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物B课后题03-第三章-刚体的定轴转动_第1页
大物B课后题03-第三章-刚体的定轴转动_第2页
大物B课后题03-第三章-刚体的定轴转动_第3页
大物B课后题03-第三章-刚体的定轴转动_第4页
大物B课后题03-第三章-刚体的定轴转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习题习题 3 1 3 2 3 6 3 3 3 7 3 8 3 9 3 10 3 11 3 4 3 12 3 5 3 13 3 14 3 15 3 16 3 17 3 1 某刚体绕定轴做匀变速转动 对刚体上距转轴为 r 处的任意质元的法向加速度为和切线加 速度来正确的是 A 大小均随时间变化 B 大小均保持不变 n aa n aa C 的大小变化 的大小保持不变 D 大小保持不变 的大小变化 n aa n aa 解 刚体绕定轴做匀变速转动时 因为 而为恒量 所以 2 n arar 0 t 故 可见 的大小变化 的大小保持恒定 本题答案为 C 2 0 n artar n aa 3 2 一飞轮以的角速度转动 转动惯量为 现施加一恒定的制动力矩 1 300minrad 2 5kgm 2 使飞轮在 2s 内停止转动 则该恒定制动力矩的大小为 解 飞轮转动的角加速度为 所以该恒定制动力矩大小为 2 00 01300 2 5 2260 rads t 5 2 512 5MJNm 3 3 刚体的转动惯量取决于 和 等 3 各因素 解 刚体的转动惯量取决于 刚体的总质量 质量的分布和转轴的位置 3 个元素 3 4 如图 所示 质量为 m 长为 的均匀细杆 可绕通过其一端 O 的水平轴转动 杆的另一l 端与质量为 m 的小球固连在一起 当该系统从水平位置有静止转动角时 系统的角速度 动能 此过程中力矩所做的功 k E W 解 在任意位置时 受力分析如图 3 8 所示 系统所受的合外力矩为 3 coscoscos 22 l Mmgmglmgl 则在此过程中合外力矩所做的功为 00 33 cossin 22 WMdmgldmgl 系统的转动惯量为 222 14 33 Jmlmlml 于是刚体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可写为 22 31 4 sin 22 3 mglml 所以系统的角速度为 系统的动能为 3sin 2 g l 2 13 sin 22 k EJmgl 3 3 5 如图 所示 有一半径为 R 质量为 M 的匀质盘水平放置 可绕通过盘心的竖直轴作定轴 转动 圆盘对轴的转动惯量 当圆盘以角速度转动时 有一质量为的橡 2 1 2 JMR 0 m 皮泥 可视为质点 竖直落在圆盘上 并粘在距转轴处 如图所示 那么橡皮泥和盘 1 2 R 共同角速度 解 对于圆盘和橡皮泥组成的系统而言 所受的合外力矩为零 所以系统的角动量守恒 于是有 2 0 1 2 JJmR 因为圆盘对轴的转动惯量 2 1 2 JMR 所以橡皮泥和盘的共同角速度为 0 2 2 M Mm 3 6 选错的 D 3 7 选 D C 选项 相同则是动力矩 不相同则是阻力矩 4 3 8 选 A 力矩越来越小 角加速度越来越小 角速度越来越大 3 9 选 B 先让两个相反的轮子啮合 结果他们都停转 再让第三个和他们两个啮合 于是他们速度 都变成三分之一 于是动能就是九分之一了 3 10 选 C 5 3 11 一飞轮半径 以转速转动 受制动均匀减速 经后静止 1rm 1 1500minnr 50ts 试求 1 角速度和从制动开始到静止这段时间飞轮转过的转数 2 制动开始 后时飞轮的角速度 3 在时飞轮边缘上一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25ts 解 1 角加速度 从制动开始到静止这段时 2 0 1500 2 3 14 02 60 3 14 5050 n rads t 间飞轮转过的转数 2 制动开始后 22 0 150011 2 3 14503 14 50 6022 625 222 3 14 tt N 圈 时飞轮的角速度25ts 2 0 1500 22 3 143 14 2578 5 60 tntrads 3 在时 飞轮边缘上一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25ts 1 78 5 178 5vrm s 2 2 32 78 513 14 6 16 103 14 n aa nar nrnr nm s 附加 有 A B 两个半径相同 质量也相同的细圆环 其中 A 环的质量分布均匀 而 B 环的质量 分布不均匀 若两环对过环心且与环面垂直轴的转动惯量分别为和 则有 A J B J A B C D 无法确定和的相对大小 AB JJ AB JJ AB JJ A J B J 解 因为转动惯量 对于细圆环而言 各质元到转轴的距离均为圆环的半径 2 m Jr dm dm 即 所以 故 A B 两个半径相同 质量也相同的细圆环 不r 恒量 22 m Jrdmmr 论其质量在圆环上如何分布 两环对过环心且与环面垂直轴的转动惯量 本题答 AB JJ 6 案为 C 3 12 如图 所示 细棒的长为 设转轴通过棒上离中心距离为 d 的一点并与棒垂直 求棒对l 此轴的转动惯量 试说明这一转动惯量与棒对过棒中心并与此轴平行的转轴的转动 O J O J 惯量之间的关系 此为平行轴定理 O J 解 如图 所示 以过点垂直于棒的直线为轴 沿棒长方向为轴 原点在处 在棒 O x O 上取一原长度元 则 dx 1 2 2 222 1 2 1 12 d O d m m Jxdmxdxmlmd l 所以与之间的关系为 O J O J 2 OO JJmd 3 13 一轻绳在具有水平转轴的定滑轮上 绳下挂一物体 物体的质量为 m 此时滑轮的角加速 度为 若将物体取下 而用大小等于 方向向下的拉绳子 则滑轮的角加速度将 mg A 变大 B 不变 C 变小 D 无法确定 解 设滑轮的半径为 转动惯量为 如图 3 5 所示 使用大小等于 方向向下的力拉RJmg 绳子时 如图 3 5 a 滑轮产生的角加速度为 mgR J 绳下段挂一质量为 m 的物体时 如图 3 5 b 若设绳子此时的拉力为 T 则 对物体有 mgTm R 对滑轮有 TRJ 此时滑轮产生的角加速度为 7 2 mgR JmR 比较可知 用大小等于 方向向下的拉力拉绳子时 滑轮产生的角加速度变大 本题mg 答案为 A 3 14 力矩 功和能量的单位量纲相同 它们的物理意义有什么不同 解 虽然力矩 功和能量的单位量纲相同 同为 但物理量的量纲相同 并不意味 22 L MT 着这些物理量的物理意义相同 力矩为矢量 而功和能量均为标量 力矩通过做功的过程使物体的转动状态发生变化 以力矩为矢量 而功和能量均为标量 力矩通过做功的过程使物体的转动状态发生变化 以 改变物体所具有的能量 改变物体所具有的能量 3 15 如图 所示 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和 滑轮的转动惯量为 半径为 r 若与桌 1 m 2 mJ 2 m 面的摩擦系数为 设绳子与滑动间无相对滑动 试求系统的加速度 a 的大小及绳子中张 力和的大小 1 T 2 T 解 分析受力如图 所示 和可视为质点 设其加速度分别为和 则由牛顿运动 1 m 2 m 1 a 2 a 定律得 111 1 2222 m gTm a Tm gm a 滑轮作定轴转动 则由转动定律有 12 TrT rJ 由于绳子与滑轮间无相对滑动 所以 12 aaar 联立以上 4 个方程可得 系统的加速度的大小及绳子中张力和的大小分别为a 1 T 2 T 2211 22 12 1122 121212 222 JJ mmmm mm rr ag Tm g Tm g JJJ mmmmmm rrr 8 3 16 如图 所示 两个半径不同的同轴滑轮固定在一起 两滑轮的半径分别为和 两个滑 1 r 2 r 轮的转动惯量分别为和 绳子的两端分别悬挂着两个质量分别为和的物体 设 1 J 2 J 1 m 2 m 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力忽略不计 滑轮与绳子之间无相对滑动 绳子的质量也忽略不计 且绳子不可伸长 试求两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和绳子中张力的大小 解 分析受力如图 3 7 所示 和可视为质点 设其受绳子的拉力分别为和 加速 1 m 2 m 1 T 2 T 度分别为和 则由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得 1 a 2 a 111 1 2222 m gTm a Tm gm a 滑轮作定轴转动 则有转动定律有 1 12 212 TrT rJJ 由于绳子与滑轮间无相对滑动 所以 1122 ar ar 联立以上 5 个方程可得 两物体的加速度和绳子中的张力分别为 1 12 21 1 22 121 12 2 1 12 22 2 22 121 12 2 2 122 22 1 21 1 22 121 12 2 2 121 11 1 22 2 22 121 12 2 m rm rrg a JJm rm r m rm rr g a JJm rm r JJm rm rrm g T JJm rm r JJm rm rrm g T JJm rm r 3 17 一个张开双臂手握哑铃坐在转椅上 让转椅转动起来 若此后无外力矩作用 则当此人收 回双臂时 人和转椅这一系统的 A 转速加大 转动动能不变 B 角动量加大 C 转速和转动动能变化不清楚 D 角动量保持不变 解 因为系统无外力矩的作用 所以系统的角动量守恒 及 当人收回双臂时 0 JJ 9 转动系统的转动惯量减少 即 所以 故转速增大 0 JJ 0 又因为 所以 因此转速和转动动能都增大 2 00 00000 2 1 2 1 2 k K J EJ EJ J 0kk EE 角动量守恒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D 3 18 如图 所示 以质量为的小球由一绳子系着 以角速度在无摩擦的水平面上 绕圆m 0 心 O 作半径为的圆周运动 若在通过圆心 O 的绳子端作用一竖直向下的拉力 小球 0 rF 则作半径为的圆周运动 试求 1 小球新的角速度 2 拉力所做的功 0 2 r F 解 1 在拉力拉小球的过程中 由于拉力通过了轴心 因此小球在水平面上转动的F F 过程中不受外力矩的作用 故其角动量守恒 于是有 00 JJ 即 2 2 000 1 2 mrmr 小球新的角速度 0 4 2 随着小球转动角速度的增加 其转动动能也在增加 这正是拉力做功的结果 于F 是有定轴转动的转动定理得拉力所做的功为F 2 2 222222 00000000 111113 4 222222 WJJmrmrmr 3 19 如图 所示 A 与 B 两个飞轮的轴杆可由摩擦啮合器使之连接 A 轮的转动惯量为 开始时 B 轮静止 A 轮以的转速转动 然后时 A 2 10 0 A Jkgm 1 600min A nr 与 B 连接 因而 B 轮得到加速度而 A 轮减速 直到两轮的转速都等于 为止 求 1 B 轮的转动惯量 2 在啮合过程中损失的机械 1 200min AB nr B J 10 能 解 1 两飞轮在轴方向啮和时 轴向受的力不产生转动力矩 所以两飞轮构成的系统角 动量守恒 于是有 AAABAB JJJ 所以 B 轮的转动惯量为 2 20 0 AABAAB BAA ABAB nn JJJkgm n 2 有两飞轮在啮和前后转动动能的变化可得啮和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 224 11 1 31 10 22 AAABAB EJJJJ 3 20 质量为 长为的均匀细棒 可绕垂直与棒的一端的水平轴无摩擦的转动 0 06kg0 2m 若将此棒放在水平位置 然后任其开始转动 试求 1 开始转动时的角加速度 2 落到竖直位置时的动能 3 落至竖直位置时对转轴的角动量 解 根据题意作图 3 12 1 开始转动是角加速度为 2 2 3 2 73 5 1 2 3 l mg Mg rads Jl ml 2 在下落过程中 系统 棒和地球 受的重力为保守力 轴的支持力始终不做功 因此 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所以落到竖直位置时的动能为 2 1 0 06 22 l EJmgJ 3 因为 所以落至竖直位置时对转轴的角速度为 故落至竖 2 1 22 l Jmg mgl J 直位置是对转轴的角动量 23 2321 1 9 7 10 33 m gl LJJmglmlmglkgms 3 21 如图 所示 一均匀细棒长为 质量为 m 可绕通过端点的水平轴在竖直平面内无摩lO 擦的转动 棒在水平位置时释放 当它落到竖直位置时与放在地面上一静止的物体碰撞 11 该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系数为 其质量也为 m 物体滑行 s 距离后停止 求碰撞后杆 的转动动能 解 根据题意可知此题包含 3 个物理过程 第一过程为均匀细棒的下落过程 在此过程中 以棒和地球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 棒受 的重力为保守力 轴对棒的支持力始终不做功 所以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则 22 1 1 22 3 l mgml 第二过程为均匀细棒与物体的碰撞过程 在此过程中 以棒和物体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 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对转轴的力矩与碰撞的冲力矩相比较可忽略 所以系统的角动量守恒 O 则 22 11 33 mlmlmvl 其中为碰撞后瞬时棒的角速度 为碰撞后瞬时物体与棒分离时物体的速率 v 第三过程为分离以后的过程 对于棒而言 棒以角速度继续转动 对于物体而言 物 体在水平面内仅受摩擦力的作用 由质点的动能定律得 2 1 2 mvmgs 联立以上 3 个方程可得碰撞后杆的转动动能为 2 22 1 11 33 2 2 36 k Emlmglgs 3 22 如图 所示 一劲度系数为 k 的轻弹簧与一轻柔绳相连 该跨过一半径为 R 转动惯量为 J 的定滑轮 绳的另一端悬挂一质量为 m 的物体 开始时弹簧无伸长 物体由静止释放 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可以忽略不计 当物体下落 h 时 试求物体的速度 1 用牛顿定v 律和转动定律求解 2 用守恒定律求解 解 1 用牛顿定律和转动定律求解 建立坐标系及受力分析如图 3 14 所示 则由牛顿定律和转动定律得 对于物体有 1 mgTma 对于滑轮有 12 TTRJ 对于弹簧有 2 Tkx 物体的加速度与滑轮边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