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D卷.doc_第1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D卷.doc_第2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D卷.doc_第3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D卷.doc_第4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D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狭隘(i) 贮蓄(zh) 小心翼翼(y)B . 酝酿(1ing) 侍弄(sh) 骇人听闻(hi)C . 肌肤(j) 流转(li) 尊君在不(fu)D . 徘徊(hui) 确凿(zo) 不亦说乎(yu)2. (2分)对下面文段中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A . 扶:沿着B . 志:标记C . 诣:拜见D . 向:先前3. (2分)下面对陋室铭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B . 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C . 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D . 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4. (2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自三峡七百里 自非亭午夜分B . 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C . 相与步于中庭 未能与其奇者D . 实是欲界之仙都 水陆草木之花5. (2分)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 .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B .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C .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D .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二、 文言文阅读 (共3题;共39分)6. (8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本文作者是_(朝代)文学家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3)醉翁亭记表达作者_的思想感情。 7. (19分)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甲】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二翁登泰山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翼、雍,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注释】第:房屋,宅子,家。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曩:以往,过去,从前。(1)解释划线的实词。略无阙处_ 属引凄异_二人对酌_ 越钱塘,绝长江_(2)选出下列语句中划线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 或王命急宣 或异二者之为B . 故渔者歌曰 温故而知新C .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虽人有百口,手有百指D . 乙翁欲扶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5)三峡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_、_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二翁登泰山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_?8. (12分)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庄子送葬,过惠子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研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庄子徐无鬼【注】郢:楚国的都城。垩:白色粘土。慢:通“墁”,不规则地涂抹。匠石:名叫石的工匠。斫:用刀斧砍。质:通“锧”。砧板,引申为搭配的对手,即郢人。(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过惠子墓以其境过清B . 顾谓从者日从此替爷征C . 若蝇翼皆若空游无所依D . 尝试为寡人为之化而为鸟(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3)庄子借这个故事要表达什么情感?这个故事又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第 6 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