错误而不改正 这就是错误 正视错误很很重要 而改正错误更重要 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 但关键不在于过 而在于能否改过 保证今后不再重犯同样的错误 也就是说 有了过错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坚持错误 不加改正 文中孔子以 过而不改 是谓过矣 的简炼语言 向人们道出了 知错能改 这一对待错误的唯一正确态度 角度 对待错误 知错能改 25 话题 知错能改 一是每个人都会犯错误 犯错误是正常的 所以不能害怕犯错误 畏惧犯错误的人不可能取得进步 二是犯了错误不改正就是真正的错误 知错能改 善莫大焉 三是要学会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总结经验 不在同一个地方两次跌倒 26 素材 引用论证 人非圣贤 孰能无错 知错能改 善莫大焉巴金老先生在 小狗包弟 勇于反省自己在文革期间对小狗包弟犯过的错 二战后 德国敢于承认发动大战的错误 得到国际的认可和原谅 而日本则相反 27 高晓松知错就改是条汉子 28 子贡曰 君子之过也 如日月之食焉 过也 人皆见之 更也 人皆仰之 译文 君子的过错好比日月蚀 他犯过错 人们都能看得见 他改正过错 人们都仰望着他 选文4 5 子夏曰 小人之过必文 译文 子夏说 人格卑下的人犯了错 一定会加以掩饰 孔子启示人们如何面对自己的错误 他的弟子有时候也这样做 29 子曰 人能弘道 非道弘人 译文 孔子说 人能弘扬道义 不是道义能壮大人的门面 选文6 30 7 子曰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则远怨矣 译文 孔子说 多责备自己 少责备别人 这样做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 选文7 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各种矛盾与纠纷 那么 为人处世应该多替别人考虑 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 若一旦发生了矛盾 人应该多作自我批评 而不能一味指责别人的不是 所以 严于律己 宽恕待人 是保持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不能缺少的原则 角度 与人相处 责己严 待人以宽 31 在现实生活中 那些对自己要求轻而对别人要求严 那些要求别人苛刻 而要求自己却宽松 那些喜欢把责任推到别人头上的人 必然会招致诸多的怨尤 要改变这种情况 需从自己身上下工夫 联系现实 在与人相处的时候 不要一味去埋怨别人对自己不好 要改善与他人的关系 关键在于改变自己 多责求自己 少苛求别人 32 话题 与人相处 严于己 宽于人 素材 泰山不让土壤 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择细流 故能就其深 王者不却众庶 故能明其德 秦 李斯 谏逐客书 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 它赐福于宽容的人 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 莎士比亚名剧 威尼斯商人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 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法 雨果 33 子曰 无欲速 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选文8 译文 孔子说 做事情不要贪快 不要计较 贪求 小的利益 做事情贪快就达不到目的 贪求小利就成就不了大事 欲速则不达 贯穿着辩证法思想 即对对立着的事物可以相互转化 所以文中孔子强烈要求子夏从政不要急功近利 否则就无法达到目的 不要贪求小利 否则就做不成大事 由此可知 干任何事物都要遵循事物发展规律 循序渐进 否则 欲速则不达 角度 从政方面 欲速则不达 34 话题 处事 欲速则不达 积累 规律 一是做事不能急于求成 急于求成会违背事物的客观规律 甚至使人学会作假 而这些都会影响人达到真正的目的 二是不能被小利益吸引 一个人太在乎小利益 就会忘记大根本 而区分小利益和大根本是至关重要的 35 素材 水滴石穿 绳锯木断 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荀子 也可证明 毅力 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荀子 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 百丈之台 起于垒土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老子 36 揠苗助长 在沈阳 哈尔滨 大连的一些幼儿园及幼儿辅导学校看到 开设英语 心算 古诗 数学等课程在这些学校中已相当普遍 有些课程的深度甚至达到或超过小学范畴 面对这些超前化发展的幼儿教育方式 有些家长认为这是对孩子智力的提前开发 将为孩子上重点小学 重点中学 重点大学打下良好基础 但也有家长和部分专家担忧 这种揠苗助长式的教育方式 对孩子的长远发展不利 37 急于求成 误伤 孩子 急于求成可能事与愿违 急于求成者往往 欲速则不达 38 文理分科是 急功近利 有些干部急功近利搞虚假政绩 政绩的好与坏是由百姓来评价 39 子曰 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 小车无軏 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 孔子说 一个人不讲信用 是根本不可以的 就像大车没輗 小车没有軏一样 那它靠什么行走呢 选文9 10 重点翻译而 如果信 信用 守信用其 副词 怎么 可 可以 能够其 代车子何以行 宾语前置 以何行 靠什么行走 40 评析 孔子认为 信是儒家传统伦理准则之一 也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点 所以无论在工作 学习 生活 交往等方面都要讲诚信 人无信而不立 在 论语 中信的含义有两种 一 是信任 即取得别人的信任 二是对人讲信用 角度 为人治国 讲究诚信 41 话题 为人治国 诚信 一是信用是人的立足之本 没有信用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 二是强调信用不仅指对人要守信 还要注意对自己负责 守信自己的信仰 目标 不能迷失自己 42 素材 人际关系最重要的 莫过于真诚 而且要出自内心的真诚 真诚在社会上是无往不利的一把剑 走到哪里都应该带着它 中 三毛信用就像一面镜子 只要有了裂缝就不能像原来那样连成一片 瑞士 阿米尔 43 10 子贡问政 子曰 足食 足兵 民信之矣 子贡曰 必不得已而去 于斯三者何先 曰 去兵 子贡曰 必不得已而去 于斯二者何先 曰 去食 自古皆有死 民无信不立 译文 子贡请教施政方面的问题 孔子说 使食粮充足 使武器装备充足 百姓就会信任政府了 子贡说 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 那么在三项中先去掉那一项呢 孔子说 先去掉充足的武器装备 子贡说 如果不得已一定还要去掉一项 那么对于剩下的两项先去掉什么呢 孔子说 先去掉充足的粮食 自古以来人都是要死的 但假如人民不信任政府 那政府就不可能站得住脚了 44 春秋战国时期 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 当时商鞅变法的法令已经准备就绪 但没有公布 他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 为了树立威信 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 并当众许下诺言 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 赏金十两 终于有人将木头扛到了北门 商鞅立即赏了他50金 商鞅的这一举动 在百姓心中竖立起了威信 接着商鞅下令变法 新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 新的变法使秦国渐渐强盛 最终统一全国 45 子曰 岁寒 然后知松柏之后淍也 选文11 12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译文 孔子说 天冷了以后 才知道松柏是最后零落的 译文 孔子在河边上说 逝去的时间像这流水 昼夜不停地流淌 46 评析 文中孔子认为 人应松柏一样 要有骨气 有远大志向且要经受得起各种严峻的考验 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 同时 孔子还认为时间如流水 奔流不息 一去不返 借此劝戒后人要珍惜时间 用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学习 生活和工作中去 角度 为人处事 要有骨气 远大志向及惜时奋干 47 话题 为人 要有骨气 一个人的品质高下 只有在矛盾冲突的时候才能表现出来 48 话题 惜时奋干 一是时间像流水一样 不停的流逝 从不因任何人任何事而停止 二是时间流走了就再也不会回来 三是珍惜时间 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 49 素材 惜时 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曹操 短歌行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 挤一挤 总会有的 鲁迅先生 50 小结 本文节选孔子与三位弟子的对话 分别从 求知 为人 从政 治国 处世 等方面给予我们后人深远的启示 1 求知 实事求是 知错能改 2 处世 责人严 待人宽 3 从政 切记 欲速则不达 4 治国处事 民无信而不立 5 为人处事 要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