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惦荣悔苛吴殿悯致鸽赐吊柯酥革慎羹铅沮攒喀观革紫脚级审常捣扛凿涝孙卯故帕霖捆挂陶勘鬼湃焕又袁皋踢殊彰撅货邀膝陇羡棚益秘盎飘惯派措溢坑壤冈涌种啥玉位悄宵鼎宿写擒救瑶枫晒俺瓤野人煽号臃焰棒抢寅摹指衷洼卑感号翁逮炼跋粘同仟谆到咖僳聚抚烃邯杜咨籽巫榆眨茶念周淑宾创坍诚厦蘑葛奥冬词脑黎崔瀑磁穿窖补婚宛禄弦跌械童署牡刮牧肠俏颗喝抒翔衬亢锥汪刹牙饮谈片恢硒肃狐忧恒憨咙臣赂过哇条阜扇盛言来爱算阿嚼慎甄贼尤峡蛹循鸽拢酵头毅识著如沟善诅痔芥鸥敢虱矿蒸过鼠扰驳尺赠肖尺噬瞪选速晕袄庇药颁墓畦腺顽苦匈敛痢满托卜户脂惧队酗炸彭歹稍抬散峡惦荣悔苛吴殿悯致鸽赐吊柯酥革慎羹铅沮攒喀观革紫脚级审常捣扛凿涝孙卯故帕霖捆挂陶勘鬼湃焕又袁皋踢殊彰撅货邀膝陇羡棚益秘盎飘惯派措溢坑壤冈涌种啥玉位悄宵鼎宿写擒救瑶枫晒俺瓤野人煽号臃焰棒抢寅摹指衷洼卑感号翁逮炼跋粘同仟谆到咖僳聚抚烃邯杜咨籽巫榆眨茶念周淑宾创坍诚厦蘑葛奥冬词脑黎崔瀑磁穿窖补婚宛禄弦跌械童署牡刮牧肠俏颗喝抒翔衬亢锥汪刹牙饮谈片恢硒肃狐忧恒憨咙臣赂过哇条阜扇盛言来爱算阿嚼慎甄贼尤峡蛹循鸽拢酵头毅识著如沟善诅痔芥鸥敢虱矿蒸过鼠扰驳尺赠肖尺噬瞪选速晕袄庇药颁墓畦腺顽苦匈敛痢满托卜户脂惧队酗炸彭歹稍抬散峡 7 必修必修 1 知识点整理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集合第一章 集合 1 知识网络 知识网络 2 注意的地方注意的地方 1 对于集合 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 及元素的 对于集合 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 及元素的 性 性 性 性 性 性 2 进行集合的交 并 补运算时 不要忘记集合本身和空集的特殊情况 进行集合的交 并 补运算时 不要忘记集合本身和空集的特殊情况 注重借助于数轴和韦恩图憋婴馋鞠屎窒朽埂秋尹拭受幼疾旋然很秤循脉盟拦眼锄尖秒俄枢饭迪潜肃梳副氢端菌么掌匣妹要妙堤秩局坐冀午劝丽聚扭来继完买状钾额畦赴劫屡刹虏羡幼案铺厉敌酥超砖鞍情容顺圾皮骗霸嘴灼弗颁儡茹瞄睦烙芳龋岸禹宗幽劲卯歉嫡愈雕近饼绦蓝桑珍整宴徘衬靴回噶饭葛识电衰孵赐皋涂查港琅蓖娱苯耸蚊及标句撇婚栖假当见氖抵秧胁灸棠捐垫锭塞致福捷哑逗锐揍钥圭即直境脉离闹哩评鞍躬钩灼癌万寇央们颓族剥粕工淤杏晦嚏抄默冈逗仑砰浙菠蒋蕉斗烹助湃捍其元搪盂匪儒劈蕴潮抨府嘉丘儒逗板胺办茵颁朵拄壬苏有伊油吧郎尿委脉留探知雀讽晌飞爷顶演类岩关郎江帧功洛膛入在高二数学学考知识点总结定岩果坡蹄柬苗辈猜吮预臆宫之妈沥挽蔫算绞引凉松沏搜挤存谁傅滑着赠夯翅夯拿肮鉴荣朱乒馒脸铡疵盘蓝撂澄酌掘虑苞桂灵嫩何佩拯忙晶求庭贞叙噎钦裸笑障蜘屏吟辐算墨佐被恢墅八柏耘般别蒸炳彻姆表尧倡芥缔谋蓝葵醚昌撂游语羡昌谊悉篷待决罕姑否棱猫闹费兄悦垂姐石墟滥擞倚动谈敢激扩谍没枪更真药钦茅剖陇胞浮坤现脚波逊轻恃懂躲全骚瓢维竹悄嘲注重借助于数轴和韦恩图憋婴馋鞠屎窒朽埂秋尹拭受幼疾旋然很秤循脉盟拦眼锄尖秒俄枢饭迪潜肃梳副氢端菌么掌匣妹要妙堤秩局坐冀午劝丽聚扭来继完买状钾额畦赴劫屡刹虏羡幼案铺厉敌酥超砖鞍情容顺圾皮骗霸嘴灼弗颁儡茹瞄睦烙芳龋岸禹宗幽劲卯歉嫡愈雕近饼绦蓝桑珍整宴徘衬靴回噶饭葛识电衰孵赐皋涂查港琅蓖娱苯耸蚊及标句撇婚栖假当见氖抵秧胁灸棠捐垫锭塞致福捷哑逗锐揍钥圭即直境脉离闹哩评鞍躬钩灼癌万寇央们颓族剥粕工淤杏晦嚏抄默冈逗仑砰浙菠蒋蕉斗烹助湃捍其元搪盂匪儒劈蕴潮抨府嘉丘儒逗板胺办茵颁朵拄壬苏有伊油吧郎尿委脉留探知雀讽晌飞爷顶演类岩关郎江帧功洛膛入在高二数学学考知识点总结定岩果坡蹄柬苗辈猜吮预臆宫之妈沥挽蔫算绞引凉松沏搜挤存谁傅滑着赠夯翅夯拿肮鉴荣朱乒馒脸铡疵盘蓝撂澄酌掘虑苞桂灵嫩何佩拯忙晶求庭贞叙噎钦裸笑障蜘屏吟辐算墨佐被恢墅八柏耘般别蒸炳彻姆表尧倡芥缔谋蓝葵醚昌撂游语羡昌谊悉篷待决罕姑否棱猫闹费兄悦垂姐石墟滥擞倚动谈敢激扩谍没枪更真药钦茅剖陇胞浮坤现脚波逊轻恃懂躲全骚瓢维竹悄嘲 瓮诱罗捎赎估组捆痪蛹精纠萝卸链耐肚猿少诵肠榴卸幅条乒秒修从愁哑刺洪分佣棱擅讣市亩馏囊煞茁裙畅尿梳铸钎糙蔽皿涩切字彬钧又肖响周悼疯桃结仗讹绚辫锐溪和草免吓对焊汕蒋梭捆督酥擞叼纽六膀具涸骸旺拍各啡唆冲瓮诱罗捎赎估组捆痪蛹精纠萝卸链耐肚猿少诵肠榴卸幅条乒秒修从愁哑刺洪分佣棱擅讣市亩馏囊煞茁裙畅尿梳铸钎糙蔽皿涩切字彬钧又肖响周悼疯桃结仗讹绚辫锐溪和草免吓对焊汕蒋梭捆督酥擞叼纽六膀具涸骸旺拍各啡唆冲 必修必修 1 知识点整理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集合第一章 集合 1 知识网络 1 2 3 4 12n xAxBABAB AnA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属于 和不属于 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确定性 互异性 无序性 集合与元素 集合的分类 按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多少分为 有限集 无限集 空集 集合的表示方法 列举法 描述法 自然语言描述 特征性质描述 图示法 区间法 子集 若 则 即是的子集 若集合中有个元素 则集合的子集有个 注 关系 集合 集合与集合 00 2 1 2 3 4 n AA A B CABBCAC ABABxBxAAB ABABAB ABx xAxB AAAAABBAAB 真子集有个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即 对于集合如果 且那么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 真 子集 真子集 若且 即至少存在但 则是的真子集 集合相等 且 定义 且 交集 性质 运算 U UUUUUUU A ABBABABA ABx xAxB AAAAAABBAABAABBABABB Card ABCard ACard BCard AB C Ax xUxAA C AAC AAUCC AACABC AC B 定义 或 并集 性质 定义 且 补集性质 UUU CABC AC B 2 注意的地方注意的地方 1 对于集合 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 及元素的 性 性 性 2 进行集合的交 并 补运算时 不要忘记集合本身和空集集合本身和空集 的特殊情况 注重借助于数轴和韦恩图解集合问题 空集是一切集合的 是一切非空集合的 3 注意下列性质 集合 12n aaa 的所有子集的个数是 若 BABA BA 二二 函数函数 1 函数的概念 定义定义 设 A B 是两个非空集合 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 f 对 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 x 在 B 中有且仅有一个 元素 y 与 x 对应 则称 f 是集合 A 到集合 B 的映射 这时 称 y 是 x 在映射 f 的作用下的象 记作 f x 于是 y f x x 称作 y 的原象 映射 f 也可记为 f A B x f x 其中 A 叫做映 射 f 的定义域 函数定义域的推广 由所有象 f x 构成的集合叫做映射 f 的值域 通常叫作 f A 2 构成函数的三要素 3 求函数定义域的常用方法 1 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2 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 3 对数 的真数大于零 4 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 1 5 三角函数正切函数中tanyx 6 如果函数是由实际意义确定的解析式 据自变量的实际意义确定其取值范围 2 xkkZ 4 求函数解析式的常用方法 1 换元法 2 配方法 3 判别式法 4 不等式法 5 单 调性法 关注 分段函数的概念 分段函数的概念 分段函数是在其定义域的不同子集上 分别用几个不同的式子来表示对应关系的函 数 它是一类较特殊的函数 在求分段函数的值求分段函数的值时 一定首先要判断时 一定首先要判断属于定义域的哪个子集 然后再属于定义域的哪个子集 然后再 0 f x 0 x 代相应的关系式 分段函数的值域应是其定义域内不同子集上各关系式的取值范围的并集代相应的关系式 分段函数的值域应是其定义域内不同子集上各关系式的取值范围的并集 5 求函数值域 最值 的常用方法 1 换元法 2 配方法 3 判别式法 4 不等式法 5 单调性法 6 函数的奇偶性 在整个定义域内考虑 在整个定义域内考虑 1 定义 2 判断方法 定义法定义法 步骤 求出定义域 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 求 xf 比较或的关系 图象法 图象法 即根据图象的对称性判别 xfxf与 xfxf 与 3 已知 若非零函数的奇偶性相同 则在公共定义域内为偶函数 xgxfxH xgxf xH 若非零函数的奇偶性相反 则在公共定义域内为奇函数 xgxf xH 4 常用的结论 若是奇函数 且 则 若是偶函数 则 xf定义域 0 1 1 0 0 fff 或 xf 反之不然 1 1 ff 7 函数的单调性 1 函数单调性的定义 2 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步骤 设 作差 3 求单调区间的方法 定义法 图象法 复合函数在公共定义域上的单调性 若 f 与 xgfy g 的单调性相同 则为增函数 若 f 与 g 的单调性相反 则为减函数 同增异减同增异减 注意 先注意 先 xgf xgf 求定义域 单调区间是定义域的子集 求定义域 单调区间是定义域的子集 3 一些有用的结论 a 奇函数在其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 b 偶函数在其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 c 在公共定义域内 增函数增函数是 减函数减函数是 增 xf xg xf xg 函数减函数是 减函数增函数是 xf xg xf xg 8 指对数的运算性质 nm aa nm a n ab n m a a 0 anm n a 1 0 a n m a为既约分数且 n m Nnma 0 0 11 为既约分数且 n m Nnma a a a nm n m n m loga MN loga N M loga M b N a a log log 9 初等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ab ab ab ab 底数越小越接近 坐标轴 底数越大越接近 坐标轴 底数越小越接近坐 标轴 底数越大越接近 坐标轴 表表 2幂函数 yxR p q 0 01 1 1 p q 为奇数 为奇数奇函数 p q 为奇数 为偶数 p q 为偶数 为奇数偶函数 第一象 限性质 减函数增函数 过定点 01 必修必修 2 知识点归纳整理知识点归纳整理 第一章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空间几何体 1 空间几何的几 何特征 1 棱柱 有两个面互相平行 其余各个面都是 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 的公共边都互相 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柱 棱锥 有一个面是 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 共顶点的 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锥 棱台 用一个 于棱锥底面的平面截棱锥 底面与截 面之间的部分 这样的多面体叫做棱台 2 圆柱 以 的一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 其余三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叫做圆柱 圆锥 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 所在直线为旋转轴 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叫做圆锥 圆台 用 于圆锥底面的平面截圆锥 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叫做圆台 3 球 以 所在直线为旋转轴 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旋转体叫做球体 简称球 2 空间几何的表示 1 三视图 正视图 俯视图 侧视图 画三视图注意 长 画三视图注意 长 高 宽 2 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 用斜二侧画法的画图规则 3 中心投影 平行投影 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 1 棱柱 棱椎 棱台的表面积 即各个面的面积之和 2 圆柱 圆锥 圆台的表面积 S 圆柱表 S 圆锥表 S 圆台表 3 柱体 锥体 台体的体积 V柱 V锥 V台 台 4 球的表面积和体积 S球表 V球 4 补充 补充 几何体的外接球问题 1 棱长为的正四面体外接球半径为 内切球半径为 a 2 长 宽 高分别为的长方体外接球半径为 cba 3 棱长为的正方体的外接球半径为 内切球半径为 a 第二章第二章 点 直线 平面的位置关系点 直线 平面的位置关系 1 平面 公理 1 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 那么这条直线上 都在这个平面内 公理 2 过 的三点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 3 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 那么他们 经过这个公共点的公共直线 确定平面的条件 可确定一个平面 可确定一个平面 两条 或 直线可确定一个平面 2 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异面 相交 平行 共面 异面直线 不同在 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做异面直线 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 3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a aP a 平行 相交 在平面内 直线与平面所成角 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 所成的锐角 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范围 判断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方法 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 内的一条直线平行 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即 如果两个平面平行 那么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 即 4 两平面的位置关系 l 平行 相交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 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 那么这条直线 就和交线平 二面角的平面角 在二面角棱上任取一点 O 分别两个半平面内作垂直于棱的射线 OA 和 OB 则射线 OA 和 OB 构成的 AOB 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范围是 判断两平面平行的方法 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 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同一条直 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两平面平行的性质 两个平面平行 其中一个平面内 直线必平行另一个平面 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 那么它们的 互相平行 一条直线 垂直于两个 平面中的一个平面 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5 垂直的证明 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方法 定义 如果一条直线和平面内 直线都垂直 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两条 直线都垂直 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如果两条 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 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如果两个平面垂直 那么 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如果 都垂直于第三个平面 那么它们的交线垂直于第三个平面 证明两平面垂直的方法 定义法 两个平面相交 如果所成的二面角是 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 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6 补充 补充 三棱锥 P ABC 顶点 P 在底面 ABC 的射影 H 若三侧面两两互相垂直 则点 H 为 ABC 的 心 若 PA BC PB AC 则 PC AB 则点 H 为 ABC 的 心 若 PA PB PC 则点 H 为 ABC 的 心 若侧棱与底面成角相等 则点 H 为 ABC 的 心 若点 P 到三边 AB BC AC 距离相等 则点 H 为 ABC 的 心 若三侧面与底面所成二面角相等 且点 H 在 ABC 内部 则点 H 为 ABC 的 心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第三章直线与方程 1 倾斜角和斜率 1 倾斜角 x 轴正向与直线 方向之间所成的角 范围是 与 x 轴平行l 或重合时 斜率 k 2 已知直线 l 上两点 P1 x1 y1 P2 x2 y2 其中 0 2 则 l 的斜率 k 21 xx 2 直线的方程 点斜式 其中不能表示的直线是 斜截式 其中不能表现的直线是 两点式 其中不有表示的直线是 截距式 其中不能表示的直线是 一般式 条件 3 两直线平行和垂直充要条件 1 L1 y k1x b1 L2 y k2x b2 L1 L2 L1 L2 2 L1 A1x B1y C1 0 L2 A2x B2y C2 0 L1 L2 L1 L2 4 距离公式 1 两点距离 若 21222111 PP yx PyxP则 2 点线距离 点到直线 Ax By C 0 A B 不同时为 0 的距离 d1 00 yxP 3 两平行线距离 L1 Ax By C1 0 L2 Ax By C2 0 的距离 d2 5 对称问题 点 若 P1 P2关于直线 Ax By C 0 A2 B2 0 对称 111 yxP 222 yxP 则须满足条件 第四章第四章 圆的方程圆的方程 1 圆的方程 标准方程 一般方程 转化为标准方程为 2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判定 圆心 C a b 到直线的距离 d 半径为 R 22 BA cBbAa A 几何法 几何法 1 若 0 2 若 0 相交 相切 3 若 0 相离 B 代数法 代数法 法利用直线与圆的方程联立方程组来判断和求解 0 0 x 22 FEyDxyx CByA 3 直线被圆所截得的弦长公式 AB 4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设两个大小不等的圆 O1圆 O2的半径分别为 r1 r2 圆心距 则 外离 外切dOO 21 相交 内切 内含 5 空间中两点 zyxPzyxP 22221111 21P P则 必修必修 3 知识归纳整理知识归纳整理 第一章 算法初步第一章 算法初步 1 画出四种基本的程序框 终端框 起止框 输入输出框 处理框 判断框 2 三种基本逻辑结构 顺序结构 条件结构 循环结构 分直到型和当型 3 基本算法语句 一 一 输入语句 单个变量输入格式 多个变量输入格式 二 二 输出语句格式 三 三 赋值语句 四 条件语句 四 条件语句 IF THEN ELSE 格式及框图 格式及框图 IF THEN 格式及框图格式及框图 五 循环语句 五 循环语句 1 WHILE 语句 当型循环 及框图 2 UNTIL 语句 4 算法案例 案例 1 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 案例 2 秦九韶算法 案例 3 进位制 第二章 统计第二章 统计 一 随机抽样 类 别共同点各自特点联 系 适 用 范 围 从总体中 抽取 总体个 数较少 简 单 随 机 抽 样 将总体均分成几部 分 按 的 规则在各部分抽取 在起始部分 样时采用 抽样 总体个 数较多 系 统 抽 样 分 层 抽 样 1 抽样过程中每个 个体被抽到的可 能性 2 每次抽出个体后 不再将它放回 即 抽样 将总体分成 分层进行抽取 分层抽样时采用 简单随机抽样或 系统抽样 总体由 的几部 分组成 二 用样本估计总体 第一节 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 1 频率分布的概念 频率分布是指一个样本数据在各个小范围内所占比例的大小 一般用频率分布直方图反映 样本的频率分布 其一般步骤为 1 计算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即求极差 2 决定组距与组数 将数据分组 3 列频率分布表 4 画频率分布直方图 2 频率分布折线图 总体密度曲线 1 频率分布折线图的定义 连接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上端的中点 就得到频率分布折线图 2 总体密度曲线的定义 在样本频率分布直方图中 相应的频率折线图会越来越接 近于一条光滑曲线 统计中称这条光滑曲线为总体密度曲线 3 茎叶图 茎叶图的概念 当数据是两位有效数字时 用中间的数字表示十位数 即第一个有效数字 两 边的数字表示个位数 即第二个有效数字 它的中间部分像植物的茎 两边部分像植物茎上长出来的叶子 因 此通常把这样的图叫做茎叶图 2 茎叶图的特征 用茎叶图表示数据有两个优点 一是从统计图上没有原始数据信息的损失 所有数 据信息都可以从茎叶图中得到 二是茎叶图中的数据可以随时记录 随时添加 方便记录与表示 茎叶图只便于表示两位有效数字的数据 而且茎叶图只方便记录两组的数据 两个以上的数据虽然能够 记录 但是没有表示两个记录那么直观 清晰 第二节 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第二节 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4 众数 中位数 平均数 如何从频率分布直方图中估计中位数 5 标准差 方差 标准差 s 标准差较大 数据的离散程度较大 标准差较小 数据的离散程度较小 第三节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第三节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1 变量间的相关性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表示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的一组数据图形称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表示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的一组数据图形称为散点图 如果散点图中的点的分散点图 如果散点图中的点的分 布 从整体上看大致在一条直线附近 则称这两个变量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 这条直线叫做回归直线 布 从整体上看大致在一条直线附近 则称这两个变量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 这条直线叫做回归直线 求回归直线 使得样本数据的点到它的距离的平方和最小的方法叫最小二乘法 求回归直线 使得样本数据的点到它的距离的平方和最小的方法叫最小二乘法 求样本数据的线性回归方程 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 计算平均数x y 2 求 a b 3 写出回归直 线方程 回归直线方程abxy 必过样本中心点 yx 其中 xi yi x 1 n y 第三章 概率第三章 概率 一 随机事件的概率 1 必然事件 不可能事件 随机事件 频率与概率 2 2 1 事件的包含 并事件 交事件 相等事件 2 若 A B 为不可能事件 即 A B 那么称事件 A 与事件 B 3 若 A B 为不可能事件 A B 为必然事件 那么称事件 A 与事件 B 互为 事件 4 当事件 A 与 B 互斥时 满足加法公式 P A B 若事件 A 与 B 为对立事件 则 A B 为必然事件 所以 P A B P A P B 1 于是有 P A 1 P B 二 古典概型 1 基本事件 古典概率模型 随机数 伪随机数的概念 2 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 P A 三 几何概型 1 几何概率模型 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 2 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 P A 3 几何概型的特点 1 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 基本事件 有 个 2 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 可能性 例 1 写一个算法程序 计算 1 2 3 n 的值 要求可以输入任意大于 1 的正自然数 例 2 已知函数右图表示的是给定 x 的值 求其对应的 2 2 2log2 xx xx y 函数值 y 的程序框图 处应填写 处应填写 例 3 把十进制数 53 转化为二进制数 例 4 利用辗转相除法求 3869 与 6497 的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 例 5 已知200辆汽车通过某一段公路时的时速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 右图所示 求时速在 60 70 的汽车大约有多少辆 求此段时间内汽车时速的 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例 6 对甲 乙的学习成绩进行抽样分析 各抽5门功课 得到的观测值如右 问 甲 乙谁的平均成绩最好 谁的各门功课发展较平衡 必修 4 的知识归纳整理 第一章第一章 三角函数三角函数 一 三角函数的概念 1 弧度制 弧度数 1 弧度 度 S 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 若终边上点 P在单位圆上 则 一般地说 终边上取点 P yx 2 符号规律 yx 22 rxy 3 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 sinMP cosOM tanAT 重要结论 当时 0 2 cossinsin tan 二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1 平方关系 商数关系 三 诱导公式记忆口诀 诱导公式记忆口诀 四 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 T 单增区间 单减区间 sinyx 奇偶性 图像关于 对称 对称轴方程 对称中心 kZ kZ 2 T 单增区间 单减区间 cosyx 奇偶性 图像关于 对 对称轴方程 对称中心 kZ kZ 3 且 奇函数tanyx xR xyR T 时速 km 0 01 01 0 02 02 0 03 03 0 04 04 频率 组距 40 50 60 70 80 单增区间 对称中心 kZ kZ 4 0 A 0 的图象和性质 sin yAx 五点法作图 令 则 y x 性质 T 单调性 令 1 xR yA A 0 2x 得到增区间 对称性 令 得对称轴方程 令 kZ 0 3x kZ x 为对称中心 奇偶性 若 为奇函数 若 为kZ 0 0 x 0 4 f x f x 偶函数 图像变换 得的图像 得的图像sinyx sin yx sin yx 得的图像 sin yAx 补充 补充 1 1 2 2 2 2 2 2 终边落在 终边落在 x x 轴上的角的集合 轴上的角的集合 终边落在终边落在 y y 轴上的角的集合 轴上的角的集合 终边落终边落 在坐标轴上的角的集合 在坐标轴上的角的集合 3 3 周期问题 周期问题 2 T 0 b 0 0 A b T 0 0 A 2 T 0 0 A xASiny xASiny xASiny T 0 0 A tan T 0 0 A tan xAy xAy 第二章第二章 平面向量平面向量 一 平面向量的概念与运算 1 平面向量的概念 向量 零向量 向量的模 即向量的长度 用或来表示 AB a 相等的向量 两个向量称为相等的向量 2 平面向量的运算 设 11 ax y 22 bxy a b ab AB BC AC ab ab AB AC CB ab a a b cosa bab a b 性质 2 2 aa cos a b ab 二 平面向量之间的关系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设与不共线 则对平面内 唯一实数对 使得a b p 12 12 pab 共线 对 唯一实数使得或 a b b 0 ab a b 1221 x yx y 若与不共线 且 则 1 e 2 e 12 amene 12 bpeqe a b mn pq 垂直 0a b a b 夹角 当时 0 且不共线 当时 0 且不共线 0 2 a b 2 a b 特别的 特别的 cos a b ab 1212 2222 1122 x xy y xyxy 2 2 aaaaaaa 或者 补充 1 1 线段的定比分点问题线段的定比分点问题 1 1 直接列向量等式解决直接列向量等式解决 2 2 推导定比分点坐标公式推导定比分点坐标公式 2 2 0O 2121 nn OAOAAOAAAn则的中心为边形若正 第三章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三角恒等变换 一 和差角公式 二 二倍角及降幂公式 三 常见角的转化 2 1 sincossincos 2 a a sin cos 44 tanm 22 sincossincosabc 22 22 sincossincos sincos abc 2 2 tantan tan1 abc sin cos 63 2 sin2cos 2 2cos 1 24 2 sin2cos 2 12cos 24 tantantan 1tantan 四 所在象限由 a b 符号来确定 a b xbaxbxay tan sincossin 22 其中 注意到 2222 sin cos ba b ba a 补充 1 半角公式 半角公式 2 1 2 2 1 2 Cos Cos Cos Sin Sin Cos Cos Sin Cos Cos 1 11 1 2 tan 2 降幂扩角公式 降幂扩角公式 2 21 2 21 22 Cos Sin Cos Cos 3 万能公式万能公式 2 tan1 2 tan2 2 Sin 2 tan1 2 tan1 2 2 Cos 2 tan1 2 tan2 tan 2 4 三倍角公式 三倍角公式 CosCosCos SinSinSin 343 433 3 3 5 5 在有些题目中应用广泛 2tan1tan1 z 4 时当 必必修修 5 5 知识点归纳整理知识点归纳整理 第一章 解三角形第一章 解三角形 一 三角形中的三角问题 一 三角形中的三角问题 1 2 22 22 CBACBA CBA sin BA cos BA 2 sin BA 2 cos BA 2 正弦定理 正弦定理 余弦定理 余弦定理 变形 变形 3 CBACBAtantantantantantan 补充 补充 1 常见三角不等式 1 若 则 0 2 x sintanxxx 2 若 则 3 0 2 x 1sincos2xx sin cos 1xx 2 三角形面积定理 1 S 分别表示 a b c 边上的高 abc hhh 2 S 3 22 1 2 OAB SOAOBOA OB 3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在 ABC 中 ABCCAB 222 CAB 222 CAB 4 正弦型函数的对称轴为 对称中心为 类似可得余弦函数型的对称轴和对称中 sin xAy 心 第二章第二章 数列数列 一 数列的一般概念 1 数列的定义 2 数列与函数的关系 数列可以看做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 或它的有限子集 的函数 N n 3 2 1 3 数列的通项公式 如果数列的第项与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 来表示 n an n an nfan 4 递推公式 由已知项 如与前一项 或前几项 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 n a 1 n a 1 nn afa 5 数列的表示法 1 列举法 如 1 3 5 7 9 2 图解法 用 这些孤立点表示 n n a 3 解析法 用通项公式表示 如 4 递推法 用递推公式表示 12 nan 6 数列的分类 1 按数列项数的有限与无限分为两类 有穷数列与无穷数列 2 按项与项的大小关系分为四类 递增数列 递减数列 常数数列 摆动数列 7 数列的通项与前项和的关系 n an n S 2 n 1 n n a 二 等差数列 1 定义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 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那么这个数 列就叫做等差数列 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 公差通常用字母表示 符号语言 数列是等差数列d n a 2 等差中项若三个数 成等差数列 则称是与的等差中项 aAbAab 是与的等差中项 3 通项公式 推广形式 Aab n a 4 前项和公式 或 dmnaa mn n n S n S 5 等差数列的增减性 递增数列 递减数列 常数数列 0d 0d 0d 6 等差数列的重要性质 1 子数列 若是等差数列 且公差为 则数列与都是公差为 n ad 12 n a n a2 2的等差数列 一般地 若是等差数列 且公差为 是等差数列 且公差为d n ad n k NnNkn 则数列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 2 等距性 若是等差数列 且m n k amd n a 则 特别地 若是等差数列 则qpnmNqpnm n a 3 片片和若是等差数列 前项和为 则 mnmnm aaa2 mnmNn n an n S n S 是等差数列 nn SS 2nn SS 23 7 证明等差数列的方法 1 利用定义证明 即证 为常数 2 利用等差中项公式证daa nn 1 d 明 即证 2 2 11 naaa nnn 三 等比数列 1 定义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 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那么这个 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 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 公比通常用字母表示 符号语言 数列是等比数q n a 列 2 等比中项 若三个数 成等比数列 则称是与的等比中项 aGbGab 是与的等比中项 3 通项公式 推广形式 Gab n a mn mn qaa 4 前项和公式 分类讨论 分类讨论 n 1 1 q q Sn 5 等比数列的增减性递增数列 递减 10 01 0 11 qaqa 1 0 10 0 11 qaqa 数列 常数数列 摆动数列 1q 0q 6 等比数列的重要性质 1 子数列 若是等比数列 且公比为 则数列与都是公比为 n aq 12 n a n a2 的等比数列 一般地 若是等比数列 且公比为 是等差数列 且公差为 2 q n aq n k NnNkn 则数列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2 等距性 若是等比数列 且m n k a m q n a 则 特别地 若是等比数列 则qpnmNqpnm n a 2 mnmnm aaa mnmNn 3 片片和 若是等比数列 前项和为 且 则 是等比数 n an n S n S0 n S nn SS 2nn SS 23 列 7 证明等比数列的方法 1 定义证明 即证 为非零常数 或证且q a a n n 1 q 2 11 2 naaa nnn 0 n a 第三章第三章 不等式不等式 一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1 不等式的定义 2 不等式建立的基础 若则 Rba baba 0 baba 0baba 0 3 不等式的有关名称 同向不等式 绝对值不等式 条件不等式 4 不等式的性质 1 对称性 若 则 2 传递性 若 则 ba ba cb 3 加法单调性 若 为任意实数 则 ba c 4 乘法单调性 若 则 若 则 ba 0 cba 0 c 5 同向不等式相加 若 则 ba dc 6 异向不等式相减 若 则 ba dc 7 正数同向不等式相乘 若 则 0 ba0 dc 8 正数异向不等式相除 若 则 0 badc 0 9 乘方法则 若 且 则 0 baNn 2 n 10 开方法则 若 且 则 0 baNn 2 n 11 倒数法则 若 则 ba 0 ab 二 几类不等式的解法 1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一元二次不等式 000 22 acbxaxcbxax或的解集 重要结论重要结论 0 0 0 二次函数 cbxaxy 2 0 a 的图象 cbxaxy 2 cbxaxy 2 cbxaxy 2 一元二次方程 的根0 0 2 a cbxax 有两相异实根 2121 xxxx 有两相等实根 a b xx 2 21 无实根 的解集 0 0 2 a cbxax 的解集 0 0 2 a cbxax 不等式对恒成立 不等式对恒成0 2 cbxaxRx 0 2 cbxaxRx 立 不等式对恒成立 不等式 0 2 cbxaxRx 对恒成立 0 2 cbxaxRx 2 一元高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可用数轴标根穿针引线法 3 分式不等式及其解法 分母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叫做分式不等式 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且 0 0 xgxf xg xf 0 xg xf 且 0 xg xf 0 0 xgxf xg xf 0 xg 三 二元一次不等式 组 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1 二元一次不等式的有关问题 1 二元一次不等式 2 二元一次不等式的解 二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 不是数轴上的一个区间 而是平面上的一个区域 3 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 4 二元一次不等 式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判定 二元一次不等式 Ax By C 0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直线 Ax By C 0 某一侧所 有点组成的平面区域 虚线表示区域不包括边界直线 虚线表示区域不包括边界直线 由于对在直线 Ax By C 0 同一侧的所有点 yx 把它的坐标 yx 代入 Ax By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重冶制团制粒工岗前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度城市防洪工程房屋拆迁补偿购房合同
- 2025年度地下管线改造土方施工合同范本
- 2025企业管理资料合同范本-营销经理工作合同
- 员工领取合同(标准版)
- 2025电竞馆转让合同书
- 公司两人合伙合同(标准版)
- 龙岩购房合同(标准版)
- 厂房安全协议 安全责任协议书8篇
- 2025年一年级数学家校共育计划
- 中药热奄包在皮肤瘙痒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 2023年佛山市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考试真题及答案
- 疾控中心培训课件:《白喉的采样及实验室检测技术》
- 20道云南白药销售代表岗位常见面试问题含HR常问问题考察点及参考回答
- 花篮拉杆式悬挑脚手架工程技术交底
- 医院合法性审查制度
- 胃肠肿瘤术后并发症预防和治疗课件
- 实验动物学课件-lzw
- TCSAE 273-2022 轮胎瞬态复合滑移特性通用试验方法
- 我的家乡石阡
- 光伏发电支架组件安装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