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粪造影临床应用ppt课件.ppt_第1页
排粪造影临床应用ppt课件.ppt_第2页
排粪造影临床应用ppt课件.ppt_第3页
排粪造影临床应用ppt课件.ppt_第4页
排粪造影临床应用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排粪造影临床应用 排粪造影 defecography DFG 是通过向病人直肠注入造影剂 对病人 排便 时肛管直肠部位进行动 静态结合观察的检查方法 它能显示肛管直肠部位的功能性及器质性病变 为临床上便秘 特别是出口梗阻性便秘 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出口梗阻型便秘 也叫直肠性便秘 是指排便出口附近组织 器官的功能性改变 导致排便困难或羁留性便秘的一种综合征 以排便困难 排便不尽感 里急后重 大便干燥或不干燥亦难排出为主症 常见的病因有 直肠无力 直肠前突 直肠内套叠 会阴下降 直肠外脱垂等 盆底肌功能不良 耻骨直肠肌综合征 盆底痉挛综合症 内括约肌失弛缓症等 肠外梗阻等 本病症以青壮年女性发病为多见 直肠无力性便秘亦多见于老年人 出口梗阻型便秘属于盆腔多个脏器的功能性异常 通常X线检查有气钡双重造影 钡灌肠 瘘管造影等 侧重形态学改变的检查方法 排粪造影是在患者 排粪 时 观察肛管 直肠的动态表现 是侧重功能检查的方法 盆腔多重造影是指膀胱 阴道 盆底 直肠四重造影 其中直肠造影就是在排粪造影的基础上完成的 所以盆腔造影的核心是排粪造影 该检查能显示盆腔脏器功能性异常 与钡灌肠 临床指诊 内镜检查相比 是一种更敏感可靠的方法 能为临床诊治出口梗阻型便秘等肛肠疾病提供可靠依据 一 机制 向直肠注入造影剂 观察静坐 提肛 力排 排空后直肠肛管形态及粘膜像变化 借以了解排粪过程中直肠 肛管等排便出口处有无功能及器质性病变 造影剂通常采用硫酸钡糊 因钡糊更接近于粪便的性状 亦能方便的注入直肠 注入直肠后可积聚并局部膨胀直肠引起便意 使排便动作自然 真实可信 二 方法 检查前日晚口服番泻叶导泻 以清除积粪 检查时 先将导管插入肛门 用50ml注射器连接导管并注入钡糊约200ml 使之尽可能进入乙状结肠及降结肠远端 嘱病人以标准侧位坐在坐桶上 双手分别放在双侧膝盖上 使患者左右股骨重合并显示耻骨联合 分别摄取静坐 提肛 力排 排空后直肠侧位片 必要时摄正位片 侧位静坐相 提肛相 力排相 充盈相 粘膜相 正位粘膜相 其中力排相非常重要 几乎所有的疾患均在此相中被诊断出来 三 测量项目 一 三条线1 耻尾线 尾骨尖与耻骨联合下缘的连线 它基本相当于盆底位置 2 肛管轴线 一条在肛管中央并与肛管平行的直线 3 近似直肠轴线 肛直部后缘最突点与肛直曲线的深顶点之间的连线 二 几项数据 1 肛直角 近似于直肠轴线与肛管轴线的夹角 肛直角 ARA 主要反映的是耻骨直肠肌活动情况 静息和提肛时由于耻骨直肠肌处于收缩状态 所以ARA小 提肛时最小 力排时该肌放松导致ARA增大 肛直角对诊断耻骨直肠肌肥厚症 PRMH 盆底痉挛综合征 SPFS 和肛周疤痕等有较大作用 2 肛上距 肛上距是肛管上部与直肠接合部中点至耻尾线的垂直距离 主要观察会阴上升下降的幅度 肛管上部 肛管直肠接合部 正常平静时位于耻尾线下缘 该点在耻尾线以上为负值 以下为正值 正常人肛上距力排比静息明显增大 女性明显大于男性 而且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大 经产妇产次越多肛上距越大 国人肛上距的正常参考值为30mm 经产妇放宽至 35mm 超过即为会阴下降 PD 3 直肠前突深度 为直肠前突顶端至开口上下缘连线的垂直距离 4 骶直间距 骶直间距 DSR 即充钡的直肠后缘至骶骨前缘的距离 分别测量S2 S3 S4 骶尾关节和尾骨尖5个位置 正常20mm 5 小耻距 乙耻距 小肠与乙状结肠的最低点至耻尾线的垂直距离 主要观察小肠 乙状结肠的最低点在力排时下降的程度 同肛上距一样也是上为负下为正 正常力排时应为负值 否则即为内脏下垂 SP 四 测量项目正常参考值 诊断标准 1 肛直角 力排时肛直角较静坐时增大 提肛时最小 静坐 70 140 提肛 75 80 力排 110 180 2 肛上距 力排大于静坐 力排 30mm 经产妇 35mm 为正常 耻尾线以上为负值 以下为正值 3 小耻距 乙耻距 均为负值为正常 即耻尾线以上 4 骶直间距 骶2 4 骶尾关节及尾骨尖至直肠后壁的垂直距离小于20mm为正常 力排时 5 直肠前突深度 小于30mm 不积钡 排空造影剂 正常排粪造影粗略判断 正常可见排出顺畅 大约10s左右即大部排出 所摄图像力排与静息比较 肛直角增大 应 90 肛上距增大 但不应 30mm 经产妇不超35mm 肛管开大 直肠大部分或接近完全排空 可显示粗细均匀1 2mm的黏膜皱襞 耻骨直肠肌压迹消失 乙 小 耻距增大 但仍为负值 五 临床意义 排粪造影是诊断出口梗阻型便秘的重要检查方法 几种常见功能性出口梗阻的排粪造影表现如下 1 耻骨直肠肌失弛缓症 正常排便时 耻骨直肠肌松弛 肛直角变大 该症患者力排时盆底肌 主要是耻骨直肠肌 持续收缩而不松弛 肛直角增大不明显 仍保持90 左右或更小 耻骨直肠肌长度无明显增加 在肛管 直肠结合部多出现耻骨直肠肌压迹 如合并直肠前突时出现 鹅征 是本病特有表现 2 耻骨直肠肌肥厚症肛直角小 肛管变长 排钡很少或不排 且出现 搁架征 shelfsign 该征是指肛管直肠结合部向上方在静坐 力排时 均平直不变或少变 状如搁板 它对耻骨直肠肌肥厚症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同时可作为与耻骨直肠肌失弛缓症的鉴别要点 3 直肠前突 RC 在正常女性中有轻度直肠前突的占5 无临床症状 直肠前壁有直肠阴道隔支持 该隔主要由盆内筋膜组成 内有耻骨直肠肌的中浅交叉纤维组织及会阴体 经产妇可由于排便习惯不良造成便秘 致使腹内压增高 长此下去可使会阴部松弛 同时造成直肠阴道隔松弛 直肠前壁很容易向前方突出 也就是向空虚的阴道突出 在排便时直肠内的粪便是挤向阴道而不是肛门 导致粪便积存在前突内 故产生排便不畅 排便不尽感 依前突的深度将RC分为3度 度 轻度 6 15mm 度 中度 16 30mm 度 重度 31mm和伴有其他异常者 故有人认为只有直肠膨出大于3cm才有意义 其实并不尽然 口部巨大且开口向下的重度直肠前膨出也未必造成粪便嵌塞 因此 真正具有病理意义的直肠前膨出必须具备 开口小 纵深 排粪终末钡剂滞留三大特征 并以患者有用手指或其他物品填塞阴道压迫后壁方能排便的病史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4 直肠粘膜脱垂 内套叠直肠粘膜脱垂是指增粗而松弛的直肠粘膜脱垂于肛管上部 造影时该部呈凹陷状 可发生在直肠前壁或后壁 当增粗松弛的直肠粘膜脱垂在直肠内形成大于3mm深的环状套叠时 即为直肠内套叠 绝大多数套叠位于直肠远端 测量时要标明套叠的深度和套叠肛门距 直肠粘膜脱垂及套叠同样可出现于无症状自愿者中 只有那些引起排钡中断和梗阻的粘膜脱垂或内套叠 才是排便梗阻的真正原因 5 异常会阴下降一般认为 力排时肛上距大于3cm称之为异常会阴下降 多数伴随有其他异常 如直肠前突 粘膜脱垂 内套叠等 以前认为异常会阴下降是关系到阴部神经是否受到损伤的重要问题 近年来有人研究认为异常会阴下降并不能预示阴部神经病变 便秘者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 其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 6 内脏下垂及肠疝盆腔内脏器如小肠 乙状结肠的下缘下垂在耻尾线以下为阳性 女性多为阴道后小肠疝或乙状结肠疝入子宫直肠陷窝 男性多为小肠或乙状结肠疝入膀胱直肠陷窝 疝入的肠曲一般位于耻尾线以下 包括小肠疝 EC 乙状结肠疝 SC 等 力排时小肠或 和乙状结肠疝入直肠子宫陷窝或直肠膀胱陷窝内即成为EC和 或SC 这些改变仅见于力排时 大多与其它异常并存 属于继发改变 它们反过来从前方压迫直肠 从而加重排便困难 这时乙耻距或 和小耻距均为正值 EC和SC与SP不相同 即SP为全部盆腔脏器普遍下垂在耻尾线以下 而EC SC则局限地疝入子宫直肠陷窝或膀胱直肠陷窝内 7 直肠外脱垂直肠外脱垂 ERP 也称直肠脱垂或完全性直肠脱垂 即直肠脱垂于肛门外 形成大小不等 长度和形态不一的肛门外脱垂块状物 8 骶直分离骶直分离 S RS S3水平处骶直间距 20mm 有的可以 80 90mm 有的S4水平可以 70mm 且直肠近段向前下移位 折屈成角 乙状结肠和 或小肠位于骶直间 少数患者乙状结肠和 或小肠包绕直肠近段 这样异位肠曲将直肠向前推压 影响排粪 如果同时伴有内脏下垂 则排粪更加困难 这些表现均见于力排片 个别特别严重者 也可见于静息和提肛相 此外 骶尾骨异常对会阴 盆底功能和排粪均有影响 骶尾骨过屈 曲率过大 可引起排粪困难 骶骨反屈 曲率为负数 由于盆底结构紊乱 会阴缺乏依托力 易致会阴下降和内脏下垂 静息即可见会阴下降 小结 对于直肠肛门部出口梗阻性疾病的诊断 排粪造影是一个非常重要手段 是盆腔多重造影的基础 通过排粪造影动态和摄片的观察 要善于观察到影响粪便排出的因素 最起码要能够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