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测绘ppt课件.ppt_第1页
地形图测绘ppt课件.ppt_第2页
地形图测绘ppt课件.ppt_第3页
地形图测绘ppt课件.ppt_第4页
地形图测绘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 地形图测绘 工程测量 课件 地形图 地物 地貌的表示方法 什么是地形图 正形投影 将地面点沿铅垂线投影到投影面上并使投影前后图形的角度保持不变的投影 又称等角投影 地形图 Topographicmap 将地物和地貌经过综合取舍 按比例缩小后用规定的符号和一定的表示方法描绘在图纸上的正形投影图 地形图是土木工程规划 设计和管理的基础图件 1 2000 地形图的比例尺 比例尺 图上任一线段长度d与实地水平距离D之比 常见比例尺有两种 数字比例尺 图示比例尺 用分子为1的分数式来表示的比例尺 称为数字比例尺 为了用图方便 以及避免由于图纸伸缩而引起的误差 通常在图上绘制图示比例尺 也称直线比例尺 比例尺精度 比例尺精度 图上0 1mm所对应的实地长度 人眼在明视距离内的分辨力为0 1mm 利用比例尺精度 根据比例尺可以推算出测图时量距应准确到什么程度 例如 1 1000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为0 1m 测图时量距的精度只需0 1m 小于0 1m的距离在图上表示不出来 反之 根据图上表示实地的最短长度 可以推算测图比例尺 例如 欲表示实地最短长度为0 5m 则测图比例尺不得小于1 5000 我国地形图按比例尺分类 大比例尺1 5001 10001 20001 5000中比例尺1 1万1 2 5万1 5万1 10万小比例尺1 25万1 50万1 100万 地物的表示 地面上的地物 如房屋 道路 河流 森林 湖泊等 其类别 形状和大小及其地图上的位置 都是用规定的符号来表示的 根据地物的大小及描绘方法的不同 地物符号分为以下几类 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线性符号地物注记 地物符号的定义 比例符号 凡能按比例尺把它们的形状 大小和位置缩绘在图上的 称为比例符号 这类符号表示出地物的轮廓特征 轮廓较大的地物 房屋 运动场 湖泊 森林 田地等 非比例符号 对于有些轮廓较小的地物 采用一种统一规格 概括形象特征的象征性符号表示 这种符号称为非比例符号 这类符号只表示地物的中心位置 不表示地物的形状和大小 轮廓较小或无法将其形状和大小按比例画到图上的地物 三角点 水准点 独立树 里程碑 水井和钻孔等 地物符号的定义 续 线性符号 半比例尺符号 对于一些带状地物 如河流 道路 通讯线 管道 垣栅等 其长度可按测图比例尺缩绘 而宽度无法按比例表示 这种符号称为半比例符号 这类符号一般表示地物的中心位置 但是城墙和垣栅等 其准确位置在其符号的底线上 地物注记 对地物加以说明的文字 数字或特定符号等 称为地物注记 如地区 城镇 河流 道路名称 江河的流向 道路去向以及林木 田地类别等说明 地貌的表示 在地形图上 地貌主要是采用等高线来表示的 等高线是地面相邻等高点相连接的闭合曲线 即静止的水面与地表面的交线 一簇等高线 在图上不仅能表达地面起伏的形态 而且还具有一定立体感 等高距与等高线平距 等高距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h 在同一幅地形图上 等高距是相同的 等高线平距 相邻等高线间的水平距离d d愈大 表示地面坡度愈缓 反之愈陡 坡度与平距成反比 用等高线表示地貌 等高距过大 不能精确显示地貌 反之 过小则等高线密集 失去图面的清晰度 因此 应根据地形和比例尺参照下表选用等高距 地形图基本等高距要求 四种等高线 按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称首曲线 用细实线描绘 为了读图方便 高程为5倍基本等高距的等高线用粗实线描绘并注记高程 称为计曲线 在基本等高线不能反映出局部地貌的变化时 可用二分之一基本等高距用长虚线加密的等高线 称为间曲线 更加细小的变化还可用四分之一基本等高距用短虚线加密的等高线 称为助曲线 几种基本地貌的等高线表示 1 山头和洼地 几种基本地貌的等高线表示 2 山脊和山谷 几种基本地貌的等高线表示 3 鞍部和陡崖 几种基本地貌的等高线表示 4 悬崖和冲沟 地貌 等高线 等高线的特性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点 其高程必相等 等高线均是闭合曲线 如不在本图幅内闭合 则必在图外闭合 故等高线必须延伸到图幅边缘 除在悬崖或绝壁处外 等高线在图上不能相交或重合 等高线的平距小 表示坡度陡 平距大则坡度缓 平距相等则坡度相等 平距与坡度成反比 等高线和山脊线 山谷线成正交 等高线不能在图内中断 但遇道路 房屋 河流等地物符号和注记处可以局部中断 地形图的测绘方法 碎部测量 测图前的准备工作 资料收集和准备测区地理和交通情况资料测区的水平 高程控制点成果资料测量规范 地图图式图纸准备绘图白纸 无格网 需手工绘制格网 聚酯薄膜 一般已有格网 无需手工绘制格网 控制点的展绘 对角线法绘制格网 碎部测量的概念 碎部测量 细节性的具体测量 以控制点为测站 测定周围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并按图式符号绘制成图 碎部点 地形特征点 地物特征点 外围轮廓的转折点 比例符号 中轴线的转折点 半比例符号 中心点 非比例符号 地貌特征点 地性线的方向转折点和坡度变换点 山脊线 山谷线 此外 地貌特征点应保证适当密度 碎部点的间距和最大视距 经纬仪测绘法 仪器安置跑尺观测 记录 计算绘图 绘图工具 半圆仪 立尺 地貌特征点选择 记录 地形测量手簿 绘图 地物 地貌描绘 地物描绘 按图式符号表示地物 依比例描绘的房屋 轮廓要用直线连接 道路 河流的弯曲部分要逐点连成光滑的曲线 不依比例描绘的地物 需按规定的非比例符号表示 地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