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_第1页
概述_第2页
概述_第3页
概述_第4页
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概论,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学内容,回顾经络、腧穴、经气的含义,十二经脉气血变化针灸如何治疗疾病针灸治疗范围,教学目标与要求,了解经络和腧穴含义。掌握针灸技能。了解针灸治疗范围。,一、回顾经络腧穴基础知识,经络含义腧穴含义经气含义十二经脉气血变化,(一)经络,1、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2.黄帝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二)腧穴,1、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腧”通“输”,或从简作“俞”。“穴”是空隙的意思。2、黄帝内经又称之为“节”、“会”、“气穴”、“气府”等;针灸甲乙经中则称之为“孔穴”;太平圣惠方有称做“穴道”;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通称为“腧穴”;神灸经纶则称为“穴位”。素问.气府论解释腧穴是“脉气所发”;灵枢.九针十二原说是“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三)经气,1、李经纬、邓铁涛中医大辞典:“经气:运行于经脉中之气,亦称脉气。是先后天精气的结合物而运行、输布全身,不但指经脉的运动功能和经脉中的营养物质,而且是整体生命功能的表现。素问离合真邪论:真气者,经气也。”2、张志聪素问集注:“经气者,营卫血气也。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于经脉者也。,(三)十二经脉气血变化,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多气多血应记住。少血多气的有六条经,即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手太阴肺经和足太阴脾经。多血少气的有四条经,即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厥阴肝经。,二、针灸如何治疗疾病,1、灵枢.九针论根据十二经气血之多少,提出了:“刺阳明出血气,刺太阳出血恶气,刺少阳出气恶血,刺太阴出血恶气,刺厥阴出血恶气,刺少阴出气恶血”的治则。这就是说临床针刺时,凡多气多血之经,可采用毫针泻法或刺络放血法;多血少气之经,可采用刺络放血法,少用或不用毫针泻法;多气少血之经,采用毫针泻法,不宜刺络放血。,2、针灸补泻方法,疾徐补泻:进针时徐徐刺入,疾速出针者为补法,反之,进针时疾速刺入,徐徐出针者为泻法。,(1)单式针刺补泻手法,提插补泻 :主要是根据针体在穴位内提、插手法轻重来区分补泻的针刺手法。,捻转补泻:针下得气后,捻转角度小,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者为补法;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操作时间长者为泻法。 针灸大成:“补针左转大指努出,泻针右转大指收入”。,呼吸补泻:患者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为补;反之,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为泻。,开阖补泻:出针后迅速揉按针孔为补法;出针时摇大针孔而不立即揉按为泻法。,随迎补泻,灵枢小针解:“迎而夺之者,泻也;追而济之者,补也。”,复式补泻手法烧山火,1、操作方法(1)进针时,医者重用指切押手。(2)令病人自然地鼻吸口呼,随其呼气时,将针刺入浅层(天部)得气。(3)得气后,重插轻提,连续重复9次(行九阳数)。(4)再将针刺入中层(人部),重插轻提,连续重复9次(行九阳数)。(5)其后将针刺入深层(地部),重插轻提,连续重复9次(行九阳数)。此时,如果针下产生热感,少待片刻。(6)随病人吸气时将针1次提到浅层,此为一度。如针下未产生热感可随病人呼气时,再施前法,一般不过三度。(7)手法操作完毕后,留针1520分钟,待针下松弛时,候病人吸气时将针快速拔出,疾按针孔。,复式补泻手法透天凉,1、操作方法(1)在进针时,医者轻用押手。(2)令病人自然地鼻呼口吸,随其吸气将针刺入深层(地部)得气。(3)得气后,轻插重提,如此6次(行六阴数)。(4)再针提至中层(人部),轻插重提,如此6次(行六阴数)。(5)再将针提至浅层(天部),轻插重提,如此6次(行六阴数)。此时,针下产生凉感,称为1度。如果针下未出现凉感,可将针1次下插至深部,再施前法。但一般不超过三度。凉感不论在地部、人部或天部出现,可停止手法操作。(6)手法操作结束后,可随病人呼气将针缓慢拔出,不按针孔或者缓按针孔。,飞经走气,青龙摆尾法: 将针斜向浅刺,或先深后浅,针尖刺向病所,得气后,再将针柄缓缓摆动,以推动经气向远端传导。,飞经走气,白虎摇头法: 直刺捻转进针,直达深层,得气后将针快速左右摇动,边摇边提针。与此同时,于所针腧穴经脉的一端,用一手手指按压,让此端经脉关闭,使经气沿经脉向另一端传导运行,直达病所。,飞经走气,苍龟探穴法 将针刺入穴位后,先退至浅层,然后更换针尖方向,前后左右多向透刺,浅、中、深三层逐渐加深,如龟入土探穴四方钻剔。,飞经走气,赤凤迎源法: 先将针直刺入深层,得气后再上提至浅层,候气摇针,再插入中层,然后用提插捻转,结合一捻一放,形如赤凤展翅飞旋,以达通行经气的作用。,刺法灸法小结,毫针刺法 刺激经脉穴位-调气电针穴位注射灸法皮内针-刺激皮部-调气皮肤针-刺激皮部、浮络-调气血三棱针-刺激络脉-调血火罐-刺激皮部/络脉/经筋-调血为主头针-微针系统耳针-,针灸治疗范围,扁鹊曰:“疾之居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在血脉,针石之所及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