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试卷C卷.doc_第1页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试卷C卷.doc_第2页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试卷C卷.doc_第3页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试卷C卷.doc_第4页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试卷C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试卷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共25题;共50分)1. (2分)下列哪一项不适于保存食品( ) A . 放入冰箱B . 放入墙脚C . 晒干D . 盐腌制2. (2分)下列各项实验操作与实验目的相符合的是( ) 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目的A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拨动听其发音,观察振动快慢探究音调与振幅关系B将两块铁块放在玻璃缸的水中互相碰撞探究液体能否传声C解剖桃花雌蕊时,用刀片将子房纵切,并用放大镜观察观察种子D绕ON前后转动板F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A . AB . BC . CD . D3. (2分)一块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现用一水平方向的力F向右缓慢地推木板,使其一部分露出桌面至图乙所示的位置。在此过程中,木板对桌面的压力F和木板受到的摩擦力f的变化情况是( ) A . F减小,f不变B . F增大, f不变C . F不变,f增大D . F不变,f不变4. (2分)眼睛正常的人看近物时,晶状体和瞳孔的调节是( ) A . 睫状体平滑肌收缩,悬韧带放松,晶状体曲度变大,瞳孔缩小B . 睫状体平滑肌舒张,悬韧带放松,晶状体曲度变大,瞳孔增大C . 睫状体平滑肌收缩,悬韧带拉紧,晶状体曲度变大,瞳孔缩小D . 睫状体平滑肌收缩,悬韧带放松,晶状体曲度变小,瞳孔增大5. (2分)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公历是以地球公转运动为依据编制的B . 地球转到B位置时的节气是夏至C . 太阳系是位于银河系中心的天体系统D . 太阳辐射是地球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最主要来源6. (2分)下列现象是由于地球公转而产生的是( ) 四季更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昼夜交替一年四季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宁波夏季白昼长,冬季白昼短正午的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A . B . C . D . 7. (2分)摄影师抓拍了一个有趣的场面(如图):一只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B . 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C . 以老鹰为参照物,乌鸦是运动的D . 以地面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8. (2分)炎炎夏日,吃西瓜消暑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西瓜的果实和种子分别是由什么结构发育而来的 ( )A . 子房和胚珠B . 子房和受精卵C . 雌蕊和珠被D . 子房壁和受精卵9. (2分)如图所示,筷子斜插入盛有水的碗中,我们看到筷子在水中的部分发生向上弯折的情况。在图中,能正确解释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光路图是( ) A . B . C . D . 10. (2分)浙江历来被称为“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结合自己所学知识,下列错误的说法是( ) A . 鱼类一生离不开水,体外受精,卵生 B . 水稻在春末夏初播种,水稻是单子叶植物 C . 桑叶是家蚕的食物,桑树的果实是一种鲜果,由子房发育而来 D . 家蚕一生要经历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蚕宝宝是幼虫时期 11. (2分)一个小孩用20牛的水平推力推桌子,桌子未被推动,则桌子受到的摩擦力( ) A . 大于20牛B . 等于20牛C . 小于20牛D . 以上均有可能12. (2分)用力F将重为50N的长方体(各表面租糙程度相同)竖直压在墙壁上刚好使其匀速下滑,如图甲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长方体受到的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下B . 长方体受到的重力与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 . 增大力F,长方体匀速下滑的速度会越来越大D . 将长方体按如图乙所示方式竖直压在墙壁上也刚好使其匀速下滑13. (2分)下图表示某种昆虫的发育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该昆虫发育过程与蝗虫相同B . 该昆虫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C . 该昆虫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发育D . 若该昆虫是一种害虫,则成虫期对农作物危害最大14. (2分)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能正确反映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的传播情况的是( ) A . B . C . D . 15. (2分)青蛙的个体发育过程是( ) A . 雌雄同体、体内受精B . 雌雄同体、体外受精C . 雌雄异体、体内受精D . 雌雄异体、体外受精16. (2分)下列叙述与图中情景相符的是( ) A . 把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看上去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B . 水兵们站在地面上,他们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C . 平静的水面上倒映着岸边的景物,这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 . 通过放大镜看邮票的细微之处,看到的是放大的实像 17. (2分)如果地球不自转,可能产生的现象是 ( )A . “一天”(一个昼夜)的时间变长B . 地球上没有季节变化C . 地球上没有极昼极夜现象D . 地球上没有什么变化18. (2分)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圆柱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甲的密度大,甲受到的重力大B . 甲的密度小,甲受到的重力小C . 甲的密度小,甲受到的重力大D . 甲的密度大,甲受到的重力小19. (2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人类受精卵在输卵管内细胞分裂所需要的营养由卵黄提供B . 卵生动物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全靠卵自身所含的卵黄提供营养C . 人的胚胎着床在子宫后是通过 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氧气和营养D . 卵胎生的动物,其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时,全部由母体直接提供营养20. (2分)某同学为了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设计了这样的实验:他将干燥的小麦种子随机分为等量的三组,分别放入透气的纱布袋里,放在盛水烧杯的不同高度处(如下图所示),过了几天后发现在水面处的一组小麦萌发良好,而另外两组几乎没有萌发,这实验说明小麦萌发需要( ) A . 温度、水分B . 空气、水分C . 水分D . 空气21. (2分)飞船在进入预定轨道并关闭发动机后在太空运行,甲宇航员在这飞船中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另一乙宇航员站在月球表面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结果是( ) A . 甲乙测量结果和在地球上测得的质量一样B . 甲乙都无法测出物体的质量C . 甲测量结果比在地球上测得的大,乙的结果比在地球上测得的小D . 甲测不出物体的质量,乙测得和地球上一样22. (2分)关于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为近视眼,可佩戴凹透镜矫正B . 乙为近视眼,可佩戴凸透镜矫正C . 甲为远视眼,可佩戴凸透镜矫正D . 乙为远视眼,可佩戴凹透镜矫正23. (2分)“模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以下不属于该研究方法的是( ) A . 研究宇宙膨胀实验B . 汽油机工作原理C . 甲烷气体燃烧D . 地球形状的研究24. (2分)下列关于地球运动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枣庄地区一年四季中,夏季的正午太阳高度最高B . 枣庄处于正午时,华盛顿正值黑夜,这是由于每一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C .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是由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形成的D .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为顺时针25. (2分)用绳子的拉力牵引着,使小球绕中心做圆周运动,可以类比( )A . 地心说B . 日心说C . 太阳吸引各个行星D . 以上说法都不对.二、 填空题(共20分) (共5题;共20分)26. (6分)对知识的梳理是学习科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图所示为“人的生殖”有关知识的梳理。 (1)是_,完成这一过程的场所是_。 (2)逐渐形成胚胎,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是_。 27. (4.0分)如图质量为50kg的一袋大米静止放在水平传送带上,米袋先在传送带上滑动,稍后与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米袋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重力的0.5倍。米袋在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N,方向_。当米袋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g取10N/kg。 28. (4分)如图所示,甲图为探究果实发育过程中体积的变化曲线,乙图为大豆种子在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幼苗细胞干重和鲜重的变化曲线,丙图为脑部、生殖器官和全身相对生长速率的比较曲线,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甲图中曲线a与曲线b相比,果实能正常发育是因为花开放以后进行了_、_两个重要生理过程。 (2)乙图中曲线_表示幼苗细胞干重的变化曲线,开始的变化趋势是因为种子吸水后呼吸作用增强而消耗体内原有的营养物质。 (3)丙图中曲线_表示生殖器官的生长速率,这说明青春期发育的最突出特征是_。 29. (3.0分)看图回答下列关于月相的问题: (1)A表示_月,发生在农历_;B表示_月,发生在农历_。 (2)按每月时间排列,顺序为_。(用字母表示) (3)月相为A、B时,日地月三者位置_;为C、D时,日地月三者位置大致_。月相的变化周期平均为_天,称为_月。月相变化规律即从新月到_、_、_再到新月,周而复始。我国农历中月份是根据_确定的。 30. (3分) 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我国发射“神舟十一号”,飞船升空后与目标飞行器天宫二号对接。 (1)为了使航天员能够适应太空的特殊环境,人们设计了在大型水池中对航天员进行太空行走模拟训练的方法(如图)。当航天员在水中处于悬浮状态时,航天员自身及所携带的装备受到的浮力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重力。 (2)在天宫二号中,你认为下列实验中能完成的有 。 A . 用马德堡半球实验证实飞行器内有气压B . 用干湿球湿度计测飞行器内的相对湿度C . 用过滤法分离食盐和泥沙D . 用密度计测饮用水的密度三、 实验探究题、作图题(共38分) (共5题;共38分)31. (8分)小敏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选用器材有玻璃板、火柴、光屏(白纸)、蜡烛、刻度尺。小敏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 (2)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的关系。 (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白纸),则光屏上_(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填“虚”或“实”)像。 (4)小敏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2. (10.0分)植物种子的萌发受许多因素的影响。研究人员在人工气候培养室(温度、湿度等可调控)的适宜条件下进行了某品种玉米种子的萌发研究。各组种子7天后的萌发率数据如表: 温度() 萌发率(%) 土壤含水量(%)2015102510096742092846615443610104005000(1)根据如表数据你能得出哪些结论?(写出2条结论即可) (2)除了土壤含水量与温度之外,影响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因素还有_。 (3)设计实验探究:土壤含水量为15%时,该玉米种子在25 30 温度区间内种子的萌发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写出简要的实验思路) 33. (10.0分)用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实验前,让平行光束垂直凸透镜射入杯中(如图甲),可以观察到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将_(选填“偏离”或“偏向”)主光轴。 (2)实验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倒立、_(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3)若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所成的像会逐渐变_(填“大”或“小”),此时光屏应_(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才能成一个清晰的像。 34. (6分)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时,向左盘和右盘同时放入一个不等重的砝码,这是木块仍然保持静止状态,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此时木块受到的力是_(选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 (2)为了进一步实验,应将木块换成小车。并保持F1与F2相等,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将_。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验证二力平衡时的两个力一定_。 35. (4分)小欢在探究“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的关系”时,根据实验数据绘出了如图所示图像,图中L是弹簧的长度,F是弹簧受到拉力的大小。据图回答问题: (1)当弹簧受到的拉力为5N时,弹簧发生的_(选填“是”或“不是”)弹性形变; (2)当此弹簧的长度为4cm时,其受到的拉力为_N。 四、 分析、计算题(共12分) (共2题;共12分)36. (6分)高速公路上为避免发生汽车追尾事故,有关部门在路边竖立有距离确认牌,从确认牌开始,沿路分别竖立 50 米、100 米、200 米标志牌。小明为了估测所乘汽车的速度,他用手表测出汽车从 50 米到 200 米标志牌的时间为 5 秒。(g 取 10 N/kg) 整车质量(kg)1500百公里耗油(L)14载重(kg)500车轮数量4最高车速(km/h)160(1)该空车的重力为多少? (2)根据小明的测量,估测出汽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时? (3)若上表是该车部分技术参数。已知每只轮胎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 0.1 m2。求满载的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 37.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