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兰州羊皮筏子 兰州羊皮筏子扎制成的筏子 为黄河沿岸的民间保留下来的一种古老的摆渡工具 当你在 中山桥至黄河母亲雕塑之间的河滨小道上信步漫游时 偶尔会看到仍有皮筏子在河道上悠 闲漂荡 远远望去 就象一叶扁舟 人筏混为一体 随波逐流 近看则见在紧贴水面的皮 袋筏上 坐着五六个客人 随着波涛的起伏 颠簸而行 有惊无险 极富刺激 这是兰州 令人叹服的民俗文化的遗产 1 皮筏的历史渊源 我国以皮筏为渡由来已久 后汉书 载 护羌校尉在青海贵德领兵士渡黄河时 缝 革囊为船 水经注 叶榆水篇 载 汉建武二十三年 公元 47 年 王遣兵乘革船南 下 旧唐书 东女国传 载 用皮牛为船以渡 白居易在 长庆集 蛮于朝 中诗云 泛皮船兮渡绳桥 来自鄂州道路遥 宋史 王延德传 载 以羊皮为囊 吹气实之浮于 水 可见 自汉唐以来 上自青海 下自山东 黄河沿岸使用皮筏 经久不衰 兰州何时 流行皮筏 因缺乏史载而难以确定 据 王进宝 载 清康熙十四年 公元 1675 年 二 月 据守兰州的陕西提督王辅臣判乱 西宁总兵官王进宝奉命讨伐时 曾在张家河湾拆民 房 以木料结革囊夜渡黄河 大破新城和皋兰龙尾山 六月 王辅臣兵也造筏百余 企图 渡河以逃 王进宝率军沿河邀击 迫使王辅臣兵投降 可见 至少在 320 多年前 兰州就 大量使用皮筏以渡了 羊皮筏子 旧称 革船 九曲黄河十八弯 筏子起身闯河关 兰 州羊皮筏子从清光绪年间就已经兴起 距今有 300 多年的历史 之后这项古老的手工艺一 直传承不断 皮筏在古代主要用于青海 兰州至包头之间的长途水上贩运 筏子有大有小 最大的羊皮筏子由 600 多只羊皮袋扎成 长 22 米 宽 7 米 前后备置 3 把桨 每桨由 2 人操纵 载重可达 20 30 吨 晓行夜宿 日行 200 多公里从兰州顺流而下 十一 二 天即可 到达包头 小皮筏由十多只羊皮袋扎成 便于短途运输 牛皮筏一般由 90 个牛皮袋 扎成 可载货四万斤 因筏子大如巨舟 在滔滔黄河上漂行 气势壮观 当地有 羊皮筏子 赛军舰 之说 50 年代之前 在铁路尚未开通 公路交通又不便利的黄河上游地区 皮筏 一直是重要的运输工具 吹牛皮 渡黄河 是兰州牛皮筏子又一新奇刺激的妙用 将渡河 者装人牛皮袋中 充气扎口后 艄公爬在牛皮袋上 一手抓袋 一手划水 只十几分钟便 可将渡客送至黄河对岸 这种摆渡方式恐怕你闻所未闻 不过只要你愿意 也可不妨一试 2 材质和制作方法 兰州的皮筏常用羊皮或牛皮做成 人们在屠宰时 剥下大个羊只的皮毛或整张牛皮 用盐水脱毛后以菜油涂抹四肢和脖项处 使之松软 再用细绳扎成袋状 留一小孔吹足气 后封孔 以木板条将数个皮袋串绑起来 皮筏即告做成 因其制做简易 成本低廉 在河 道上漂流时便于载运而在民间广为使用 首先要从羊颈部开口 慢慢滴 要将整个皮个 儿褪下来 一点也不能破 接下来的工序 要将羊皮脱毛 这个活夏天是不能干的 因 为要烘干 还要放起来 捂 一阵子 夏天 天气热 不小心就会 捂 坏了 这些工序完成了 就要 往里面吹进足够的气 它会鼓起来 最后要把皮胎的头尾和四肢扎紧 接下来 就是要扎 筏子了 用麻绳将坚硬的水曲柳木条捆一个方形的木框子 再横向绑上数根木条 把一只 只皮胎顺次扎在木条下面 皮筏子就制成了 羊皮筏子体积小而轻 吃水浅 十分适宜在 黄河航行 而且所有的部件都能拆开之后携带 羊皮筏子的制法是将 21 23 根 2 4 公分 粗的圆柳棍用绳扎成约两米宽 三米长 隔成许多小格子的长方形框架再把十四个充气的 羊皮筏子排列整齐 一并拴牢于架上 渡河时将羊皮一面置于水中 摆渡时皮筏顺流而下 返回时 则由筏客扛于肩头 步行至上游 古有 下水人乘筏 上水筏乘人 之说 关于 制作羊皮筏子还有一段顺口溜 窜死一只羊 剥下一张皮 捂掉一身毛 涮上一层油 曝晒 一个月 吹上一口气 绑成一排排 可赛洋军舰 漂它几十年 逍遥似神仙 抗战时期 兰州一筏子客用羊皮筏子从四川广元运输汽油到重庆 这个轰动山城的故事 成为兰州百 姓的美谈 并以 羊皮筏子赛军舰 美誉而载入史册 3 用途和使用区域 皮筏是用羊牛皮扎制成的筏子 为黄河沿岸的民间保留下来的一种古老的摆渡工具 当你在中山桥至黄河母亲雕塑之间的河滨小道上信步漫游时 偶尔会看到仍有皮筏子在河 道上悠闲漂荡 远远望去 就象一叶扁舟 人筏混为一体 随波逐流 近看则见在紧贴水 面的皮袋筏上 坐着五六个客人 随着波涛的起伏 颠簸而行 有惊无险 极富刺激 这 是兰州 令人叹服的民俗文化的遗产 羊皮筏子古称 革船 是一种简易渡河 运载工具 有羊 皮筏子和牛皮筏子两种 皮筏作为原始而石老的水上交通工具 历史悠久 据史载可查 自汉唐以来 上自青海 下自山东 黄河沿岸使用皮筏经久不衰 算来至少有两千多年的 历史 甘肃皮筏历史因缺乏记载而难以确定 据 王进定 载 至少在 320 年前 兰州就 大量使用皮筏用以渡河 羊皮筏子负重较轻 以客运为主 兼营货运 而黄河石林则以羊 皮筏子为主 作为水上娱乐的项目之一 筏子客由一人担任 筏子顺流而下 沿河风情尽 收眼底 以皮筏为渡需要高超的技巧 一要心细 二要胆大 上筏时要轻松自如 绝不可 猛劲上跳 坐在筏上要紧抓木杆或绳索 遇浪可不能惊慌乱动 保持平衡自然会有惊无险 筏子往往由谙熟水性 经验老到的 峡把式 领航掌桨 任凭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散步 5 0 年代前 兰州金城关 骚泥泉一带的回民多从事皮筏运业 多达 50 多户 400 多人 有 六十多条大筏 每年能外运羊毛 250 多万公斤 4 皮筏与民俗文化 从光绪年间至今羊皮筏子世代沿袭 其不仅连续不断承载了几十代人的劳动 生活 交通运输的历史使命 更是浓缩了黄河文化数百年来的历史价值 另外 羊皮筏子造型美 观 独特 非常具有观赏性 近年来已被制作成各种类型的雕塑 工艺品等 离开了黄河 水 依然展示着黄河文化的风采 其艺术价值难以估量 特别要提到的是 它是黄河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研究地区文化发展的重要项目 更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千年 筏子百年桥 万里黄河第一漂 随着一声令下 20 架羊皮筏子依次摆开 筏子客们喊着 起航的号子 兰州黄河段再现她的古老与沧 桑 黄河滚滚波浪翻 羊皮筏子当轮船 筏子客 们吼着西北的豪放 在滔滔的黄 河水中 扬帆起航 激流勇进 羊皮筏子唱着欢快的歌谣 穿过古老的黄河第一桥 中 山桥 沿河顺流直下 两旁古老的水车咿呀作响 伴着高亢的花儿 筏子在风头浪尖上飞 渡 剪出一道又一道风景 岸上凉亭里 几个老人正在弹唱兰州鼓子 众人帮腔 韵味 悠长的歌声飘扬在水岸上空 乘坐皮筏将是一种平生难忘的奇特经历 著名记者范长江 在 中国的西北角 一书中 详细记载了他在本世纪 30 年代乘坐皮筏子 由兰州前往内 蒙古采访的乐趣和见闻 今天 皮筏作为摆渡工具已被淘汰 但在兰州和宁夏沙坡头仍有 少量的皮筏保留了下来 有些筏工家族的后代们不愿继承父辈的衣钵 做了其它行当 做 水路生意的也都开起了汽垫船或游轮业务 只有老年的筏工们不愿抛弃随他们几十年的宝 贝皮筏 开起了在黄河岸边摆渡游客水上娱乐的旅游业务 不过 他们并不是每天都出水 兰州市北滨河路 180 号的陈老汉便是一个出色的放筏人 他放的只不过是橡皮筏 经常 在河边迎风逐浪玩筏 祖居兰州市的李德明老人也是一个羊皮筏子放筏人 在旅游旺季 只要你运气好 总会看到皮筏在水上漂荡 或在滩边晾晒皮筏的新奇一幕 你会看见 他 拿着不粗不细的竹竿 大胆得破浪而行在黄河上 如果有兴致 一番讨价还价后 便可乘 皮筏在黄河急流中一游 不过 别忘了穿好救生衣 安全总是最重要的 如果不敢乘坐 至少要在皮筏旁留一个影 别有情趣 也不虚了兰州之行 如果没有足够的勇气 就连眼 也不敢睁一睁的 5 旅游与文化遗产 羊皮筏子赛军舰 是广传于兰州的一个俚语 它用夸张的对比方法形容了羊皮筏子搏 击风浪 激流勇进的动势和筏子客豪迈的气魄 描绘了一道具有鲜明黄河文化特色的风景 线 自 2006 年兰州羊皮筏子被甘肃省文化厅正式确定为第一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 遗产名录后 其文化内涵真正有了 赛军舰 升值速度 今年 兰州市七里河区文体局 已经正式开始继续申报 让兰州羊皮筏子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冲刺 申报非物质文化 遗产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我们曾经熟悉的羊皮筏子 不论是传承人 还是其制作工 艺 驾驶技术以及人文的生存状态 对于我们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一笔文化财富 从去年 开始 七里河区文化局已经通过对羊皮筏子的普查 详细了解了其分布 运营及传承人的 现有状况 目前 经过有关专家进行初步论证 已经制定了对兰州羊皮筏子保护的 5 年计 划 并将实行专业保护与提高社会各阶层人士保护意识相结合的措施 保护体系将逐渐健 全 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我们曾经熟悉的羊皮筏子 不论是传 承人 还是其制作工艺 驾驶技术以及人文的生存状态 对于我们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一 笔文化财富 从去年开始 七里河区文化局已经通过对羊皮筏子的普查 详细了解了其分 布 运营及传承人的现有状况 目前 经过有关专家进行初步论证 已经制定了对兰州羊 皮筏子保护的 5 年计划 并将实行专业保护与提高社会各阶层人士保护意识相结合的措施 保护体系将逐渐健全 兰州羊皮筏子兰州羊皮筏子 来源 中国甘肃网 2012 05 15 15 44 进入论坛 皮筏是用羊牛皮扎制成的筏子 为黄河沿岸的民间保留下来的一种古老的摆渡工具 当你在中山桥至黄河母亲雕塑之间的河滨小道上信步漫游时 偶尔会看到仍有皮筏子在河 道上悠闲漂荡 远远望去 就象一叶扁舟 人筏混为一体 随波逐流 近看则见在紧贴水 面的皮袋筏上 坐着五六个客人 随着波涛的起伏 颠簸而行 有惊无险 极富刺激 这 是兰州令人叹服的民俗文化的遗产 兰州羊皮筏子 兰州的皮筏常用羊皮或牛皮做成 人们在屠宰时 剥下大个羊只的皮毛或整张牛皮 用盐水脱毛后以菜油涂抹四肢和脖项处 使之松软 再用细绳扎成袋状 留一小孔吹足气 后封孔 以木板条将数个皮袋串绑起来 皮筏即告做成 因其制做简易 成本低廉 在河 道上漂流时便于载运而在民间广为使用 我国以皮筏为渡由来已久 后汉书 载 护羌 校尉在青海贵德领兵士渡黄河时 缝革囊为船 水经注 叶榆水篇 载 汉建武二 十三年 公元 47 年 王遣兵乘革船南下 旧唐书 东女国传 载 用皮牛为船以渡 白居易在 长庆集 蛮于朝 中诗云 泛皮船兮渡绳桥 来自鄂州道路遥 宋史 王延 德传 载 以羊皮为囊 吹气实之浮于水 可见 自汉唐以来 上自青海 下自山东 黄河沿岸使用皮筏 经久不衰 兰州何时流行皮筏 因缺乏史载而难以确定 据 王进宝 载 清康熙十四年 公元 1675 年 二月 据守兰州的陕西提督王辅臣判乱 西宁总兵官王进 宝奉命讨伐时 曾在张家河湾拆民房 以木料结革囊夜渡黄河 大破新城和皋兰龙尾山 六月 王辅臣兵也造筏百余 企图渡河以逃 王进宝率军沿河邀击 迫使王辅臣兵投降 可见 至少在 320 多年前 兰州就大量使用皮筏以渡了 筏子有大有小 最大的羊皮筏子由 600 多只羊皮袋扎成 长 22 米 宽 7 米 前后备置 3 把桨 每桨由 2 人操纵 载重可达 20 30 吨 晓行夜宿 日行 200 多公里从兰州顺流而 下 十一 二天即可到达包头 小皮筏由十多只羊皮袋扎成 便于短途运输 牛皮筏一般 由 90 个牛皮袋扎成 可载货四万斤 因筏子大如巨舟 在滔滔黄河上漂行 气势壮观 1941 年 国民党政府的油矿局总经理孙越琦来到兰州 找到了从事筏子运输业务 30 多年的王信臣先生 要用皮筏子试办从广元到重庆长达 1400 多华里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青海旅游营销策划方案
- 预算软约束下国有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改进
- 金融服务推动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探讨
- 矿山隧道造价咨询方案
- 高速公路人员滞留应急预案
- 健康咨询活动方案表格
- 离婚申请书范本与夫妻共同财产分割及子女抚养协议
- 医疗卫生机构劳动合同签订与医患关系维护
- 沿海风景区物业管理权转让与生态保护合同
- 离婚协议中赡养费支付及医疗费用承担标准
- 外贸风险管理课件
- 2025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英语试题(解析版)
- AII6000B呼吸机的使用
- 感冒的中医护理课件
- 20G361预制混凝土方桩
- 中医运动养生教学课件
- 医学院研究生招生宣传
- 工业锅炉司炉G1理论考试题库(附答案)
- 《光纤激光器的工作原理》课件
- 2025中煤电力有限公司总部及所属企业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GB/T 25820-2025包装用钢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