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 课外阅读训练试题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现代文阅读 (共7题;共129分)1. (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做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1)给第段拟一个小标题。 (2)第段除描写景物外,还写了四件趣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赏析下列划线词在句中的作用。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4)探究。从“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句式来看,第段写景的顺序怎样?这两段文字表达了“我”对百草园怎样的思想感情?2. (15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全民阅读时代,读书越多越好?邓江波作为人类最悠久的文化活动之一,阅读的面貌正在被极大地重塑。如果只用两个字来概括新时代阅读的特点,无疑是“快”和“多”。阅读的“快”根植于信息技术的革新。传统的纸质书籍的阅读要逐字逐行完成,并且强调记忆和思维。然而,高度发达的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彻底打破了这种阅读逻辑。一方面,数字阅读不再局限于白纸黑字的纸面,而是延伸到电脑、手机甚至是智能家电和汽车等数字化场景。阅读的对象不再只是安静等待眼球来访问的文字图片,而是视频、音乐等各种多媒体元素。另一方面,从文化的视角来看,阅读资源不仅在数量上猛增,内容格调上也越来越“流行”。沉湎于唾手可得的享受,阅读变得越来越碎片化,可视化和娱乐化。对于阅读,现代人不仅求“快”,而且贪“多”。近年来,无论是在街头巷尾的言谈里,还是各路媒体的报道中,提到阅读的主题,最能引起共鸣的已经不再是“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造就灵魂的工具”这种温文尔雅的哲言,而是“一年读180本书,他还能让读过的每本书产生价值”“一年读不到100本书说明阅读还改变不了你”之类急不可耐的训诫。细看这些心得,会发现作者所读的多是“经世济用”甚至“即学即用”的工具型书籍,而所谓的阅读技巧很可能只是略读、跳读,甚至是“目录阅读”。这种“阅读”显然不是为了锻炼思考、健全心智,而是为获取能够有效转化为经济和社会利益的“文化资本”。说到“文化资本”,颇有讽刺意味的是,很多年轻人一面沉迷于数字世界,一面却又要强行与纸质书籍发生互动。比如,在午后的阳台上摆一杯咖啡一本书,拍照发到朋友圈;再如,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心血来潮网购一摞新书,半年都没翻开过几次,等等。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看,与其说这是阅读,不如这说是一种“阅读表演”。贪“多”求“快”的阅读姿态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成因。在今天这个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现代都市中的普通劳动者越来越清楚自己的危险处境:高度分化而替代性高的工作,快速更迭的科技和产业形态,不断升级的知识和技能需求,居高不下的教育培训成本,陷入阻滞的社会流动层层叠加的外部压力促使人投身一场没有硝烟的“阅读竞赛”,而甘愿放弃本应拥有的闲暇尽管那才是阅读的理想状态。(1)写出本文题目的好处。(2)简析第三段画线句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3)概括第三段第四段中有些人“获取文化资本”的两种做法。3. (21分)阅读下面的微型小说,完成下列小题。一碗热汤赵向辉立冬的一场雨,让这个小城的路面变得更凉了。傍晚,一个老婆婆蹒跚走在大街上,她遇到餐馆就往里看两眼,直到看见这家义连香饭店。老婆婆慢悠悠推门走了进去,里面客人很多,她在角落一张没人的桌子前坐了下来。服务员上前问:“阿婆,吃点什么呀?”老婆婆哆嗦着说:“我有两块钱,能花一块钱喝碗热乎汤吗?”服务员怔了一下说:“能,等一下,我去端。”服务员没有直接去服务台,而是先进了员工更衣室。过了十来分钟,服务员端着一碗热腾腾的打卤面、一碗热汤,还有一个肉饼,送到了老婆婆的餐桌上。“我只有两块钱,不要肉,也不要面条,只喝汤就行。”老婆婆依旧哆嗦着说,而且,说完就留下了两行泪水。“婆婆,没事的,今天店里有活动,只要就餐就可赠送肉饼和打卤面,放心吃吧。”服务员亲切地说。老婆婆吃着面条,喝着汤,脸上挂着笑容。一会儿,一位帅气的男士走到老婆婆身边问:“阿婆,怎么不吃肉饼啊?是不好吃吗?”老婆婆微微一笑:“拿回去,给瘫在床上的老伴吃,他很长时间没吃过肉了。”“您今天这是出来做什么呀?”“给老伴买药,就剩下了两块钱,实在冷得厉害,我怕自己感冒病倒,再也不能照顾老伴,所以想花一块钱喝碗热汤再往家走。”“您家住哪儿?”“住在税务局那块儿。”男士离开老婆婆的餐桌,进了经理室。大约五分钟后,男士拿着一个纸箱子出来,和几个服务员私语了几句,然后喊道:“我是餐厅的经理,今天,餐厅搞活动,凡来就餐者,都有一次抽奖机会,抽中一二三等奖的当场兑现。”有顾客嘀咕,这不年不节的,也不是开业周年庆典啥的,搞什么抽奖活动啊?男士用左手拿着箱子走过三桌,三桌都没抽中。等到了老婆婆桌前,他说:“阿婆,吃好了吧,请您从里面抽一张奖券。”老婆婆茫然地望着男士。男士把箱子放低,示意老婆婆伸手进去拿出一张纸来。老婆婆还是茫然,但是她照做了,拿出来一小张粉色的方块纸。男士很利索地用右手拿过老婆婆手中的粉纸,把箱子倒了一下手,然后又倒回来,突然举起右手中的粉纸说:“阿婆中一等奖了!奖金两千元!”大家鼓起掌来。男士从衣袋里拿出整整齐齐的一沓现金,递给老婆婆说:“阿婆,这是奖金,收好了啊。”老婆婆说:“我不能要你的钱,我家里有钱。”男士说:“这不是我白给您的,是您抽奖中奖了,放心拿着吧。”老婆婆像在和男士说话,又像是自言自语:“今天我的运气真好,吃了赠送的面,还中了这么大的奖,看来老天还是舍不得让我和老头子死的。”一名男服务员拿着一串汽车钥匙走到老婆婆身边说:“阿婆,正好我下班,顺路送您回家吧。”老婆婆泪眼婆娑地上了一辆小轿车。继续抽奖,有两桌客人抽中了二三等奖,粉纸上分别写着免单和半价。结账时,这两桌客人都按原价结清了饭钱。一人说:“我看出来了。”另一人说:“你们都是好人,我会常来这里吃饭的。”客人都离开后,最先接待老婆婆的服务员问:“经理,你怎么想到这个点子的?太棒了!”经理说:“还得感谢你呢,我经过时正好听到了你和阿婆的对话,又看到你在前台拿出二十多元钱给阿婆买饭,决定帮老人家一把,匆忙中策划了抽奖活动,却被人看穿了。”开车出去的男服务员回来后,把车钥匙交给经理后说:“车上和老婆婆聊天,她已经80多岁了,太可爱了,像我太奶奶。”(选自小小说月刊2018年5期,有删改)(1)老婆婆走进义连香饭店只是想花一元钱喝碗热汤,却受到了特别的对待。请概括老婆婆受到的第一次特别对待。第一次特别对待:_;第二次特别对待:经理以中两千元“大奖”的方式给她帮助;第三次特别对待:经理安排服务员以下班顺路带老婆婆为名专车送她回家(2)小说的开头写道:“立冬的一场雨,让这个小城的路面变得更凉了。”此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3)婆婆已“抽中”一等奖,达到了经理的目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安排“继续抽奖”这一情节? (4)文中划线句子用了人物描写的哪些手法?有什么作用? (5)依据全文,概括老婆婆的性格特点。 4. (20分)阅读下面芦花荡。这是冀中区的女孩子们,大的不过十五,小的才十三。她们在家乡的道路上行军,眼望着天边的北斗。她们看着初夏的小麦黄梢,看着中秋的高粱晒米。雁在她们的头顶往南飞去,不久又向北飞来。她们长大成人了。小女孩子趴在船边,用两只小手淘着水玩。发烧的手浸在清凉的水里很舒服,她随手就舀了一把泼在脸上,那脸涂着厚厚的泥和汗。她痛痛快快地洗起来,连那短短的头发。大些的轻声吆喝她:“看你,这时洗脸干什么?什么时候啊,还这么爱干净!”小女孩子抬起头来,望一望老头子,笑着说:“洗一洗就精神了!”老头子说:“不怕 , 洗一洗吧,多么俊的一个孩子呀!”远远有一片阴惨的黄色的光,突然一转就转到她们的船上来。女孩子正在拧着水淋淋的头发,叫了一声。老头子说:“不怕 , 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他蹲下去,撑着船往北绕一绕。黄色的光仍然向四下里探照,一下照在水面上,一下又照到远处的树林里去了。老头子小声说:“不要说话,要过封锁线了!”小船无声地,但是飞快地前进。当小船和那黑糊糊的小火轮站到一条横线上的时候,探照灯突然照向她们,不动了。两个女孩子的脸照得雪白,紧接着就扫射过一梭机枪。老头子叫了一声“趴下”,一抽身就跳进水里去,踏着水用两手推着小船前进。大女孩子把小女孩子抱在怀里,倒在船底上,用身子遮盖了她。子弹吱吱地在她们的船边钻到水里去,有的一见水就爆炸了。大女孩子负了伤,虽说她没有叫一声也没有哼一声,可是胳膊没有了力量,再也搂不住那个小的,她翻了下去。那小的觉得有一股热热的东西流到自己脸上来,连忙爬起来,把大的抱在自己怀里,带着哭声向老头子喊:“她挂花了!”老头子没听见,拼命地往前推着船,还是柔和地说:“不怕。他打不着我们!”“她挂了花!”“谁?”老头子的身体往上蹿了一蹿,随着,那小船很厉害地仄歪了一下。老头子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他用手扒着船尾,跟着浮了几步,才又拼命地往前推了一把。他们已经离苇塘很近。老头子爬到船上去,他觉得两只老眼有些昏花。可是他到底用篙拨开外面一层芦苇,找到了那窄窄的入口。(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选文的内容。(2)文中 “不怕”这个词语出现了三次,它们的意思是否一样?请谈谈你的理解,并说说它们包含了老人怎样的情感和性格?(3)文中加曲线的内容是对两个小女孩的两处描写,从这些描写中你可以看出她们怎样的性格特征?(4)选文最后两段的描写刻画了当时老人怎样内心?5. (15分)阅读毕诗成的别让“心酸手机”灼伤“爱的能力”,完成下列小题。这几天,重庆一名小学生的“心酸作文”爸爸看手机在网上热传,“我的爸爸很爱看手机,每次有空他都会拿出手机来看”孩子对“看手机家长”的真实刻画,戳中了很多爸爸妈妈的心。有教师就此做课堂调查,超过1/3的孩子举手表示家长常常因为玩手机而忽视他们,让人很心酸。这是一个技术变革的时代。智能手机正在井喷式的“攻城略地”,丰富及时的资讯、花样繁多的游戏、方便快捷的服务,将手机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而人们在畅快享受的同时,也遭受着某种情感“病毒”的入侵。有些“低头族”把孩子搞丢了都没有发觉,而在许多孩子眼里,爸爸是“拿手机查资料的”, 手机是妈妈的“女儿”,人们在手机上花费太多时间,已经影响到了家庭的功能、社会的交往。不只是孩子,还包括被撇在一旁的老人,乃至于同卧一床的另一半,更不要说饭桌旁边的朋友、办公桌对面的同事“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越来越多的“心酸”已经表明,这正在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成为某种亚健康的群体文化心理。手机玩到烫手,灼伤的是亲情与友情,尤其是最需要家长陪伴和呵护的孩子。对孩子来说,父母的关爱绝不只是提供物质的保障,缺乏父母关注和陪伴的孩子往往会患上“感情饥渴症”, 对他人的冷漠,对社会的敌视,对自己的厌弃。因此,“为了孩子,请放下手中的智能手机”已成为世界多国民众的共同呼声。“烫手的手机”只是一个拽走当下注意力的代名词。“智能手机烫手”的本质命题,是我们的内心怎样葆有爱的能力,怎样葆有爱的品质。和老人孩子坐在一起,和朋友同事坐在一起,只是一种“陪着”的形式,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关爱、交流,没有沟通、理解与责任感,不可能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家长、一个有血有爱的“成员”。人际相处需要时间,更需要质量。沉迷于手机是一种表象,更需警惕的,是我们正在丧失爱的热情、爱的能力。在虚拟网络上的社交达人,却是真实生活里的冷漠者;每个人常常被圈在自己的世界里,众声喧哗中强化着孤独。更严峻的现实是,我们正在将这种基于技术进步催生的“新时代病”,肆无忌惮地传递给下一代:我们自以为追赶着时代的潮头,简单地塞给他们先进的电子产品,哪管这些产品里,藏着既会伤害视力、又会伤害热情的冷漠病毒。手机再智能,终究只是人的工具,如果不能理性驾驭它,人就会沦为工具的奴隶。当一个又一个孩子,用稚嫩的笔写下他们的困惑与控诉时,每一位成年人的内心都应该有一些刺痛、尴尬与检省,进而有改变的行动。(1)文章以“别让心酸手机灼伤爱的能力”为题,有什么妙处? (2)文章第段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 6. (13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我们常常送人礼物赞美。这东西既不用花钱,又老少咸宜。说者动动嘴,听者的脸上就东风送暖,开成花园。因此,一般谁都乐意接受。世说新语记载,东晋王导任丞相时,每次集会发言,在座的宾客纷纷送这种礼物,竞相称赞丞相见识如何高,言辞如何妙。有一位属官叫王述,当时坐在末位,很听不惯,便说:“丞相又不是尧、舜,哪能事事正确。”此话一出,引来众人侧目:这个人,太不通人情世故了!王导也听到了,但他不愧是政治家,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极为赞赏。他愿听真话,愿接受批评的气度被人大为称道。美言不信,信言不美。别人的赞美,常常是出于礼貌,或者是阿谀奉承。两只耳朵全被赞美塞住,其实就是聋子。清醒的人,总要留一只耳朵听批评。古今有建树者,莫不如此。齐威王初即位,天天被宫女、近侍、大臣的美言麻醉着,以致边境告急。幸好,他后来听从邹忌的劝告,下了一道奖励进谏的命令:当面批评的,得上赏;上书劝谏的,得中赏;背后议论的,得下赏。齐威王清洗了灌满恭维的耳朵,用人唯才,奖善惩恶,齐国很快强盛了起来,不动一兵一卒,解除了边境危机。A。西晋时有个人叫戴渊,神采不凡,年轻时,曾带一帮人干抢劫的勾当。有一次,他抢劫了文学家陆机。陆机大声批评他:“你这样才华出众的人,怎么也当强盗呢?”戴渊听了,呆了,哭了,然后丢掉佩剑,跪拜陆机。后来,他建功立业,官至征西将军,从此人生走上正道。B。欧阳修每写完一篇文章,必张贴出去,听人批评。醉翁亭记原来这样开头:“滁州四面皆山也,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有一个老樵夫看到,说开头啰嗦了:“我砍柴时站在南天门,只看到四周都是山,哪里管它什么山!”欧阳修一听,大喜,随即改为“环滁皆山也”。沁园春雪脍炙人口,也与听取批评有关系。原句是“原驰腊象”,别人觉得“腊”字不好理解。毛主席征询诗人臧克家的意见,臧克家说,改成“蜡”字就好了,“蜡象”与上面的“银蛇”正好相对。毛主席欣然接受。闻过则喜是贤人,从善如流方君子。人生难得是诤言,良药苦口利于病。留一只耳朵听批评,心才不会被虚荣蒙蔽。古人常说“洗耳恭听”,让我们也每天认真对着前人的镜子,洗洗塞着赞美的耳朵,给批评留个通道吧。(1)本文段详细列举了东晋王导的事例,说说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2)“批评当然不如赞美悦耳,但它是台阶,能送人登上更高的山峰”和“登到山高处的人,会看到更高远的天空,而明白自己的渺小”,这两句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如果想放回原处,分别放到文中A,B的哪一处?说说你的理由。“批评当然不如赞美悦耳,但它是台阶,能送人登上更高的山峰”放在_处,“登到山高处的人,会看到更高远的天空,而明白自己的渺小”放在_处。因为:_(3)有人认为,文章第段显得多余,删去后更加简明,你的看法呢?说说理由。 7. (2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母亲不累崔立下午,母亲打来电话,说:“我累了。”我愣了一下,心想,这是母亲说的话吗?是不是听错了?母亲可是从来不说累的啊。我在农村长大。农村一年有两个忙季:夏季和秋季。父亲的单位,时常很忙。那主要的收割人,自然就是母亲了。我记得有一年,母亲收割稻子,从早到晚不知疲倦地连着割了一个星期。早上,我起床的时候,桌上已经放好了早饭,我知道,母亲一定是去田里了。晚上八九点,我要睡了,母亲还没回家,在我快要睡着时,听到母亲回来的声音。我喊了声, “妈”,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当我们院子里堆满了轧过的稻草垛,脱粒下的稻子都装进了袋子里,母亲终于算是松了一口大气。我问母亲:“为什么一定要这么着急地干完呢?”母亲看了看天,说:“要是不抓紧割,万一下雨,就割不成了。”我问母亲:“累吗?”母亲笑笑说:“不累不累。”我从学校毕业,从农村到城市里上班。母亲准备来看我,问我要带什么吃的?我说,就帮我带点猪头肉吧,其他不用带了。家乡的猪头肉是我的最爱,那味道真的很赞。母亲说:“好。”从车站到我住的地方,要走10分钟的路。我本来是要去车站接母亲的。老板临时打来一个电话,让我不得不留在家里抓紧改一个方案。也不知过了多久,我看了看时间,按常理,母亲该到了啊,怎么还没到呢?在我疑惑的时候。门被敲响了。我去开门。门外,是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母亲,母亲的身旁,放着两个沉重的蛇皮袋。母亲说:“一袋米,一袋菜,我和你爸合计一下,你在这里啥都要买,我多带点过来,帮你省点钱。”我赶紧把那两袋东西扛进屋,然后拿着毛巾给母亲擦汗。我问母亲:“这么长的路,你怎么拿过来的啊?你应该给我打个电话。”母亲说:“没事没事。”我问母亲:“累吗?”母亲笑笑说:“不累不累。”母亲就是这样永远不喊累的人。所以这次,母亲喊累了,这很让我紧张。周六一早,我开着车,带着老婆、女儿,一起往家赶。到了村口,我远远地看到一个人站在那里,像是母亲。近了,真是母亲。我问母亲:“你怎么在这里?”母亲说,刚好路过。我们到了家,父亲说了实话。父亲说:“你妈呀,是想你们了,所以说累,就盼着你们回家呢。她呀,是知道你一准听到这个会回来,所以早早就等在村口了。”我一想,母亲呢?我赶紧去找母亲,就看到后院低下头忙着给我挑菜的母亲。母亲说:“你难得回来,吃吃咱农村绿色无污染的菜。”我说:“妈,你累吗?”母亲笑笑,说:“累什么呀,不累不累。”7岁的女儿一蹦一跳地跑过去,甜甜地叫着“奶奶”,母亲脸上马上绽满了笑。我看到了母亲发丝间的白发,好久没这么看过母亲了,母亲仿佛一下子苍老了许多。我的眼前,瞬时模糊了。(1)“母亲就是这样永远不喊累的人”,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母亲在哪些事情上永远不喊累? (2)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从描写的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门外,是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母亲,母亲的身旁,放着两个沉重的蛇皮袋。(3)文章结尾“我的眼前,瞬时模糊了”是因为什么? (4)母亲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5)请你谈谈对文章标题“母亲不累”的理解? 二、 文言文阅读 (共3题;共49分)8. (17分)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魏钟繇 , 字元常。少随刘胜入抱犊山 , 学书三年,遂与魏太祖、邯郸淳、韦诞等议用笔。繇乃问蔡伯喈笔法于韦诞,诞惜不与。乃自捶胸呕血。太祖以五灵丹救之,得活。及诞死,繇令人盗掘其墓,遂得之。由是繇笔更妙。繇精思学书,卧画被穿过表 , 如厕终日忘归。每见万类,皆书象之。繇善三色书 , 最妙者八分。(选自羊欣笔阵图)注释:钟繇(yu):三国魏大臣,书法家。书法与晋王羲之齐名,并称“钟王”。刘胜:行书首创者。抱犊山:山名,在河南境内。魏太祖:曹操。邯郸淳:魏文学家。韦诞:魏书法家。蔡伯喈(ji):东汉人,工书画。被穿过表:被子被手画穿了。三色书:楷书、行书、草书。八分:汉字书体名。(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思。礼愈至( ) 如厕终日忘归 ( )诞惜不与( )皆书象之 ( )(2)选出下列各项中“以”字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太祖以五灵丹救之A . 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活板B . 不敢出一言以复。 送东阳马生序C . 能以径寸之木。 核舟记D . 吾欲辱之,何以也?晏子使楚(3)翻译下列句子。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及诞死,繇令人盗掘其墓,遂得之。(4)结合选文内容,说说宋濂和钟繇身上有何共同之处。9. (17分)阅读下面的两段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飞机特殊维修程序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会计实务考试策略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生物质能源在分布式能源系统中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市场前景预测报告
- 2025年中级会计实务考试实务技能试题及答案
- 工程法规考试重点分析与试题与答案
- 中级会计实务复习常见问题解答与试题及答案
- 员工动机与组织文化的关系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婴幼儿配方食品营养配方研究与应用分析报告
- 2025年财务管理考试的深刻见解与试题与答案
- 2025年音响钮模具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水库安全运行管理防汛知识培训
- 基于高光谱成像的青稞品种鉴别和特征品质无损检测技术研究
- 2024年山东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考试真题100个题及答案
- 2025年合肥市公安局第一批招考聘用警务辅助人员591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医院培训课件:《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安全防护》
- 煤质化验工职业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 DB52T 1512-2020 水利水电工程隧洞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
- 15J403-1-楼梯栏杆栏板(一)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8单元词语、课文默写练习卷
- 《数学课程标准》义务教育2022年修订版(原版)
- GB/T 1148-2024内燃机铝活塞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