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中国蚕丝文化的历史与发展 姓名 王小俊 学号 10153045 学院 人文院 10 社工 2 摘要 中国是蚕丝的发源地 栽桑养蚕制丝织绸是我国古代对世界物质文明和精 神文明的一项重大贡献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 中国蚕丝已深深地渗透到历代社会 的诸多方面 对政治经济 社会组织 哲学宗教 文化艺术 生产生活等产生过 重大影响 从而形成独具风格的蚕丝文化 成为中华浩瀚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 然 而现在欧洲及日本的上等蚕丝比中国的质量还要好 这不得不值得我们反思 我们的蚕丝发展需要寻找新的出路 关键词 蚕丝文化 历史起源 传播 问题 发展出路 文 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 表示的是一个身有花纹坦胸而立的人 本意 是纹理 说文解字 解释为 错画也 即各色交错的纹理 后世引申为文物 典籍 礼乐制度文化教化等等 化 则是个会意字 出现稍晚 本意是教化 说文解字 解释为 教行也 即通过教育改变人们的言行 后世引申为改易 变化 生成等 文化 作为单一概念 一般指 文治 和 教化 与 武力 武功 相对 所谓文化 指人类群体在适应自然进而改造自然和改造自身的 社会活动中的方式方法及其产物 就其是方式方法而言 它表现出历时动态性 和共时多样性 就其是产物而言 它表现出物质性和精神性 它的核心是人的 行为方式 价值体系 符号是它借以传承的载体 从广义上来看 文化是指人 类在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物质 精神生产的能力及其所创造的财富 的总和 包括物质文化 精神文明和制度 它包含了器物 制度 精神等三个 层面 而从狭义上来看 文化主要是指精神生产能力与精神产品 今天的文化 是十九世纪通过日文从西方转译而来 拉丁文原义为耕耘 居住和操作 中世 纪以后 其意义延伸进而涵盖了神明祭祀 道德法律 精神修养诸领域 文化 是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 社会和自身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 文化是人类创 造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所谓蚕丝文化 是指栽桑 养蚕 缀丝 织绸与染织等先进技术及其物化而 生成的文明 中国是蚕丝的发源地 栽桑养蚕制丝织绸是我国古代对世界物质文 明和精神文明的一项重大贡献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 中国蚕丝已深深地渗透到历 代社会的诸多方面 对政治经济 社会组织 哲学宗教 文化艺术 生产生活等 产生过重大影响 从而形成独具风格的蚕丝文化 成为中华浩瀚民族文化的重要 内容 下面我将从中国蚕丝文化的起源 传播 影响 发展出路这四个方面来 简单谈一下中国的蚕丝文化 一 中国蚕丝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早在新石器时代 我们的祖先已经开始植桑养蚕 蚕丝的利用开始于渔猎 时代的末期 而养蚕开始于农业时代的初期即黄帝时代 相传黄帝之妃螺祖始 教民育蚕 周朝蚕桑生产已成为专业化 西汉时期的缫织技术已相当进步 长 沙马王堆出土了大批西汉前期的丝织品 这些丝织品织制得已相当精美 当时 丝织品的产量也很大 元封元年 公元前 110 年 汉武帝刘彻东巡海上 封 禅 泰山 在华北作了一次长途旅行 一路上用于赏赐臣僚的绢帛便有百万匹 当时朝廷用赋税的方式从民间征收的绢帛达五百万匹 据估计 那时候要织五 百万匹绢 至少须用鲜茧四十万担 西汉时代丝织品的精美和产量的丰富 固 然反映当时缫织手工业的水平 但也间接反映了当时蚕桑生产的发展情况 东 汉的蚕桑业又比西汉有进一步的发展 这从简书和帛书的消长上可以看出 简 书就是写在竹 木简上的字书 帛书就是写在绢帛上的字书 商殷时代 全是 简书 春秋战国时代绢帛生产较多 才有帛书 汉朝简书和帛书并行 不过西 汉简书多于帛书 到东汉后期 帛书大大超过了简书 可见东汉的绢帛生产比 西汉多得多 说明东汉的蚕桑生产比西汉更发达了 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新石器时期的若干个文化系统中心 出土了不同 形状的蚕纹陶罐和陶蚕蛹及纺轮 陶器是中华农耕文明起源的重要证据 而蚕 纹陶器可以推测其是用于饲蚕或盛蚕茧的容器 这是我国原始先民饲养家蚕的 重要佐证 而陶蚕蛹是仿蚕蛹形状而制作的原始艺术品 这体现我国先民以蚕 为图腾崇拜对象 新石器时期的蚕纹陶器和陶蚕蛹 是 7000 年前蚕丝文化萌芽 的重要证据 夏商周上古三代遗址出土大量的蚕纹青铜器 蚕形玉器 刻有 桑 蚕 丝 帛 及 蚕示 卜辞的甲骨等 青铜器在我国是重要的礼器而 非实用器物 国之大事 惟祀与戎 青铜器是王权的集中体现 在国之重器 上刻画蚕纹 足见蚕地位之高 而玉是 礼天 和 祭地 的重要礼器 玉蚕 体现先民对蚕的崇拜 蚕刻青铜器 蚕丝包裹的青铜器 玉蚕 体现了蚕丝是 中华文化最为核心的礼仪 祭祀活动中的重要元素 1 上述这些文物的出土 都有力地说明了我国蚕丝文化历史悠久 随着蚕丝事业的发展 我国形成了四大蚕业中心 齐鲁地区 衮豫地区 楚国旧地以及四川盆地 尚书 禹贡 记载 兖州厥贡漆丝 厥篚织文 青州噘篚檿丝 徐州厥篚元纤缟 扬州厥篚织贝 可见古代产丝地之广 但到了宋元以后 由于异族入侵是的人为破坏 棉花种植业的形成与发展 以 及经济重心的南移等原因 黄河流域的蚕桑业开始走向衰落 二 中国蚕丝文化的对外传播 蚕丝是我国古代文明产物之一 中国丝绸早在汉代以前就已输出 且闻名 于国外 史记 货殖列传 记载 乌氏倮 畜牧 及众斥责 求奇缯物 问献 遗戎王 戎王什倍其偿 与之畜 畜至用谷量马牛 秦始皇今倮比封君 以时 与列臣朝请 乌氏倮贩卖丝货 运销外国 竟成巨富 位同封君 列朝议事 中国丝绢在当时国际市场的身价 由此可见 公元前 1090 年至公元 900 年间 即周至隋末 中国的蚕丝文化主要通过 丝绸之路 向欧亚等地传播 其中向 东主要是传播到日本 向西主要传播到一些欧洲国家 向南则主要传播到印度 越南等国 根据印度学专家雅各比考证 公元前四世纪 印度孔雀王朝旃陀罗 笈多在位时 大臣高底里雅所撰书中不仅有支那之名 且谓该时丝已贩运至印 度 丝在印度除了做衣服外 还用作帝王的旌旗 临风招展 飒然有声 在其 它运销印度的商品中如樟脑 铁 铅 茶 银朱 荔枝 豆 马 花生中 丝 是首屈一指的畅销物 印度古代着名的 摩奴法典 将中国与希腊并列 史诗 摩诃婆罗多 中也有对中国丝的记载 梵文中许多与丝有关的字如 Cinapatta 成捆的丝 Cinamsuka 丝衣服 等 皆以 Cina 中国 这个字 做成组成的部分 可见中国丝对古代印度之影响 蚕丝文化的传播以 丝绸之路 为代表 汉武帝时期开辟横贯欧亚的 丝 绸之路 是中华民族第一次将 走出去 的理念付诸实践 丝文化在传承与传 播中始终伴随着文化濡化和涵化 并不断地发生着变迁 三 中国蚕丝文化的影响 蚕丝文化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半壁江山 夏鼐先生认为 中国是全世界第 一个最早饲养家蚕和缫丝制绢的国家 长期以来曾是从事这种手工业的唯一国 家 有人认为丝绸或许是中国对于世界物质文化最大的一项贡献 2 蚕丝文化是中国农耕文化的重要标志 对于中国的农业发展以及农耕观念 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蚕丝文化形成的地理环境是东亚大陆得天独厚的地理生 态条件 蚕丝文化植根的经济环境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模式 蚕丝文化根植 的社会结构形态是以家庭为基本细胞的宗法制社会 在这样的环境中 先民遵 从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凿井而饮 耕田而食 百姓 衣食为先 农桑 田蚕 耕织并重 耕读传家 世世代代繁衍在东亚这块大地 历代统治者治 国无不农桑并重倡导 农者 食之本 桑者 衣之源 奖劝农桑 教民田蚕 帝亲耕 后亲蚕 一夫耕 一妇蚕 农事伤 饥之本 女红害 寒之 源 等观点深入人心 达成官民之共识 同时蚕丝文化对于中国的礼教文化也 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尚书 益稷 载舜 禹古代圣贤论 十二章 丝绸服饰图 案 形成 垂衣裳而天下治 的礼教文化源头 蚕丝服饰成为等级文化的重要 外在标志 并形成了一个祖先 一种权力 一个核心的特殊礼治政体 吕氏 春秋 上农 中 帝亲耕 后亲蚕 的 先蚕礼 及 礼记 月令 中 季春 之月 后妃亲躬东乡蚕桑 以劝蚕事 分茧称丝以共郊庙之服 等 劝课农桑 的农政思想 体现了统治者对于蚕桑的重视程度 蚕织图 描绘饲蚕 缫丝 织绸的生产过程 配以精美的图文和朗朗上口的诗歌 成为融艺术 技术于一 体的教育百官及百姓栽桑养蚕的重要图谱 是统治者 为政以德 思想的实施 除了对中华民族自身的影响 蚕丝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它 是东西方科学和文化交流的纽带 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同时也影响着西方 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四 中国蚕丝文化的发展问题及出路 在经济 社会持续高速发展的今天 蚕桑文化因产业结构的变化和生态环 境的变迁 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虽然中国是蚕丝的发源地 是世界上最早 养蚕缫丝的国家 也曾一度是世界上唯一从事丝制事业的国家 但现在欧洲及 日本的上等蚕丝比中国的质量还要好 这不得不值得我们反思 虽然我们有技 术 但我们的蚕丝事业发展还需要创新与改革 在这一点上 我们需要向日本 学习 虽然日本丝绸产量小 但依然是丝绸大国 蚕桑丝绸科技发达是其中一 个重要的因素 将科技和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智慧树知道网课《美国社会与文化(浙江理工大学)》课后章节测试答案
- 2025年西宁市城区中考道德与法治试试卷真题(含答案及解析)
- 2025年中国可折叠吹风机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前景机遇研判报告
- 2025年中国可生物降解肥皂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前景机遇研判报告
- 湖南省部分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地理试题【附答案】
- 2025年中国晶圆玻璃基板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前景机遇研判报告
- 2025年药店营业员培训试题及答案
- 不同类型股权激励对市值增长的差异性分析
- 施工现场管理对绿色建材应用的推动作用
- 202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烟草专卖局(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当兵保密协议
- 《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考试复习题库(带答案)
- 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主题班会课件
- DL∕T 1919-2018 发电企业应急能力建设评估规范
- GB/T 24861-2024水产品流通管理技术规范
-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与指导课件(第二课时)
- DZ∕T 0283-2015 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规范(正式版)
- 人事专员简历模板
- 围手术期安全管理
- 软硬结合板的设计制作与品质要求
- 幼儿园食堂6T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