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家用中央空调设计规范 1 总则总则 1 0 1 为保证家用 商用 中央空调设计的质量 使设计符合安全 适用 经济 卫生和保护环境的基本要求 制定本规范 1 0 2 本规范适用于上海地区新建与扩建的居住和公共建筑中 以舒适性要 求为主 制冷量在 7 80kw 的家用 商用 中央空调的设计 改建工程可参 照本规范执行 1 0 3 家用 商用 中央空调设计时 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 尚应符合现 行有关标准 规范的规定 2 术语术语 2 0 l 家用 商用 中央空调 主要用于居住和公共建筑中 以满足舒适性为目的 制冷量在 7 80kw 范围内 带集中冷热源的空调型式 2 0 2 空调风系统 空气经冷热 过滤等处理的送回风系统 3 设计参数设计参数 3 1 室外气象参数 3 1 1 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 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一天的日平均温度 3 1 2 冬季空调室外计算相对湿度 应采用历年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 3 1 3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 50h 的干球温 度 3 1 4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 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 50h 的湿球温 度 3 1 5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 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 5 天的日平均 温度 3 1 6 冬季室外平均风速 应采用累年最冷三个月各月平均风速的平均值 3 1 7 夏季室外平均风速 应采用累年最热三个月各月平均风速的平均值 3 1 8 夏季太阳辐射照度 应根据当地的地理纬度 大气透明度和大气压力 按 7 月 21 日的太阳赤纬计算确定 3 1 9 一些主要城市的室外气象参数 应按 暖通空调气象资料集 中 室 外气象参数 采用 3 2 室内空气质量 3 2 1 冬季空调室内计算参数 应符合以下规定 温度 18 22 人员经常活动范围内风速 不大于 0 4m s 当无辅助热源时 冬季室外空调计算温度采用 5 3 2 2 设计集中采暖时 冬季室内计算温度 应根据房间的用途 按下列规 定采用 1 民用建筑的主要房间 宜采用 16 20 2 辅助房间 不宜低于下列数值 浴室 25 更衣室 23 托儿所 幼儿园 医护室 20 盥洗室 厕所 12 办公用室 16 3 2 3 夏季空调室内计算参数 应符合以下规定 温度 24 28 相对湿度不大于 65 人员经常活动范围内风速 不大于 0 5m s 3 2 4 空调系统的新风量 应不小于 20m3 h 人 3 2 5 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应符合 室内空气中可吸人颗粒物卫 生标准 GB17095 的规定 不应大于 0 15mg m3 3 2 6 通风与空调系统产生的噪声 传播至住宅主要使用房间的噪声级应不 大于 46dB A 4 空气调节空气调节 4 l 负荷计算 4 1 1 在方案设计阶段 可采用冷负荷指标估算确定 在初步设计阶段 可 采用分项简化计算方法进行 分项内容包括围护结构 人员 设备 灯光 食物和新风 或渗透风 其中国护结构负荷项可按经验指标估算确定 在 施工图设计阶段 均应对空调房间或区域进行逐时冷负荷计算 4 1 2 逐时冷负荷计算应按国家现行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的要 求进行 4 1 3 空调房间或区域的夏季冷负荷 应按各项逐时冷负荷的综合最大值确 定 4 l 4 空调系统冷负荷 应根据所服务房间的同时使用情况 按各空调房间 或区域逐时冷负荷的综合最大值确定 4 1 5 对间歇使用空调的房间 在选择空调末端设备时 应充分考虑建筑物 蓄热特性形成的负荷 4 1 6 对能单独使用空调的房间 在选择空调末端设备时 应考虑邻室不使 用空调时形成的负荷 4 1 7 空调系统的冬季热负荷 可参考夏季冷负荷的数值 乘上经验系数决 定 4 2 系统设计 4 2 1 属下列情况之一时 宜分别设置空调风系统 1 使用时间不同的房间 2 温度基数要求不同的房间 3 空气中含有异味 油烟或其他有害物质的房间 4 负荷特性相差较大及同时分别需供冷与供热的房间或区域 4 2 2 当房间舒适度要求较高时 宜采用各个房间可进行室内温度独立控制 的空调系统 4 2 3 对于舒适度要求较高 人员较长时间逗留的场所 应采取保证新风量 的措施 4 2 4 有条件时 应优先采用变频或具有节能效果的变容量控制的空调系统 变频设备产生的高次谐波强度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4 2 5 采用分体多联空调系统时 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同一空调系统中 具有需同时分别供冷与供热的房间时 宜选择带 有热回收的 能同时供冷与供热的空调系统 2 同一空调系统的规模 制冷剂管道最大长度 设备之间的最大高差 运行工况范围等 应符合设备性能的规定 3 选择设备时 应根据室内外设计温度 制冷剂配管长度 室内外机 的标称冷热量及该设备技术参数等进行计算修正 4 空调系统制冷剂管道的管径 管材和管道配件应按生产厂技术要求 选用 系统自控设备 制冷剂分配器等主要配件 均应由生产厂配套供应 4 2 6 采用水环热泵空调系统时 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循环水水温直控制在 15 35 2 循环水系统的冷却设备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 决定采用闭式或开式 冷却水塔 当采用开式冷却水塔时 宜设置中间换热器 由相互隔离的闭式 循环水系统与开式冷却水系统组成 3 辅助热源的供热量应根据建筑物冬季白天和夜间负荷特性 系统可 回收内区余热等 经热平衡计算确定 4 2 7 设有排风的空调系统 宜设置新风与排风系统的热回收装置 4 2 8 空调水管路系统 宜采用闭式循环系统 并应考虑水的温度变化引起 的热膨胀问题 4 2 9 冷却塔的选用和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冷却塔的进 出口水温和循环水量 在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 条件下 应满足制冷机的要求 2 采用旋转式布水器的冷却塔 运行时应有保证冷却塔冷却水量的措 施 3 冷却塔应放置在通风条件良好 远离高温和有害气体的地方 并应 避免漂水和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4 应采用阻燃型材料制作的冷却塔 符合防火要求 4 3 空气处理与分布 4 3 l 空调系统的新风和回风应经过滤处理 4 3 2 空调房间的空气分布 应根据室内温度参数 允许风速 噪声标准和 空气质量等要求 结合房间特点 内部装修及设备散热等因素综合考虑 4 3 3 高大空间的空调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空调负荷必须通过计算确定 2 应注意气流组织的合理性 当采用侧向送风时 回风口宜布置在送 风口的同侧下方 当采用双侧送风时 两侧相向气流尚应在生活区或工作区 以上搭接 侧向多股平行射流应互相搭接 3 应尽量减少非空调区向空调区的热转移 必要时 应在非空调区设 置送排风装置 4 空调系统的夏季送风温差 当送风高度不大于 5m 时 不宜大于 10 当送风高度大于 5m 时 不宜大于 15 4 3 4 空调房间的空气循环次数不宜小于 5h 1 4 3 5 送风口的出口面风速 应根据风量 射程 送风方式 风口类型 安 装高度 室内允许风速和噪声标准等因素确定 4 3 6 回风口不应设在射流区或人员长时间停留的地点 采用侧送风时 宜 在送风口的同侧 条件允许时 可采用集中回风或走廊回风 但走廊断面风 速不宜过大 4 3 7 回风口的面吸风速度 宜按表 4 3 7 选用 表 4 3 7 回风口的面吸风速度 回风口位置吸风速度 m s 房间上部4 0 5 0 房间下部 不靠近人经常停留的地点时 3 0 4 0 靠近人经常停留的地点时 1 5 2 0 用于走廊回风时1 0 1 5 5 设备 管道与布置设备 管道与布置 5 1 一般规定 5 1 1 设备及管道材料的选择与布置 应符合国家现行规范 标准 条例和 上海市政府发布的规定 5 1 2 空调和通风系统的送 回风 排风管道的防火阀及其感温 感烟控制 元件的设置应按国家现行的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 火规范 和上海市 民用建筑防排烟技术规程 执行 5 2 设备 材料选择 5 2 l 应优先选用符合下列条件的空调设备 1 采用环境污染小的能源 2 采用环保型制冷剂 3 能源利用效率高 5 2 2 风管必须采用不燃材料制作 当采用复合材料风管时 其覆面材料必 须为不燃材料 内部的绝热材料应为不燃或难燃 B1 级 且对人体无害的材料 5 2 3 矩形风管的长边与短边之比不宜大于 4 1 5 2 4 冷凝水管宜采用 U PVC 管 5 3 设备 管道布置 5 3 1 家用中央空调的室外机必须放置在通风良好 安全可靠的地方 严禁 采用钢支架和膨胀螺栓墙体安装 5 3 2 道路两侧建筑物安装的空调设备 其托板底面距室外地坪的高度不得 低于 2 5m 5 3 3 空调室外设备出风口的 冷 热 气流禁止朝向相邻方的门窗 其安 装位置距相邻方门窗不得小于下列距离 1 制冷额定电功率 2kw 的为 3m 2 制冷额定电功率 2kw 且 5kw 的为 4m 3 制冷额定电功率 5kw 且 10kw 的为 5m 4 制冷额定电功率 10kw 且 30kw 的为 6m 5 3 4 空调冷凝水管应采用间接排水方式 当凝水盘位于机组内负压区时 冷凝水出水口处必须设置存水弯 5 3 5 空调冷凝 6 防腐与保温水水平管道应沿水流方向保持不小于 0 5 的坡度 5 3 6 外墙面上的空调冷凝水管应有组织地排放 6 1 防腐防腐 6 1 1 所有非镀锌铁件 须在除锈后刷防锈漆二度 非保温者再刷面漆二度 6 1 2 采用木质隔热材料时 该材料应经浸渍沥青防腐 6 2 保温 6 2 1 下列设备与管道应保温 1 导致冷热量损失的部位 2 产生凝结水的部位 6 2 2 设备与管道的保温 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保温层的外表面不得产生凝结水 2 非闭孔性保温材料的外表面应设隔汽层和保护层 3 管道和支吊架之间 管道穿墙 穿楼板处 应采取防止 冷桥 的措 施 6 2 3 设备和管道的保温应以 设备及管道保冷设计导则 GB T15586 的防结露计算方法为基础 并考虑减少冷 热损失和材料的 价格因素 结合工程实际应用情况确定 6 2 4 管道保温材料应采用不燃和难燃材料 6 2 5 穿越防火墙 变形缝两侧各 2m 范围内风管保温材料及风管型电加热 器前后 0 8m 范围内的风管保温材料 必须采用非燃材料 6 2 6 制冷剂管道的保温 应按厂家的施工技术要求进行 6 2 7 使用温度在 7 65 的冷热水管的保温 当采用难燃型闭孔发泡橡塑 时 厚度不得小于表 6 2 7 的规定 表 6 2 7 空调冷热水管橡塑保温最小厚度表 保温厚度 mm27 5 3032 35384144 47 室内 DN20DN25 32DN40 50DN70 80DN100 150 室外 DN32DN40 50DN70 80 DN100 125DN150 200 注 1 仅适用于上海地区 2 难燃型泡沫橡塑绝热制品性能应符合 GB T17794 1999 国家标准 且 20 时 导热系数 0 040W m K 湿阻因子不小于 800 6 2 8 使用温度在 7 6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名称可持续发展报告2024下半年绩效报告诊断类器械
- 公司合伙经营合同范本解析
- 废旧设备回收合同签订范本
- 汽车抵押合同范本及注意事项
- 职业健康安全经济责任合同与职业健康安全责任合同6篇
- 商铺销售合同样本
- 2025年储能电池热管理技术创新在海洋能源中的应用报告
- 2025年新能源行业企业社会责任与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报告
- 新能源行业2025年市场需求变化与新能源光伏逆变器产品调整报告
- 2025年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智能化对充电桩运营效率提升报告
- 吸入一氧化氮治疗在急危重症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解读
- 煤炭供应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HZS60混凝土搅拌站的技术改造及重油改造
- NB-T10859-2021水电工程金属结构设备状态在线监测系统技术条件
- 《电力行业数字化审计平台功能构件与技术要求》
- 医院培训课件:《和谐医患关系的建构与医疗纠纷的应对》
- 《肺癌基础知识课件》
- 水泥行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 会计继续教育《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专题题库及答案
- 安全生产应急处置卡模板(常见事故)
- 学校食堂食材配送服务方案(肉类、粮油米面、蔬菜水果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