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0 2016 年 关于精准扶贫生态环境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为切实改善我县贫困村生态环境,结合县情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一)土地整治和地质灾害综合治理。 依托土地整治、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项目,至 2016 年,完成基本口粮田建设工程 54109亩,配套田间道路 134公里;在 18乡镇 31个行政村 64个自然村实施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工程,对全县 2402户 11467人进行易地搬迁安置。至 2020 年,建设高标准农田 41324 亩,配套田间道路 织 实施土地整治、成全县 14 个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有效预防地质次生灾害。 (二)林业生态和林业经济。 紧紧围绕创建全省核桃大县和全国生态示范县总体目标,巩固提升西灵山、三湾梁、铁炉梁、水清梁、石沟河流域、响水河流域 6个五万亩干鲜果示范基地建设成效,发展果品产业增收,发展林下经济增收,引导农民育苗增收,落实惠民政策增收,依托新一轮退耕还林、三北五期造林、天保二期工程等项目建设,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加快发展林业经济,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到 2016 年,贫 81 困村群众林业纯收入达 到 1700 元以上,到 2020年,贫困村群众林业纯收入达到 3100 元以上,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 上,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建立。 (三)草原生态保护。 通过落实补奖政策,进一步巩固草原保护建设成果,完善基本草原划定和草原规范化承包,落实草原禁牧,减轻草原放牧压力,遏制草原退化趋势,改善草原生态环境;调整牧草种植结构,扩大优良牧草种植基地建设,为减轻草场压力、发展草业提供物质基础;开展舍饲圈养,转变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切实做到 “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肉、减畜不减收”。到 2016 年,全县草原植被覆盖率达到 上; 2020 年达到85%以上,草原沙化、鼠害、超载过牧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同时建立起生态循环型畜牧业服务体系,标准化养殖场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比例达到 50%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率达到 80%以上,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较上年提高 5个百分点,综合利用率达到 70%以上。 (四)村容村貌整治。 以提升农民群众生活水平为目标,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农村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分层次、分步骤地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 着力建设一批村容整洁、环境优美、基础完善、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 2015年建成“万村整洁”村 35个,到 2016 年 55%以上的贫困村实现村庄环境整洁;到 2020 年,全县所有贫困村基本实现村庄脏乱 82 差全面治理,畜禽养殖区和居民生活区科学分离,垃圾污水得到有效处理,村庄绿化美化亮化。 二、主要工作 (一)强化国土资源整治 实施单位:国土局、水保局、农综办、农业局 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实现农田“地平整、土肥沃、旱能灌、涝能排、路相通、林成网”,既能显著增强农田防灾减灾、抗御风险的能力, 也可方便农机作业,充分发挥农机抢农时、省劳力、增效益的作用,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实施过程中项目建设工程内容包括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和防护林工程,力争到 2020 年全县实现梯田全覆盖。 土地整治项目: 项目涉及贫困户 4885 户、贫困人口 22110人。 2015年 个。分别为清水县金集镇潘山村等 3 个村土地整治项目、红堡镇等 7 乡镇 17 个自然村旧村庄复垦项目、松树乡下曹村土地整理项目,项目总投资 3670万元,建设总规模 增耕地面积 017年 个。分别为新城乡黄粱村土地整理项目、秦亭镇秦亭村土地整理开发项目、丰望乡磨上嘴土地整理开发项目、黄门乡下成村土地整理开发项目、红堡镇杜川村土地整理开发项目、红堡镇后川村土地整理开发项目、白驼镇姚黄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白沙乡太石村高标准基 83 本农田建设项目和万紫石材有限责任公司土地复垦项目,设总规模 增耕地面积 详见附表 1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 项目涉及贫困户1030 户,贫困人口 4781 人。到 2016 年,在新城乡的四合村、蒲魏村,黄门乡的台子村、下城村新修梯田 14057 亩,配套田间道路 里,项目建设资金为 元。在松树乡的文湾、椅山、李沟、代王,王河乡的全寨、成寺、后坪新修梯田14057 亩,配套田间道路 里,项目建设资金为 见附表 1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 项目涉及贫困户 1194户,贫困人口 5414人。到 2016年,在新城乡的大陆、王尧、杨壑、方湾、闫川村新修梯田 4050 亩,营造水保林 ,经济林 植人工草 ,封禁治理 建谷坊 20 座,新建田间道路 里,项目建设资金为 858万元;到 2020 年,在白驼镇姚黄、化岭、阳坪、梨湾、路山、白驼、折湾村新修梯田 8244 亩,营造水保林 济林8400 亩,种植人工草 900 亩,封禁治理 16230 亩,修建谷坊 36座,新建田间道路 目建设资金为 见附表 1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 项目涉及贫困户 622 户,贫困人口 2886 人。到 2020年,完成清水县樊河赵家沟小流域综合 84 治理工程,在新城乡 四合、蒲魏、李湾村新修水平梯田 6000亩,营造水保林 900 亩,建沟道谷坊 12 座,生产道路 10公里,建设资金为 元;完成清水县汪家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在王河乡全寨、成寺村新增梯田 ,营造水保林 草 690 亩,配套田间道路 里,新修沟道谷坊 13座,建设资金为 元(详见附表 1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到 2016 年,在秦亭镇新建 水渠 里 ,配套渠系建筑物 421 座,新修梯田19500亩,栽植护路护渠林 1440亩,新修田间道路 里,技术培训 3600人次,示范推广 2120亩。到 2020年,在新城乡、黄门乡规划建设 2 万亩高标准农田,新建 水渠 49 公里,新修梯田 20000 亩,栽植护路护渠林 820 亩,新修田间道路 84公里;技术培训 2400人次,示范推广 2100亩(详见附表 1 积极争取中央省市项目搬迁避让与工程治理的项目立项工作,配合发改、扶贫实施好精准扶贫项目。统筹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新型城镇化试点等项目,在项目选址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作为项目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的前提条件。 重点新农村和小城镇选址建设中注重地质灾害避让和防治,做到利弊权衡,统筹兼顾,从根本上改善我县生态及地质环境,为各类项目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工程: 项目涉及贫困户 1901 户、贫困人口 8972人。 2015年 2016 年,实施搬迁避让的乡镇村组有土门 85 乡西坡村、远门乡曹王村、贾川乡贾川村等 18 乡镇 31村,共完成全县 2402 户 11467 人的搬迁避让,投资估算 9608 万元。(详见附表 1 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工程: 项目涉及贫困户 1396 户,贫困人口 6258人。到 2016年,争取完成永清镇上水沟泥石流崩塌 治理、王家山滑坡治理、南道河滑坡泥石流综合治理,白沙乡鲁沟村滑坡治理,草川铺乡段山新村滑坡治理等工程,共需资金 7940 万元。到 2020 年,争取完成草川乡水泉新村滑坡治理,红堡镇蔡湾泥石流崩塌治理、崔刘村小河子沟泥石流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永清镇西李沟地质灾害综合治理,远门乡夜明村(曹王自然村、刘寨硬山自然村)一带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安业河流域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综合治理,白驼镇杨坪村一带滑坡地质灾害综合治理,白沙乡元坪村林儿组(二组)、太石村蔺家庄八组一带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别川河流域滑坡地质灾害综合治理等项目,共需资金 14900 万元(详见附表 1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整治的耕地,保持原承包权不变,继续由原承包人耕种。到 2016 年,全面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成所有贫困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土地流转率达到 20%以上;到 2020 年,所有乡镇健全土地纠纷调解仲裁机构。率先在贫困乡镇建立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和运行规则,推动贫困户资产变资本,资本促增收。强化惠农政策落实,全面落实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各 86 项奖补政策并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 (二)推进林业生态保护和林业经济 发展 实施单位:林业局、果业局、森林公安分局、山门林场、国土局、农业局 全县森林资源面积 亩,其中:林地 林地 木林地 保护好现有天然林资源 亩的基础上,加大森林资源管护力度,全面加强森林防火,实施 98 万亩国家公益林重点管护。到 2020 年,全县 30 万亩森林病虫害得到有效防治。以全县 121 个贫困村为重点,依托国家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大力实施造林绿化,提高生态公益林建设质量,加快森林植被 及其生态系统的恢复,进一步改善贫困村的生态环境,为区域生态、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详见附表 2)。 国家公益林生态补偿: 亩,其中国有权属 亩,集体、个人权属 偿标准每年每亩 县 49083 户农户每年可领到补偿资金 元;天保内纳入补偿面积 2 万亩,全县 1326户贫困户每年可领到补偿资金 元;到 2020年,全县 18个乡镇 260 个行政村 50409 户农户可领到补偿资金 元。 天保二期工程: 2015年至 2020年期间规划生态公益林建设 87 总任务 14 万亩,建设类型为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 6 万亩封山育林建设任务规划在 6 个国有林场, 8万亩人工造林分布在 9乡镇。 2015年至 2016年实施人工造林 亩,涉及永清、红堡、远门 3 个乡镇,涉及贫困户 3129 户、贫困人口 13861 人;2017年至 2020年实施人工造林 及永清、白驼、松树、王河、土门、金集等 6 个乡镇,涉及贫困户 3630 户、贫困人口 16503 人。 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 林业局负责在水土流失严重、生态区位重要的坡耕地上实施退耕还林 14 万亩。 国土局负责对符合退耕还林条件的 15 坡耕地,但与国土二调数据矛盾的土地类型进行调整。农业局负责退耕还林区域内土地类型的确定与土地权属的认定。 2015年至 2016年实施退耕还林人工造林 及永清、白沙、红堡等 12 个乡镇,涉及贫困户 10013户、贫困人口 47204 人; 2017 年至 2020 年实施人工造林 及全县 18 乡镇,涉及贫困户 5418户、贫困人口 24717人;退耕还林地每亩补助费 1500 元,其中种苗造林费 300 元、粮款补助 1200 元。到 2020 年,全县退耕农户可领到粮款补 助17892 万元。 三北五期工程: 依托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林业示范工程建设和渭河流域百万亩防护林基地建设工程,在全县范围内营造以水土保持、水源涵养为主要功能的乔、灌、草结合的防护林体系,尽快建成多树种、多层次、多结构、多效益的生态安全屏障。 2015 88 年 2016年规划人工造林 亩,涉及新城、永清、黄门等8 乡镇 40 个行政村,受益农户 3520 户,其中贫困户 2891 户、贫困人口 13441 人; 2017 年 2020年总任务量 中规划人工造林 亩、封山育林 及永清、白沙、远门等 12 乡镇 34 个行政村,受益农户 3250 户,其中贫困户 2653户、贫困人口 12088人。在营造三北防护林中,免费为贫困户提供每亩价值 300 元的苗木。 从 2015 年开始,继续实施全省核桃大县战略,以 6 个 5万亩优质干鲜果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平均每年以 5 万亩以上的速度稳步推进干鲜果基地建设, 2015年 2020年累计新发展 12万亩;对已保存的 亩干鲜果园(其中核桃 亩、苹果 亩)和以后逐年新建的果园进行全面巩固管理,每年建千亩以上提质增效标准化管理园18 处以上。到 2016年,全县发展干鲜果基地 中核桃 果 挂果面积达到 18万亩,产值达 2020 年,全县累计发展干鲜果基地 60万亩(其中核桃 48万亩,苹果 12 万亩),挂果面积达 48万亩,力争产值达到 现“人均两亩园、收入过万元”的奋斗目标(详见附表 2)。 依托森林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养殖、林产品加工和森林旅游,到 2020 年,林下经济总产值达到 17604 万元,参与农户 户 人(含退耕还林 89 户 人),参与农户户均年产值 3385 元,人均 750元,较 2015 年增长 。一是大力发展林下种植业。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 亩,产量 750 吨,产值 450万元,参与农户 1850 户;山野菜种植面积 亩,产量 3750 吨,产值1125 万元,参与农户 4710 户;林下套种经济作物 亩,产量 200 吨,产值 60 万元,参与农户 490户;发展苗林产业 410户,面积 展林菌栽植 1180 户,产量 432 吨,产值216 万元;建设速生丰产林基地 28 处,面积 亩;建设良种苗木基地 11处,面积 亩,产值 880万元。二是培育发展林下养殖业。发展林下养鸡 179户,数量 44万只,产值 3080万元;林区舍饲养牛 355户,数量 值 3400万元;林下养蜂 285 户,数量 箱,产值 690 万元。三是探索发展森林休闲旅游业。利用森林景观发展旅游 9处,收入 45万元;兴办农家乐、森林人家 28户,收入 56万元;利用森林旅游 发展餐饮、商品零售业 191 户,收入 382 万元。 按照道路和城镇绿化、工程造林、林业产业的需求,以乡镇道路、城市绿化工程造林为方向,改善贫困村的村容村貌,抓好名优稀特新品种的引进、繁育和推广,形成速生、常绿、灌木多元化发展。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农户参与、部门服务等措施,大力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种苗产业。积极培植一批贫困村苗木生产专业村、专业户,发展一批“苗木大乡”、“苗木大镇”。逐步形成“一条线、三大片”的格局,到 90 2016 年,以油松、刺槐、杨树、苹果、核桃、大樱桃、国槐、香花槐、塔柏 等为主的育苗面积 2000亩,产苗量达 3000 万余株,苗木产值达到 4500 万元,到 2020 年,各类育苗面积 3000 亩,产苗量达 5000 万余株,苗木产值达到 7500 万元。 按照“绿化、美化 、香化、净化”的工作思路,对省道两侧的绿化带进行补植完善,结合建制村通畅工程的实施,在县乡道两侧建设高标准绿化带。林带结构上坚持以乔木为主,达到点上成景、线上成荫、环上成带、面上成林。到 2016 年,高标准、高规格规划,绿化美化相结合,建成庄天二级公路观光绿化示范带,完成清社路、草丰路、桐温路、 金南路等县乡公路绿化补植 480公里,完成建制村通畅工程公路绿化 556公里;到 2020年,完成土云线、金贾线、黄新线、红太线等县乡公路绿化 800公里,完成建制村通畅工程绿化 602公里,产业路绿化 341公里;实现省道、县乡道和通村公路绿化美化亮化全覆盖。 在贫困乡镇、村开展到村到户林业技术服务,整合力量建立林业扶贫技术服务队,及时开展林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服务。重点推广地膜覆盖造林、乡土树种容器苗培育、芽苗嫁接、大树移栽、植被恢复、生态经济型树种培育等先进成熟实用技术,努力使林业科技成果推广 覆盖所有贫困村、贫困户,林业科技普及率达到 100。到 2016 年,累计培训贫困农民 10万人 (次 );到 2020 年,累计培训人数达到 20万人 (次 ), 91 使贫困户每户掌握 1 2项产业实用技术,参与 1 2 项产业增收项目。建立林果技术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免费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和指导。 (三)加强草原生态保护 实施单位:畜牧局 2015 年 2020 年,根据草场生态功能恢复情况,继续实施禁牧或者转为草畜平衡管理。按照国家落实补奖政策的要求,用中央财政下达的禁牧补助资金对实施禁牧的农户给予补助,依据国家划定 对黄土高原区禁牧补助,每年每亩补助标准为 。全县 亩禁牧草原,每年禁牧补贴资金 年共计禁牧补贴资金 牧补助资金通过惠农财政补贴“一册明一折统”的方式,直接发放到户。 2实施牧草良种补贴。 全县人工种草核定补助面积 40万亩,其中多年生草留床 年生草地 亩。按照省上政策,对我县已达到良种化的 每亩每年 10 元标准,逐年发放补贴。未达到良种化的 亩多年生牧草分五年改造完成良种化,每年改造 亩,按每亩 50 元标准,分 2 年补贴,第 1 年补贴 30 元,第 2 年补贴 20元。对我县已达到良种化的 7万亩一年生人工草地,按每亩每年10 元标准,逐年发放补贴。其余 亩一年生人工草地分五年改造成多年生牧草,每年改造 亩,按每亩 50 元标准, 92 分 2 年补贴,第 1 年补贴 30 元,第 2年补贴 20元。我县人工种草每年补贴资金 400 万元,五年共计补贴资金 2000 万元。 (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 实施单位:农工部、农综办、环保局、畜牧局、农业局、财政局 按照“整治为主、拆建为辅、突出特色”的 原则,紧盯农村“垃圾清运、污水治理、人畜分离、建筑材料和生产生活资料有序堆放”四个重点,因地施策,分层次推进整洁村环境综合整治,在贫困村普遍开展“四旁”绿化和“五清五改”活动,推进家庭卫生厕所改造、村庄公共空间整治,促进农村环境明显改善。一是整治村庄环境卫生。彻底清理村内巷道、房前屋后、村庄周边、公共场所的各类积存垃圾,彻底消除卫生死角,基本达到村内干净卫生,无暴露垃圾。二是构建村庄生活垃圾转运体系。至 2016 年,以贫困村为单位,构建覆盖县域的“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 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体系。 购置分类式垃圾收集箱 2400 个,贫困村每村户约 20 个;购置移动式垃圾收集箱 480 个,根据各村的人数分配,每村约 4 个;购置手推式垃圾保洁车 720 辆;购置挂钩式垃圾清运车 11 辆。三是推进人畜科学分离。全面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和太阳能,拆除家庭户外露天厕所,推行无害化卫生厕所,逐步改善入厕环境。四是提升村庄绿化亮化美化。广泛开展植树造林、绿化美化亮化活动,重点搞好村旁、路 93 旁、宅旁、沟旁“四旁”绿化,努力使村内村外、道路两旁及庭院内部绿树成荫、花草相间。五是建立长效保洁机制。每个行政村建立一个垃圾 填埋点(场),每个自然村按照每 15 户设置一个垃圾点或垃圾桶(箱),每个村至少有一支稳定的保洁队伍,配备专兼职保洁人员。六是健全农村基础设施。 2016 年 2020年,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 451个,总投资 元,硬化村内道路 952 公里,边沟水渠 米,建设村内公厕 272 座,垃圾收集点 522个,路灯 2418 盏,绿化树栽植 5416 株,其它项目59 个,将使 30 万人 /次受益。 加快推进畜牧业生态循环建设,进一步优化畜禽养殖环境,从源头上做好规模养殖小区(场)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 减量化工作,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循环发展。到 2020 年,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不低于75%,中小型畜禽养殖企业综合治理率不低于 55%。一是积极推进畜禽养殖小区(场)污染治理。重点针对水源地保护区、人口居住集中区等环境敏感区域的养殖场, 2015 年 2020 年完成永清镇苏 屲 养殖小区、金集镇瓦寨村养牛小区、天水海达养殖小区、康顺良种猪繁育场、宇新牧业有限公司、天水嘉泰牧业有限公司、黄门乡小河村太阳养殖场、土门乡朱王村养牛小区、贾川乡布谷养牛场、丰望乡磨上咀村养猪场、白陀镇姚黄村祥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污染防治 。二是积极探索推广畜牧业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模式。在粪尿的加工、运输、贮存、施用等关键环节上进行技术研 94 究和创新。积极引导各类协会、合作社、服务队组织,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延伸产业链条,实现粪污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利用。三是大力推广秸秆青贮饲草化利用。以肉牛产业大县建设为契机,以能繁母牛基地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大秸秆利用力度,积极推广全株玉米青贮微贮技术,提高秸秆利用率。通过 2 3年的扶持建设,秸秆利用率达到 60%以上。四是积极推广种草养畜模式。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重点发展规模种草,鼓励和支持养殖企业和草业公司 通过土地流转种植优质紫花苜蓿等优良牧草,实施种草养畜,降低饲草成本,增加养殖效益。 一是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以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建设为抓手,向贫困乡镇、贫困村倾斜实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到 2020 年底,主要农产品标准化覆盖率达到80%,“三品一标”农产品覆盖 90%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村。二是实施化肥零增长行动。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在设施农业及蔬菜、果树等作物上的应用,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全覆盖,确保每年实施各类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面积 80 万亩以上。三是实施农药零增长行动。大力推进专业 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有效提升病虫害防治组织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扩大低毒生物农药补贴项目实施范围,加速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应用,逐步淘汰高毒农药。四是着力解决农田残膜污染。到 2016年底,建成废旧农膜回收站 18个,废旧农膜回收点 40个,年回收废旧农膜 3000 吨以上,回收利用率达 85%以上,有效解决白 95 色污染难题,确保全县耕地面积稳定在 92 万亩。 (五)强化资金保障 严格执行项目建设程序和各项基本制度,探索和实践有效的资金管理运行机制,确保项目建设按照规划设计实施,提高项目工作效率,增加项目建设 的透明度,保证项目安全、资金安全、人员安全。项目实施阶段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招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制,成立计划财务部门和财务审计部门,实行专户、专管,并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审计,确保项目建设按期顺利进行。 三、责任分工 (一)精准扶贫生态环境支持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县级规划引导、部门协调推进、乡村为责任主体”的推进原则实施。各相关单位要统筹安排,明确各自职责,研究制定本单位精准扶贫生态环境保护支持计划实施方案,细化年度工作任务,按照完成时限倒排工期,建立精准扶贫项目帮扶工作台账,全面加快全县项目乡镇、项目村工作进度,确保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二)各相关单位要积极整合各类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业数据安全法律援助与处理合同
- 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合作研发实施协议
- 小产权房居住权分割与共有权变更及租赁合同协议
- 跨界合作授权独家补充协议书
- 跨国合作影视广告制作与全球市场推广服务协议
- 医疗查房车租赁及智能设备维护保养合同
- 游艇码头泊位租赁及船舶租赁与维修保养服务合同
- 共有产权住房离婚份额分割与财产清算协议
- 国际物流货物追踪与客户满意度提升服务合同
- 网络内容审核办公场地租赁及广告位合作合同
- 铁路沿线危树清理施工方案
- LY/T 2071-2024人造板类产品生产综合能耗
-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24-2025学年度语文园地五(课件)
- 重庆市巴蜀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 《中国名牌大学简介》课件
- 酒店防洪防汛培训
- 中小学校财务制度知识培训
- 2025年湖南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4年江苏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招聘高层次人才15人历年管理单位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心安即是归处读书分享
- 非虚构写作:公众故事与作者访谈-札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