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新闻两则》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新闻两则》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新闻两则》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新闻两则》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新闻两则》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闻两则导学案 学习目标:1、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2、了解新闻特点,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3、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重点难点:1、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2、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3、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第一课时知识链接:1、关于“新闻” :(1)定义:新闻是报纸最常用的文章样式。它用事实说话,及时报道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有教育、认识、移情作用)的事实。从广义上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上讲,就是指消息。(2)特点:真实性、时效性,语言简明准确性。(3)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4)结构:标题(正题、引题、副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其中标题、导语、主体是一则新闻不可缺少的三个部分。(5)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2、题目解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背景简介: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22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查阅有关新闻的知识。A定义: B特点: 、 、简明性。C要素:新闻的内容一般包括六个要素:人物、 、 、事件的原因、 、 。2、字词积累: (1) 给下面带点字词注音。鄂( ) 豫( ) 荻( )港 芜( )湖 溃( )退 歼( )灭 要塞( )锐不可当( ) 星宿( ) 绥靖( ) 阌( )乡 杜聿( ) 明 阻遏( )(2)解释词语意思锐不可当: 。业已: 。 绥靖: 。溃退: 。 阻遏: 。要塞: 。排山倒海: 。气势磅礴: 。3、自由快速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在文中圈点批注内容的六要素,并写在下面,整体把握新闻的内容。人物: 时间: 地点: 事件发生的原因 。经过与结果: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的“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2、导语是提示新闻的核心的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的导语是从哪几个方面总领全文的?3、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三路军为什么不以地点为序从东到西,或从西到东?采用现在的顺序有什么考虑?4、第一则新闻的主体部分分几个层次,是怎么样衔接的?三、问题探究:1、导语前面的内容“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叫什么?有什么作用? 2、在报道中、西路军进展情况后,作者写道:“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各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这两句话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四、当堂检测:1、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五个部分: 、 、 、 、 。其中 、 、 是必不可少的三部分2、 课文标题中的“百万大军”中的“百万”是( )A约数,指很多,如古文中的“九、十二、百千”。 B确数,确指一百万军队。C约数,指百万左右。 D夸大其词,用来威慑敌人,相当于“号称”。3、本文首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最后写东路军。对这一叙述顺序的安排,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路军先发起进攻的时间最早。 B东路军所遇之敌最为顽强,所以作为重点在最后来写。C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故放在中路军之后写。 D中路军在24小时内30万人都渡过了长江。新闻两则导学案第二课时学习内容: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品味两则新闻的语言学习目标:1、掌握文章的结构 2、品味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生字词阌乡()潢川()鄂豫皖() 绥靖()阻遏()管辖()襄阳() 逃窜() 2、找出本文的六要素 人物: 地点: 时间: 事件发生的原因: 经过与结果: 3.划分层次,了解结构: 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 第四层: 第五层: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本文题目为“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文章为什么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还概述了一年多来南线解放军的战绩?2、我南线人民解放军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取得了哪些伟大的胜利?3、作者为什么写历史上南阳发生的两次战争?4、如何理解“我们在所有江淮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繁茂了。”中的比喻?三、品析两则新闻的语言1、评析文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用“从我听出/读出了”的句式说话。如:从“百万大军”,我听出了排山倒海、摧枯拉朽、无坚不摧的气势。 2、品读文章,揣摩新闻的语言特点。(1)“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们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把“突破”、“渡至”、“二十四小时”“即已”依次次换成“越过”“到达”“共”“现在”好不好?为什么? (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画线句子换成“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一天”好不好? (3)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而且扩大了根据地。我们的根据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的拥护。两句,哪一句表达效果好? (4)“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之下,困守各个孤立据点内的敌人,如像开封、南阳等处,不得不被迫弃城逃窜。”这句话中的“逃窜”能不能改成“逃跑”? (5)“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九江(不含),括号里的词可否删去?为什么? 四、当堂检测:1、找出本新闻导语、主体2、写出几个关于军事的成语或警句五、教师小结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学生“新闻”阅读方法总结:(1)看标题:标题大都能揭示新闻的主要内容。(2)看导语:导语是正文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3)看主体:这是导语之后对内容作进一步叙述说明的部分,也是表现主题、深化主题的决定性部分。 (4)看背景: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它有时隐含在主体之中。(5)看结语:它一般是对新闻主体的总结,有时也隐含在主体之中。课后作业:请以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为话题,写一则消息,200字左右。例文3月3日上午,我校召开学雷锋、创“新三好”签名宣誓大会。2000余名学生在“做一个好学生、好孩子、好公民”的横幅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家庭、社会的教育密切相关。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我校以正面激励引导为主,把“合格加特长”“勤俭加孝心”“公德加责任”作为做“好学生、好孩子、好公民”的标准,在学生中开展了创“新三好”的活动。学校在活动中拓宽评选面,激发了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