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管理ppt课件.ppt_第1页
国际金融管理ppt课件.ppt_第2页
国际金融管理ppt课件.ppt_第3页
国际金融管理ppt课件.ppt_第4页
国际金融管理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国际金融管理 1 1 国际金融危机概念及分类2 国际金融危机具体表现及特征3 国际上重大金融危机及对中国的影响4 中国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5 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及反思 2 点击添加标题 国际金融危机具体表现及特征 国际上重大金融危机及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国际金融危机概念及分类 E 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及反思 3 国际金融危机概念及分类 金融危机是货币危机 信用危机 银行危机 债务危机和股市危机等的总称 一般指一国金融领域中出现的异常剧烈动荡和混乱 并对经济运行产生破坏性影响的一种经济现象 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 债务危机 银行危机等类型 4 国际金融危机具体表现及特征 主要表现为金融领域所有的或者大部分的金融指标的急剧恶化 如信用遭到破坏 银行发生挤兑 金融机构大量破产倒闭 股市暴跌 资本外逃 银根奇缺 官方储备减少 货币大幅度贬值 出现偿债困难等 国际金融危机的基本特征 金融领域所有的或大部分的金融指标的急剧恶化 以至于影响相关国家或地区乃至全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5 国际上重大金融危机及对中国的影响 历次全球金融危机 一 1720年南海泡沫 英国二 1837年恐慌 美国三 1907年银行危机 美国四 1929年大崩溃 美国五 1987年黑色星期一 美国六 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 墨西哥七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泰国八 2008年9月美国次贷风暴 美国 6 介绍几个例子1929 1933年的金融危机1929年10月28日 即历史上著名的 黑色星期一 这天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股票价格平均下降50点 引发了美国证券市场的大崩溃 并迅速蔓延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揭开了20世纪首次重大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序幕 这此危机一直持续到1933年 其间出现了大批银行倒闭风潮 而且引发了国际性的连锁反应和整个货币金融领域的严重混乱 同时造成西方金本位货币制度的崩溃 各国货币纷纷贬值 国际信用体系遭到极大破坏 1931年5月 奥地利信贷银行破产成为触发各国银行信用危机的导火线 而信用危机加剧了世界经济危机的程度 首当其冲的是德国 当时德国本身存在严重的国际收支危机 每年要支出大量战争赔款和利息 不得不向英 美等国筹措短期银行信贷 奥地利信贷银行宣布破产后 美 英等西方国家担心资金安全 纷纷从德国提取短期资金 由于外资大量抽走 从5月到7月 德国黄金储备减少42 德国政府于1931年7月宣布停业两天 德国四大银行中的两家随即破产 同年9月宣布停止支付外债 禁止黄金自由输出 德国中止对外支付后 英国在德国的资金不能够调回 加之大量资金从英国抽走 同年9月底 英国宣布停止黄金支付 停止纸币兑换 放弃金本位制 英磅贬值31 由于英国放弃金本位制 与英磅关系密切的国家也纷纷放弃了各种类型的金本位制 与此同时 许多国家的银行大批破产倒闭 7 1931 1932年 美国银行倒闭达5096家 1933年春 美国又爆发了信用危机的新浪潮 存款大量提取 银行资金周转不灵 发生挤兑风潮 又有4000家银行倒闭 引起资金外逃 联邦储备银行黄金储备锐减 于是美国不得不放弃金本位制 美元贬值 其他国家的货币也纷纷贬值 截至1936年 欧 美 亚 非 拉几大洲就有44个国家的货币先后贬值 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得以幸免 截至1933年底全世界有25个国家停止偿付国债 一系列政府宣布破产 这也是世界经济史上绝无仅有的现象 1987年的西欧金融危机1987年10月19日 纽约证券交易所道 琼斯股票指数一天内下跌了508 32点 跌幅为22 62 5000亿美元的股票市值顷刻间化为乌有 与此同时 全球股市遭遇到毁灭性打击 伦敦的 金融时报 近百种股票平均指数一天暴跌249 6点 损失达500亿英磅 东京 巴黎 法兰克福股票市场的股指跌幅分别为14 9 10 7 6 香港联合交易所内的股指下跌了420 81点 这次股市崩盘迅速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太平洋地区 并对西方的黄金市场和外汇市场造成了严重冲击 各国银行的债务危机日见突出 许多银行相继倒闭 仅美国就有100多家银行倒闭 8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经济减速 对全国各行业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制约 现就受影响各行业分析如下 对大宗贸易和运代物流企业的影响 今年三季度以来 钢材价格一路走跌 截至目前 与6月末相比 价格已经下跌了30 至40 国大中型钢铁企业的亏损面超过60 中国钢材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是经济不景气带来的需求减少 钢铁市场遭遇寒流 位于钢铁行业上游的焦炭行业也风光不再 10月下旬 山西省焦化企业联盟在10月初下调焦炭售价的基础上 再次对焦炭价格作出调整 并继续加大限产力度 对旅游业影响 金融危机加剧了我国A股市场的下滑 使投资者资产缩水 减弱了部分居民的实际购买力 股市调整的财富 负效应 将前所未有地显现 旅游等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消费热点必将随降温 金融危机存在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 也使得人们风险厌恶程度普遍上涨 对未来的就业状况和收入预期不甚乐观 当居民收入预期不佳时 首先压缩的就是旅游等非必需性消费 因此 国内旅游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9 对房地产的影响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也有重要的影响 但是这种影响是间接的 主要是通过资金层面和心理预期成面发生影响 从资金成面看 美国金融危机使大投资银行损失惨重 资金周转不灵 从中国收缩资金是他们的选择之一 高盛 摩根斯坦利都在出售他们在中国原来购买的房产 但是另外还有一些在这次危机中并没有受到世纪冲击的投资基金 私募基金 他们在危机之后把到眼光聚焦到了中国的一些中 小城市的房地产市场 通过设立房地产投资基金的方式来进行股权投资 签订回购协议 把抄底房地产作为一种机会 因此 影响是复杂的 还需继续观察 从心理预期角度看 美国金融危机对房地产的影响是不利的 由于害怕危机对消费需求产生不利影响 新的房地产项目投资变得更加谨慎 如果大家都裹足不前 市场的萧条就会来临 从购买这个角度看 金融危机增加未来的不确定性 人们可能推迟消费 投资性的购买也会推迟 这样就可能使房地产市场经历一波长时间的调整 其实现在调整已经开始 虽然中央出台了一些政策 但是这些政策对刺激消费的作用有限 对刺激投资性需求几乎没有作用 因为房地产投资不是看房子的成本是多少 而是看其未来的升值空间如何 而现在前景很模糊 这部分需求就进入了观望状态 10 中国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source 我国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 我国实行的分业监管的监管模式专业化优势较为突出 便于分散风险 而这一点亦导致了监管协调中深层次的问题 中国加入WTO以后 面对来自混业经营 金融创新 网络金融的挑战 这一问题更加突出 一 监管目标不够明确 二 金融监管独立性不够 三 金融监管机构协调性差 四 金融监管措施不力 五 现行监管制度不利于金融创新 六 现行监管制度不利于金融业的规模集中 11 source 改善我国金融监管的对策 一 由人民银行牵头建立金融稳定协调机制 协调银监会 证监会 保监会的监管工作 使其监管向功能型发展 二 建立和完善金融监管法律体系 三 改进监管方式 四 完善金融监管主体自身建设 五 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社会监督作用 六 加强国际合作 强化金融监管 12 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及反思 一 财政政策 由 稳健 转为 积极 首先 加大对民生的投资力度 其次 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改善经济结构 最后 积极减税 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 二 货币政策 从紧缩向适度宽松转变首先 合理扩大银行信贷规模 其次 进一步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 再次 继续下调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13 中国对金融危机的具体反思在目前全球经济呈复苏迹象之际 立足中国 反思危机教训 尤显必要 如何确保危机后的可持续发展 防范未来危机重演 考验着世界各国的智慧 正如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巴里博斯沃思对 经济参考报 记者所说 危机的一大教训就是 我们不要浪费危机 1 政府市场关系 监管不能缺位 金融创新 现实已经证明了危机根源 美国对危机的失察 这种失察体现在多个方面 其中最主要的在于政府监管的弱化 导致市场的力量过度膨胀 仿佛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 监管缺位下的金融创新 使房地产市场与资本市场紧密相连 高杠杆化又使风险急剧扩大 许多金融创新产品发展到了监管者几乎无人能懂的地步 最后出现评级机构与投资银行的串通 即本来是市场监督者一方与产品创造者及销售者的合谋 2 国际合作应对 各国政府携手至关重要从2008年11月到2009年9月 在不到一年时间内 二十国集团三次举行峰会 此外 八国集团会议 联合国应对金融危机会议 各种国际合作机制对应对金融危机 恢复信心起到了重要作用 14 3 短期应急措施 更应强调发展可持续性金融改革不是朝夕之事 其核心原则是防范未来的危机发生 这样的原则对中国同样适用 反思美国的教训 建设防范危机长效机制 至少有以下几方面教训值得汲取 第一 政府与市场力量的均衡 金融危机说明 一个健康的市场不能只有 看不见的手 也应有 看得见的手 在金融领域应避免金融监管缺位 要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