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什么是文化 广义 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狭义 精神层面创造的成果 哲学 科技 文学 艺术 教育等 作为上层建筑 它被一定时代 地区的经济和政治发展所决定 同时反映着一定时代 地区的经济和政治发展特征 1 主流思想是什么 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 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成为主流思想后 它是如何演变的 第1课 第2课 第3 4课 单元解读 2 第一课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3 课标要求 1 知道诸子百家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和意义2 了解孔子 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4 一 百家争鸣 二 早期儒学 5 一 百家争鸣 6 1 百家争鸣 出现的社会原因 1 经济上 井田制崩溃 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 私有制产生 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2 政治上 分封制 宗法制崩溃 周王室衰微 诸侯展开争霸兼并战争 各种力量在争衡 较量 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 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 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 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 尽可以畅所欲言 7 3 阶级关系上 士 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 兼并他国 取代周天子的地位 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 士 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4 思想文化上 从 学在官府 到 学在民间 私学的兴起 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 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在社会上 一批以传播文化 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 诸子百家 8 2 百家争鸣 的历史意义 1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 是中国学术文化 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3 各家彼此吸收 融合 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4 推动了古代社会进步 促使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变革 9 二 早期儒学 10 11 孔庙 规模仅次于故宫的古建筑群 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 全庙南北长 公里多 占地327亩 共有厅堂殿庑400多间 包括三殿 一阁 一坛 三祠 两庑 两堂 两斋 十七亭 五十四门坊 前后共9进庭院 布局严谨 气势雄伟 12 孔林孔子及家族专用墓地 相传孔子死后 他的学生从四方带奇木异树来此种植2000多年来不断增植 已达3万余株 为我国最大的人工园林 园林内栖息着多种禽鸟 为旅游观赏胜境 13 孔府位于孔庙东侧 有 天下第一家 之称 是孔子嫡系长期居住的府第 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 14 1 哲学思想 仁 的学说 核心 子曰 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子曰 仁者先难而后获 可谓仁矣 子曰 能行五者于天下 为仁矣 请问之 曰 恭 宽 信 敏 惠 人性论 性相近 习相远 1 儒学之创立 孔子 15 2 政治思想 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共 拱 之 论语 为政 子为政 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 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 必偃 论语 颜渊 君君 臣臣 父父 子子 论语 颜渊 以德治民 统治者爱惜民力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进步 希望恢复周礼 维护等级制度 主张克己复礼 保守 16 思想核心 仁 协调人际关系 协调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 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为政以德 目的 礼 代表奴隶主利益 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 问题 如何看待孔子的 仁 和 礼 17 3 教育主张 有教无类 创办私学 打破了教育被奴隶主贵族垄断的局面 此外 在教学方法 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方面孔子都提出许多对后世的教育产生深远影响的主张 子曰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论语 为政 子曰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论语 为政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为政 18 有人建议将9月28日定为中国的圣诞节 圣诞节 耶稣 孔子 世界看孔子 19 孔子在汉城 孔子在柏林 世界看孔子 20 2005年9月28日上午 来自全球24个国家和地区的2556名儒家思想推崇者冒着绵绵秋雨在全球联合祭孔主会场 孔子故里山东曲阜万仞宫墙前 隆重举行2005年全球联合祭孔曲阜孔庙祭孔大典 揭开了全球首次联合祭孔活动的序幕 21 22 孔子三千弟子手執竹簡漫漫歌頌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23 24 2 儒学之发展 孟子 荀子 25 A 施仁政于民 省刑罚 薄税敛 施政主张 仁政 B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君民关系 民贵君轻 的民本思想C 恻隐之心 人皆有之 羞恶之心 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 人皆有之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 我固有之也 仁义礼智根于心 人皆可以为尧舜 伦理观 性本善 孟子及其主张 26 孟子 理想主义的老天真 仁政 天子不仁 不保四海 诸侯不仁 不保社稷 卿大夫不仁 不保宗庙 士庶人不仁 不保四体 民贵 孟子告齐宣王曰 君之视臣如手足 则臣视君如腹心 君之视臣如犬马 则臣视君如国人 君之视臣如土芥 则臣视君如寇雠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 得乎天子为诸侯 得乎诸侯为大夫 五亩之宅 树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 无失其时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 勿夺其时 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老者衣帛食肉 黎民不饥不寒 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 27 2 荀子及其主张 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荀子有两位有名的学生 一位是杰出的学者韩非子 一位是秦始皇的丞相李斯 当代哲学家冯友兰认为荀子是儒家的现实主义代表 A 天之生民 非为君也 天之立君 以为民也 施政主张 仁义 王道 主张礼法并用B 君者 舟也 庶人者 水也 水则载舟 水亦覆舟 君民关系 君舟民水 C 人之性恶 其善者伪也 伦理观 性恶论 D 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 朴素的唯物主义 制天命而用之 28 荀子 劝学 君子曰 学不可以已 青 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冰 水为之 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 輮以为轮 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 不复挺者 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 臂非加长也 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 声非加疾也 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 非利足也 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 非能水也 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 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 蛟龙生焉 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 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 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29 比较孔子 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 仁的思想 政治思想 人性论 奠定基础 体系完整 仁 以德治民 性相近 仁政 仁义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性善论 性恶论 春秋 战国中期 战国末期 同 异 30 子曰 性相近也 论语 阳货 孟子曰 人无有不善 孟子 告子上 荀子曰 人之性恶 其善者伪也 荀子 性恶 上面关于 人性 的几种看法 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学思之窗 讨论 以上看法都有局限性 性相近 性善论 性恶论的观点都没能真正揭示人性的本质和内涵 从客观上说 人性随着人的生存环境而变化 从主观上说 人性随着人生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31 1 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 吾不知其名 字之曰道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4 祸兮 福之所倚 福兮 祸之所伏 3 邻国相望 鸡犬之声相闻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2 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为而民富 我无欲而民自朴 道 本原 无为而治 小国寡民 辩证思想 道家 1 老子及其主张 32 2 庄子及其主张 1 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 继承与发展 2 崇尚自然 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3 社会批判精神 33 你知道有关庄子的成语有哪些 朝三暮四薪火相传成者英雄败者贼东施效颦鹏程万里 扶摇直上盗亦有道无中生有枯鱼之肆越俎代庖望洋兴叹标新立异呆若木鸡明镜止水寿长辱多螳臂挡车蜗角之争每况愈下以貌取人 34 赏莫如厚 使民利之 誉莫如美 使民荣之 诛莫如重 使民畏之 毁莫如恶 使民耻之 刑过不避大臣 赏善不遗匹夫 事在四方 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 四方来效 爱臣太亲 必危主身 人臣太贵 必易主位 圣人不期修古 不法常可 论世之事 因为之备 厉行赏罚以法治国 专制集权 变法革新 法家 韩非子 战国末期韩国人 今河南禹州市 韩王室诸公子之一 史记 记载 韩非精于 刑名法术之学 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 韩非因为口吃而不擅言语 但文章出众 连李斯也自叹不如 35 评价 法家以 法治 而闻名 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 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进步性 法家也有其不足的地方 如极力夸大法律的作用 强调用重刑来治理国家 而且对轻罪实行重罚 易形成暴政 局限性 36 墨子 兼相爱 交相利 兼爱 主张 非攻尚贤节俭 特点 提倡刻苦简朴的精神 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讲求实际功利 实用 的精神 核心思想 墨家 墨子 37 3 6 5 4 性本善 君主应行仁政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小国寡民固然好 但我更喜逍遥 与天地万物一 旁观现实 欣赏自然 治道因时而异 人性本恶 惟法为治 轻罪重刑 君主须集中权势 运用权术 以静制动 我尊孔子 但主张性本恶 君船民水 故人君者 降礼尊贤而王 重法爱民而霸 治国本应爱民 统治者不要干预民生 民利 这叫 无为而治 荀子 韩非子 庄子 孟子 仁者 爱人 为政以德 尊卑有序 齐之以礼 1 2 孔子 老子 请回答 上述材料各表述了哪一学派的观点和主张 38 下列对孟子与荀子的分析正确的是 A 都主张性善论B 都强调礼法C 都主张 仁 德 治天下D 都取百家之长 课堂演练 C 39 2 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论述正确的是 百家是指一百个思想流派 其经济原因是井田制的瓦解 他们彼此对立攻击互不相融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A B C D C 40 3 认为 恻隐之心 是非之心 人皆有之 这反映了孟子A 仁政 的思想B 民本 的思想C 性本善 的思想D 致良知 的思想 C 41 4 墨家主张 兼相爱 交相利 意思是要人们和平相处 互利互惠 以下文字中与这一主张相近的是 A 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 B 明主之国 无书简之文 以法为教 无先王之语 以吏为师C 兵者 国之大事 死生之地 存亡之道 不可不察也 D 兵者不详之器 非君子之器 不得已而用之 42 5 孟子说 百亩之田 勿夺其时 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对上述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是对孔子思想体系核心部分的继承与发展 其主张有利于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 有进步意义 客观地反映了战争频繁年代人民对安居乐业的渴望 站在平民立场上提出了分给农民土地的思想A B C D 43 6 以下言论对应的学派依次是 名不正 则言不顺 言不顺 则事不成 天下莫柔弱于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不期修古 不法常可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 视人之家若视其家 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A 法家 儒家 道家 墨家B 墨家 法家 道家 儒家C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D 道家 法家 墨家 儒家 44 7 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 学生从 穿衣 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 甲生说 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 天气冷多穿一点 天气热少穿一点 乙生说 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 什么身份及何种地位 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 丙生说 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 穿得简单 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 丁生说 何必麻烦 由上面规定 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 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A 甲 儒 乙 墨 丙 法 丁 道B 甲 道 乙 儒 丙 墨 丁 法C 甲 儒 乙 法 丙 墨 丁 道D 甲 道 乙 墨 丙 法 丁 儒 45 8 刘向在 战国策续录 中说 战国时期 国异政教 各国制断 上无天子 下无方伯 故孟子 孙卿儒术之士 弃捐于世 而游说权谋之徒 见贵于俗 上述材料意在说明当时 A 没有天子 没有诸侯 只有游说权谋之徒得势B 为适应兼并战争的需要 各诸侯国重视儒家和纵横家C 孟子 荀子摒弃学术争端 联袂对抗游说权谋之徒D 从现实的目的出发 各诸侯国重视纵横家 摒弃儒家学说 46 9 儒家思想是怎样形成的 主要内容是什么 1 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甘肃科源电力集团有限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40人(第三批)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招聘(84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典型题)
- 2025年河源事业单位真题
- 手工等离子切割工国际认证对接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五中学招聘公益性岗位人员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富裕县富海镇招聘公益性岗位人员2人模拟试卷及一套答案详解
- 锻压模具工供应商对接服务考核试卷及答案
- 公司绝缘防爆工具制作工职业健康、安全、环保技术规程
- 高压试验工内部知识分享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商丘市睢阳区招聘公共安全服务人员体能测试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有答案详解
-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单元试卷(含答案)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 2025年11月中国质量协会质量专业能力考试精益现场管理工程师复习题及答案
- 印刷厂生产报表编制细则
- 幼儿防触电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仪表阀门培训课件
- 校园活动摄影技巧
- 《诗经·卫风·淇奥》课件
- 2025年Oqc上岗试题及答案
- ULK1:细胞代谢调控网络中的关键节点-自噬与糖代谢的分子机制及功能解析
- 麦克白完整版本
- CB/T 3686-1995电汽热水柜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