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doc_第1页
苏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doc_第2页
苏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doc_第3页
苏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doc_第4页
苏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注音和划线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凡事蕴(yn)理,万物皆趣。苦难可以成为滋养我们茁(zhu)壮成长的养分,缺撼也会成为我们人生旅途中的那道靓丽风景。B . 沿着曲(q)折蜿蜒的山道,我们来到这个世外桃源:溪水潺潺,清澈见底;苍松挺拔,青草葱隆;山风袭过,馨(xn)香四溢。C . 在这个知识快速迭(di)代、人工智能蓬勃兴(xng)起的时代,阅读不仅是我们浸润心灵的方式,更是我们接轨世界的必要途径。D . 人生如四季,春的明媚,夏的炽(zh)热,秋的丰硕(shu),冬的静美,每一季都各有特点,正如每一阶段的生活都多姿多彩。2. (2分)下列划线字字音、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 A . 妖娆ro 栖息q 陨落yn 恪尽职守gB . 凌驾ln 枘凿zo 扶掖y 重蹈覆辙zhC . 睿智ru 骈进pin 禁固g 强聒不舍guD . 解剖pu 诅咒zhu 谀词y 刻骨铭心mng3. (2分)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 . 中国制造要与世界接轨,离不开大师级工匠高超技艺的支撑。B . 他对工作认真负责,虽然身在病中,但他无时无刻不忘学校交给他的任务。C . 作家杨绛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了创作的激情。D .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宗旨是能否通过具有普及性的诗词内容,打造一场全民诗词文化盛宴。二、 书写 (共1题;共2分)4. (2分)给下面各句横线处选择恰当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着。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着。 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的蓝水晶。 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这一点。 A . 缠绕 静默 澄清 坚信B . 斜织 静默 空灵 坚信C . 缠绕 沉默 空灵 相信D . 斜织 沉默 澄清 相信三、 默写 (共1题;共12分)5. (12分)古诗文名句默写。十五从军征,_。(十五从军征)黑云压城城欲摧,_。(李贺雁门太守行)_,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子曰:“敏而好学,_。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陶渊明桃花源记)李商隐夜雨寄北中,设想相逢之日再诉今日离情的诗句是:_,_。赵师秀雨夜约客客人迟迟不至。“_,_”两句生动描写了诗人深夜独坐,望灯而待的情景。在生死大义面前,孟子主张“舍生而取义者也”文天祥慷慨陈词“ _?_”。古人的这些豪壮之语感召了多少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四、 名著导读 (共1题;共8分)6. (8分) 名著阅读。(1)朝花夕拾原名_,是_所写的唯一一部_集。(2)班级开展朝花夕拾阅读交流活动,同学们踊跃发言,畅谈自己的阅读心得。小明抢先说:“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真切地感受到小主人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请你从朝花夕拾其余的篇目中选择你熟悉的一篇,仿照划横线的小明的阅读心得简述你的阅读心得。 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26分)7. (26分)语言运用。20越秀小区的王菊香奶奶收到了一份电费通知单。通知单除了告知王奶奶家2014年全年的电费情况外,还附上了两张图表(图一、图二)【知识链接】8:00-22:00时段用电,称为“峰电”,电价:0568元千瓦时;22:00-次日8:00时段用电,称为“谷电”,电价:0288元千瓦时。普通用电电价:0538元千瓦时。(1)分析图一曲线,归纳王奶奶家2014年用电情况的总体特点。(2)分析图一曲线,归纳王奶奶家2014年用电情况的总体特点。(3)王奶奶看着自家的电费单想不通:都说用峰谷电省钱,自家的用电量跟以前差不多,可电费为什么还没降下来?请你阅读图二和“知识链接”,帮王奶奶找一找原因。(4)王奶奶看着自家的电费单想不通:都说用峰谷电省钱,自家的用电量跟以前差不多,可电费为什么还没降下来?请你阅读图二和“知识链接”,帮王奶奶找一找原因。(5)为了帮助王奶奶家省电费,同学们七嘴八舌地提出下面几个“金点子”,请结合上述有关材料,选出与峰谷点的特点相关的三个“金点子”。( )A . 每次看完电视后,把电视机的插座拔下来。B . 最好在早上八点以前用电水壶烧好开水。C . 夏天天气炎热,白天尽量用耗电省的电风扇。D . 家里的白炽灯全部换成更省电的节能灯。E . 晚上十点以后再给家里的电动自行车充电。(6)为了帮助王奶奶家省电费,同学们七嘴八舌地提出下面几个“金点子”,请结合上述有关材料,选出与峰谷点的特点相关的三个“金点子”。( )A . 每次看完电视后,把电视机的插座拔下来。B . 最好在早上八点以前用电水壶烧好开水。C . 夏天天气炎热,白天尽量用耗电省的电风扇。D . 家里的白炽灯全部换成更省电的节能灯。E . 晚上十点以后再给家里的电动自行车充电。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8. (10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的感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哪里。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3分)9. (23分)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甲】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元昊请和,召拜枢密副使。王举正懦默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仲淹曰:“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辞不拜,愿与韩琦出行边。命为陕西宣抚使未行复除参知政事。会王伦寇淮南,州县官有不能守者,朝廷欲按诛之。仲淹曰:“平时讳言武备 , 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守令皆得不诛。(选自宋史范仲淹传)【乙】渔家傲秋思(北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注】羌:中国古代西部游牧民族泛称。枢密副使:官职名。王举正:北宋人,时任参知政事。懦默:懦弱,不出声。讳言武备:不提养兵蓄锐的事。(1)解释下列划线字在文中的意思。 召拜枢密副使_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_守令皆得不诛_人不寐_(2)下列选项中划线文言虚词的用法与例句形同的一项是( ) 例句:朝廷欲按诛之A . 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B . 何陋之有(陋室铭)C . 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D .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3)用“/”划出下面句子的停顿。(限断两处) 命 为 陕 西 宣 抚 使 未 行 复 除 参 知 政 事(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5)【乙】是范仲淹的一首词,词的上片重在写景,描写一幅_图;词的下片重在抒情,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_之情。 (6)请结合【甲】文,分析【乙】词中“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句词的表达效果。 八、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9分)10. (9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是一篇驳论文,驳斥的错误论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B . 文章论证的正确论点是: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C . 文章至段从驳斥对方的论证入手,分析对方的论据不能证明其论点。D . 第段是过渡段,是全文从前面的间接批驳转向后面的直接批驳。(2)选文第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A . 道理论证B . 举例论证C . 比喻论证D . 对比论证(3)第段中“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的含义是什么?请用历史或现实的具体人物加以说明。 11. (20分)阅读读书莫忘做笔记一文,回答各题。读书莫忘做笔记汤欢做笔记是读书的重要方法,是读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读书时,左边是书,右边是笔记本,遇到好词佳句随手摘抄,心有所感便顺势写下,既能加深印象,积累知识,亦方便日后检索,为作文治学打下基础。前人读书治学,多有做笔记的习惯,学问也常常从笔记本中得来。顾颉刚先生一生治学,勤于做读书笔记,从1914年至1980年逝世,做笔记的习惯从未间断,60余年积累笔记近百册,共四五百万言。他所从事的古史研究需大量考据,做笔记是他治学研究、著书立说的基础。他认为笔记既多,以之汇入论文,则论文充实矣;作文既多,以之灌于著作,则著作不朽矣。钱钟书读书也爱做笔记,从上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一直坚持,单是外文笔记就达200多本、3.5万多页。据杨绛所言,他的笔记本从国外到国内,从上海到北京,从一个宿舍到另一个宿舍,从铁箱、木箱、纸箱,以至麻袋、枕套里出出进进。其笔记不仅数量惊人,内容也广袤博杂,从精深博雅的经史子集,到通俗的小说院本、村谣俚语和笔记野史,古今中外,无所不容。把这些笔记前后参照、相互引证、融会贯通后,才有了如管锥编里那样汪洋恣肆、行走于东西之间游刃有余的文章。蔡元培晚年总结自己读书多年却“没什么成就”,原因之一是“不能勤于做笔记”。他说自己读书虽然只注意于他所认为“有用的或可爱的材料”,“但往往为速读起见,无暇把这几点摘抄出来,或在书上做一点特别的记号”,这样的后果是不易检索,需要用的时候“几乎不容易寻到”。可见,对于治学之人,做笔记是读书应有的步骤;而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做笔记亦是一种值得吸取的方法。不管读书是为长见识,为陶冶性灵,还是只为娱乐消遣,遇到有趣、有启发、有感于心的文字则随手记之,这文字便会在我们内心加深一层印象;日久天长,这笔记本便成了我们平日读书精华之积累,是我们知识丰富、心灵成长的记录,是一种珍贵的纪念。做笔记固然重要,但经常温故笔记更重要。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只记笔记却不温习,一样容易遗忘,时常巩固方能加深记忆,需要用时才能信手拈来;此外,温故而知新,在翻阅读书笔记时,往往能够前后贯通,发现新的问题。钱钟书当年就常常爱翻阅一两册中文或外文笔记,把精彩的片段读给杨绛听。读书思考,随手记之,同时不忘时常温故,无论对于治学之人还是普通读者,这习惯都值得我们承袭并坚持。(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2)文章段除了运用举例论证方法外,还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文章第段能否删去,请简述理由。(4)读完本文之后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在日常学习中是怎样做读书笔记的?12. (20分)阅读田野上的白发,完成后面问题。田野上的白发刘益善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珊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丁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丁下采,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遣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珊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谊享一事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到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予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进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1)简要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2)母亲的白发,让“我”“感到心痛”,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3)结合语境,对下列句子作简要赏析。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4)本文着力描写母亲的白发,请简要分析“白发”在文中有哪些作用?九、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3. (5分)以下作文,任选其一。 作文(一)题目:我不后悔作文(二)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