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探究与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含问卷)_第1页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探究与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含问卷)_第2页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探究与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含问卷)_第3页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探究与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含问卷)_第4页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探究与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含问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目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探究与学校社会工作介入 提要 现如今 高校当中 贫困生已然成为大学生当中弱势群 体的一支 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 尤其在心理方面 这一问题 解决的好坏 将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发展及社会稳定 本文分析了我 国高校贫困生存在的问题和形成的原因 并提出了学校社会工作的 介入 关键词 高校贫困生 心理问题 学校社工 正文 现如今 贫困大学生在学习以及生活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 这 些问题包括好多方面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法得知心理方面的最为突 出 而如今贫困大学生在高校当中占有不小的比例 通过上网查资 料 在05年的时候 大学贫困生占得比例已经达到25 贫困大学生 的问题已经引起了高校 社会 政府各方面的关注 高校这个特殊 群体能否健康成才 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同时也影响到高校 的社会地位 目前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贫困生问题 2004年中共中 央 国务院在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特别提出 要加强对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工作 以政府投人为 主 多方筹措资金 不断完善资助政策和措施 形成以国家助学贷 款为主体 包括助学奖学金 勤工助学基金 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 减免在内的助学体系 帮助经济困难大学生完成学业 如今 各 高校根据此政策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力图帮助贫困大学生克服经济 上的困难 然而 这些是远不够的 他们的经济问题虽然得到解决 然而 由于贫困带来心理上的问题 却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大学生 的社会人格和心理素质具有可塑性 因此我们应该应用学校社会工 作针对贫困生的心理特点 做好贫困生的心理救助 并在实践中努 力探讨解决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1 贫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据调查 高校贫困生中 大部分学生是能够做到正视困难的 并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学习 生活中存在的压力 然而 一部 分贫困生由于经济上的沉重压力和所处的消费环境或者维持其消费 方式的过程中 造成了心理上的失衡感和压迫感 往往他们不能正 确对待即产生了另一种贫困 心理贫困 所谓的心理贫困 指的是 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贫困的压力所导致的系列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 上的负性变化 这种心理贫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迷茫心理 贫困生面对经济方面的压力 以及家庭对他们的期望 只有优 秀的学习成绩成为他们唯一值得骄傲的资本 然而现实中贫困生大 部分来自农村地区 这些地区的基础教育薄弱 大多数经济困难学 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 由于经济困难 他们还要兼顾学习和兼职赚 取生活费用 承受着双重心理压力 同时内在心理环境也制约着他 们的学习效果 因此他们的学习目标往往难以实现 这种理想与现 实的反差 往往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失落感 逐渐丧失信心 对人生 感到迷茫 自卑心理 物质生存需要是个体最原始也是最起码的需要 从小生活在贫 困家庭的孩子 由于基本的物质需要一直得不到满足 心理上会缺 乏安全感 形成焦虑和失落的心理 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自然容 易形成过低的自我评价 如今高校里拜金主义盛行 贫富对比差距 大 同学之间互相攀比成风 这种环境给贫困生造成巨大的心理落 差 逐渐自视处处不如人 时常自惭形秽 终日抑郁寡欢 失去主 动与人交往的勇气和信心 他们往往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自尊心普 遍脆弱 容易在强烈的自尊渴望与沮丧自卑心理的情感交织中 逐 渐形成自尊却又自卑 坚强却又脆弱的双重性格 自我封闭心理 贫困生和同龄青年一样渴求知识 向往人际交往 但由于他们 害怕伤害 不肯轻易向外人展示真实自我 缺乏交际能力 往往因 学习和生活的微小失败而一跃不振 面对生活的困境 他们不善于 倾诉 甚至错误认为贫困是人生的羞耻挫折 把自己失败的原因归 根于经济的贫困 从而将贫困视为沉重的精神包袱 造成精神优郁 如果没有适当的自身调节和必要的外界干预 他们会慢慢出现焦虑 压抑 孤僻 封闭等心理问题 害怕与人接触 不敢积极面对人生 而把自己包裹起来 这种自我封闭使自己渐渐脱离了集体 切断了 与外界的交流 致使自己在极端的心理世界里痛苦煎熬 人格缺陷 心理认知治疗理论认为 认知是情感和行为的中介 情感障碍 和行为障碍与歪曲的认知有关 大部分的贫困生都持有积极向上的 人生观 具有坚韧不拔精神 他们能够把贫困作为自己人生的历炼 但部分贫困生却错误认为自己没有获得同龄人同样的生活条件和机 遇是命运与社会的不公平 从而导致他们偏执地认为自己总是处于 不公平的竞争状态 致使心理不平衡 这些错误的认知使他们形成 多疑 敌对 偏执 嫉妒等人格特征 这些人格特征使他们缺乏正 确的人际知觉 社会知觉 长此以往便会形成人格障碍 影响他们 的身心健康 甚至会因此导致心理严重扭曲 进而产生攻击行为 2 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分析 个体的心理素质影响心理健康 由于家庭经济拮据的困扰 部分贫困大学生不能正确认知和悦 纳自我 自我认识 自我体验 自我控制水平不高 容易发生自我 评价偏差 这种偏差往往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使他们在思索自我 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时 难以正确认知 因而产生了各种心理问题 有些贫困生甚至把贫困当成耻辱 认为贫困是人生的不幸 当面对 困难和失败时 他们又把贫困作为逃避和退缩的理由 形成消极的 心理防御机制 这些错误认知 对他们产生很大的危害 加剧了贫 困大学生人格与心理健康的负性改变 社会环境影响心理健康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 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环境通过个 体的人格和行为对贫困生施加影响 首先 许多贫困大学生承受着 来自同辈群体中高消费攀比不良风气的影响 加剧他们对金钱的渴 望 这种心理与贫困现实的剧烈冲突 他们自卑心理 妒忌心理油 然而生 而过强的自尊心和虚荣心又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敌对态度 强迫症状和过激的行为 虽然达到一种暂时的心理平衡 但内心却 忍受着极大的心理痛苦和压力 其次 有些贫困生不愿承认自己贫 困的现实 同时社会部分人群对贫困大学生的种种偏见和世俗观念 使一些贫困生虽然在物质上得到了资助 但心理上感觉是在接受 施舍 挫伤了自尊心 从而加重了贫困生的自卑心理和消极人 生 3 针对贫困生心理问题 学校社会工作的介入 贫困生的心理贫困现象严重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 在他们成 人成才的道路上造成了严重的障碍 处理不好会给社会造成不良影 响 因此 在救助他们经济贫困的同时 更要救助他们的 心理贫 困 这就需要学校社会工作的介入 首先 学校社会工作者应认 真的分析贫困生在心理方面出现的各种问题的根源 最主要的还是 认知上存在偏差 所以在加强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 心须 更新观念 正确认识他们的 心理贫困 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教 育和学校社会工作者对他们的心理引导工作 树立他们正确的世界 观 价值观和人生观 使他们真正实现心理脱贫 社会工作者首先让贫困生正确认识贫困 帮助他们心理脱贫 心 须更新观念 培养正确的社会认知 培养自强自立的心理 努力塑 造完善的人格 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咨询 为他们寻找榜样 开设 心理讲座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各种途径 使他们增强克服困难的 信心和勇气 自觉调整控制情绪 避免心理长期处于失衡状态 教 育他们从认识上改变对贫困的看法 并鼓励他们把贫困导致的压力 变成动力 家庭贫困不是学生的缺点 而是一种社会现实 我们应 该通过学校社会工作帮助贫困生分析困难 冲破贫困对其认知的束 缚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 必须让贫困生认识到真正的贫困是缺乏知识 缺乏信息和获取信息 的手段 懂得拥有知识和运用知识能力是人生最可贵 永不枯竭的 财富的道理 贫困生现在虽然面临着物质上的贫困 但却已经站到 了获取精神财富道路的起点 贫困生只要认清自己在社会群体中的 合理位置 努力消除自卑 树立信心 他们最终将会战胜自我 远 离心理贫困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增强贫困生的自信心大力提倡勤俭节 约 营造刻苦学习 积极向上的氛围 学校社会工作者应充分发挥 团委 学生会和社团的作用 积极开展心理互助活动 此外 还要 注意加强班级 宿舍的管理工作 倡导同学之间形成相互关怀 真 诚接纳 共同成长的理念 为贫困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这也是 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的一个关键点 提高贫困生教育工作的效率 学校社会工作者及时发现问题进行 有效干预 保证工作准确到位 牢牢掌握思想教育工作的主动权 每位贫困生都渴望被人理解 认可 学校社会工作者通过掌握信息 可以有针对性与贫困生进行平等 细致的交流 给他们倾诉内心想 法的对象与机会 达到逐步实现思想疏导的良好效果 学校社会工作者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贫困生的心理素 质 开展必要的心理指导 帮助其认清自己的人格和行为方式 让 其发现缺陷并主动去完善 帮助贫困生避免 减轻和摆脱由于挫折 而产生的心理贫困 加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关键 它可有效预防和 控制不良情绪对他们的影响 并进行相应的引导 我们可以通过开 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课程和讲座 帮助他们提高心理调适水平 增强对现实困难的应变解决能力 在复杂的社会条件下不断发展确 立自己的优势 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同时帮助他们了解自身的心 理健康状况 让他们知道自己需要改变的心理特点以及引起这些不 健康心理的原因 使他们的心理问题有合理的疏泄渠道 消除心理 消极因素 从而达到预防心理贫困的目的 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问 题的解决将是高校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我们在对他们经济上进行扶 持的同时 更应注重精神上的关怀与疏导 使他们走上健康的人生 路途 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资料 1 张玲等著 心理健康研究与指导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年 2 王群主编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年 3 龙晓东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困分析与对策研究 J 高等 教育研究 2003年 4 邓志军 当前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现状 成因 及教育对策 J 教 育探索 2004年 调查问卷 1 您的性别 A 男 B 女 2 您来自哪里 A 农村 B 城镇 C 城市 3 您的家庭条件如何 A 富裕 B 小康 C 一般 D 贫困 4 您在校期间的月平均消费 包括伙食费 是多少 A 200 元以下 B 201 400 元 C 401 600 元 D 601 元以上 5 您现在的学费主要是如何解决的 A 家庭支付 B 获得学校各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