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六三学制)2020届九年级语文升学模拟大考试卷(二)A卷.doc_第1页
西师大版(六三学制)2020届九年级语文升学模拟大考试卷(二)A卷.doc_第2页
西师大版(六三学制)2020届九年级语文升学模拟大考试卷(二)A卷.doc_第3页
西师大版(六三学制)2020届九年级语文升学模拟大考试卷(二)A卷.doc_第4页
西师大版(六三学制)2020届九年级语文升学模拟大考试卷(二)A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师大版(六三学制)2020届九年级语文升学模拟大考试卷(二)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 , 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B . 国王听了,立即调集军队,山调达带路,浩浩荡荡地向着九色鹿的住地进发了。C . 逆潮流而动者,只能碰得头破血流,自古以来,亦复如是。D . 除了扑朔迷离的案件疑云,大侦探福尔摩斯还加进了大量极具娱乐及刺激性的动作场面,让人仿佛看见了几许“007邦德”的影子。2.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骑在“女红军”塑像头上拍照,此类不文明的旅游现象屡婪不止,其原因是缺乏个人修养造成的。B . 一档名为朗读者的大型朗读类节目播出,加上已经成为热门话题的见字如面,给人一种久违的文化气息。C . 一年一度的两会,吸引着来自各行各业的目光,打动着亿万百姓的心弦。D . 读者深受喜爱的杨绛先生,不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1分)3. (11分)阅读文段,完成文后题目。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pan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yn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xao声n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节选自 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1)根据文中读音,在田字格里正确、规范地写出这四个汉字。panynxaon_然归来_育_声_迹(2)给文中划线的字注音。_萌载(3)解释画线词语“次第”在文中的含义。 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4. (6分)古诗文默写。 (1)_,风多杂鼓声。(从军行) (2)锦江春色来天地,_。(登楼) (3)_,出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中直接抒发“我”对这土地热爱之情的诗句是:_,_。 (5)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一文中心论点是:_,_。 (6)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_,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四、 名著阅读 (共1题;共2分)5. (2分)名著阅读 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_的代表作,也是他最喜爱的作品之一。主人公祥子是农村人,后来到城市谋生,来到北京后,他选择了当时城市最底层老百姓常见的职业拉洋车。小说还描写了他周围的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大胆泼辣又有点变态的_、一步步走向毁灭的_等。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6分)6. (16分)七年级一班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任务。 (1)小明搜集了有关读书的古诗,请你任选一句,正确、规范地抄写在下面田字格中。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2)下列表格是我国第十四次未成年人阅读量调查表,谈谈你的发现。 我国第十四次未成年人阅读量调查表年度08周岁913周岁1417周岁018周岁2015年(本)6347628217192016年(本)776857911834(3)语文老师让你在班级交流你读书的乐趣,你会怎么说? 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5分)7. (5分)古诗阅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什么感情? 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8. (1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阡陌交通_乃不知有汉_处处志之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3)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B . 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花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的感慨。C . 作者通过“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的语句描绘了一个民风淳朴的“世外桃源”。D . 文章语言简洁生动,涉及到的成语有些至今沿用,如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柳暗花明、无人问津。八、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60分)9. (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自然的语言(节选)竺可桢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7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中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油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1)文章第段的说明对象是( ) A . 物候现象B . 气候变化C . 物候规律D . 四季景色(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第一段描写的各种自然现象的变化是为了说明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B .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这是因为纬度的差异会影响到物候的变化。C .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是按照“先主要后次要”的逻辑顺序来写的,因而不能调换顺序。D .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一句中的“次第”贴切地表现了春回大地时各种花儿开放的次序,渲染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气息。“翩然”写出了小燕子的活泼伶俐,使春天充满活力的特点更加具体鲜明。(3)选文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这样写好在哪里? 10. (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秦琼卖马陈振林进江州城的人,有一处必去,就是书场。一溜儿五间不大的屋子,几根粗木柱立着,全是串通的,宽数明亮。屋子里的正北方,用砖石砌成八仙桌大小的台子,高尺许。台上立一桌,小,宽不过七八寸,长约三尺。四只桌腿像初生牛犊的小腿,细,摇摇欲坠,随时会散架倒下的样子。这便是说书人的舞台了。屋外立一对联:汉萧何追韩信闻香下马,周文王访子牙知味停车。上无横批,只悬着匾额,上书三个字:铁嘴刘。铁嘴刘正是屋子的主人,江州城妇孺皆知的大名人。其实,“铁嘴刘”这名号已传下来三代人了。铁嘴刘说书有规矩,白天休息加学习,晚上才登场。铁嘴刘刚过不惑之年,因其喜好蓄须,倒是有了些仙风道骨。近日,正说秦琼卖马 , 那情节人物大家伙儿早烂熟于心,但仍然喜欢来听,听过三四遍的,不下百人,但仍然来捧场。快八十的张老太爷说,又听一回,就像吃一道新菜,味道大不同呢!这日铁嘴刘正开讲,抚尺一拍,全场静息。长须一捋,大声道:“且说秦琼秦叔宝解配军至路州天堂县投文,只因知县不发回文,困居客店”他口里在说,目光一移,瞟至最东座椅上端坐的一人,五十上下,青衣小帽,口微张,耳微侧,入迷一般。铁嘴刘更是卖力,字字如珠现,诗文对句,句句相连。“要知秦叔宝黄票马命运,且听明日分解。”铁嘴刘按住抚尺。子夜散场,听客散去,他与夫人正收拾屋子,一抬眼,青衣小帽者还在,似有难言之隐。“欢迎客官光临”铁嘴刘客套说。来人欠了欠身,轻声说:“久闻大名,今日果不其然。但明日为老母寿辰,在下得回楚州老家探母,三日后再来相扰,只怕听不到黄票马之结局也。”说完,一步一回头,消失在黑夜中。白日无话,第一晚照样满场,不想,才听到开场几句,听客顿觉大不同。说的还是秦叔宝,事儿却新鲜了:店主索房饭钱,秦叔宝与之周旋。足足说了一晚,将人情世故穿插在情节之中。暮色又合,第二晚。听客们听说了秦琼卖马中的新鲜事,都来了。铁嘴刘开口便说黄骤马腰肥体壮,乃是匹宝马。再说秦琼痛哭黄票马。这黄骡马,说了一晚上。第三晚,铁嘴刘拍拍抚尺:“前面说要知秦叔宝黄骠马命运,且听今日分解,我继续卖嘴啦”众人一惊,知道这是接上了大前天晚上的故事。那昨晚的“黄除马”和前天晚上的“人情世故”不都是在原地儿转吗?再看最东边的座椅,端坐的正是那晚的青衣小帽人。铁嘴刘的声音更响:“店主带过黄票马,秦叔宝不由得两泪如麻。为还店饭钱,无奈何,只得来卖它,摆一摆手儿,你就牵去了吧”子夜散场,听客散去,青衣小帽人对着铁嘴刘深鞠一躬,铁嘴刘回躬相敬。没有言语,青衣小帽人骑马疾驰而去。第二日,江州城传出消息,青衣小帽者为荆州知府蒋大人,又说蒋大人有意请铁嘴刘入知府衙门任职。铁嘴刘每晚照样说书,秦琼卖马照样是他的拿手好戏。倒是有一回,夫人轻轻问了一句:“铁嘴啊,你当初咋就知道是荆州知府蒋大人?”铁嘴刘轻轻持了捋长须:“天下清廉知府,谁人不知蒋大人?天下孝心知府,谁人不晓蒋大人?天下爱听评书知府,当然首推蒋大人!青衣小帽,且无随从,乃其行事风格”夫人也轻轻一笑:“难得你这么用心,等着蒋大人的那两晚,编了那么多的情节。”(选自百花园,有删改)【注】故事梗概:秦琼落难卖马,与单雄信相识,二人英雄惜英雄。尽管后来一人保唐,一人反唐,但兄弟情谊始终如故。(1)本文主要写了铁嘴刘与蒋大人的故事,请结合相关情节完成填空。 人物情节蒋大人铁嘴刘A听书入了迷说得更是卖力B道出难言之隐_C_续说黄骠马D深鞠一躬_(2)按要求回答下列小题。 第段和第段划线的“轻轻”都写出了夫人说话时_的心态,但意蕴有所不同,第段中的“轻轻”表现她_,第段中的“轻轻”,表现她_。你从书场外立的那副对联中读出了铁嘴刘_的心意。(3)本文第段画线句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在文中有何表达效果? (4)第段中写“又说蒋大人有意请铁嘴刘入知府衙门任职”,蒋大人有没有来请呢?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说说看法和理由。 11. (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谢道韫:从三字经里走来1600年前,她出生在东晋谢家。陈郡谢家与琅琊王家齐名,钟鸣鼎食之家,诗礼簪缨之族,合称“王谢”。“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说的就是他们。世说新语记载:有一年冬天,谢安给几个孩子上课,他望着窗外漫天飞舞的雪花,随口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谢朗抢先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安还没有来得及评价,一旁的谢道韫不慌不忙站起来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道韫因此被人们称赞为“咏絮之才”。转眼间,谢道韫到了出嫁的年龄,谢安把目光投向了能与谢家平起平坐的琅琊王家。都说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命运的走向却往往不遂人心愿。虽说王羲之书法独步天下,儿子个个风流儒雅,器宇轩昂,但谢道韫的夫婿凝之却略显愚钝。她与他精神世界不在一个层次,她是一朵立于寒风中灿灿的梅花,衣袂飘飘,青丝飞扬,骨子里透出一股淡淡的傲气;而他,是一棵躲在秋风里瑟瑟发抖的老槐,资质平平,皱褶里藏着迂腐和平庸。谢道韫很失望,“大薄凝之”。尽管对丈夫的畏畏缩缩不太满意,但她还是恪尽妇道,该干嘛干嘛。尽显魏晋风流的王家,是文人雅士的聚集地。许多文人、官宦、书画名流都喜欢在他们家诗酒唱和,谈玄论辩,兰亭集会。谢道韫很是喜欢这样的场合,虽不能抛头露面,坐在帘后听他们思辨,也是一种享受。有一次,谢道韫听到小叔子献之与客人辩论,竟然被大家说的理屈词穷。帘后的谢道韫坐不住了,她遣婢女出去,“欲为小郎解围”。一言既出,语惊四座,纷纷为她鼓起掌来。她在屏后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娓娓道来,讲得入情入理,环环相扣,宾客们被她驳得哑口无言,甘拜下风。读书多的人,通身带着一股书卷气,慧黠幽默,清雅睿智,在俗世纷扰中自成一方天地,挡也挡不住熠熠闪烁的光辉。日子就这样在精彩与无奈间切换着,一天天过去了。晋安帝隆安三年,孙恩叛乱,会稽被围,城中大乱。作为会稽最高领导的王凝之,并不急着派兵,而是在府中设坛祭神,祈祷神灵保佑。任她磨破嘴皮子,他依然不为所动。后来城破兵败,王凝之被砍了脑袋,他们的儿子也被杀。谢道韫横刀在手,抱着年幼的外孙,杀出重围,终因寡不敌众,“手杀数人,乃被虏”。孙恩要杀她,谢道韫神态淡定,气势凛然,那是知识与智慧的沉淀,是深入到骨子里的高贵。孙恩胆怯了,他对才女谢道韫以礼相待,护送其返回会稽。战乱平息后,家园残破,物是人非,谢道韫把家里收拾干净,在堂上拉一素帘,传道、授业、解惑,受益学子不计其数。谢道韫最令人钦佩的,不是美貌,也不是文采,而是那种任波澜起伏宠辱不惊的淡定。这位魏晋才女,用一生阐释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含义。“若有诗书藏在心,岁月从不败美人。”那个读书多的女孩,被后人写进了三字经:“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作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