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 第6章 市场均衡 3 市场均衡 6 1均衡形成6 2均衡变动需求变动供给变动供需变动6 3社会福利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 4 6 1均衡形成 均衡的概念均衡的意义价格限制 5 一 均衡概念 需求 买者如何对物品价格以及其他因素的变化作出反应 供给 卖者如何对物品价格以及其他因素作出反应 买者和卖者的行为最终将导致一种市场状态 在既定价格上 需求量刚好等于供给量 需求与供给达到平衡 市场均衡均衡时的价格称为均衡价格 均衡时的销售量称为均衡数量 6 一 均衡概念 完全竞争条件下 在影响供给和需求其它因素都给定不变的条件下 市场上的商品价格达到这样一种水平 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恰好等于生产者愿意供给的数量 此时所处的状态就称为市场均衡状态 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交点就确定了商品的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 7 市场均衡的图示 PQ 需求曲线D 供给曲线s 8 如何 自动走向均衡 9 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 需求的数量 3 1 6 供给的数量 超额供给 供大于求生产者考虑降价 涨价 供求规律 任何一种物品价格的调整都会使该物品的供求达到平衡 10 供给的数量 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 需求的数量 1 2 7 超额需求 供小于求生产者考虑涨价 降价 供求规律任何一种物品价格的调整都会使该物品的供求达到平衡 供给 需求 11 关于 InvisibleHand 供求规律发挥作用的过程是市场机制运行的基本表现描述了一种稳定状态 卖者与买者根据价格的引导自动走向均衡实际价格当然并不总是处于均衡点 这时供给与需求不再相等 存在超额供给或超额需求的非均衡状态 供求关系会进行调节 12 关于 InvisibleHand 过剩与短缺都是暂时的 最终都要达到均衡价格和数量 供求定理 通过物品价格的调整 市场最终会达到均衡状态 13 供求定理的说明 第一 只适用于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在一个行业内 企业数目很多 以致任何一个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数量在这个市场上所占的份额都是微不足道的 而且它们都是生产同质的产品 任何一个企业都无力左右市场和操纵市场价格 第二 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是整个行业的曲线 14 二 市场均衡的意义 预测供求均衡点 是为了企业能够正确地为自己的产品定价 同时也是为了正确的预算获得的销售量和销售额 这对于企业做好经营规划十分重要 首先 把握好供求均衡时厂商的供给函数等于需求函数 即Qs Qd 就可以解出均衡价格 有了均衡价格 将其代入供给函数或需求函数 就可以求出均衡产量 有了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将二者相乘 就得到了预期销售额 15 例子 比如本田雅阁车的供给函数 Qs 11 0 7P需求函数 Qd 12 0 3P二者相等可得到 11 0 7P 12 0 3P解方程得到 P 12 11 23将P 23代入 Qs 11 0 7P 11 0 7x23 5 1Qd 12 0 3P 12 0 3x23 5 1预计销售额 QsP 5 1万辆x23万元 117 3亿元这样 厂商就可以事前早知道 以便正确定价和规划 16 三 价格限制 现实生活中 由于政府或行业联盟的决定 某些市场上可能存在对价格的限制 这些限制如何影响市场均衡 17 a 价格上限 目的 社会公正与平等 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范围 生活必需品 住房 水电气等 经济后果 商品持续短缺黑市腐败现象产品质量低劣 18 19 b 价格下限 目的 保护某些人的利益或支持某一行业经济后果 产品过剩 企业依赖性增强 20 6 2均衡变动 市场上产品价格是经常波动的 因为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 市场条件的变化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会有什么影响 如 产品成本提高 产品的替代品涨价归根到底都是通过供给和需求来影响价格 21 一 需求 供给分析法 通过绘制供给和需求曲线 不仅可以分析供给 需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而且可以分析供需曲线背后诸多因素对价格和市场交易量的影响 这种分析方法称为需求 供给分析法 22 二 分析均衡变动的三个步骤 当分析某个事件如何影响一个市场时 按三个步骤进行1 确定该事件会移动供给曲线还是需求曲线 或者两者都移动 2 确定曲线移动的方向3 用供求图说明这种移动如何改变均衡 23 需求变动供给变动供需变动 三 供需变化对均衡的影响 24 三 供需变化对均衡的影响 需求增加如何影响均衡 需求增加 市场均衡点向右上方移动 这时价格提高 市场交易量增加 25 原均衡 图 需求增加对均衡的影响 专家宣传使大蒜需求增加 2 10 2 5 12 引起价格上升 引起销量增大 新均衡 需求减少呢 26 原均衡 图 供给减少如何影响均衡 地震摧毁了许工厂 减少了供给 100 10000 180 7000 引起价格上升 引起销量减少 新均衡 供给增大呢 27 供求变化对均衡的影响 28 四 供求分析的应用 分析国家的价格政策 价格政策 是指一国政府用以决定和影响市场物价的方针和措施 它包括 A定价政策B限价政策C补贴政策 29 A 定价政策 政府对有关国计民生的物品直接制定价格水平 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稳定 如对医疗 交通 电信 食品制定国家统一价格 30 B 限价政策 政府对有特殊用途的物品限定价格水平 分为最高限价与最低限价 如我国对棉花实行最高限价 对航空机票实行最低限价 31 C 补贴政策 政府对人类无法控制生产条件的产品实行资金补助办法 以便于其销售 分为生产者补贴和消费者补贴 如欧盟对农业生产者实行农产品价格补贴 我国曾经对城市职工实行粮食补贴 这些都是通过调控需求或供给形势来左右商品价格的例子 32 案例1 机票禁折令的分析 实际乘客人数 500 2000 想象的乘客人数 想象的收入 1000 2000 200亿 政府规定机票不得打折 1000 600 1500 实际收入 1000 500 50亿元 允许机票打折 由市场调节产生的收入 600 1500 90亿元 当最低价格管制高过均衡价格时 限制了需求 引起了过剩 供给 需求 32 案例2 政府的名酒政策 最高价格限制 供给量 需求量 当最高限价低于均衡价时 消费者愿意更多购买 而生产者不愿多供给 产生短缺 政府规定的最高价格 五粮液价格 五粮液数量 当最高限价高于均衡价时 供大于求 老板考虑降价出售五粮液 最高限价失效 政府规定的最高价格 供不应求 短缺 最高价格管制的后果资源浪费 排队抢购 分配不公 发配给证 滋生腐败 黑市盛行 政府采取的措施适当发放配给证坚决取缔黑市补贴厂商 案例3 航空与铁路的竞争 由于飞机票不打折 旅客涌向铁路对铁路需求猛增 铁路对策1保持原来供给 提高火车票价 P1 Q1 P2 Q2 P3 Q3 原收入P1 Q1 铁路对策2增开列车 降低火车票价 收入 P2 Q2 收入 P3 Q3 案例4 最低工资 需求量 供给量 最低工资 当最低工资高于均衡工资时最低工资的规定增加了有工作工人的收入 但减少了那些找不到工作的工人的收入 劳动过剩 失业 最低工资 当最低工资低于均衡工资时 供小于求 老板愿意提供高于最低工资的待遇 吸引更多工人 最低工资法失效 35 36 经济学家看 价格政策的后果 直接定价会扼杀价格的变化 从而使其不能反映经济资源的稀缺程度 结果误导企业和家庭的生产和消费 形成资源浪费 直接限价会导致供求关系失衡 从而浪费经济资源 也容易产生黑市和其他不良现象 价格补贴同样不利于经济资源的合理利用 而且容易激化对外关系 37 限制价格的利与弊 利 有利于社会平等的实现 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弊 不利于刺激生产 产品短缺 不利于抑制需求 资源浪费 社会风尚败坏 黑市交易 38 五 供求分析的其余应用 案例1 汽油涨价 对出租车 汽油涨价 减少了出租车的供给 1 20 5万 的费上升 出租乘客减少 原均衡 新均衡 如果允许出租车涨价 供大于求 如果不允许出租车涨价 供小于求 1 60 2万 3万 39 案例2 汽油涨价 对公交车 汽油涨价增加了乘公共汽车的需求 1 100 车票上升 公车乘客增加 原均衡 如果不涨价 供小于求 40 新均衡 案例3 禽流感 供给和需求的移动 鸡瘟使一些鸡场倒闭 减少供给 12 3 价格上升 销量增加 原均衡 专家宣传 使鸡蛋需求增加 都是这样吗 41 新均衡 禽流感的另一种结果 鸡瘟使许多鸡场倒闭 供给大幅减少 8 3 5 价格上升 销量减少 原均衡 专家宣传 使鸡蛋需求增加 42 43 同理 分析猪肉的价格上涨 蓝耳病 猪瘟 案例4 春节后蒜苔价格为何跌 春节前 春节期间 春节后 春节前 春节期间 春节后 蒜苔价格走势曲线 供给稍稍增加需求大幅增长 供给大幅增加需求大幅回落 案例5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工资 原材料 成本的增加 减少了供给 通货膨胀 消费下降 原均衡 新均衡 解决办法 通货膨胀意味着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 控制工资增长控制原材料价格控制能源价格 45 新均衡 原均衡 案例6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总需求过度增长引起需求增加 通货膨胀 消费增大 解决办法 缩减国家开支提高税率限制货币发行量 46 47 实例分析 三聚氰胺事件对我国奶制品市场的影响 48 事件回顾 棉花掺假 从80年代末期开始 中国出现了棉花掺假现象 到90年代初期呈现出无花不假的地步 经过政府的打击 90年中后期以来棉花掺假现象又十分猖獗 甚至进入进入新世纪后还偶有发生 49 问题 为什么棉花掺假屡禁不绝 是政府打击不力 还是地方保护主义作怪 或是这种现象根本不能用打击办法来解决 行政手段 法律手段 50 我们的研究结论是 打击棉花掺假是治标办法 不能根本解决问题 因此应该转而采取更有成效的办法 这是因为没有治本 即没有撤销政府对棉花的最高限价 51 如没有政府干预时棉花市场均衡如下 全行业销量30亿公斤 300万吨 平均销价每公斤14元 全行业销售收入为420亿元 P 52 现在 由于政府认为这个价格太高 国棉各厂无法出口 因此实行最高限价在每公斤10元 使得行业成本较高者退出市场 从而减产到25亿公斤 结果全行业销售收入降到每公斤10元x25亿公斤 250亿元 全行业净损失170亿元 53 O PD S 14元10元 253035亿公斤Q 在此情况下 按照市场均衡理论 25亿公斤产量的市场价格应该升高 使全行业销售收入增加 这是理论上全行业应得的收入 显然棉农损失了 应得收入 实得收入 54 但由于农民不懂得这个经济学道理 他们只知道自己在政府限价下吃亏了 就采取非法的用砖头填充的办法补充收入 结果国家和农民都吃了亏 55 关于禁毒的经济学思考 56 需注意 分析均衡变动的三个步骤 前面讲 当分析某个事件的影响时 按三个步骤进行 1 确定该事件会移动供给曲线还是需求曲线 或者两者都移动 2 确定曲线移动的方向3 用供求图说明这种移动如何改变均衡 57 课堂讨论 消费者的收入上涨 预期的变化拆迁 被动需求 住房实物分配的结束政府的土地政策紧缩 增加房贷利率开发商成本增加 钢材涨价 资金吃紧 地价上涨 政府对房地产物业增收物业税的提法 热点 我国的商品住房市场 在发生了下列变化之后 均衡产量和价格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58 房地产市场的未来的价格走势 你的观点 言之有据即可 59 思考 农民丰收的喜悦 60 61 思考 农民丰收的喜悦 高产新品种的引入带来什么 从农产品的价格弹性入手 62 2 180 关键在于 需求富有弹性 新品种使供给增加 农民总收益增加140元新品种使农民的状况变好 政府文件新水果品种能够使产量增加 要求全地区都采用新品种 增加农民的收入 价格下降 案例 新品种带来了什么 水果 63 0 5 1200 关键在于 需求缺乏弹性 新品种使供给增加 农民总收益减少400元新品种使农民的状况变坏 政府文件新水稻品种能够使产量增加 要求全地区都采用新品种 增加农民的收入 价格下降 案例 新品种带来了什么 水稻等粮食 64 65 我们的解释 水稻的需求一般是缺乏弹性的 每个农民都是水稻市场上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他们把水稻价格作为既定的 都希望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 增加产量 从而增加收入 当个别农民这样做时 供给几乎没有变动 价格维持不变 个别农民的状况变好了 但当所有农民都这样做时 水稻的供给增加了 价格下降了 所有农民的状况变坏了 消费者受益 采用新品种后成本降低 66 6 3社会福利 消费者或生产者从市场交易中得到的利益 包括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 67 一 支付意愿与消费者剩余 支付意愿 买者愿意为某种物品支付的最高价 消费者剩余 买者的支付意愿 买者的实际支付 衡量买者得到的利益 需求曲线以下和价格以上的面积衡量市场的消费者剩余 68 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的增加 P1 Q1 P2 Q2 原来消费者增加的消费者剩余 新消费者的消费者剩余 低价格增加了消费者剩余 69 一个消费者愿意为第一杯啤酒付11美元 第二杯付7美元 第三杯4美元 第四杯2美元 如果啤酒的价格为2美元 他的总消费者剩余为多少 如果价格降为1元呢 如果价格涨为3元呢 即问即答 70 二 生产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 卖者得到量 卖者的成本 衡量卖者得到的利益 价格以下和供给曲线以上的面积衡量市场的生产者剩余 71 生产者剩余 新生产者的生产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的增加 P1 Q1 P2 Q2 原来生产者增加的生产者剩余 高价格增加了生产者剩余 72 生产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 三 总剩余 均衡价格 均衡数量 总剩余 消费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 买者的评价 卖者的成本 卖者的成本 买者的评价 卖者的成本 买者的评价 衡量买者与卖者得到的总利益是经济社会追求的目标 市场均衡的结果市场使评价高于价格的买者获得物品使成本低于价格的卖者生产物品 结论市场均衡时 总剩余最大市场资源配置有效率 效率 资源配置使社会所有成员得到的总剩余最大化的性质 73 价格变化对总剩余的影响 1 均衡价格 均衡数量 价格上涨或政府的最低限价 供大于求 能够成交的数量 由于价格上涨 超过部分消费者的评价 使他们放弃购买 减少的消费者剩余 由于部分消费者放弃购买 部分数量无法成交减少的生产者剩余 当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 引起总剩余减少 市场资源配置无效率 消费者剩余 74 价格变化对总剩余的影响 2 均衡价格 均衡数量 价格下降或政府的最高限价 供小于求 能够成交的数量 由于价格下降 超过部分生产者的成本 使他们放弃生产 生产者剩余减少 由于部分生产者者放弃生产 部分数量无法成交减少的消费者剩余 当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 引起总剩余减少 市场资源配置无效率 生产者剩余 75 每人都在力图应用它的资本 来使其产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 一般地说 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 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 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 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 在这样做时 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 而这种目标决不是他所追求的的东西 由于追逐自己的利益 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 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大 亚当斯密 国富论 76 生产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 税收对总剩余的影响 没有税收时的价格 无税收的数量 卖者得到的价格 有税收的数量 由于部分生产者放弃生产 减少的生产者剩余 由于部分消费者放弃消费 减少的消费者剩余 税收引起总剩余减少使市场资源配置无效率 买者支付的价格 税收 77 税收扭曲与弹性 缺乏弹性的供给 富有弹性的供给 缺乏弹性的需求 富有弹性的需求 当税收规模固定时如果缺乏弹性 税收的无谓损失小如果富有弹性 税收的无谓损失大 赋税的归宿分析 结论 赋税的最终承担者取决于供给和需求的相对弹性 如果相对于供给来说需求是缺乏弹性的 那么 赋税就主要由消费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业签订劳动合同范本
- 物业股份收购合同范本
- 物业过户物业合同范本
- 冀人版 (2017)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昼夜和四季第1课 昼夜的形成教案
- 灯笼采购安装合同范本
- 物业公司分红合同范本
- 潜江废油收购合同范本
- 运输车队采购合同范本
- 灯具买卖合同协议模板
- 网架生产出售合同范本
- 2025年6月高校英语应用能力A级真题及答案解析
- 重疾险医学知识培训课件
- 广西贵百河联考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 兄弟套结机KE-430F中文使用说明书
- 江苏入团考试试题及答案2025年
- 医院消防演练方案及流程
- (2025)全国企业员工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年中小学生读书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食盐质量安全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水文课件资料
- 数据安全介绍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