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认同与时代认同——评北京与伦敦奥运开幕式_第1页
民族认同与时代认同——评北京与伦敦奥运开幕式_第2页
民族认同与时代认同——评北京与伦敦奥运开幕式_第3页
民族认同与时代认同——评北京与伦敦奥运开幕式_第4页
民族认同与时代认同——评北京与伦敦奥运开幕式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族认同与时代认同 评北京与伦敦奥运开幕式 伦敦奥运的开幕式 给国人印象似乎很是深刻 网络上 评价自然不绝于耳 褒贬不一 喝彩的多数是普通网民 稍 有微词的多数是官方媒体 个人认为 这次开幕式还是不错 的 有些惊喜 而人们最热衷的是 将此次伦敦奥运开幕式与 08 年北 京奥运开幕式相比 时过境迁 鉴于两国的体制 文化以及 历史有太多的差异 通过奥运开幕式想要表达的东西也大相 径庭 单纯的比较一来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二来也实在无法 分出高下 举办奥运会对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家无疑是一个长久的 梦 自 19 世纪中叶中国开始真正走向世界以来的 100 多年 中 他在实现民族自决与国家富强的过程中 一直在追求的 是世界 特别是西方世界的认同 其中包括国家 社会和文 化 举办奥运会 无疑是圆了国人的一个梦 因而我们通过 奥运所要表达的东西太多太多 一方面作为一个新兴的工业体 他要融入世界 作为这 个世界上最大的转型中的国家 他从传统专制的窠臼中解脱 效仿西方 逐步构建起现代国家组织形式 实现现代化 同 时 他也正逐步患上所谓的国际认同 焦虑症 因此 他急于 表现自己 30 多年的建设成就 展现给世界他的一切 一个更 加开放的市场 更具宽松的文化环境 更加规范的制度 一 个更积极更具包容性的东方大国 另一方面他要通过奥运展现自己悠久的历史文化 体现 东方文明的魅力 象征他是东方文明的真正代表 最后 更重要的是 他要表现自己的崛起 不单单是国 家层面的崛起 更是民族的崛起 民族自信心真正意思上的 回归 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民族主义情绪 是对 1840 年鸦片战争以来的屈辱 误解 嘲讽的一次全面的反击 和正名 将这一切投射到奥运开幕式的艺术表达形式上 使得北 京奥运的开幕式承载了太多的期望 融入了太多的元素 作 为奥运的总导演 摄影出身的张艺谋采用了他的强项 对于 视觉效果的综合应用 采取所谓的 大手笔 大部头 用梦幻 一般的特效 磅礴的场景 庄重 恢宏的气势 以及泼墨般的 渲染 没人能够否认 北京奥运的开幕式是非常成功的 作 为第一次举办奥运会的国家 他给世界的是一种惊奇和震撼 这当然是需要钞票的 而在这背后 所体现的是一种深层 次上的对民族认同的追求与期盼 如果开幕式只是简单比较大小的话 谁都比不过中国 也就是说再怎么大也大不过北京奥运会了 所以 从某种程 度上来说 我们获得了 解放 我们当时就想 很好 好吧 我们要尝试另外一种不同的东西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导 演博伊尔 我们不能不感叹英国佬的狡猾 当然 一先一后 后者 总是有优势的 如果说北京奥运开幕式给人的是震撼 今年 伦敦奥运开幕式给人的则是温馨之感 作为张艺谋的同行 博伊尔在开幕式设计上同样也独具匠心 确实 英国没有那 么强大的国家机器 没有那么有力的举国体制 或者可以说 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将奥运开幕式搞得像北京那样的规 模 美国可能都不行 但是 这并不影响伦敦奥运开幕式的 成功 因为作为一个 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英国对国际奥林 匹克运动的贡献要远远超过了中国 他们也没有所谓的亟需 的 国家认同 更重要的是 他们已经举办过两届奥运会 更 有了一份自信与从容 以及自由发挥空间 同样 细心的观众都能看出 伦敦奥运开幕式对自己国 家的诠释也同样是非常成功的 一者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对 东方几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的描绘不同 伦敦开幕式除 了开头很短的展现了英国工业革命之前的田园风光之后 时 间轴大幅度后移 着力描述工业革命开始之后的变化 而这 正是这个国家对世界最大的贡献 开启的工业文明和现代化 文明 二者在歌颂伟大的成就的时候 他们并没有忘记对那段 历史的反思 历史学者雷颐先生这样评价伦敦奥运开幕式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最令我震惊的是表现了历史上的底层 圈地运动 童工 产业工人的辛劳 争选举权的妇女游行及 为此死亡的一位女性 在这种场合 这样表现自己国度的历 史 这才是对自己过去和历史的自信 最后 最使我赞叹的是 他们通过奥运开幕式不仅回顾 了本国工业革命时代以来对全世界的贡献 更将自己的目光 放到现在 回到了当下 他想告诉世界 英伦大地不仅能够创 造出铁与血的工业文明 也能够成就 NHS 这样的全民免费 医疗体系 不仅能够贡献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 也能 带来哈利波特与彼得潘 他有罗温 艾金森的搞怪 有 007 的 魅力 也有甲壳虫和滚石的疯狂 他展示的当下的活生生的 英国 他要表达的是大英帝国仍然在影响着世界 仍然在输 出自己的文化和思想 他要获得的是这个时代的认同 因此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艺术处理更为的宽松 更为的自由 更具 有人文主义关怀 还夹杂一些幽默的元素 当然 伦敦奥运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比如节目衔接过 于仓促 整个场面有那么一点混乱 可能由于东西方审美观 念有差异 电影导演丹尼 博伊尔大量采用了现场和电视插播 的方式让开幕式看起来像一场电影 有很多场景特写 这样 尽管照顾了电视观众 但现场观众很难看到这些镜头 觉得 开幕式缺乏气势和观赏性 这是北京奥组委开闭幕式运营中 心主任王宁的说法 虽然我对此人的说法不感冒 但还是有 些道理 最后 谈谈两个开幕式的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