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区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查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上海市闵行区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查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上海市闵行区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查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上海市闵行区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查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上海市闵行区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查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闵行区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考生注意:1本次考试为机器阅卷,答案须填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将学校、姓名及考生号填写清楚。答题时客观题用2B铅笔按要求涂写,主观题用黑色水笔填写。2本试卷共有29题,共6页。3考试后之交答题纸,试卷由考生自己保留。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回顾人类从早期游徙不定到定居生活的转变过程,最具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A. 谷物种植B. 房屋建造C. 陶器制作D. 牲畜饲养【答案】A【解析】【详解】促使人类从早期游徙不定到定居生活的是原始农业的出现和发展,谷物种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表现,故A项正确。房屋建造是人类定居生活的表现之一,但不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故B项错误。陶器制作是原始手工业的表现,牲畜饲养是原始畜牧业的表现。故CD两项错误。2.“构成中国的内聚性的又一重要因素是,存在着一种可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的的书面语”,其中“商朝的书面语”具体指A. 甲骨文B. 大篆C. 小篆D. 隶书【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代的书面语指的是商代的官方文字。商代的官方文字是甲骨文,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B项出现于西周;C项出现于战国,秦朝成为统一文字;D项出现于汉末。3.“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制度是A. 禅让制B. 世袭制C. 分封制D. 郡县制【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政治制度。“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与“诸侯”“列国”都与西周实行分封制有关。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要孝忠周天子,材料中的制度是分封制,C项正确,ABD三项均排除。故选C。4.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仁者爱人”贵贱有“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仁者,爱人”的意思是对他人的仁爱之心, 爱别人,帮助别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而贵贱有“序” 和“有教无类”分别是指社会群体有阶级差别,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教育没有高下贵贱之分,这和题干没有关系,答案为C。考点: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特别是对孔子的各种思想主张深入理解,并和实际相联系。5.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A. 确立皇权至高无上B.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C. 地方实行郡县制D. 中央三公九卿等官职【答案】A【解析】【详解】对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概念,专制主义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主要是帝位终身制与皇位世袭制,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封建皇帝从决策到行使权力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的,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中央的一切权力归皇帝,因此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皇权至高无上,故A项正确。BCD三项只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排除。6.通经致用,普及儒家教化并获得巨大成功的第一人是A. 孔子B. 孟子C. 秦始皇D. 汉武帝【答案】D【解析】【详解】汉武帝兴办太学,规定太学生员为博士弟子,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除太学外,汉武帝还下令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儒学在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所以普及儒家教化并获得巨大成功的第一人是汉武帝,故ABC三项排除,D项正确。7.图示法是历史学习的一种好方法。下面哪幅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奠定了基础,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建立吴国,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根据方位设计示意图,魏国在北方,吴国在东,蜀国在西。故ABD三项排除,C项正确。8.“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A. 西汉郡国并行制度 B. 唐朝三省六部制度C. 元朝的行省制度 D. 明朝的内阁制度【答案】B【解析】材料的意思是“它”的出现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与合理性,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联系所学可知,应当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故答案为B项。郡国并行制和元朝的行省制是地方行政制度,排除AC项;明朝内阁制形成后,丞相已被废除,不存在“相权过大威胁皇权”的情况,排除D项。点睛:唐朝三省六部制下,中央设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互相牵制,削弱了相权,最终集权于皇帝,保证了君权的独尊。9.下图为元朝疆域图,其中宣政院管辖的地区是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图和读图的能力。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由帝师兼领。忽必烈始置总制院,后改为宣政院。从此,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故答案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宣政院10.“利玛窦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开拓者之一,同时也是18世纪以来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被尊称为泰西儒士”。文中表述错误的是A. 人物B. 称号C. 地点D. 时间【答案】D【解析】【详解】利玛窦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开拓者之一,16世纪晚期来到中国居住,钻研中国典籍,被尊称为“泰西儒士”, 所以文中表述错误的是时间,故ABC三项排除,D项符合题意。11.中国古代史学源远流长,史籍浩瀚,如果要了解对此类书籍的评论,最好参考史记资治通鉴史通文史通义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史通是中国及全世界首部系统性的史学理论专著,全书内容主要评论史书体例与编撰方法,以及论述史籍源流与前人修史之得失。文史通义是一部史学理论著作。它是清代著名学者章学诚的代表作,与刘知几的史通一直被视作古代中国史学理论的双璧。所以要了解对此类书籍的评论,最好参考史通、文史通义,故ABD三项排除,C项正确。12.法国大革命期间,国王路易十六被囚禁,在狱中阅了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感叹:“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路易十六的话揭示了启蒙思想的意义是A. 打击了封建专制制度B. 壮大了市民阶级队伍C. 阻碍了法国社会发展D. 传播了自然科学知识【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启蒙思想家反对封建专制,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主张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启蒙思想打击了封建势力,推动了民主思想的传播,推动了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到来。所以路易十六感慨是启蒙思想使其统治崩溃,故A项正确。BD两项与题干无关,排除。启蒙运动促进了法国社会的发展,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13.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的是A. 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B. 是争取民族独立战争胜利的旗帜C. 与法国人权宣言目标一致D. 是最早阐明天赋人权的政治纲领【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776年通过的独立宣言是资本主义世界最早阐述“民主、平等”等民主原则的宣言,这与题干中“人权”这一关键词所阐述的精神相符。故D项正确。AB两项虽然都与独立宣言有关,但与题意不符,排除。马克思说的“人权宣言”是人民权利的宣言,C项的人权宣言颁布于1789年,与题干“第一个”不符,故C项错误。14.全球通史写到:“德国的工业化开始时发展速度很慢。但是,1871年后,德国工业以巨人般步伐前进”,“开始时发展速度很慢”的主要原因是A. 政治上处于分裂状态B. 各邦经济发展不平衡C. 邦国间战争相互损耗D. 资源贫乏成发展瓶颈【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德意志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国家统一,结束了德意志长期的分裂状态,为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铺平了道路。由此可知,原有的分裂状态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BCD三项不是影响德意志工业化缓慢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871年结合德国的历史发展即可得出答案。15.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然而,徐继畲瀛寰志略(1848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英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称“夷”。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这反映了A. 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B. 天朝观念已被摒弃C. 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D. 洋务运动成为共识【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可知,清朝的外交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始接受国际惯例,从思想上开始平等对待其他国家,故C项正确。半殖民地社会是在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形成,故A项错误。天朝观念并没有完全被摒弃,用词太绝对,故B项错误。D项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16.闻一多七子之歌:“我的胞兄香港在诉他的苦痛,母亲啊,可记得你的幼女九龙?母亲!我要回来,母亲!”香港和九龙司地方一区被英国割占分别是通过A. 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B. 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C. 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D. 瑷珲条约和马关条约【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香港岛被割占是在南京条约,九龙司地方一区被割占是在北京条约,故ACD三项排除,B项正确。17.上海公共租界内的市民因不满市容管理的混乱,决定向公共租界的市政管理当局递交意见书。他们应该把意见书递交给A. 工部局B. 巡捕局C. 公董局D. 上海道台【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租界内的政治制度。首先排除D,其次租界是国中之国,其政治制度是由外国人按照西方的模式改造建立起来的,包括工部局、公董局、巡捕房等。工部局是在租界设置的行政管理机构,设有警察、法庭、监狱等一套类似于政府的体系,进行市政建设、治安管理、征收赋税等行政管理活动,题中的问题应该找工部局。【点睛】1854年,英、法、美三国领事不合法地抛开中国政府,单方面修改土地章程,修改后的章程为租界建立自己的“政权”奠定了“法律基础”。而租界的市政机关也正式诞生。这个机关在英文中称为“市政委员会”,但在中文中被译为“工部局”并长期使用。工部局建立以后,逐步对租界的建设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进行全面掌控,最后发展为租界的“市政府”。18.在1895年到1898年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这一时期康有为上书的主题应是A. 严厉禁烟、抵御外辱B. 维新变法、救亡图存C. 师夷长技、自强求富D.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答案】B【解析】【详解】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这次上书,对清政府触动不大,却轰动了全国。从此,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从此之后,到1898年为止,康有为连续上书要求变法。由此可知,其上书内容应该是维新变法,救亡图存。故B项正确。A项应是林则徐的主张,C项是洋务派的主张,D项是孙中山的主张,故ACD三项排除。19.1872年4月30日申报在上海创刊。以下对申报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 受近代西方思想文化影响而创办B. 是近代中国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C. 是了解近代中国社会的重要资料D. 以宣传西学、交流变法思想为创刊核心宗旨【答案】D【解析】【详解】申报是由英国商人创办,是受近代西方思想文化影响而创办,是近代中国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它历经晚清、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三个时代,在中国新闻史和社会史研究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被人称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故ABC三项说法正确,排除。申报是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商业报纸,不是政治性报刊,故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20.近年国内学术界对晚清历史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阐释,以下一些著作的研究视角应该是A. 全球化的角度B. 现代化的角度C. 社会思潮的角度D. 社会群体的角度【答案】D【解析】【详解】近代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不同的社会人群开始从不同的视觉对社会的变化阐释自己的观点、见解,由材料中知识分子、近代绅商、学堂学生、军人集团等不同社会群体可以判断这些著作研究的视角是社会群体,故D项正确;全球化的角度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现代化的角度指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等内容。社会思潮的角度是指结合人们思想变化研究其对社会产生的影响。ABC三项与题意无关,排除。二、综合分析题(共60分)21.“丝绸之路”与新航路古代中国通过“丝绸之路”与世界许多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材料一: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地位变迁图(1)根据材料一,判断分别指代的路线。_(2)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交往途径全盛时期相关史实陆上“丝绸之路”(朝代)在西部疆域设有与北庭都护府管辖当地事务,并驻守军队;其东端起点是举世闻名的国际大都会。海上“丝绸之路”(朝代)以为起点,可通往东南亚、东北非等国;官府在贸易港口设立专门管理贸易事务,征收商税。(3)历史地图承载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新航路开辟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提炼出有关“全球范围内海上商贸之路变迁”的历史信息,请依据材料二将下表补充完整。论点提炼事实说明从区域性的海上丝绸航线延伸为全球性的海上航线。古代海上商贸之路基本上集中在 地区;新航路开辟后,海上商贸之路延伸为全球性的交通网络。 明中叶以前,中国掌握着海上商贸之路的主导权;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各国逐渐掌握了海上商贸之路的主导权。从和平之路逐渐演变为 之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以来,促进了与各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友好交往的和平之路;新航路开辟后, 。由 交换为主到各种物品与文化的传播。古代海上商贸之路交换的主要是奇珍异兽及丝绸、瓷器、香料等;新航路开辟后,各种商品、文化、物种在全球范围内交流。【答案】(1)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 (2)汉朝;安西都护府;长安;宋朝;泉州;市舶司 (3)亚非;从以中国为主导到以欧洲为主导;殖民扩张或暴力掠夺;伴随着欧洲人的是殖民、劫掠、征服;奢侈品【解析】【详解】(1)根据所学可知,汉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出现并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国的动荡与分裂,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处于低潮。到了隋唐时期,中国大一统封建王朝重新建立,陆上丝绸之路的商贸往来重新繁荣并到达顶峰。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国力大不如前,逐步失去对西域的控制,陆上丝绸之路开始衰落,其东西方交流的主要通道的地位逐渐被海上丝绸之路取代。结合材料一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地位变迁图可知是陆上丝绸之路,是海上丝绸之路。(2)根据所学可知,陆上“丝绸之路”全盛时期在汉代,当时在西部疆域设有安西都护府与北庭都护府管辖当地事务;其东端起点长安是举世闻名的国际大都会。海上“丝绸之路”全盛时期在宋朝;以泉州为起点,可通往东南亚、东北非等国;官府在贸易港口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贸易事务,征收商税。(3)表格第一栏,论点提炼为从区域性的海上航线延伸为全球性的海上航线,本论点强调海上航线范围的扩展,因此事实说明应侧重回答地理位置,故古代海上商贸之路基本上集中在亚非地区;新航路开辟后,海上商贸之路延伸为全球性的交通网络。表格第二栏,事实说明强调主导国家的变化,因此论点可以提炼为从以中国为主导到以欧洲主导。表格第三栏,事实说明强调交换物品的变化,古代海上商贸之路交换的主要是奇珍异兽及丝绸、瓷器、香料等奢侈品,因此论点可以提炼为由奢侈品交换到各种物质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传播。22.现代化的世界进程材料一:英国革命是建立新政治制度的第一次尝试,(在现代化进程中)迈出了关键性的第一步。现代化具有一种扩张的本能,从一开始它的扩张性就表现得非常强烈。事实上,当现代化还在欧洲推进时,它的强制性就使欧洲国家一个个被迫接受了现代化,不得不跟在英国后面实行现代化。现代化在各地区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也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但现代化的方向始终是一致的,其过程也基本相像,它必须对以农业文明为基础的传统社会的结构进行调整,以确立(或接受)一个工业文明。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材料二:西方学者约翰尤内夫曾说:“我们发觉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的统治;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1)简述英国在现代化道路上迈出的“关键性的第一步”。(2)叙述19世纪后半期工业文明能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的重要史实。(3)两位学者对“现代化的世界进程”有何共识?谈谈你对此认识的理解。【答案】(1)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先后颁布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确立议会至上的君主立宪制度,迈出了现代化的第一步。(2)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解决了工业生产所迫切需要的雇佣劳动力和市场,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到19世纪80年代,大机器生产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已经取代手工劳动。美国:1865年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迎来了工业化新高潮;19世纪下半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贝尔、爱迪生等人的一系列技术发明,为美国的工业化插上了翅膀。制造业的发展也为农业的机械化生产创造了条件,美国的资本主义大农场发展起来。到20世纪初,美国取代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崛起为世界头号工业化国家。日本:19世纪下半叶的明治维新运动以“脱亚入欧”为指导思想。大力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和现代产业制度,建立了较发达的纺织业、造船业、军事工业和机器制造业。19世纪90年代初,日本基本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从一个封建的东方农业国,转变为一个深受西方文明影响的工业化国家,实现了“脱亚入欧”的目标。(3)观点提炼:能从现代化的扩张推动世界历史发展的角度提出观点。例:现代化具有扩张性,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主要潮流和趋势。【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英国革命是建立新政治制度的第一次尝试,(在现代化进程中)迈出了关键性的第一步。”结合所学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相关史实回答即可。(2)根据所学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美国南北战争及第二次工业革命、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史实回答即可。(3)根据材料一“现代化在各地区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也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但现代化的方向始终是一致的,其过程也基本相像”和材料二“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的统治;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可以从现代化的扩张推动世界历史发展的角度提出观点。如,现代化具有扩张性,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主要潮流和趋势。然后结合英美俄日等国的相关史实说明即可。注意史论结合,叙述连贯,逻辑完整。【点睛】点睛:本题第(3)问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开放型题,选取所要阐述的观点对答题特别重要。从高考得分的角度讲,应遵循以下原则:(1)选择与教材观点相近的论点为阐述对象,这样论证起来可以从教材中获取较多的相关历史资料,以说明相应的观点。(2)选择历史材料与理论依据最多的论点为阐述对象,可以看一下哪一种观点可以从材料中获得更多的资料支持。23.民国初年的中国社会材料一:“满虏窃国,易吾冠裳今者清廷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以违法论。”1912年3月5日临时政府公报29号材料二: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时梳着小辫走进课堂曾引起学生们哄堂大笑,辜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狂士怪杰:辜鸿铭别传李玉刚著人民文学出版社材料三:自袁为总统,野有饿莩,而都下之笙歌不彻;国多忧患,而郊祀之典礼未忘。万户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