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教育制度ppt课件.ppt_第1页
中国古代教育制度ppt课件.ppt_第2页
中国古代教育制度ppt课件.ppt_第3页
中国古代教育制度ppt课件.ppt_第4页
中国古代教育制度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 中国古代教育制度 一 西周以前的教育1 原始时期的教育 孟子 滕文公上 后稷教民稼穑 树艺五谷 五谷熟而民人育 原始教育的特点 完全是自然状态下的教育 教育与社会实践完全结合为一体 早期人类在生产劳动中获得经验 技能 知识以及行为规范 教育并没有被分化为专门的活动 2 远古时期的学校 五帝时期的学校 成均 礼记 董仲舒曰 五帝名大学曰成均 郑玄曰 均 调也 乐师主调其音 夏商的学校夏曰校 殷曰庠 周曰序 说文 庠者养也 校者教也 序者射也 孟子 3 关于商代学校的记载 商代已经有真正意义上的学校 学 商代学校的学习内容 戒 甲骨卜辞 丁酉卜 其呼以多方小子小臣其教戒 商代学校受到高度重视 上学需占卜 二 西周的教育1 西周教育内容 六艺 礼 乐 射 御 书 数 礼 乐 五礼 吉 凶 宾 军 嘉 周礼 射 御 书 数 2 西周教育的特点 是一种文武兼备的教育 是一种知行合一的教育 学术和教育为官方所把持 即 学在官府 是西周教育制度的显著特征 三 春秋时期私学的兴起1 背景 天子失官 学在四夷 左传 2 私学创始人 孔子 孔子教学内容 创新 六艺 教育 诗 书 礼 乐 易 春秋 新六艺的特点 重文事 孔子教育思想 将德育放在首位 培养 文质彬彬 的君子 修身 学而优则仕 诵诗三百 授之以政 不达 使于四方 不能专对 虽多 亦奚以为 论语 私学的意义 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旧有的士庶界限 四 战国时期的教育典型代表 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的特点 1 性质二重性 官私合营的自由联合体 2 多功能性 集讲学 教育 咨议为一体 3 士人充分享受学术自由 精神自由与人身自由 五 秦代的教育1 背景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的文教政策 书同文 车同轨 2 教育政策 禁私学 以吏为师 以法为教 史记 3 对秦代教育政策的评价 统一人们的头脑 思想专制 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六 汉代教育1 重新允许各私家学派开办私学2 董仲舒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3 汉武帝的文教政策 立五经博士 罢诸子博士 办太学 培养儒家人才 我国大学教育开始的标志 太学的教学内容 经学 太学的教学风气 重师法和家法 士子读太学的出路 考核合格后可以授官 七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 1 设国子学 西晋武帝咸宁二年 276年 晋武帝下令在太学之外 设国子学 五品以上官员子弟入学 2 设分科大学刘宋设四大学馆 儒学馆 玄学馆 史学馆 文学馆 意义 分科办学冲破了汉以来儒家学说垄断太学课程的局面 对隋唐的分科教育很有影响 宋文帝 八 隋唐时期的教育1 建立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的教育行政体制 隋代在中央设置了国子寺 后改 国监 内设祭酒一人 总管教育事业 标志着中国古代教育事业成为独立部门 2 学校等级性设置进一步明确 弘文馆 崇文馆 皇帝 皇太后近亲 及宰相等一品功臣子弟才能入学 国子学 供文武三品以上或从二品以上官员子弟入学 太学 供五品以上官员子弟入学 律学 算学 书学等 八品以下子孙入学 药学 只招收庶人子弟入学 3 形成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 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 考试分三种 旬考 考查学生十日之内所学习的课程 岁考 考查学生一年以内所学习的课程 毕业考 考试及格即取得应科举省试资格 完善放假制度 旬假 在每次旬考后放假一天 田假和授衣假 田假在阴历5月农忙时 授衣假在阴历9月预备换冬装时 每次各放假一个月 九 宋代书院 1 起源 早期被称为书院的两种场所 由中央政府设立的主要用作收藏 校勘和整理图书的机构 由民间设立的主要供个人读书治学的地方 2 唐末五代以后书院发展的原因 官学衰落 士人失学 晚唐五代军阀割据十分严重 战争不断 严重危害了学校教育事业 士人大量失学 需要寻找求学的途径 私人讲学的传统私人讲学自古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 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佛教禅林的影响佛教徒往往在山林名胜之处建立禅林精舍 从事坐禅和讲经 这种形式给书院以很大影响 书籍的积累与传播自从雕版印刷术在唐朝发明后 使书籍的制作极为便利 书籍传播迅速 印刷术的发明 为书院藏书创造了条件 唐代雕版印刷 金刚经 4 宋代书院的特点 自由风气浓重 教学上实行自由讲学 学习以个人钻研为主 教学条件 场所 设备 逐渐规模化 教育管理的规范化 管理人员 山长以及职事人员 管理制度 学规 等等 师生之间有着极强的和谐精神 3 宋代四大书院 白鹿洞书院 岳麓书院 应天府书院 嵩阳书院 5 宋代书院教育制度的意义 书院教育制度体现出来的有别于官学的特征 弥补了官学教育急功近利 常常流于形式的弊病 书院本身学术自由的风气 极大促进了宋代理学的发展 构成对官学教育的挑战 从而促进了官学的发展 6 蒙学教育的发展 蒙学教材的编写 三字经 百家姓姓 千家诗 等 蒙学教育的细致化发展倾向 朱熹 蒙学须知 1 衣服冠履第一 ppt2 语言步趋第二 ppt3 洒扫涓洁第三 ppt4 读书写文字第四 ppt5 杂细事宜第五 ppt 十 元代 国子学中采用积分法积分法 是累积计算学生全年学业成绩的方法 它始于宋朝 至元朝趋于完善 将学生平时的表现 测试计分 作为定级升退的依据之一 十一 明代教育的发展1 广设学校 加强对学生的模式化管理 并将学校与科举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 洪武二年 1369 诏天下府州县皆立学 府州县学生分为三种 廪膳生员 考试合格后可进入国子监增广生员附学生员 洪武八年 1375 诏天下立社学 社学要略 读书以勤为先 童子不分远近 俱令平明到学 背书完 读新书 吃饭后 略令出门松散一二刻 然后看书作文 写仿毕 仍读书 午饭后 再令出门松散一二刻 仍读书 日落后 分班对立 出对一个 破题一个 即与讲改 然后放学 盖少年脾弱 饭后不可遽用心力 恐食不消化也 2 国子监的空前发展 国子监学生来源多种 导致学生数量空前增多 贡监 地方府 州 县学生生员被选贡入监 举监 会试下第举人入监 荫监 品官之子入监 例监 通过纳粟纳马等捐资入监 夷生 来自领邦高丽 日本等国的留学生 生活待遇较优厚 日常生活 厚给廪饩 岁时赐布帛文绮 衣巾靴 每遇节日 俱赏节钱 家属待遇 置红仓二十余间 养诸生之妻子 监生历事制 历事即 历练政事 是实习官吏的制度 凡在监10余年者 派到六部诸司实习吏事 并考察其勤惰 历练3个月 进行考核 勤谨者送吏部备案待选 仍令继续历事 遇到官缺 依次补用 表现平常的再令历练 下等的取消历练资格 送还国子监读书 3 形成了从地方到中央相衔接的学制系统 4 明代书院的发展 明代中叶以后书院十分繁盛 原因 明朝政治腐败 宦官专权 排斥异己 在野士大夫设立书院讽喻朝政以明志 科举腐败 官学缺乏生命力 士人的重道精神 愈禁愈盛 明代第一书院 东林书院特点 将讲学活动与政治斗争紧密结合起来 顾宪成 十二 清代教育 鸦片战争以后传统教育的衰落与转型1 官学教育的衰落 官学教育的有名无实 多数官学正常教学无法进行 教学内容的僵化 朱程理学形式的儒家学说 科考内容的僵硬与不切实际 八股文 答策随题敷衍 无所发明 实不足以得人 清史稿 有识之士对官学的失望与反思 2 书院的衰落 大兴文字狱 对意识形态控制得十分严格 书院官学化倾向发展十分严重 赐匾额褒奖 赐学田 赐官职 3 转型 有识之士的思考 康有为 大同书 中的教育思想 人本院 已怀孕的妇女进入人本院 育婴院与慈幼院 6岁以前的幼儿教育 教育内容 语言 音乐 手工 小学院 6岁 11岁 以德育为先 中学院 11岁 15岁 照顾学生的个性特征 大学院 15岁 20岁 校址的选择要符合实际 提倡男女具有平等的入学资格与就业资格 壬寅学制 1902 的设计 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法定学校系统 学制图 jpg高等学堂 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经学 法学 文学 商学大学的预科 第二类为格致科 理科 工科 农科大学的预科 第三类为医科大学的预科 分科大学堂 分设八科 经学科 政治科 文学科 医科 格致科 农科 工科和商科 癸卯学制 1904 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近代意义的学制 意义 从性质上说 它毕竟属于近代新学制的范畴 具有完整的 上下衔接的学校体系 学习近代自然 社会和人文学科 规定统一的学习年限 实施班级授课制 编制了专门的教科书 这些都与封建传统教育有本质区别 癸卯学制的颁布结束了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传统教育体制 在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参考古代教育制度 你最喜欢哪一时期的教育 你对教育事业有何看法 你理想中的教育模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