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毕业设计说明书_第1页
机械制造毕业设计说明书_第2页
机械制造毕业设计说明书_第3页
机械制造毕业设计说明书_第4页
机械制造毕业设计说明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毕业业设设计计说说明明书书 课题名称 蜗轮蜗杆减速器设计 系 别 机械工程系 专 业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起讫时间 起讫时间 2012 年 4 月 2 日 2012 年 5 月 31 日 共 8 周 指导教师评语指导教师评语 等级等级签名签名日期日期 目 录 引言 2 设计步骤和方法 建立文件夹 3 箱座的设计 3 轴和轴套的设计 8 蜗轮的设计 9 密封圈的设计 12 固定圈和固定件的设计 14 轴承套圈和垫圈的设计 17 蜗杆的设计 20 箱盖的设计 21 零件的装配与爆炸 27 减速器润滑与密封 30 设计总结 31 参考文献 32 引 言 减速器是应用于原动机和工作机之间的独立传动装置 具有结构紧凑 传 动效率较高 传递运动准确可靠 使用维护方便和可成批生产等特点 传统的 减速器手工设计通常采用二维工程图表示三维实体的做法 这种做法不仅不能 以三维实体模型直观逼真地显现出减速器的结构特征 而且对于一个视图上某 一尺寸的修改 不能自动反应在其他对应视图上 Pro ENGINEER 技术可以方便快捷的实现建立基于零件或子装配体的三维模 型设计和装配 并且提供了丰富的约束条件完成可以满足的工程实践要求 建 立三维模型在装配体环境下可以很好的对零件进行编辑和修改 在生产实际中 便捷的把立体图转换为工程图 在生产应用中充分利用 Pro E 软件进行几何造 型设计 进一步利用数控加工设备进行技术加工 可以显著提高减速器的设计 制造精密 设计制造质量 设计制造效率 从而缩短产品更新换代生产的整个 周期 而我国在 Pro E 的减速器三维模型设计方面还相对比较薄弱 因此 随 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在此技术上我国需要不断的突破创新 逐步提高 中国 创造 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青年 对于一些新兴的技术应该有所具备的知识和能 力 尤其是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 极其重要 特别是我们高职类院校学生 掌 握并熟练一门技术是很有必要的 本次的课程设计就是需要学生利用 Pro ENGINEER 进行减速器的设计 是培养初步具有确定机器设计成型 分析和设计机械的能力及开发创新能力的 一种手段 我们充分了解了减速器的结构及组成 并在设计的过程中培养细心 耐心的习惯 设计步骤和方法 新建文件夹 保存工程文件至文件夹下 用于放置零件图与 装配图 箱座的设计 由测量数据所得 先从底面草绘如图所示 拉伸后所得 用拉伸的方法切除底面着色的部分 采用混合扫描的方法得出如下所着色的部分 采用拉伸的方法得下图 分别采用拉伸的方法得如图所示的着色的两部分 采用拉伸的方法得着色部分 镜像后如图所示 采用拉伸方法得着色部分 镜像后如图所示 运用板筋功能 得着色部分 镜像后所得如图所示 从侧面拉伸一个直径为 72mm 的孔 在箱座上平面 以底面为测绘平面的参照面 用混合扫描的方法得下图 在箱座的侧面 以 68m 的孔为参照 用拉伸的方法画得直径为 104 的孔 镜像 后所得如图 在底座上拉伸四个直径为 12mm 的小孔 从箱座侧面草绘如图所示 拉伸后所得 再次拉伸后得如图 最后 对板筋倒圆角 在底座在用拉伸的方法切得一个直径为 36mm 高为 116mm 的圆柱 得减速器箱座 3 轴和轴套的设计 由测量数据所得 草绘如图所示 旋转后得下图 运用拉伸的方法画得轴上的两个键槽 轴套的设计 由测量数据所得 草绘如图所示 旋转后得轴套 如图所示 蜗轮的设计 由测量数据所得 先草绘如下图所示 旋转得如图 在确定草绘平面 3 和草绘平面 7 后 拉伸得下图 在蜗轮中心草绘直径为 50mm 的孔 拉抻后得下图 以直径为 50mm 的孔为基准 草绘如图所示 拉伸倒角后所得如图 根据图示步骤对上图做以下操作 草绘如图所示的曲线 列旋转后得蜗轮的零件图 密封圈的设计 由测量数据所得 草绘如下所示 旋转后得下图 拉伸阵列后得下图 在底面拉伸四个直径为 7mm 的四个孔 固定圈和固定件的设计 根据测量数据 草绘如图所示 旋转后如图所示 在底面草绘四个直径为 7mm 的孔 拉伸后得下图 再次拉伸阵列后得固定圈的零件图 固定件的设计 由测量数据所得 草绘如下图所示 旋转后得下图 从底面拉伸四个直径为 7mm 的小孔 拉伸阵列后如着色部分所示 以第一个草绘平面为基准 草绘下图 旋转后得固定件的零件图 如下所示 轴承套圈和垫圈的设计 由测量数据所得 草绘如下图所示 旋转后得下图 拉伸阵列后得下图 在底面草绘四个直径为 7mm 的小孔 拉伸后得轴承套圈的零件图 垫圈的设计 由测量数据所得 先草绘如下所示 拉伸后得圈 蜗杆的设计 由测量数据所得 草绘如下图所示 旋转后如下图所示 在轴的一侧编辑内部草绘 如下图所示 拉伸后如下图所示 用螺旋扫描的方法在截面上草绘如下 最后得到蜗杆的零件图 箱盖的设计 由测量数据所得 先草绘箱盖的下底面 拉伸后得下图 以箱盖底面为基准 草绘上面部分 拉伸后如图所示 在上图的基础上 用拉伸的方法绘制两块板筋 拉伸后得下图 用拉伸的方法绘制箱盖上端的平面 拉伸后得下图 如着色部分所示 用拉伸的方法绘制着色的部分 镜像后 在箱盖的一个侧面用板筋的画法先草绘如下 镜像后如下图所示 用拉伸的方法绘制下图着色的部分 镜像后如下图所示 在箱盖底面草绘 8 个直径为 22mm 的小孔 拉伸得下图 对箱盖的红色部分进行倒圆角 箱盖的整体设计步骤如下 箱盖 零件的装配图与爆炸图 零件图的爆炸 蜗轮蜗杆减速器的润滑与密封 基于蜗轮蜗杆传动的特点 润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润滑不良会使传动效 率显著降低 导致剧烈磨损 油温升高 反过来又使润进一步恶化 严重时会 发生胶合 所以蜗杆传动应采用粘度高 油性好的矿物油 并适当加些极性添 加剂 保证良好的润滑 机械装置密封有两个主要作用 1 阻止液体 气体工作介质 润滑剂泄漏 2 防止灰尘 水分进入润滑部位 密封装置的类型很多 两个具有相对运动的结合面之间必然有间隙 比如减 速器外伸轴与轴承端盖之间 它们之间的密封称为动密封 两个相对静止不动 的结合面之间的密封称为静密封 比如减速器箱体与轴承端盖 减速器箱体与 减速器箱盖等 所有的静密封和大部分的动密封都是靠密封面互相靠近或嵌入 以减少或消除间隙 达到密封的目的 这类密封方式为接触式密封 设 计 总 结 短短两个月的毕业设计很快就走到了尾声 本次的课程设计让我学到了很 多的东西 比如耐心 我以前做事情总是急于求成 所以我在装配中就遇到了 问题 创建零件时尺寸没有对应好 导致装配不能对称 多次修改重装再修改 再装配才对称上 从这件事中我认识到耐心的重要性 我知道我还有许许多多 的缺点需要改进 但是我相信通过我的努力 我以后一定会有所改进 通过本课程设计 巩固了通过课程学习到的知识 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 让我在综合运用计算机进行设计尤其是进行较为复杂的装配图和零件图的绘制 一般的三维装配 图形仿真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 进一步提高二维图形绘制能 力以及进行 CAD 二次开发的能力 在此次课程设计中 对我的绘图能力有了很 大的提高 使我理解了很多实际问题 更是对自己动手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要想在任何方面有好的发展 必须要发挥积极 主动 刻苦 肯钻的精神 只有永不满足自己所拥有的知识 才能在自己所学习的领 域有所建树 本设计虽然凝聚着自己的努力 但没有指导老师的指引和教授 没有同学 的帮助和支持 我在大学的专业学习将无所适用 当我做完本次课程设计的时 候 涌上心头的不是长途跋涉后抵达终点的欣喜 而是源自心底的诚挚谢意 首先要感谢这一个月老师以及陪我一起学习进步的同学们 是你们陪我一起走 过了这两个月的课程设计 是你们用行动让我学会了耐心和细心 再次我要衷 心的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对我设计的构思以及内容不厌其烦的指导 使我在准时 完成设计的同时深受启发 最后由衷的感谢老师对我严格的审核和评论 我将 继续努力的学习积蓄力量 争取在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回报社会 再次衷表谢意 参 考 资 料 1 林清安 完全精通 PRO ENGINEER 野火 4 0 中文版 电子工业出版 社 2 张智明 李预斌 编著 PRO ENGINEER 野火版 中国青年电子出版社 3 杨民强主编 Pro ENGINEER2001 中文版产品设计实例教程 第一版 机 械工业出版社 2006 7 4 葛正浩 胡志刚主编 Pro ENGIN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