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 年刑法学 1 试题及答案 三 一、单项选择题 5 年 9 月被法院以投机倒把罪判处有期徒刑 5 年。修改后的刑法实施以后,李某提出申诉,理由是现行刑法无此罪名,要求改判无罪。法院应当如何处理 ?( ) 判无罪 持原判 年,改判为有期徒刑 2 年并予释放 15 岁 )先后唆使张某 (15 岁 )盗窃他人财物折价 1 万余元 ;唆使李某(19 岁 )绑架他人勒索财物计 2 000 余元 ;唆使王某 (15 岁 )抢劫他人财物计 1 500 元。路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 ) 架罪 新生婴儿啼哭不止,甲为了止住其哭闹,遂将仰卧的婴儿翻转成俯卧,并将棉被盖住婴儿头部。半小时后,甲再查看时,发现该婴儿已无呼吸,该婴儿经抢救无效死亡。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婴儿系俯卧使口、鼻受压迫,窒息而亡。甲对婴儿的死亡结果有何种主观罪过 ?( ) 某夺下宋某 的三角刮刀,并将宋某推倒在水泥地上,宋某头部着地,当即昏迷。王某随后持三角刮刀将宋某杀死。关于王某行为的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 0 条第 3 款,王某将抢劫犯杀死,属于正当防卫 面的行为是防卫过当 面的行为是故意杀人 日晚,乙撬门侵入甲的住宅后,被防卫装置击为轻伤。甲的行为是什么性质 ?( ) 不适时 构成犯罪 称要割下钱某的一只耳朵以教训她 “与人通奸 ”的不忠行为,面对钱某的苦苦哀求,赵某将刀扔在钱某面前转身离去。依照刑法规定,对赵某应如何处理 ?( ) 在现场望风,甲窃取丙的现金 3 000 元。丙发现后立即追赶甲和乙,甲逃脱,乙被丙抓住后对丙使用暴力。致丙轻伤。甲与乙的行为构成何罪 ?( ) 构成故意伤害罪 构成抢劫罪 二、多项选择题 15 周岁 )因喜好计算机,于某日深夜潜入一公司内盗窃价值 3 万余元的计算机原器件 (事发后均被追回 )。问:对陈某应当如何处理 ?( ) 轻处罚 ( ) 告人与犯罪嫌疑人 定人、记录人、翻译人、辩护人与诉讼代理人 可以是单位 不能是单位 其得知张某当晚在单位值班室值班时,即放火致使值班室烧毁,其结果却是将顶替张某值班的李某烧死。下列哪些判断不符合黄某对李某死亡所持的 心理 态度 ?( ) 击的结果却是导致乙重伤,同时导致乙身 边的丙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 ) 行并罚 手从柜台内拿出一个价值 2 300 元的戒指,握在手中。然后继续在柜台边假装观看。几分钟后售货员发现少了一个戒指并怀疑陈某,便立即报告保安人员。陈某见状,速将戒指扔回柜台内后逃离。关 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 ( ) 可以是为了他人实行犯罪而预备 于犯罪预备 可能成立犯罪预备 了适 用中止犯的规定减免刑罚之外,还应同时适用预备犯的减免规定 ( ) 届时乙因为生病而没有前往犯罪地点,由甲一人杀死丙 在境外购买了大量淫秽物品,然后,二人共谋共雇一条走私船回到内地,后被海关查获 立即叫乙: “现在是趁火打劫的好时机,我们一起去吧 !”乙便和甲一起跑到失火地点,窃取了商品后各自回到自己家中 0 倍,护士乙发现后请医生改正,医生说: “那个家伙 (指患者 )太坏了,他死了由我负责 ”。乙没有吭声,便按甲开的处方给患者用药,导致患者死亡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参考答案 C考查知识点刑法的溯及力。 解题思路和依据本题是刑法溯及力从旧兼从轻原则的适用范围问题。从轻只适用于 “未决案 ”,即法律生效前发生的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的案件。从旧兼从轻原则适用的范围是:该法规生效前发生的并且未决的案件,不适用于已决案。 2.参考答案 B考查知识点责任年龄。 解题思路和依据路某不满 16 周岁,依照第 17 条的规定仅对抢劫罪负刑 事责任。因此路某仅构成抢劫罪 (教唆 )而对教唆他人绑架和盗窃均不负刑事责任。 应注意的问题本题的难点: 6 周岁的人对绑架罪不负刑事责任。如果已满 14 不满 16 岁的人绑架又杀害人质的,依法按故意杀人罪负刑事责任。教唆他人犯抢劫罪,对教唆人按照抢劫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3.参考答案 D考查知识点过于自信过失与疏忽大意过失的区别。 解题思路和依据根据案情,凭常识就可排除故意。因此仅剩下过于自信过失与疏忽大意过失的分辨。区别要点是看事先有无预见。已经 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是过于自信过失 ;所以过于自信过失又称有认识的过失。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的,是疏忽大意过失,又称无认识的过失。就本题而言,作为职业护士是知道新生婴儿不可俯卧的,从案情介绍看,该护士半小时后又来查看,似乎表明她意识到危险性的,据此认为她事先已经预见行为的危险性,判断为过于自信的过失。 4.参考答案 D考查知识点正当防卫、防卫过当与事后防卫的区别。 解题思路和依据正当防卫成立的要件之一是 “不法侵害正在进行 ”,即所谓时间性或紧迫性要件。王某在遭到宋某抢劫时,将宋某打昏,完全是 正当防卫行为,并且还属于 “无过当防卫 ”的情形。如果王某的行为到此为止,是正当防卫。问题出在王某在宋某已经昏倒,不法侵害已经被有效制止的情况下,继续加害宋某。这种行为失去了正当防卫的紧迫性时间条件,不成立正当防卫。那么,王某“事后 ”加害宋某的行为,是否成立防卫过当呢 ?这是最迷惑人的地方。也是本题最要命的考点。成立防卫过当其实也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和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是一样的,只有一点差别,就是合法性条件,即防卫行为明显超过了必要的限度造成了重大损害。因此只有当行为具备正当防卫的条件仅仅是缺乏合法性条件的情况下 ,才有成立防卫过当的问题。如果缺乏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之一的,如时间条件 (不法侵害正在进行 )、对象条件 (不法侵害人 )、主观条件 (防卫目的 )不仅不能成立正当防卫而且也不成立防卫过当的。事后防卫行为就是故意犯罪,连防卫过当也不成立。行为人遭受不法侵害的事实,只能作为酌定情节考虑,如义愤、激动等等,不享受防卫过当法定宽大的量刑情节。 应注意的问题结合到本题,就是把把王某前面的正当防卫行为与事后的加害行为,分开评价。不因为前面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而决定后面的加害行为也是正当防卫的或防卫过当。也不因为后面的加害 行为是犯罪而否认前面的行为的正当性。只不过前面的行为是正当的,不追究责任。后面的行为是犯罪,当然要追究刑事责任。 5.参考答案 B考查知识点防卫方面的特殊问题。 解题思路和依据即预先安置防卫装置造成损害结果的,如何定性 ?对此,尚无定说。从正当防卫的基本原理上分析,关键看 “防卫装置 ”是否保持在法律能够允许的限度内。本题称 “防卫装置 ”,猜测起来大约还算是合理的。另外从仅仅造成轻伤结果来看,也没有超出社会能够容忍的限度。加上乙的行为相当严重,是撬门侵入住宅。所以,认为是正当防卫大概还是可以接受的 。 另外,从本题选项的关系上分析,唯一可选的答案是 能同时排除其它选项,满足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要求。如果选择 会出现 2 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如选择 C 项,则 二者必有一个能成立。如选择 A 或 D,则 C 同时成立。因为 A 或 D 的成立,是以 C 成立为前提的。 应注意的问题正当防卫的要件之一是紧迫性,因此如果预先安放 “危险装置 ”,超出了合理的限度,是不能成立正当防卫。应当属于防卫不适时,构成故意伤害罪。在我国对于私自在住宅门窗、果园、鱼塘架设电网 “防盗 ”致 人死亡的,不论被电击死者是否不法侵害人,通常都是要认定为犯罪的。在国外,一般认为预先安置危险装置 (如在度假旅游的别墅中 )造成损害的,不成立正当防卫。 6.参考答案 D考查知识点犯罪中止的认定和处罚 (刑法第 24 条 )。 解题思路和依据 1、认定:赵某持刀要割女友的耳朵,算是故意伤害,但在女友哀求下放弃犯罪,属于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成立故意伤害罪的中止。 2、处罚:刑法第 24 条规定: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 ;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 应注意的问题根据本题的案情,在 司法实践中是不可能认定为犯罪的。假如赵某说我只是吓唬吓唬而已,或者真的只想吓唬一下女友。那么凭什么认定为故意伤害罪 ?即使是真的动手加害了女友,但没有造成轻伤以上的结果,在实践中也是定不了罪的。赵某的行为只能证实是一种威胁、恐吓行为,对这种单纯的威胁、恐吓行为我国刑法没有规定为犯罪。所以,从故意伤害罪认定的角度,赵某的行为应当属于 “不处罚 ”的范围。这大约是不了解实务的人出的题。如果赵某有杀人的故意,则可以成立故意杀人罪的中止。 7.参考答案 D考查知识点共犯的成立与转化的抢劫。 解题思路和依据首先,乙在犯盗窃罪过程中,为了抗拒抓捕当场使用暴力,依法应当以抢劫罪论处。这也被称为准抢劫罪。这个问题相对简单。乙对丙的暴力作为由盗窃转化为抢劫的事由考虑,故无需考虑故意伤害的问题。其次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就是甲某构成乙某抢劫的共犯还是仅仅构成盗窃罪 ?这涉及共犯的认定。从共犯成立的一般条件看,必须在主观上具有共同的故意,这个共同故意特指故意内容在 “犯罪性质上相同的故意 ”。由这样犯罪性质相同的故意支配的犯罪行为,才叫共同犯罪行为。这叫 “犯罪共同说 ”。意思是共犯在什么东西上共同才叫共犯 ?犯罪 性质上共同才叫共犯。根据此说,甲某只有与乙某共同盗窃的故意和行为,没有使用暴力的行为和故意,不成立乙某抢劫的共犯。从不认为共犯的类型看,乙某的行为属于共同犯罪中的 “过限行为 ”,即超出了共同盗窃故意的范围。对此过限行为,由实施者单独承担罪责,其他共犯人对此过限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二、多项选择题 1. 查知识点刑事责任年龄。 解题思路和依据依据是刑法第 17 条的规定: “已满 16 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 14 周岁不满 16 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 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因不满 16 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 ;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根据该规定 15 岁的人对盗窃不负刑事责任因此不追究刑事责任,责令他的家长加以管教。 2.参考答案 查知识点犯罪特殊主体。 解题思路和依据要领是熟悉法条规定或具体犯罪的特殊主体。 A 选项所列的是脱逃罪的主体,而破坏监管秩序罪的主体范围略小于脱逃罪的,只包括依法被关押的罪犯 (已决犯 )。不包括嫌疑人 、被告人这样的被关押的未决犯。法律这样规定大约是因为惩罚脱逃罪着重点在关押秩序 ;而惩罚破坏监管秩序罪着重于监狱秩序。 B 选项有两点不妥: 辩护人与诉讼代理人 ”。 在刑事诉讼中 ”。 C、 D 二选项涉及金融诈骗罪的主体范围,对此刑法第 200 条对单位可否构成金融诈骗罪的主体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贷款诈骗罪与信用卡诈骗罪的犯罪主体都不包括单位。 应注意的问题关于特殊主体的掌握包括两方面: 律没有特别规定的,一般理解为当然包括自然人 ;至于单位主体必须依法有明 文规定为限。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理解为当然不包含单位主体。 般主体问题属于总则关于责任能力、年龄的一般规定 ;特殊主体属于分则各罪的特殊规定。着重掌握: (1)不包含自然人主体的情形。 (2)包含单位主体的情形。 (3)特殊主体。而这三种情形都需要用个案的方法掌握,即一个罪一个罪地记忆,非常麻烦,而且不值得。因此只能大致了解,然后结合推理。通常自然犯 (伦理犯 )不包含单位主体,如杀人、抢劫、盗窃等 ;反之,涉及经济、环境等法定犯 (行政犯 )包含单位主体的可能性较大。特殊主体主要是 记住常见罪的,尤其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一章中的特殊主体的犯罪。因为这涉及案件的侦查管辖归属于检察院还是公安机关。此外,渎职罪、贪污贿赂罪绝大多数是特殊主体,只要记住这两章的罪名中那几个不是特殊主体就可以了。 3.参考答案 查知识点间接故意的认定。 解题思路和依据间接故意的要点是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通常发生在追求一个犯罪结果 (张某死亡 )而放任另一个犯罪结果 (其他人死亡 )的场合。黄某对张某死亡结果是直接故意,对放火导致其他人 (李某 )死亡是间接故意。本题是非常典型的教科书式的说 明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例子。因为黄某本有放火杀人致人死亡的故意,所以排斥对行为直接结果 (死亡 )成立过失犯罪和意外事件。故 C、和 D、选项肯定不符合黄某对李某死亡的心态。 应注意的问题关于本题有 3 点值得一提: 某本想放火烧死张某,因为对象错误,实际烧死了李某,属于法律性质相同的对象之间的错误,黄某对李某死亡结果同样承担故意的罪责。 是故意杀人罪既遂。 某构成放火罪还是故意杀人罪 ?如何认定 ?要点是看是否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如果造成重大火灾并烧死了李某 ,应当认定为放火罪,李某死亡作为放火罪的结果,不必另外定故意杀人罪。如果没有引起重大火灾,也就是说没有实际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属于使用放火的方法杀人,仅成立故意杀人一罪。 4.参考答案 查知识点对象错误。 解题思路和依据甲本想杀害乙,却造成了丙死亡的结果,乙仅仅受重伤。对这种情况,比较合理的认定是:甲本有一个杀人的故意并实行了杀人的行为造成了一个死亡结果,完整地实行了故意杀人罪的全部事实,构成既遂。尽管实际死亡的人和预定杀害的人不一致,但是这种不一致没有超出故意杀人罪对象 “有生命的 人 ”的范围,属于具体对象的错误,不影响对实际发生的死亡结果承担故意罪责。解决对象错误的要领是看预定加害对象与因错误而实际加害对象之间在法律性质上是否一致。如果是一致的,就可让行为人对因错误而加害的对象承担故意罪责。本题就是这种典型的法律性质相同的对象之间的错误。甲欲加害的乙与实际加害的丙都是 “人 ”,都被涵盖在故意杀人罪 “人 ”的范围,法律性质相同。 本题的另一个考点是想象竞合犯的认定与处罚问题。甲一个杀人行为造成一死一重伤的结果,属于一行为犯数罪的情况。对想象竞合犯的处理原则是,择一重罪处罚,自然以一个杀 人罪定罪处罚即可。不必数罪并罚。 应注意的问题与本题这种法律性质相同的对象之间的错误相对应的,还有一种对象错误,即法律性质不同的对象之间的错误。比如,甲本想杀害乙,但因为认识或打击错误,该杀人行为却只造成了一头牛死亡的结果。因为 “人 ”与“牛 ”的法律性质不同, “人 ”是故意杀人罪的对象 ;而 “牛 ”是故意毁坏财物罪或破坏生产经营罪的对象。对此的认定是:行为人本有杀人的故意和行为,因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构成杀人罪未遂。其要领是牛死的结果不能等同于人死的结果,不能认定为杀人既遂。 5.参考答案 考查知识点盗窃犯罪形态 (既遂未遂 )的认定。 解题思路和依据要领是具体掌握各种情况下盗窃既遂尺度。像在商店柜台售货、小件商品的情况下,一般以行为人将财物在手中拿稳或放入衣兜、提包中或夹在腋下等为既遂。不以走出店堂为必要。本案陈某将首饰 “握在手中 ”伺机溜开之际被查获,已经既遂。明确了这一点,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犯罪既遂以后,就不存在成立中止的可能,只能是返还原物的性质。因此肯定 D、选项,排除 B、 C、二选项。 6.参考答案 查知识点犯罪预备的认定。 解题思路和依据 行为是否可能存在于共犯的场合。按常理推断,甲为乙犯罪而准备工具,如果乙成立预备犯,甲也随之而成立预备犯,这种情况可能存在,故认为正确。不过要注意的是,甲的行为同时也是帮助乙的共犯帮助行为。如果乙成立未遂犯或既遂犯,那么甲也随之而按照乙的未遂犯或既遂犯的共犯处罚,甲为乙犯罪而作的准备行为仅仅作为共犯帮助行为考虑。不按预备犯处罚。 罪的进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其一是 “实行阶段 ”、其二是 “预备阶段 ”。因为未遂犯发生的时间被限定在 “已经着手实行 ”的实行阶 段,不可能出现在预备阶段 ;预备犯发生的时间被限定在未着手实行犯罪的预备阶段,所以不可能出现在实行阶段。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讲,预备犯与未遂犯的区别要点是时间性,即 “是否着手 ”。唯独中止犯的发生的时间是 “在犯罪过程中 ”,不限定在实行阶段还是预备阶段,因此, “犯罪预备阶段的行为既可能成立犯罪中止,也可能成立犯罪预备 ”。如果是因为 “意志以外的原因 ”未能着手实行的,是预备犯 ;如果是因为 “自动放弃 ”而未着手实行的,是中止犯。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讲,中止犯与预备犯、未遂犯区别不是时间性,而是是否具有 “自动性 ”。 D 选项涉及预备、 未遂、中止、既遂犯排斥、吸收关系。对一个犯罪行为,只能按照最终的进度认定为一种形态。如果进展到既遂,就是既遂犯。行为人为此实施的预备行为,作为既遂行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考虑。如果在犯罪过程中因为自动放弃未能完成犯罪,则认定为中止犯,排斥认定预备犯和未遂犯,自然只能按照中止犯处罚原则处理,排斥再适用预备犯、未遂犯的处理原则。 7.参考答案 查知识点共犯认定。 解题思路和依据 、 D 选项涉及共同故意的认定。共同犯罪故意有两层意思: (1)性质相同犯罪之故意, (2)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母婴用品专业代购服务合作协议
- 遗产纠纷调节协议书
- 装修公司结算协议书
- 银行承兑抽屉协议书
- 酒店经营合伙协议书
- 首饰工厂订购协议书
- 乡村党建宣传栏协议书
- 餐厅设备租售协议书
- 跳舞团队免责协议书
- 解除劳务协议协议书
- 转让店铺轮胎协议书
- 2025年辽宁省盘锦市中考数学二模试卷
- 完整版新修订《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课件)
- (区县版)-中小学教辅材料征订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 文员岗位笔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制冷工职业技能竞赛参考试题库(共500题含答案)
- 2024年河北承德辰飞供电服务有限公司招聘真题
- 小米集团2024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ESG)
- 手机媒体概论(自考14237)复习题库(含真题、典型题)
- 晶圆缺陷检测算法-全面剖析
- 江苏省苏、锡、常、镇2025年高考物理三模试卷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