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2019-2020学年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doc_第1页
鄂教版2019-2020学年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doc_第2页
鄂教版2019-2020学年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doc_第3页
鄂教版2019-2020学年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doc_第4页
鄂教版2019-2020学年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鄂教版2019-2020学年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一、 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6题;共26分)1. (2分)(2011河南)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 . 湖泊/淡泊 角逐/角色 浑身解数/解甲归田B . 缜密/慎重 机械/训诫 叱咤风云/姹紫嫣红C . 滑稽/畸形 缀学/点缀 猝不及防/鞠躬尽瘁D . 陨落/吮吸 分歧/祈祷 言简意赅/骇人听闻2. (2分)(2015四川乐山)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亵读 吊唁 群蚁排衙 有例可援B . 拮据 逞辩 万贯家私 如坐针毡C . 襁褓 寒禁 不容置疑 世外桃园D . 泯灭 蓬蒿 轻飞慢舞 奄奄一息3. (2分)(2016荆州)下面语段横线上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关公崇拜起源于荆州,也寄寓着荆州人民对关羽的特殊感情。关公是“义”的化身,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守土报国的 , 也看到了治军安民的 ;看到了扶危济困的 , 也看到了同生共死的 。A . 仁义 侠义 情义 忠义B . 忠义 仁义 侠义 情义C . 情义 忠义 仁义 侠义D . 侠义 情义 忠义 仁义4.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把北山建设成省级森林公园,是当地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B . 发电站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应给杭州使用外,还向上海、南京等地输送。C . 自编自演的课本剧在发展个性、引导学生阅读名著,都有一定的作用。D . 街道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不违法犯法。5. (8分)用古诗文原句填空。_ , 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明月别枝惊鹊,_。 (辛弃疾西江月)东风不与周郎便,_。(杜牧赤壁)_ , 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_ , 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晴空一鹤排云上,_。(刘禹锡秋词)苏轼水调歌头中的“_ , _”表达了诗人的深深思念和对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6. (10分)名著阅读 (1)根据下面的歇后语,任选两条补写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的人物。_上梁山官逼民反。_照镜子里外不是人。_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李逵打_打后赔不是。(2)下列说法中,对水浒传的内容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 高衙内一心想霸占林冲的妻子,高俅助纣为虐,用陆谦奸计,引诱林冲携宝刀进入白虎堂 ,然后以擅闯军机重地、图谋行刺为由,将林冲发配沧州。B . 武松回乡探兄,途中路过阳谷县景阳冈,连喝了十八碗“三碗不过冈”,独自一人上山,借酒劲,仅凭双拳和断棒打死猛虎, 一时轰动了整个县城。阳谷知县欣赏他,留他做了步兵都头。C . 梁山泊好汉连战告捷,被他们活捉过的高俅答应请朝廷前来招安。经过一番周折,宋江终于率军迎战辽军,走上了为朝廷出力的道路。D . 宋江率众被朝廷招安后,卢俊义、吴用、林冲、李逵、武松、鲁智深、阮小二等梁山众英雄,依据功劳及个人所长,各就其位,都封了大小合适官职,大家都有了一个好的归宿。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2分)7. (2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小心落叶落叶是微不足道的。谁能去关注一片落叶呢?只有当它从高高的枝头跌落,那飘荡的曲线,也许会划亮一下你暗淡的目光。是的,匆忙劳碌,苦苦奔波,早使我们疲惫不堪。我们甚至不知道每个季节怎样来临,从不留意黄叶如花,装点你消逝的年华;甚至惊诧为什么这样快就下雪了呢。有一位俄国诗人在他的一首诗中提到,每到秋天,莫斯科街心花园里,都挂出一块小木牌,这块小小的木牌上写着四个字:小心落叶。这四个字久久挤在我的脑子里,我知道这是一个十分友善的提醒。落叶在脚下飘动,那是一种悲壮,一种无言的辉煌。看见那些苍绿蓬勃的枝叶,转眼间枯萎,不禁令人深思。许多无知和错误都过去了。我生命的绿树曾苍翠如水,我徜徉的脚步曾充满稚气,也漫不经心。在潮润的幼林中我挥霍着,因为我不相信春光能消逝,不相信几阵秋风就能像梳子一样,把树叶捋光。那是多么让人难以忘怀的时光,而今终于看到它一去不复返了!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时的欢笑是怎样惊散树上的群鸟,是怎样在绿草上滚向无涯的远方。我也记得那透明的欢笑,在清澈的河面上欢跳,在悠悠的白云上飘摇但从什么时候起,这一切竟被一团浓重的浊气所取代了呢?无法回想,我们生命里固有鲜活的枝杈,是怎样颓败的。如今只剩下光秃秃的躯干,孤零零地呈现着,令人伤感灰暗!我在丛林中漫步,树林也由此充满灵性,充满了爱与悲哀,美丽与死亡。在许多方面,应该承认,我们人类对自身的感悟远不及树木来得灵透。瑞士小说家赫曼黑塞把居所前后的每棵树都用自己亲人的名字命名,崇敬并爱戴它们。与它们低语,和它们交流,向它们倾诉。他把它们当作朋友、父兄。可见在他深邃的心灵里,有着比常人更悠远的世界,他由此在自然中获得了灵感和艺术生命。落叶无声,在萧瑟的秋风里,它仍怀有最后一次奋舞的悍勇。当它伏在柔嫩的枝条上,刚刚绽开鹅黄色的初梦时,它看到的是什么呢?是浩渺的长天,还是嘈杂的市井?融融春光中,那金黄的季节怎样孕育?又是怎样,一步一步,准确而缓慢地向它移来?在它离开母体的一瞬间,是平静快乐,还是惆怅郁怀?当它完成生命中仅有的一次飞翔,坠入大地无边的怀抱,是否会溅起一次悠远的回声?它在泥土和寒雪的覆盖下,会不会再一次叩响春天的大门,进入那永远穷绝的枯荣。小心落叶。这充满善意与博爱的提醒,也许就是对人自身的一种珍视,一种期望。对于这片小小的随风飘舞的落叶,假如你投以生命的关注,一股震颤会油然而生。你会感到这片不值一提的落叶实在是你自身的写照。而它却来得比你超脱,比你奔放,比你从容,面对落叶,你的思绪会被扯向生命的极限,跨越千年,包容万里。可否?让我在岁岁的深秋里,在你生命的花园里挂出一片木牌:小心落叶。(1)在第段中,“无知和错误”指的是什么? (2)第段中作者提到赫曼黑塞用亲人的名字给树木命名的作用是什么? (3)有人认为第段中作者用诗化的语言回顾了树叶的生命历程,对树叶即将离开母体,飘零枯萎,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和惋惜,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4)结尾部分运用第二人称和拟人手法直抒胸臆,联系具体内容说明这样写的好处。 (5)文中三次提到“小心落叶”,“小心”的含义是什么?三次提到“小心落叶”,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8. (17分)(2017衡阳)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各题。忘季羡林人一老,就容易忘事糊涂。我认识一位著名的画家,年过八旬以后,慢慢地忘事糊涂起来。我们将近半个世纪以前就认识了,颇能谈得来,而且平常也还是有些接触的。然而,最近几年来,每次见面,他把我的尊姓大名完全忘了。从眼镜后面流出来的淳朴宽厚的目光,落到我的脸上,其中饱含着疑惑的神气。我连忙说:“我是季羡林,是北京大学的。”他点头称是。但是,过了没有五分钟,他又问我:“你是谁呀!”我敬谨回答如上。在每一次会面中,尽管时间不长,这样尴尬的局面总会出现几次。我心里想:老友确是老了!前几年,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在富丽堂皇的北京图书馆的大报告厅里举行年会。我这位画家老友是敦煌学界的元老之一,获得了普遍的尊敬。按照中国现行的礼节,必须请他上主席台并且讲话。但是,这却带来了困难。像许多老年人一样,他脑袋里煞车的部件似乎老化失灵。一说话,往往像开汽车一样,煞不住车,说个不停,没完没了。会议是有时间限制的,听众的忍耐也决非无限。在这危难之际,我同他的夫人商议,由她写一个简短的发言稿,往他口袋里一塞,叮嘱他念完就算完事,不悖礼仪常规。然而他一开口讲话,稿子之事早已忘入九霄云外。看样子是打算从盘古开天辟地讲。照这样下去,讲上几千年,也讲不到今天的会。到了听众都变成了化石的时候,他也许才讲到春秋战国!我心里急如热锅上的蚂蚁,忽然想到:按既定方针办。我请他的夫人上台,从他的口袋掏出了讲稿,耳语了几句。他恍然大悟,点头称是,把讲稿念完,回到原来的座位。于是一场惊险才化险为夷,皆大欢喜。我比这位老友小六七岁。有人赞我耳聪目明,实际上是耳欠聪,目欠明。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其中滋味,实不足为外人道也。但是,我脑袋里的煞车部件,虽然老化,尚可使用。再加上我有点自知之明,我的新座右铭是:老年之人,煞车失灵,戒之在说。一向奉行不违,还没有碰到下不了台的窘境。在潜意识中颇有点沾沾自喜了。然而忘事糊涂就一点好处都没有吗?我认为,有的,而且很大。自己年纪越来越老,对于“忘”的评价却越来越高,高到了宗教信仰和哲学思辨的水平。苏东坡的词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他是把悲和欢、离和合并提。然而古人说:不如意事常八九。这是深有体会之言。悲总是多于欢,离总是多于合,几乎每个人都是这样。如果造物主不赋予人类以“忘”的本领,那么,我们人类在这么多的悲和离的重压下,能够活下去吗?人生下来,既能得到一点乐趣,又必须忍受大量的痛苦,后者所占的比重要多得多。如果不能“忘”,或者没有“忘”这个本能,那么痛苦就会时时刻刻都新鲜生动,时时刻刻像初产生时那样剧烈残酷地折磨着你。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忍受下去的。然而,人能“忘”,渐渐地从剧烈到淡漠,再淡漠,再淡漠,终于只剩下一点残痕;有人,特别是诗人,甚至爱抚这一点残痕,写出了动人心魄的诗篇,这样的例子,文学史上还少吗?因此,我必须给赋予我们人类“忘”的本能的造化小儿大唱赞歌。试问,世界上哪一个圣人、贤人、哲人、诗人、阔人、猛人,这人,那人,能有这样的本领呢?我还必须给“忘”大唱赞歌。试问:如果人人一点都不“忘”,我们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选自怀旧集,有删改)(1)概括“老友确是老了”的两件事。(2)找出表明文章写作思路发生明显变化的句子,并抄写在横线上。(3)品析语言。到了听众都变成了化石的时候,他也许才讲到春秋战国!(从修辞角度)(4)简要概括第段的内容,并说说该段在全文中的作用。(5)作者为什么要给“忘”大唱赞歌?(6)结合全文探究“忘”的两层含义。三、 古诗文阅读 (共2题;共22分)9. (15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方山子 , 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苏轼方山子传,有删节)【注释】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zo),字季常。光、黄: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折节:强自克制,改变初衷。(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相与步于中庭_晚乃遁于光、黄间_闾里之侠皆宗之_(2)下面句子中划线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 过岐亭 及鲁肃过浔阳(孙权劝学)B . 适见焉 见两小儿辩日(两小儿辩日)C . 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D . 方山子亦矍然 欣然起行(记承天寺夜游)(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4)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俯 而 不 答 仰 而 笑 呼 余 宿 其 家(5)阅读【甲】【乙】两文,苏轼和方山子的人生际遇有何不同?他们自我排遣的方式分别是什么? 10. (7分)(2016杭州)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月 夜【唐】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早 行【宋】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注】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偏知:才知。驼褐:用兽毛制成的上衣。(1)月夜描写的是_时节的景象,早行描写的是_时节的景象。(2)两首诗的最后两句都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请作分析。四、 写作 (共1题;共5分)11. (5分)(2016温州)根据要求作文。在这个时代,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与地球上任何一个人聊天,却可能不知道自己的邻居是谁。在本卷“现代文阅读(二)”中,一声“嘿,邻居”,一组“中国邻里关系调查”数据,或许会引起我们对邻里关系的关注,触发我们对邻里关系的深思。请就“邻里关系”这个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提示】你可以叙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进行文学创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