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资料范本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同步练习新人教版编 辑:_时 间:_1邓稼先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宰割(zi) 筹划(chu) 鲜为人知(xin)B元勋(xn) 颤抖(chn) 锋芒毕露(lu)C摄制(sh) 诞生(dn) 风悲日曛(xn)D彷徨(png) 殷红(yn) 燕然勒功(l)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焦虑建意书鞠躬尽瘁亡国灭种B谣言 直肠癌 妇儒皆知 至死不懈C暑名 奠基人 马革裹尸 热泪满眶D仰慕 开拓者 蓬断草枯 层出不穷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战狼2总票房高达52亿.堪称20xx年夏季当之无愧的黑马电影。B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C李明同学将在操场上捡到的五十元钱交给了老师.这种拾金不昧的行为真是可歌可泣。D隐匿贡嘎机场旁边的一处静谧的湖泊.海拔四千余米.是一处鲜为人知的秘境。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良好的心态是奥运会运动员能否取得最佳成绩的重要因素。B邓稼先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和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C随着一团巨大的蘑菇云在中国大西北腾空而起.使中国第一颗地爆原子弹爆炸成功了。D20xx年9月.杨振宁携夫人再访山西大学.受到全校师生的热烈欢迎。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什么是正能量?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都可称为“正能量”。我们为什么要弘扬正能量?_。既隐藏着自信、豁达、愉悦、进取等正能量这两种能量.可以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当正能量不断被激发时.负面情绪会逐渐被取代.国家和个人的梦想也会慢慢实现一个国家.乃至一个人的内心都是一座“能量场”又暗含着自私、猜疑、沮丧、消沉等负能量ABC D6.本文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小标题.围绕“邓稼先”写了与他有关的六个方面的内容:历史背景_性格品质_沙漠创业_。课内精读阅读课文第三部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回答问题。7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_8选文介绍了两个人物.他们各有什么特点?_9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_10如何理解“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这句话的意思?_课外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回顾“两弹”实验秘闻罗坪1964年.张其彬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分配到酒泉基地.作为技术员参与原子弹、导弹结合实验.那年他28岁。张其彬到基地后.与基地所有的科技工作人员一起.夜以继日地进行认真仔细的实验前准备。两弹的发射日期.定在了1966年10月27日。然而.在实验前一天清晨.戈壁滩天气陡变:大风呼啸.天昏地暗如此恶劣的天气.实验还能否如期进行?下午三四点到实验场时.张其彬和大家都很担心。按规定.风速超过15米/秒.温度超过零下11摄氏度.就不能进行这个实验了。而当时最大风速达25米/秒.气温降至零下十几摄氏度。但在征求了气象专家的意见后.中央果断决定实验如期进行.所有的设备、人员按计划进场。据张其彬回忆.由于风沙太大.能见度太低.十几米外已视物不清。下午三四点.天空昏暗如夜.车队进场时.不得不集体编队打开大灯.一辆接一辆地紧跟着向目的地进发。车跟太紧怕造成追尾.稍一拉开距离.车就可能走丢。负责运载导弹和原子弹去两个地方进行测试的车队.竟然沿着电线杆走迷路.在走岔了50多公里才回归正途.3个多小时后终于到达目的地。10月26日下午5时.仪器终于检测完毕.但是大风又带来了另一个难题无法将导弹在风中顺利地竖到发射架上.只有组织人力拉绳子。开始时.16个人拉还不行.后来又增加了12个人。28个人拽着、扶着、拉着.配合着吊车.慢慢把导弹吊起来.再慢慢放下去.总算艰难地完成了这道程序。按计划.10月27日发射核导弹。为防止意外事件.当时兰新铁路停运.数百万群众紧急转移疏散。26日21时.地面准备工作完成.按要求.基地所有人员全部撤出。而地下室负责发射控制的.只留下了包括张其彬在内的七个人。当时的两弹结合发射塔.距离他们七人所在的地下控制室大约100米、深度4米。地下室面积总共十几平方米.一旦出现意外.谁也不能保证活命。于是.张其彬在日记本上写下了这样的句子勉励自己:活着.为党的事业而战斗;死了.为党的事业而献身!张其彬如今坦然承认.当时心里很清楚核武器实验的危险性。那时两弹结合的实验尚属秘密.不能明说.所以只能将其隐喻为“战斗”。此后.人们把当时留在现场的七人誉为“七勇士”.又称“敢死队”。10月27日晨8时45分.距发射仅剩下15分钟。在这最后15分钟里.张其彬跟操作员们一起进行最后的调试。十几平方米的小控制室里.满满当当的设备仪器在工作中散发出的热量.使室内温度迅速升高。室外地面上零下十几摄氏度.地下室里却是零上40多摄氏度。紧张忙碌中.七勇士汗流浃背.一个个热得头昏脑涨。张其彬称.不像现在电视上演的要喊点火.按按钮。当时他们就是按照程序.拧动钥匙。8时59分.参谋长下达命令:一分钟准备.开始倒计时!上午9点按时发射。地下室里.七勇士各有分工.聚精会神地眼睛紧盯着仪器。一片静寂中.只听表在嘀嗒嘀嗒地响.心在怦怦怦地跳五、四、三、二、一.发射!一阵火焰喷射.导弹携原子弹呼啸着腾空而去.转瞬间消失在浩瀚无垠的天幕。顾不上欢呼.也没有等到原子弹爆炸.七人中的徐虹、颜振清、刘启泉三人冲出了控制室。按照规定的程序.这时他们必须开始工作.基地上还有许多发射后的任务等待着他们。几分钟后.张其彬冲了上来喊道:爆炸了!当时大家的眼睛都湿润了。(选自人民周刊.有删改)11本文按照_顺序.以_为线索行文。(2分)12“两弹”发射前一天.研究人员遭遇了哪些难题?请简要概括。(4分)_13文中有多处环境描写.请任选一处.谈谈其作用。(4分)_14文中画线部分引用了张其彬日记中的话.有什么好处?(4分)_15你认为地下控制室留守的七个人.是否堪称“勇士”?请结合文意.表述理由。(4分)_16学完本课.为了表达对邓稼先的敬佩和热爱之情.班级决定开展以“走近邓稼先”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也来参加。(1)巧联妙对 阅读课文.根据上联.对出下联。要求下联中含有“邓稼先”三个字。上联:千载圆梦“神五”英雄杨利伟下联:_(2)栏目设计 从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20xx年9月15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成功发射.这一系列的发展表明我国科技人员在“两弹一星”精神的鼓舞下.在科技攻关上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请你根据相关资料.为“打开科技之窗”主题板报设计两个具体的栏目。_17原创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浪网对青少年追星人数比例的调查统计图某机构对青少年“追星对象”的调查统计图材料二青少年追星主要是因为他们需要偶像;其次就是借追星来摆脱孤独.寻找精神上的寄托;再则追星也是广大青少年心理的需求和情感宣泄的需要。他们都向往梦幻般的青春.生活在自己虚拟的世界中.幻想着自己成为闪亮的明星.成为顶尖人物.并以此作为生活的目标。对于青少年来说.要做到“偶像榜样化”.把偶像当作平常人看待.淡化对偶像的膜拜;另一方面.要将“榜样偶像化”.从身边的亲朋好友身上吸取成功的元素.将他们视为自我成长的偶像。(1)从材料一的统计图中.提取两条主要信息。_(2)综合两则材料.谈谈如何引导“追星族”不再疯狂追星。请你提出三点建议。_详解详析1解析 CA项.“鲜”应读“xin”;B项.“露”应读“l”;D项.“殷”应读“yn”。2解析 DA项.“建意书”应为“建议书”;B项.“妇儒皆知”应为“妇孺皆知”;C项.“暑名”应为“署名”。3解析 C“可歌可泣”的意思是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用在句中大词小用.显然不恰当。4解析 DA项.一面对两面.将“能否”删去;B项.句式杂糅.可改为“邓稼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或“邓稼先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和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C项.成分残缺.将“使”删去。5C6生平功绩民族感情热情赞颂7在与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写邓稼先.表现了邓稼先质朴、无私的品质。8奥本海默是一个在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锋芒毕露。邓稼先是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他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9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10说明只有中国传统文化才能孕育出邓稼先这样具有高尚品格的人物.也只有邓稼先这样的人才符合中国社会的需要.才能为民族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11解析 文中的几个段落开头都有表示时间推移的句子.由此可以判断是时间顺序。选文写的是张其彬在实验基地的见闻和感受.由此可以确定线索。答案 时间张其彬的见闻和感受12解析 第三至六段记叙了“两弹”发射前一天研究人员遭遇的几个难题.依次概括即可。答案 戈壁滩天气陡变.风速太大.气温过低;由于风沙太大.能见度太低.车辆容易迷路;无法将导弹在风中顺利地竖到发射架上;要紧急转移疏散数百万群众。13解析 首先找出典型的描写环境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分析描写了怎样的环境.渲染了怎样的气氛.烘托了人物怎样的心理。答案 (示例一)“戈壁滩天气陡变:大风呼啸.天昏地暗”作用:描写了戈壁滩恶劣的环境.说明了实验的难度之大.烘托了实验人员紧张、忐忑的心理。(示例二)“由于风沙太大.能见度太低.十几米外已视物不清。”作用:描写戈壁滩的风沙之大.说明实验车队行车的难度很大。14解析 日记体现的是人物的心声。解答本题.要分析这句话体现了张其彬怎样的精神品质。答案 侧面烘托了留守地下室的危险性和重要意义.表现了张其彬等人不怕牺牲、忠于党和祖国的崇高精神。15解析 结合第七至九段留守人员的工作环境、条件和任务来表述理由。答案 是。理由:地下室空间狭小.一旦出现意外.谁也不能保证活命;室内温度过高.紧张忙碌中.大家汗流浃背.一个个热得头昏脑涨.但大家各有分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质生产力的多领域结合
- 新质生产力布局未来展望
- 2025年微生物学专业知识应用考核模拟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全科护理护士技能操作能力测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心内科护理学模拟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药物制剂学口服溶解片的质量控制模拟评估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内分泌科糖尿病高血压并发症护理操作规范测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风湿病诊断和治疗试题答案及解析
- 2025年眼科疾病诊断与手术操作技巧模拟考试答案及解析
-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的银行业发展
- 压缩试验和固结试验
- YS/T 931-2013硝酸钯
- GB/T 20863.1-2021起重机分级第1部分:总则
- 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
- 高中通用技术会考试题及详解
- 肝性脑病(课件)
- 【名校】《三思而后行》 完整版课件
- 公司内部程序文件(格式模版)
- 泛光施工招标文件
- 旅游策划实务整套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课件汇总(最新)
- DB23∕T 2661-2020 地热能供暖系统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