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航天运载工具ppt课件.ppt_第1页
第八章航天运载工具ppt课件.ppt_第2页
第八章航天运载工具ppt课件.ppt_第3页
第八章航天运载工具ppt课件.ppt_第4页
第八章航天运载工具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航天运载工具 人类太空探索的突破得益于运载工具的进步 从二战德国的V 2导弹开始 航天运载工具发展快速 运载能力从几十公斤发展到超过100吨 活动范围也从近地轨道拓展到月球乃至太阳系之外 1981年4月12日美国 哥伦比亚 号航天飞机的成功飞行 实现了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部分可重复使用 标志着航天运载器的一次技术飞跃 美国的航天飞机曾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航天载具 原指望利用航天飞机重复使用的特点降低发射成本 结果由于技术复杂 发射频率低等原因 使得航天飞机的发射费用远高于一次性运载火箭 1986年 挑战者 号失事和2003年 哥伦比亚 号空中解体事故更暴露了航天飞机技术复杂带来的恶果 美国计划在2010年前将现有的3架航天飞机全面退役 转而研制下一代航天运载工具 但距真正使用尚且遥远 第一节 神舟 系列飞船 1999年11月20日 中国第一艘宇宙飞船 神舟 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新型 长征 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次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从此 中国的宇宙飞船技术踏上了 神舟 之旅 2003年和2005年 神舟 五号和 神舟 六号飞船的成功升空 2008年 神舟 七号实现了中国人在太空行走的美好愿望 都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神舟 五号飞船实现了中国的载人航天梦 它于2003年10月15日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由 长征 2号F型火箭运载升空 中国宇航员杨利伟在此次活动中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 他与 神舟 五号一起在太空中度过了22个小时 神舟 五号是中国自行研发的载人飞船 飞船上特别设置了 手动挡 防止自动挡因意外失灵 另外 人们还给这架飞船做了简单的装潢 杨利伟在 神舟 五号飞船内 神舟 五号飞船安全着陆神舟 五号飞船 继 神舟 五号的成功飞行之后 中国在2005年10月12日 又将 神舟 六号载人飞船送入太空 与 神舟 五号相比 这架飞船有了更多的进步 有包括飞行控制系统 应急模式等110余项技术的改进 它承裁着费俊龙 聂海胜两名中国宇航员在太空中运行了119个小时 两人在太空中还进行了多项科学实验 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神舟 五号飞船 费俊龙与聂海胜正在实验 神舟 六号的发射时间表 神舟 六号的发射与回收 神舟 七号飞船全长9 19米 共分三个舱段 可满足生活 返航 动力三大基本功能 可分别独立工作 神舟 七号飞船还具有 留轨利用 功能 在返回舱返回后 轨道舱在地面的控制下 继续在轨道上运行 像卫星一样工作 继续进行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实验 神舟 七号飞船由轨道舱 返回舱 推进舱和附加段组成 轨道舱是航天员生活和工作的地方 返回舱是飞船的指挥控制中心 航天员乘坐其上天和返回地面 推进舱也称动力舱 为飞船在轨飞行和返回地面提供能源和动力 附加段先用于安装专用的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设备 后期则作为交会对接机构的安装部位 第二节美国航天飞船 宇宙飞船 不是飞翔于宇宙的船 而是空间飞行器 美国最早的载人宇宙飞船当属 水星 号宇宙飞船了 当然了 还有更多的 我们这就来了解一下它们 水星 号飞船是美国第一个载人飞船系列 从1961牟5月至1963年5月共发射6艘 前两次是绕地球不到一圈的亚轨道飞行 后4次是载人轨道飞行 主要目的是试验飞船各种工程系统的性能 考察失重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人在失重环境中的工作能力以及对发射和返回过程中遇到超重的忍耐力等 水星 号飞船 正在打捞返回 水星 号飞船 1965年12月4日 国际标准时间19点30分 美国在音尼迪航天中心用 大力神 2号火箭发射了 双子星座 7号卫星式宇宙飞船 宇宙飞船上有两名宇航员 博尔曼和洛弗尔 运行中的 双子星座 7号 双子星座 7号结构示意图 阿波罗 号飞船是美国实施载人登月计划的航天器 这架飞船由指令舱 服务舱和登月舱三个部分组成 指令舱为圆锥形 高3 2米 底面直径3 1米 重约6吨 服务舱前端与指令舱对接 舱体呈圆筒形 高6 7米 直径4米 重约25吨 登月舱由下降级和上升级组成 宽4 3米 最大高度约7米 阿波罗 号飞船 1966年3月17日 双子星座 8号的宇航员进行了首次太空对接 宇航员尼尔 A 阿姆斯特朗和戴维 R 斯考特在计划为期3天的飞行使命中的第5圈飞行时 操纵其 双子星座 密封舱与 阿根纳 号宇宙飞船对接成功 半小时后 双子星座 号密封舱开始旋转并失去控制 接着 阿根纳 号宇宙飞船上12只小型助推火箭中的一只原因不明地起火 宇航员随即将其飞行器与 阿根纳 号分离 并成功地坠落于太平洋 第三节俄罗斯宇宙飞船 俄罗斯的宇宙飞船与美国的不相上下 俄罗斯最早的载人宇宙飞船为 东方 号宇宙飞船 此后经过 上升 号飞船 到现在使用最多的要算是 联盟 号系列宇宙飞船了 1961年4月12日 东方 号宇宙飞船承载着第一位宇航员飞入太空 它从拜科努尔发射场起航 在最大高度为301千米飞行超过3小时 这是一艘能够自动驾驶的宇宙飞船 它的 乘客 就是著名的前苏联太空人加加林 东方 1号宇宙飞船 上升 号宇宙飞船重5 32吨 球形乘员舱直径与 东方 号飞船大体相同 改进之处是提高了舱体的密封性和可靠性 宇航员在座舱内可以不穿宇航服 返回时不再采用弹射方式 而是随乘员舱一起软着陆 上升 1号载三名宇航员 在太空飞行24小时17分钟 上升 2号载两名宇航员 在太空飞行26小时2分钟 上升2号宇宙飞船进入地球轨道 联盟 TM飞船是 联盟 T的改进型 主要是对飞船的对接系统 通信系统 推进系统 应急救生系统和降落伞系统等进行了改良 它的主要任务是把航天员送入 和平 号空间站 待航天员完成任务后再把航天员送回地面 从1986年5月至2000年4月底共发射了30艘 联盟 TM飞船的最大改进是对接系统 全新的对接系统 可以使它在任何姿态下与 和平 号空间站进行对接 原来的对接系统在对按时需要空间站做机动飞行 调整到一定姿态 与飞船呈直线对接 联盟 TM飞船是前苏联为适应 和平 号空间站长期飞行 而改进发展的第三代在人飞船 1986年5月21日 第一艘 联盟 TM新型宇宙飞船在前苏联的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 这是 联盟 TM飞船的首次不载人试验飞行 联盟 号飞船 联盟tm 28 号飞船脱离空间站 第四节航天飞机 飞机都是在大气层内飞行的 但是有一种飞机是喜欢在太空飞行的 它们的工作不是运输游客往来于世界各地 而是运载探索太空的宇航员往来于地面和太空 它们就是航天飞机 美国航天飞机由三大部分组成 分别是轨道飞行器 外挂燃料箱和固体火箭助推器 这个长50多米的飞机一次可供7名宇航员乘坐 紧急状态下可以乘坐10名 最大运贷能力为25吨 飞行舱兼具两个功能 既是驾驶轨道器的地方 也是使用机械手臂对有效荷载进行操作的地方 舱内有众多的飞行仪器仪表和控制装置 飞行舱内有4个座椅 可以来坐指令长和驾驶员等4名航天员 奋进 号是美国宇航局航天飞机家族中的最新成员 于1991年建造 它继承了 挑战者 号的遗志 接替了 挑战者 号的工作 它与 发现 号 亚特兰蒂斯 号共同为美国的航天事业服务 正在发射 奋进 号 航天飞机驾驶舱 在继 哥伦比亚 号之后 美国航空航天中心又将 挑战者 号送入太空 这是在它旗下正式使用的第二架航天飞机 它于1982年完工启用 在1986年1月28日执行第十次任务 已升空73秒的时候 因不幸发生爆炸而坠毁 数百万观看的美国人从欢呼转为痛哭 哥伦比亚 号航天飞机是第一架成功实现近地轨道飞行的美国航天飞机 1981年4月12日首次试飞 然而很不幸的是 哥伦比亚 号2003年2月1日执行第28次任务时 返回途中在得克萨斯州上空发生爆炸 机组成员全数遇难 挑战者 号爆炸正在升空的 哥伦比亚 号 哥伦比亚 号遇难的7位宇航员 第五节昂贵的航天服 如果不加特殊的保护 人是不可能在恶劣的太空环境中生存的 太空的寒冷可瞬间冻结皮肤 太阳的炙热又可引起严重的烧伤 失去大气层血液就会沸腾 人缺氧一会儿都会有生命危险 面对恶劣的宇宙环境 我们必须拥有一个保护服才能生存 航天服就应运而生了 1933年 著名的美国飞行员怀利 波斯特成功地设计了第一件高空飞行员保护服 美国的航天服就是借鉴了这个技术 航天服分为五层 内衣层 调温层 加压层 约束层 保护层 事实上真正的航天服远不止这几层 像美国的太空服多达15层 另外还要加上一个背包 在航天服的内衣层中有一条神奇的腰带 藏有一套复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