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跟踪检测(一)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解析:选B由材料“种粒”“种乃自下”可知该农具是播种工具,A项是东汉时期的牛耕画像石,牛耕反映的是犁地工具;B项是西汉时期的播种工具耧车;C项是魏晋时期翻车的模型,属于灌溉工具;D项是隋唐时期在江东地区出现的曲辕犁,也是一种犁地工具。2.右图是逢年过节时乐山人民喜闻乐见的“牛儿灯”表演,生动地用舞蹈形式表现了斗牛、牛犁田、牛戏水等场景。这项源远流长的传统民俗,表明我国古代农业经济()A以家庭为生产基本单位B刀耕火种的落后生产方式C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D牛耕在生产中占重要地位解析:选D材料信息表现的全是与牛有关的表演,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牛耕在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故D项正确。3有史书记载:“水以轮济,假一毂()汲引之利,为万顷生成之惠神机日夜运,甘泽高下普。”此农具的发明()A体现了农业基本模式B推动了水田农业的发展C改变了农村产业结构D形成了完备的灌溉体系解析:选B材料反映的是筒车,属于灌溉工具,该工具推动了水田农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4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A非常重视祭祀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解析:选B材料中把土地之神和五谷之神作为国家的象征,体现的是国家与农业的关系,故B项正确。5司马迁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下列关于材料中“渠”的说法正确的是()A由郑国主持开凿B主要起军事作用C促成该地成为“天府之国”D体现汉代水利工程的发达解析:选C由材料信息可知修建该渠的主持者是“(秦国)蜀守(李)冰”,“可行舟”“溉浸”反映了它的功能主要是交通和灌溉,由此推知该工程是修建于成都附近的都江堰,促进了周边平原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为其成为“天府之国”作出了贡献,故C项正确。6淮南子记载:“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这句话强调了()A男耕女织的重要性 B重农抑商的必要性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解析:选A材料意思是男耕女织可以使人免受饥寒,说明了其重要性,故选A项。7谚语是民众智慧和经验的总结。下列谚语能够反映我国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特点的是()A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B黄牛过河各顾各C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D小满芝麻芒种谷解析:选BA项旨在说明农业种植中施肥很重要;C项说明苗出得好、长势好是丰收的前提;D项强调了种植时间的重要性。B项中“各顾各”反映了小农经济自给自足这一特点,故答案为B项。8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重农”的思想 B“靠天吃饭”的观念C“不误农时”的思想 D“精耕细作”的特点解析:选D材料涉及的是农业耕作方式的问题,体现了“精耕细作”的特点。二、非选择题(18分)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两个方面的漫长历程。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它们构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纵向序列。据吴于廑中国大百科全书(世界历史)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秦汉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帝国前期,在耕犁的完善方面有巨大的贡献,这就是曲辕犁(又称江东犁)的出现。它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因而特别适于土质黏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中使用,这对江南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陈文华农具发展史材料三从汉至明清甚至近代,中国传统的农业耕作虽处在进步中,但一直变化幅度不大。具体而言,犁和铧无论在形制、种类还是质地上改进都比较大,但就主要耕作形式而论,自汉到近代没有什么根本不同。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1)结合材料一,列举春秋战国时期体现生产力发展的史实,简述其对生产方式的影响。(6分)(2)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至唐朝时期耕作技术发展的特点。(6分)(3)指出材料三中这一耕作形式“自汉到近代没有什么根本不同”的主要原因。(6分) 解析:第(1)问,生产力发展的史实可从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工具的变革进步中总结,影响从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方面来回答。第(2)问,据材料中省略号分层,依时间发展顺序概括农业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地理范围的变化,进而总结其特点。第(3)问,从中国小农经济的农业特点上去分析原因。答案:(1)史实:铁犁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广。(其他表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