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理论ppt课件.ppt_第1页
经济增长理论ppt课件.ppt_第2页
经济增长理论ppt课件.ppt_第3页
经济增长理论ppt课件.ppt_第4页
经济增长理论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经济增长理论本章重点 1 了解西方关于经济增长的一般知识 2 认识经济增长的哈罗德 多马模型和新古典增长模型 1 一 经济增长理论一般 1 经济增长的含义 经济增长一般定义为产量的增加和生产能力的提高 这里的产量既是指宏观经济的总产出水平 也可以是人均产量 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下的定义是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 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 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的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上 2 库兹涅茨下的经济增长的定义包含了三方面含义 一是经济增长集中表现在生产能力 即经济实力 的不断增长上 亦指人均GDP增长率的提高 二是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 三是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是制度意识的相应的调整上 即建立在相应的制度创新基础上 3 2 经济增长的衡量 经济增长常用经济增长率来衡量 其公式为 Gt Yt Yt 1 Yt 1其中Gt为t期经济增长率 Yt为t期总产量 Yt 1为上一期总产量 3 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 库兹涅茨提出了经济增长六个方面的特征 a 按人口计算的产量的高增长率 b 生产率本身的增长也是迅速的 包括劳动生产率和其它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4 c 经济结构的优化 包括农业向非农业 工业向服务业或第三产业的转移 d 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的迅速变化 如城市化 教育与宗教分离等 e 经济增长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大 包括发达国家向世界其它地方延伸 使世界都卷入增长之内 形成一个统一体 f 世界上经济增长的情况是不平衡的 包括占世界大多数人口的国家经济增长远低于现代技术潜力可达到的最低水平 世界范围内 贫富差距越拉越大等 5 库氏提出的这六个特征中 前两个是总量变化特征 中间两个是结构转变特征 后两个是增长向世界扩展表现出的特征 它们之间是密切相关的 4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 不少学者认为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经济增长主要是指一定时期产量的增长 而经济发展则是指一定时期包括产量增长在内的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的提高 包括一国国民生活质量的堤高 社会制度与结构的优化 文化科学水平的进步 技术水平提高和环境的改善等 6 5 经济增长的源泉 经济增长的衡量最主要是产量增加 它可拟用宏观生产函数来表示 Y AF K L 其中 Y是总产量 A代表技术 F表示产量与生产要素的函数关系 K是资本 L是劳动 从增长率角度 可将上式写成 Gy GA GK GL其中Gy是产量增长率 GA是技术进步增长率 GK是资本增长率 GL是劳动增长率 为参数 分别指资本产出和劳动产出的弹性 可见 经济增长的源泉是 劳动 资本和技术 7 1 索洛对经济因素的分析 美国经济学家索洛 1987年因在经济增长理论方面的杰出贡献而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认为经济增长的源泉来自两方面 一是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和资本的增加 二是技术的进步 表现为要素生产效率的提高 他提出的经济增长公式 模型 为 Gy dY Y dK K dL L dA A其中 dY Y为产出增长率 dK K为资本增长率 dL L为劳动增长率 为资本产出弹性系数即资本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 为劳动产出系数即劳动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 8 如果生产函数是规模收益不变 则 1经济增长公式也可为 dY Y dK K 1 dL L dA A索洛运用上述公式对美国1909 1940年经济增长进行了研究 这一时期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2 9 其中由资本增加引起的增长率为0 32 由劳动增加引起的增长率为1 09 由技术进步引起的增长率为1 49 在整个2 9 的经济增长中 技术进步贡献率最大 为51 劳动增加的贡献率为38 而资本增长的贡献率仅为11 9 由此索洛得出的结论是 促进经济增长的各因素中 技术进步是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因素 2 丹尼森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在上世纪60年代曾受美国经济发展委员会的委托 对美国20世纪来的经济增长作了详尽分析 他同样也把经济增长因素为生产要素投入量和生产要素生产率两类 不同的是 他又在此基础上把经济增卡的具体因素归结为七个方面 10 其中生产要素投入增加方面 包括劳动就业人数及年龄性别构成 工作时数 就业人员教育程度 资本存量规模 生产要素生产率方面 包括知识进步 资源配置改善 规模经济等 丹尼森对美国1929 1969年GNP增长考察得出 按人平均年增长率为3 41 其中要素投入量带来的增长率为1 82 要素生产率提高带来的增长率为1 59 也就是全部3 41 的增长率中要素投入量增加的贡献占53 4 要素生产率提高的贡献占46 6 11 丹尼森考察进一步得出 在全部人年均经济增长率3 41 的要素增加量的贡献中 劳动增加占全部的72 其他要素增加仅占28 要素增长率的贡献中 知识进步占全部的60 其他如资源配置改善 规模经济节约等因素仅占40 可见 丹尼森强调知识进步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这里的知识不仅是技术知识 也包括管理知识 在现代经济增长中 知识进步的作用越来越大 越来越明显 因此 要促进经济增长就必须发展教育 发展科技 提高管理水平 促进知识进步 12 3 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 197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认为 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 一是知识存量的增长二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三是经济结构的转变 13 库兹涅茨与丹尼森的不同在于他十分重视经济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库兹涅茨认为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经济结构 产业结构 变动地缓慢 如传统的农业束缚了大量的劳动力 传统的生产技术阻碍着经济增长 同时由于经济结构变化慢 造成消费水平低 不能对制造业 新产业提出新的要求 从而也就不能对经济增长给以刺激 14 在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关系上 库氏还提出了 倒U假说 这一假说表明在经济发展的初期 随着非农业部门的扩大 人们的收入差距或不平等程度不断加剧 随经济发展 到较高水平时 由于农业比例下降而占被支配地位时 部门之间不平等即收入差距又逐步缩小 这种经济增长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反映在图形上 如图所示 如同倒U形状 故被称为 倒U假说 15 二 经济增长模型 1 哈罗德 多马模型 这一模型是上世纪40年代分别由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和美国经济学家多马提出 1 模型的基本假设 a 整个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 消费品或资本品 b 生产要素为劳动和资本两种 c 技术水平不变 d 固定技术系数且规模收益不变 e 人口或劳动的增长率为常数 16 f 储蓄是国民收入的函数 即S s Y 或储蓄率 s S Y 且是外生变量 g 没有资本折旧 即总投资与净投资相等或资本增量等于投资 2 模型的基本公式 G s c其中 G为经济增长率 s为储蓄率即储蓄占收入比例 S Y c为资本 产出比即单位产量所需资本量 K Y 该公式表明 经济增长率等于储蓄率除以资本 产出比 其它条件不变 经济增长率与储蓄率成正比关系 与资本 产出比成反比关系 17 例如 当储蓄率为 s 15 资本 产出比为 C 3时 G 15 3 5 即经济增长率为5 又如 当资本 产出比不变 储蓄率s 18 时 G 18 3 6 即经济增长率随储畜率增加而提高到18 可见哈罗德模型强调的是储蓄或资本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决定作用 18 3 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 为了说明经济短期或长期稳定增长的条件 哈罗德又提出了实际经济增长率 有保证经济增长率和自然经济增长率概念 实际增长率是指实际发生的经济增长率 它由实际的资本 产出比 实际的储蓄率所决定的增长率 即GA s c 有保证的增长率又称合意的增长率 它是由企业家认为适合的资本 产出比和满意的储蓄率决定的增长率 即GW sd cr 也被认为是长期中理想的增长率 19 自然增长率是指长期中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所允许达到的最大增长率 它是由最适宜的储蓄率 so 和合意的资本 产出比 cr 所决定的 即Gn so cr 哈罗德认为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条件是 GA GW Gn如果GA不等于GW经济就会出现短期波动 当GA GW时经济就会出现积累性扩张 当GA GW时经济就会出现积累性收缩 即经济出现萧条 20 如果 GW不等于Gn时将会引起经济长期波动当GW Gn时经济将会出现长期停滞当GW Gn时经济将会出现长期繁荣上述情况也称为哈罗德模型的 不稳定原理 21 2 新古典增长模型 1 模型的基本假设a 整个社会只使用劳动 N 和资本 K 两中生产要素 且可以互换 b 劳动增长率 N N 与人口增长率相一致 且为常数n 即 N N n c 总产量生产函数为齐次函数 即规模收益不变 d 技术水平不变 且为外生变量 总产量生产函数可用人均产量函数 即y f k y为人均产量 k为人均资本 22 2 新古典增长模型基本公式基本公式 k s y n k其中k是人均资本量 k是人均资本增量 s y是人均储蓄额或实际投资额 n 是维持现有人均资本量的投资额或持平投资额 公式推导过程略 23 e 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可以用人均生产的函数曲线来表示 见图形 f 储蓄率 s 和资本折旧率 均为常数 资本存量的增量为 K I K g 两部门经济中 投资 储蓄是经济均衡的条件 即I S s Y 人均生产函数曲线 y 0 y y f k 24 25 n k 人均持平投资 资本广化 yf k 人均生产函数 Sf k 人均储蓄 k 0 y kA yA SyA 26 人均储蓄sy n k导致人均资本的上升 即 k 0 被称为资本的深化 人均储蓄中用于满足工人增加所需资本和折旧资本的部分 即 n 被称为资本广化 新古典增长模型基本公式也可表示为 资本深化 人均储蓄 资本广化 3 经济增长的稳态分析 27 a 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 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的稳态 是指一种长期均衡状态 即人均资本达到均衡值 即 k 0 并维持均衡不变 在忽略技术变化条件下 人均产量也维持稳定状态 可用新古典增长模型公式表示经济稳态的条件 sy n k或 k sy n k 0 28 由于k K N 资本存量必须与劳动一样按人口增长率n增长 经济稳态公式为 Y Y N N K K n这就是新古典增长理论关于经济稳定增长的基本公式或经济平衡增长路径公式 用图形 新教材P138图 也可说明经济增长的稳态 横座标为人均资本量即k 纵座标为人均产量即y n k为持平投资或资本广化曲线 y f k 为人均生产函数曲线 sf k 为人均储蓄或人均投资曲线 29 图中A为人均储蓄与资本广化 人均持平资本量 的交点 此时人均储蓄等于资本广化 即资本深化为零 k 0 表明经济处于稳态 kA是均衡时的人均资本量 syA为均衡时人均储蓄量 yA为均衡时人均产量 经济处于A左面 表示存在资本深化 即 k 0 人均资本有增加趋势 在A右面表示存在负资本广化即 k 0 表明人均储蓄不能满足资本广化 持平资本 要求 人均资本量具有减少趋势 只有在A点即 k 0时经济处于稳态 30 b 储蓄率的增加对经济稳定增长的影响 储蓄率增加可导致稳态条件下的人均资本量和人均产量的增加 如图所示 c 人口增长对经济稳态的影响 其它条件不变 人口增长率的提高会引起均衡条件下的人均资本量和产量的减少 如图所示 d 资本的黄金率水平 由于储蓄率可以影响稳态的人均资本量 进而影响稳态的人均产出量 而从社会来看产出又用于消费和积累两个方面 这就存在着一个如何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问题 31 0 y y k 0 k n k Sf k n k Sf k S f k n k k k k K 储蓄率增加的影响 人口增加的影响 k 0 y y k n k k 资本的黄金律水平 A E 32 西方学者认为 经济增长是一个长期动态过程 提高人均消费水平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 基于这一认识 经济学家费尔普斯于1961年提出了与人均消费最大化相联系的人均资本应满足的关系式即 f k n 这一关系式被称为黄金分割律 其基本内容是 若使稳态人均消费达到最大 稳态人均资本量的选择应使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 这里假定不存在折旧 即f k n 也可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