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植物组织 1 表皮和周皮的区别和联系 1 表皮一般是单层细胞 周皮一般是有多层 细胞构成的 2 表皮一般是活细胞 而周皮的木栓层是死细胞 3 表皮具有气孔 而 周皮具有皮孔 4 表皮来源顶端分生 而周皮来源侧端分生组织 木栓形成层形成 2 分生组织分类及各类分生组织结构特点和导致结果 分类 按来源和性质分 原分生组 织 初生分生组织 次生分生组织 按在植物体上的位置分 顶端分生组织 侧生分生组织 居间分生组织 结构特点及导致结果 原分生组织来源于胚性原始细胞 细胞较小 近于 等直径 细胞核较大 细胞质丰富 无明显液泡 有强 烈持久的分裂能力 位于根尖 茎 尖的顶端 初生分生组织由原分生组织衍生 次生分生组织是由某些成熟组织细胞脱分 化 重新恢复分裂能力形成 细胞呈扁长形 明显结构液泡化 一般位于器官的侧方 顶端分生组织位于组织根 茎及各级分支的顶端 包括最顶端原分生组织及其衍生的初生 分生组织 它们 的分裂活动可以使根和茎不断伸长 并在茎上形成侧枝和叶 使植物体扩 大营养面积 茎的顶端分生组织最 后还将产生生殖器官 侧生分生组织位于裸子植物和 双子叶植物根 茎周围 与器官的长轴方向平行排列 包括维管形成层和木 栓形成层 维 管形成层的活动能将根和茎不断增粗 以适应植物营养面积的扩大 木栓形成层的活动是 使长 粗的根 茎表面或受伤的器官表面形成新的保护组织 居间分生组织穿插于已分化 成熟组织区域之间 是顶端分生组织衍生 遗留在某些器官局部区域的分生组 织 3 薄 壁组织结构特点 1 在植物体中薄壁组织是最基本 最少特化 分布最广的一类细胞群 2 细胞中含有细胞核和质体 线粒体等多种细胞器 液泡发达 细胞间隙明显 初生壁较 薄 故称薄壁细胞 3 薄壁细胞能分化形成同化组织 储藏组织 通气组织以及特化成传 递细胞 同化组织细胞含有叶绿体 营光合作用 多分布在叶片 叶柄和幼茎 幼果的近 表层部位 储藏组织细胞较大 近等径 细胞内积储大量后含物 根 茎的皮层和髓 果 实的果肉以及种子的子叶 胚乳中常有发达的储藏组织 有的储藏组织特化为储水组织 通气组织细胞间隙发达 形成宽阔的气腔或曲折连贯的通气道 有些植物的组织中具有星 状石细胞或内生 毛状物 传递细胞是一类特化的薄壁细胞 细胞壁非木化 向细胞腔方 向内突生长 形成了乳突状 指状 丝状的 突起 弯曲分枝 细胞壁内的孔隙较大 细胞 壁内的孔隙较大 细胞质膜紧贴于内突壁 细胞核较大 细胞 质较浓 具有丰富的线粒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核糖体 4 分泌组织结构特点 1 外分泌结构 a 蜜腺 分泌蜜汁 的多细胞腺体 由表皮及其内层细胞共同组成 大多数位于花部 与传粉有关 花外蜜腺 起保护作用 b 腺毛 具有分泌粘液 水分 保护幼嫩茎叶的作用 分为头部和柄部两部 分 头部有分泌物质功能 c 盐腺 一些盐生植物的分泌结构 可将体内过多的盐分排至 器官的表面 有助于适应盐环境 2 内分泌结构 a 分泌腔 溶生分泌腔 裂生分泌腔 b 分泌道乳汁管 能分泌乳汁的管状结构 无节乳汁管源于胚性细胞 由单个细胞发育而 来 有节乳汁管由 多个长形细胞端壁溶解后相互连接形成 不同植物乳汁的颜色有差异 4 顶 端分生组织 封闭型 根中的各部分都是由各自的原始细胞构成 在顶端分生组织中为各自 独立的三个细胞层 1 原表皮 形成表皮和根冠 或只形成根冠 2 基本分生组织 形 成皮层 1 3 原形成层 形成维管柱 5 根的初生结构及其功能 1 表皮 机械保护 防止皮层中过 多水分的散失 2 皮层 外皮层 皮层薄壁组织 内皮层 3 维管柱 a 中柱鞘 中柱鞘 细胞具有潜在的分生能力 可形成不定根 不定芽 侧根及 部分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 b 初生木质部 原生木质部 后生木质部 c 初生韧皮部 原生韧皮部 后生韧皮部 d 薄壁 细胞 e 髓 有或无 6 根的次生结构的形成过程 1 微管形成层的发生与活动 内始式 2 木栓形成层的发生和活动 中柱鞘细胞恢复分裂能力 形成木栓形成层 木栓形成层进 行平周分裂 向 内分裂形成栓内层 向外分裂形成木栓 这三部分合在一起形成周皮 3 根的次生结构 动物学考试重点 一 名词解释 生物圈 又称生态圈 是地球上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生物圈只占据地 球表面的一个薄层 由大气圈 生物圈 水圈 岩石圈及生活在其中的生物共同组成 生 态系统 群落连同其生活的物理环境所构成的能量物质的转化和循环系统 生态系统 种 群 占有一定地域一个种群同种个体的自然组合 种群 群落 栖于一定地域或生境中各 种生物种群通过相互作用而有机结合的集合体 群落 迁徙 是鸟类对环境条件变化的一 种积极的适应本能 是每年在繁殖区与越冬区之间的周期性迁居 迁徙 晚成鸟 出壳后 雏鸟尚未发育充分 光裸或巨稀疏绒羽 未睁眼 须由亲鸟饲喂 在巢内继续完成后期发 育 晚成鸟 才能独立生活 早成鸟 孵出时雏鸟充分发育 被有密绒羽 眼已张开 腿脚 有力 绒羽干后即可随亲鸟觅食 早成鸟 胎生 绝大多数哺乳动物为胎生 他们的胎儿 借胎盘和 母体联系并取得营养 在母体内完成发育过程成为 胎生 幼儿产出 胎盘 为 哺乳动物特有 由胎儿的绒毛膜和尿囊与母体子宫壁的内膜结合起来形成的 胎盘 洄游 有些鱼类生活史的不同阶段 在一定的季节 沿着固定的方向 聚集成群做有规律的长距 离迁移运动 洄游 以转换生活环境的方式满足对生殖 觅食 越冬所要求的适宜条件 经过一段时间后又返回原地的现象 逆行变态 在变态过程中 幼体的尾连同内部的脊索 和尾肌萎缩消失 神经管退化成一个神经节 感觉器官 逆行变态 消失 咽部扩大 腮裂 数目增加 内脏位置发生改变 形成被囊 经过变态 失去了一些重要构造 形体变 得更 加简单的变态方式 单循环 血液在体内只有一条循环路线 血液从心脏压出经腮完成气 体交换后不返回心脏 进入背大动脉送 单循环 至身体各处 离开器官组织的缺氧血沿静 脉回流到心脏 双循环 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心脏分四个腔 心房与心室已经完全分隔开 使体循环回心脏的缺氧血和肺循 双循环 环回心脏的富氧血进入心室后完全分开 即为双 循环 提高了血液循环效率 体循环 血液由左心室进行主动脉 再流经全身各级动脉 毛细血管网 各级静脉 最后汇集到上 下腔静 体循环 脉 流回右心房循环 肺循环 血液由右心室进入肺动脉 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 再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 肺循 环 双重呼吸 鸟类特有的 不论吸气或呼气肺内均能进行气体交换的现象 双重呼吸 双 重调节 鸟类特有的 不仅能改变晶状体的形状以及晶状体与角膜间的距离 还能改变角 膜的曲度的视力 双重调节 调节方式 肾单位 组成肾脏的基本结构单位 由肾小管和肾 小体组成 肾单位 原尿 刚渗入肾球囊的尿液 原尿 终尿 经过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 收水分 无机盐和葡萄糖等以后的尿液 终尿 次生腭 在口腔顶壁由前颌骨 上颌骨的 腭突 以及颚骨 翼骨形成的水平分隔 将口腔和鼻腔完全分隔开 次生腭 使内鼻孔后 移 二 论述题 1 两栖类对陆地生活的初步适应性和不完善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适应 性 出现了五指型的附肢 使前肢获得了较大的活动范围 有利于在陆地上捕食和协助 吞食 脊柱出 2 现了颈椎和荐椎 腰带直接与脊柱的荐椎相连 对身体的支撑力和推进增加初步解决了在 陆地上运动的矛盾 成体用肺呼吸 初步解决了从空气中获得氧的矛盾 随着呼吸系统的 改变 循环系统也由单循环改变为不 完善的双循环 皮肤出现轻微角质化 大脑半球分化 较鱼类明显 大脑顶部出现了原脑皮 出现了中耳能将 通过空气传导的声波扩大并传导到 内耳 出现了眼睑和泪腺 能防止眼球干燥 口腔中出现了口腔腺 可以 润湿食物 利于 吞咽 不完善性 皮肤角质化程度不够高 不能有效的防治水分的蒸发 四肢还不够强 健 肺呼吸还不完善 还 要依靠皮肤辅助呼吸 胚胎无羊膜 繁殖要在水中进行 体温不 恒定 要经过特殊的冬眠阶段 2 为什么说爬行纲是真正陆生的脊椎动物 答 四肢 强健有力 前后肢均为五指型 末端具爪 善于攀爬 疾驰和挖掘活动 皮肤特点是表皮 高度角 质化 外被角质鳞片 可有效防治体内水分蒸发 脊柱已经分化成陆栖脊椎动物共 有的颈椎 胸椎 腰椎 荐椎 尾椎等五个区域 使头部获得更强大灵活性 加强了后肢 承受重力负荷 出现胸廓 保护内脏器官和 加强呼吸作用 肺的结构比两栖类复杂完全靠 肺呼吸 肾脏的排泄废物以尿酸为主 减少水分丢失 体内受 精直接发育 产大型羊膜卵 心脏具一心房一心室 心室中出现了不完全隔膜 鳄类为完整隔膜 血液循环 为不完全 双循环 3 鸟类与飞翔生活相适应的特征有哪些 答 外部形态 具有羽毛 使身体 呈流线型 有利于减小飞行阻力 也有利于减轻体重 有些羽毛是构成 飞翔器官的组成部 分 运动系统 头骨薄 中间有气腔 骨中空 有气腔 减轻体重 胸骨肋骨和胸椎构成 的胸廓不能运动 有利于飞翔 肌肉集中于躯干部 有利于飞翔时保持重心稳定 消化系 统 无牙齿 无直 肠 不贮存粪便 消化道短等有利于减轻体重 呼吸系统 有气囊 为 双重呼吸 既有利于获得氧气 也有 利于散热 还有利于减小比重 排泄系统 无膀胱 不贮存尿液 有利于减轻体重 生殖系统 生殖腺只在 生殖季节发育 非生殖季节退化 雌鸟只发育一侧生殖腺 有利于减轻体重 4 羊膜卵的出现及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答 羊膜卵在胚胎发育期间发生羊膜 绒毛膜和尿囊等一系列胚膜 羊膜卵外包有石灰或纤维 质硬壳 能维 持卵的形状 减少卵内水分蒸发 避免机械损伤和防止病原体入侵 卵壳具 有通透性 能保证胚胎发育时进 行气体代谢 卵内贮存丰富的卵黄 保证胚胎在发育过程 中得到足够营养 在胚胎发育早期 胚胎周围的胚 膜向上发生环状褶皱 不断向背方生长 包围胚胎 在胚胎外构成两个腔 羊膜腔和外体腔 羊膜腔内充满 羊水 使胚胎能在液体 环境中发育 能防止机械损伤 另外 还形成尿囊可以收集胚胎发育过程中产生的代 谢废 物 另外尿囊与绒毛膜紧贴 其上有丰富的血管 胚胎可以通过多孔的卵壳或卵膜与外界 进行气体交换 羊膜卵的出现 是脊椎动物从水生到陆生进化过程中产生的一个重大适应 它解决了在陆地上繁殖的问题 使羊膜动物彻底摆脱了水的束缚 5 恒温的出现及在动 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答 大大的提高了代谢水平 高而恒定的体温促进了体内各种酶的活 动 可以使各种酶的催化反应获得最大 的化学协调 显著提高了恒温动物快速运动的能力 有利于捕食和避敌 高温下 机体细胞 贴别是神经和 肌肉细胞 对刺激的反应迅速而持 久 肌肉的粘滞性下降 使肌肉快速而有力 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 扩大 了生活范围 特 别是在夜间积极活动能力和得以在寒冷地区生活 6 胎生和哺乳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答 哺乳动物发展了完善的在陆地上繁殖的能力 使后代的成活率大大的提高 这是通过 胎生哺乳实现的 绝大多数哺乳动物均为胎生 他们的胎儿借一种特殊的结构 胎盘 和 母体联系并取得营养 在母体内完成 胚胎发育过程 妊娠 而成为幼儿时产出 产出的幼 儿以母体的乳汁哺育 哺乳类还具有一系列复杂的本能 活动来保护幼兽 胎生哺乳的方式 为哺乳类的生存提供了广阔前景 它为发育的胚胎提供了保护 营养以及 稳定的恒温发育 条件 是保证酶活动和代谢活动正常进行的有利因素 使外界环境条件对胚胎发育的不利 影 响减小到最低程度 这是哺乳类在生存斗争中优于其他动物类群的一个重要方面 哺乳 是使后代在优越的营 养条件下迅速的发育成长的有利适应 加上哺乳类对幼崽有各种完善 的保护行为 因而具有远比其它脊椎动 物类群高的多的成活率 与之相关的是哺乳类所产 的幼仔数目显著减少 胎生哺乳是生物体与环境长期斗争 的产物 低等的哺乳类尚遗存卵 生的繁殖方式 但用乳汁哺乳幼仔 高等哺乳类胎生方式复杂 哺乳幼兽行 为亦异 说明 现存种类是以不同方式 通过不同途径与生存条件斗争 并在不同程度上取得进步而保存 下来 的后裔 7 鱼类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特征 答 身体分为头 躯干和尾部 缺少 颈部 因此头不能灵活转动 鱼进食时可以以一个腺体将杂物排除体外 大部分鱼类有鱼 鳔 可以调节比重 用于在不同的水层中移动 但是底栖鱼类没有鱼鳔 体被骨质鳞片或 盾 鳞鱼的侧线可以感知声音与平衡 大多数鱼体呈纺锤形 皮肤富有单细胞粘液腺 体表 被有角质鳞片 增强 了保护机能 并可减少游泳时的阻力 终生生活在水中 以鳃呼吸 血液循环为单循环 代谢率低 适应低 氧环境 排泄以水溶性排泄物为主 靠躯干分节的 肌节的波浪式收缩传递和尾部的摆动获得向前的推进力 3 有良好的调节体内渗透压的机制 淡水鱼排低渗尿 海水鱼排高渗尿或者具有盐腺 生态学重点 10 一 名词解释 10 空 10 名词解释 10 环境 1 环境 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 物群体以外的空间 以及直接 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 切事物的总和 由 许多环境要素构成 环境因子 2 环境因子 生物体外部的全部环境要素 单体生物 3 单体生物 个体清楚 基本保持一致的体形 每一个体来源于一个受精卵 个体的形 态和发育都可以预 测 如鸟类 兽类 昆虫等 构件生物 4 构件生物 由一个合子 发育成一套构件 然后发育成更多的构件 形成分支结构 由这些构件组成个体 发育的 形式和时间是不可预测 如水稻 浮萍 树木等 同资源种团 5 同资源种团 生物群 落中 以同一方式利用共同资源的物种集合 即占据相似生态位的物种集合 内禀增长能 力 6 内禀增长能力 在种群不受限制的条件下 即能够排除不利的天气条件 提供 理想的食物条件 排除 捕食者和疾病 我们能够观察到种群的最大增长能力 rm mm 最大的瞬时增长率 即内禀增长率或内禀增 长能力 在没有任何环境因素 食物 领 地和其他生物 限制的条件下 又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增 殖速度称为种群的内 禀增长率 intrinsic growth rate 记作 rm 生物群落 7 生物群落 在同一时间 聚集在同一地域或生境中的各种生物种群有规律的集合 生态系统 8 生态系统 指在 一定的空间内 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相作用 互相依存而 构 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这个生态学功能单位称生态系统 生态交错区 9 生态交 错区 不同的群落之间交错的不同群落中物种共存的地区就称为生态交错区 生态交 错区又称群落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带 是两个或多个生态地带之间 或群落之间 的过渡区 域 10 边缘效应 10 边缘效应 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势 称为边缘效应 指缀块边缘部分由于受外围影响而表现出与缀块中心部分不同的生态学 特征的现象 11 次级生产 初级生产以外的生态系统生产 即消费者利用初级生产的产 品进行新陈代谢 经过同化作用 11 次级生产 形成异养生物自身的物质 称为次级生产 secondary production 或第二性生产 12 生物量 12 生物量 某一特定观察时刻 某一空间范围内 现有有机体的量 用单位面积或体积的个体数量 重 量 狭义的生物量 或含能量来表示 因此它是一种现存量 单位空间内 积存的有机物质的量 13 优 势种 13 优势种 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称为优势种 它通常指的是那些个体数 量多 生物量高 生活能力较强 即优势度较大的物种 14 关键种 14 关键种 生物群落中 处于较高营养级的少数物种 其取食活动对群落的结 构产生巨大的影响 称关键 种 指的是其消失或削弱能引起整个群落和生态系统发生根 本性的变化的物种 它是优势种或建群种中的 一部分 15 生态价 15 生态价 生态 每种生物对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生态学上的最低点和一个最高点 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 的范围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 16 初级生产 16 初级生产 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通过 光合作用 吸收和固定太阳能 从无机物合成 转化成复杂的有机 物 由于这种生产过程 是生态系统能量贮存的基础阶段 因此 绿色植物的这种生产过程称为初级生产 primary production 或第一性生产 17 适应 生物对环境压力的调整过程 17 适应 生物所具有的有助于生存和生殖的任何遗传特征 18 生态位 18 生态位 指生物 在环境中所处的位置 包括它发现的各种条件 所利用的资源和在那里的时间 在生态 因子变化范围内 能够被生态元实际和潜在占据 利用或适应的部分 称作生态元的生态 位 19 生物学零度 19 生物学零度 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 植物生长发育需要 的下限温度 遗传学重点 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 从细胞上一次分裂完成到下一次分裂结束的一段历程称为细胞周期 包含一个分裂间期和一个分 裂期 染色体形态 染色体形态 1 组成 着丝粒 长臂和短 臂 2 着丝点对于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向两极牵引具有决定性作用 3 次缢痕 随体是 识别特定染色体重要标志 4 4 某些次缢痕具有组成核仁的特殊功能 染色体数目 一般来说 各种生物的染色体数 目都是恒定的一些生物的染色体数目 2n 生物染色体的一般特点 生物染色体的一般特 点 1 数目恒定 2 体细胞 2n 是性细胞 n 的两倍 3 与生物进化程度无关 可用于物种间的分类 4 染色体数目恒定也是相对的 减数分裂 1 概念 减数分裂是 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特殊有丝分裂 使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2 特点 1 各对同源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前期配对 或联会 2 细胞分裂过程中包括两 次分裂 第一次分裂中染色体减数 第二次分裂染色体等数 第一次分裂分为 前期 细线期 偶线期 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 粗线期 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 双线期 同 源染色体相互排斥 联会复合体解体 终变期 中期 出现纺锤体 同源染色体分散 在赤道板的两侧 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开 随机地被拉向细胞两级 末期 减数分裂的意 义 减数分裂的意义 1 形成雌雄性细胞 各具半数染色体 n 雌雄性细胞受精 n n 2n 染色体在合子内恢复为 2n 保证亲子 代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和物种的相对稳 定性 2 在中期 I 各对同源染色体分散在赤道面上 在后期 I 染色体是随机分别拉向 二极自由组合 导致不同 细胞或配子中染色体组合方式的多样性 使配子受精后的子代群 体产生遗传多样性变异 3 各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片断可发生交换 从而造 成染色体及其所载物质的重新组合 为生物 变异提供物质基础 利于生物生存及进化 同 时也为人工选择提供材料 植物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形成 1 小孢子 小孢子发生和 雄配子形成 小孢子 花药 雄蕊 孢原组织 花粉母细胞 2 大孢子 大孢子发生和雌配 子形成 大孢子 胚珠 雌蕊子房 珠心细胞 胚囊母细胞 embryo sac mother cell 有丝分 裂过程 前期 染色体高度螺旋 缩短变粗 核膜消失 核仁解体 出现纺锤丝 中期 各 个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纺锤体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 着丝点一分为二 染色单体变成染 色体 被纺锤丝牵引向两级移动 末期 核膜核仁重新出现 形成细胞板 细胞分裂 有丝 分裂的意义 有丝分裂的意义 有丝分裂促进细胞数目和体积增加 核内各染色体准 确复制为二 使得两个子细胞的遗传基础与母细胞完全相同 复制的各对染色体有规 则而均匀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子 母细胞具有同样质量和数量的染色体 保 证物种的 连续性和稳定性 DNA 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 直接证据 直接证据 1 细菌的 转化 1 肺炎双球菌 结论 结论 在加热杀死的 IIIS 型肺炎双球菌中含有某种促成 IIR 型转变为 IIIS 型的活性物质 使得无毒转变为 有毒 阿委瑞结论 遗传物质 DNA 是转化因子 结论 结论 2 噬菌体的侵染与繁殖 32P 和 35 S 标记 T 噬菌体 结论 进入菌内的是 DNA DNA 进入细胞内才能产生完整的噬菌体 结论 5 3 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繁殖 烟草花叶病毒 蛋白质 RNA RNA 酶 结论 结论 提 供 RNA 的亲本决定了其后代的 RNA 和蛋白质 在不含 DNA 的生物中 RNA 就是遗传 物质 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元 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元 1 核小体 由 H2 A H2 B H3 和 H4 四种组蛋白构成 2 连接丝 linker DNA 双链 3 H1 组蛋白 组蛋白 H1 53 个氨基 酸 H2A 129 个氨基酸 H2B 125 个氨基酸 H3 133 个氨基酸 H4 102 个氨基 酸 半保留复制 半保留复制 通过复制所形成的新 DNA 分子 保留原来亲本 DNA 双链分子的一条单链 DNA 的这种复制方式 称为半保留复制 DNA 半保留复制 一 端沿氢键逐渐断开 以单链为模板 碱基互补 氢键结合 在聚合酶等作用下 连接 形成新的互补链 与原来的模板链相互盘旋 形成两个新分子 复制起 点和复制方向 复制起点和复制方向 噬菌体 T2 其 DNA 的复制是沿一个方向进行的 复制子 在同一个复制起点控制下的一段 DNA 序列 真核复制特点 真核复制特点 1 DNA 复制只发生在 S 期 原核整个生长过程中 2 多起点 原核单起点 3 所需 RNA 引物及后随链上合成的冈崎片段的长度较原核短 4 两种不同的 DNA 聚合酶分别控制前 导链和后随链 5 染色体端体的复制 前导链 前导链 由 5 3 方向延伸连续复 制的链 后导链 后导链 先从 5 3 方向形成一些片段 再由连接酶将其连接起来的 链 3 种 RNA 各自的作用 1 mRNA 把 DNA 上的遗传信息精确无误地转录下来 然 后由 mRNA 的碱基顺序决定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 完 成基因表达过程中的遗传信息传递 过程 从细胞核 细胞质 2 tRNA 根据 mRNA 的遗传密码依次准确地将合成多 肽的原料 氨基酸运送到工厂 是氨基酸的特异运输车 3 rRNA 是组成核糖体的主要 成分 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中心 遗传密码的基本特征 遗传密码的基本特征 1 遗 传密码为三联体 2 遗传密码间不能重复利用 3 遗传密码间无间隔 4 遗传密码间存在简并 现象 色氨酸 UGG 和甲硫氨酸 AUG 外 其余氨基酸都有一种以上的密码子 5 遗传密码 的有序性 第 1 个和第 2 个碱基的重要性大于第 3 个碱基 往往只是最后一个碱基发生 变化 6 遗传密码的通用性 从病毒到人类 遗传密码通用 基因互作的类型 互补作 用 累加作用 重叠作用 上位作用 抑制作用 互补作用 互补作用 互补作用 2 显才显 某性状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共同控制 当两对基因中都有显性基因存在时 个体表现为一种性状 当 两对基因中只有一对基因显性或两对基因均为纯合隐性时 个体 表现为另一种性状 这种基因互作类型称为 互补作用 发生互补作用的基因称为互补基因 F2 产生 9 7 Ft 产生 1 3 的比例 累加作用 累加作用 控制某一性状的两对基因 中 当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产生一种性状 单独存在时能分别表现相似的性状 两 种基因均为隐性时又表现为另一种性状 F2 产应越显著 2 位置效应 基因的表现型效 应因其所在的染色体不同位置而有一定程度的改变 倒位的遗传效应 三 倒位的遗传 效应 1 倒位杂合体的部分不育现象 倒位圈内发生交换后 产生的交换型配子 50 含重 复缺失染色单体 这类配子是不育的 只有部分孢母细 胞在减数分裂时倒位圈内会发生非 姊妹染色单体间的交换 2 倒位改变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 倒位区段内 外各个基 因之间的物理距离发生改变 其遗传距离一般也改变 3 降低倒位杂合体上连锁基因的 重组率 倒位圈内发生交换后产生的交换型配子绝大多数是不育的 倒位圈的结构影响 联会复合体的正常形成 7 4 是物种进化的因素之一 倒位可能导致新物种的产生 易位的遗传效应 四 易 位的遗传效应 易位的遗传效应 1 半不育是易位杂合体的突出特点 相邻式分离 产生重复 缺失染色体 配子不育 交替式分离 染色体具有全部基因 配子可育 2 降低邻近易位接合点基因间重组率 易位改变了基因间距离 易位杂合体的两条正常染 色体和两条易位染色体联会比较松散 距离易位点很近的区段甚至不能联会 使得 交换的 机会减少 重组率下降 3 易位可以改变基因连锁群 植物在进化过程中不断发生易位 可以形成许多变种 4 造成染色体融合而改变染色体数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应用 果蝇 CLB 测定法 CLB 测定法的原理 倒位杂合体的重组率很低 把倒位区段作为抑制交换的显 性基因或标志 而把正常染色 体区段作为不能抑制交换的隐性标志 染色体组 染色体 组 二倍体生物配子中具有的全部染色体 染色体基数 x x 一个物种染色体组的染色 体数目 染色体基数 x 染色体组的基本特征 一个染色体组的各个染色体间形态 结构 和载有的基因均彼此不同 并且构成一个完 整而协调的整体 任何一个成员或其组成部 分的缺少对生物都是有害的 生活力降低 配子不育或性状变异 多倍体 同源多倍体 同源多倍体 所有染色体组由同一物种的染色体组加倍而成的多倍体 即体细胞中所有染 色体组都来自同一 物种 一般是由二倍体的染色体直接加倍产生的 异源多倍体 异源 多倍体 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来自不同物种 一般是由不同种属间的杂交种染色体加倍形 成 单体 单体 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少一条的个体 2n 1 三体 三体 体细胞中某对 染色体多一条的个体 2n 1 双单体 双单体 体细胞中某两对染色体都少了一个 2n 1 1 双三体 双三体 体细胞中某两对染色体都多了一个 2n 1 1 四体 四体 体细胞中某 一对染色体外加了两个 2n 2 基因突变 指染色体上某一基因位点内部发生了化学性质的 变化 与原来基因形成对性关系 基因突变亦称 基因突变 点突变 显性突变 显性突变 由原来的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称为显性突变 隐性突变 隐性突变 由原来的显性 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成为隐性突变 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 一 突变的重演性和可逆性 重演性 同一生物不同个体间可以多次发生同样的突变 可逆性 基因突变的发生方向是 可逆的 二 突变的多方向性与复等位基因 突变的多方向性 基因突变的方向是不定 的 可以向多方向进行 复等位基因 位于同一基因位点上的多种各个等位基因 三 突 变的有害性和有利性 突变的有害性 大多数基因的突变 对生物的生长与发育往往是有害 的 突变的有利性 如抗倒 抗病 早熟等突变 鸡的多产蛋突变 牛的高泌乳量突变等 在某些情况下 基因突变的有害与有利性是相对的 可以转化 四 突变的平行性 亲缘 关系相近物种因遗传基础近似 常发生相似的基因突变 这种现象称为突变的平行性 基因 突变的鉴定 一 突变发生的鉴定 鉴定是否真实遗传 原始材料与变异体在一致的环境条 件下种植 培育 对两类个体进行性状考察与比较分析 进行方差分析 根据试验结果进 行判定 两类个体间没有差异不可遗传变异 环境变异 差异仍然存在存在真实差异为 突变体 8 二 突变显隐性的鉴定 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的区分 可利用杂交试验加以鉴定 突变 体矮秆植株与原始亲本 高 杂交 如果 F1 表现高杆 F1 在自交 F2 既有高杆 也有矮杆 说明该突变 属于隐形突变 显性也可以同样检验 基因突变的诱发 一 物理因素诱变 电 离辐射诱变 射线 射线和中子 效果最好 等粒子辐射 还包括 射线和 X 射线等 电磁辐射 非电离辐射诱变 紫外线 二 化学因素诱变 1 碱基类似物 化学药物分子结构与 DNA 碱基相似 在不妨碍基因复制的情况下能渗入到基因分子中 DNA 在 复制时引起 碱基配对差错 最终导致碱基对替换 引起突变 如 5 溴尿嘧啶 5 BU 2 氨基嘌吟 2 AP 2 烷化剂 烷化剂的诱变作用主要是通过烷化作用改变基因的分子结构 从而造成基因突 变 如 甲基 磺酸乙酯 EMS 硫酸二乙酯 DES 乙烯亚胺 EI 3 改变 DNA 中碱基的化合物 如亚硝酸 NA 羟胺 HA 亚硝酸 HNO 氧化脱氨作用 使 A 脱氨变为 次黄嘌呤 H 使 C 脱氨成为尿嘧啶 U 4 结合到 DNA 分子中的化合物 能嵌入 DNA 双链中的碱基之间 引起单一核酸的缺失或插入 造成突变 如 2 氨基吖 啶 吖啶橙 ICR 170 等 5 某些抗生素 阻碍碱基合成或破坏 DNA 分子结构而引起突变 如链霉素和丝裂霉素 C 等 细胞质遗传 细胞质遗传 由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即细胞质基 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叫做细胞质遗传 细胞质遗传的特点 细胞质遗传的特 点 1 正交和反交的遗传表现不同 核遗传 表现相同 其遗传物质由母本细胞核和父本 细胞核共同提供 质遗传 表现不同 某些性状表现于 母本时才能遗传给子代 故又称母 性遗传 2 连续回交 母本核基因 可被全部置换掉 但由母本细胞质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仍不会消失 3 由细胞质中的附加体或共生体决定的性状 其表现往往类似病毒的转导 或感染 即可传递给其它细胞 4 遗传方式是非孟德尔式的 杂交后代不表现有比例的 分离 母性影响的概念 由核基因的产物积累在卵细胞中的物质所引起的一种遗传现象 叫做母性影响 又叫做前 母性影响的概念 定作用 母性影响不属于胞质遗传的范畴 母性影响的特点 下一代表现型受上一代母体基因的影响 母性影响的特点 三系配套育 种 胞质不育基因 S 胞质可育基因为 N 核不育基因 r 不能恢复不育株育性 核可育 基因 R 能够恢复不育株育性 S rr N rr S rr 中 F1 表现不育 其中 N rr 个体具有 保持母本不育性在世代中稳定的能力 称为保持系 B S rr 个体由于能够被 N rr 个体所 保持 其后代全部为稳定不育的个体 称为不育系 A S rr N RR 或 S RR S Rr 中 F1 全部正常可育 N RR 或 S RR 个体具有恢复育性的能力 称为恢复系 R 数量性状 表现型变异是连续的遗传性状称为数量性状 表现连续变异的性状 很难对不同个体的性 状进行 数量性状 明确分组 求出不同组之间的比例 数量性状的特征 数量性状的 特征 1 主要为产量性状 2 可以度量 3 连续性变异 绝大多数表现为正态分布 4 易受 环境影响 5 微效多基因控制 遗传关系复杂 微效多基因假说 微效多基因假说 数量性状 由大量的 效应微小并可加的基因控制 这些基因的遗传行为符合孟德尔规律 这些基因 间一般没有显隐性区别 微效多基因假说的要点 微效多基因假说的要点 数量性状受 微效多基因的控制 每个基因的效应是独立的 微小的和相等的 9 各基因对性状表现的作用是累加性的 也即各基因总的作用 等于各基因单独作用的和 不仅同一位 点基因的作用是可加的 不同位点基因的作用也是可加的 增效基因和减 效基因之间没有显隐性区别 微效多基因的遗传方式仍然遵守个体遗传学的规律 只不 过控制性状的基因很多 所以分离后的表型 比例呈正态分布 重复率 重复率 用来衡 量一个数量性状在同一个体多次度量值之间相关程度的指标称为重复率或重复力 一个性状 的重复率 实质上 实质上就是该性状的遗传方差与一般环境效应方差之和在表型方差中的 比率 它反映了 实质上 一个性状受到遗传效应和持久性环境效应影响的大小 遗传力 遗传力 是指亲代传递其遗传特性的能力 又称遗传传递力 广义遗传力 广义遗传力 指某一数量性状的遗传方差在表型方差中的比率 狭义遗传力 某一数量性状的加性方差 育种值方差 在表型方差中的比率 狭义遗传力 现实遗传力 现实遗传力 指对数量性 状进行选择时 通过在亲代获得的选择效果中 在子代能得到的选择反应大小所占 的比值 这个概念反映了遗传力的实质 遗传力的主要用途 1 估计遗传进展 选择反应 选择 响应 2 R Sh 例 从平均树高为 11 2m 的某杨树林分中选择一批优树 优树的平均树 高为 13 9m 设 h2 0 36 预计此 杨树无性系下一代的平均树高 Po Pp S h2 11 2 13 9 11 2 0 36 12 2 基因频率 基因频率 特定基因座位上某个等位基 因占该座位全部等位基因总数的比率 同一座位上全部等位基因频率 之和等于 1 用 p q 表示 p q 1 基因型频率 特定基因型占调查群体内全部基因型的比率 即特定基 因型在调查群体内出现的概率 同一 座位上所有基因型频率之和等于 1 用 D H R 表示 D H R 1 遗传平衡定律的要点 遗传平衡定律的要点 在随机交配的大群体 中 若没有选择 突变和迁移等等因素的影响 则各个世代的基因频率会保持不变 在 一个大群体内 不论起始群体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是多少 在经过一代随机交配之后 基因频率和 基因型频率在世代间保持恒定 群体处于遗传平衡状态 这种群体叫做遗传平 衡群体 它所处的状态叫做哈 迪 温伯格平衡 处于哈迪 温伯格平衡状态的群体中 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存在简单的关系 有个公式 影响群体平衡的因素主要有 突 变 选择 遗传漂变 迁移 影响群体平衡的因素主要有 突变 选择 遗传漂变 迁移 非随机交配 其中 非随机交配只导致基因型频率的变化 对基因频率不会产生影响 1 突变的影响 基因突变本身就改变了基因频率 是改变群体遗传结构的力量 基因突 变是新等位基因的直接来源 从而导致群体内遗传变异的增加 并为自然选择和物种进化 提供物质 基础 没有突变 选择即无从发生作用 当突变和选择的方向一致时 基因 频率改变的速度就变得更快 细胞生物学重点 名词解释 1Hayflick 界限 正常的体外培养细胞的寿命不是无限的 而只能进行有限次数 的增值约 50 次 2 细胞连接 cell junction 是指细胞质膜的特定化区域 通过膜蛋白 细 胞支架蛋白或者细胞外基质形成 的细胞与细胞之间 细胞与胞外基质之间的连接方式 3 细胞分化 cell differentiation 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产生稳定差异性变化的过程 4 细胞凋 亡 apoptosis 一种有序的或程序性的死亡方法 是细胞接受某些特定的刺激信号后进行的 正常生 理应答反应 5 载体蛋白 carrier protein 生物膜中运载离子或分子穿膜的蛋白质 6 协同转运 cotransport 两种化学物质的协同穿膜运动 该两溶质分子的同时转运是由单个 转运蛋白完成 的 分为反向转运和同向转运两类 7 信号识别颗粒 SRP 由 6 个不同的 多肽和一个小 RNA 分子构成 RNP 颗粒 识别并结合核糖体中合成出来的 10 内质网信号序列 指导新生多肽及核糖体和 mRNA 附着到内质网膜上 8 细胞通讯 cell communication 是指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并与靶细胞相应的受 体相互作用 然后通过细胞信号转导产生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 最终表现为细胞整体 的生物学效应的过 程 9 受体 receptor 是一中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的大分子 10 管家基因 house keeping gene 是指所有细胞均表达一类基因 其产物是维持生命活动 所必须的 11 转分化 transdifferentiation 一种分化类型的细胞转化另一种分化类型的细胞 的现象 12 细胞衰老 cell aging cell senescence 指体外培养的细胞经过有限次的分裂后 停止分裂 细胞形态 和功能发生显著改变的过程 13 分子特征 14 细胞质基质 在真核细 胞的细胞质中 除去可分辨的细胞器以外的胶状物质 15 核仁 是指染色体组中在有丝分 裂中期的表型 包括染色体的数目 大小及形态特征的总和 16 微管 问答 1 导肽的结 构特点 a 含有丰富的带正电荷的碱性氨基酸特别是精氨酸 带正电荷的氨基酸残基有助 于前导肽进入带负电荷的线 粒体和叶绿体基质中 b 羟基氨基酸如丝氨酸的含量效高 c 几 乎不含带负电荷的碱性氨基酸 d 可形成即具有亲水性又具有疏水性的 a 螺旋结构 这种 结构有助于穿越线粒体的双层膜 细胞凋亡的生理学意义 a 细胞凋亡对生物个体的正常 发育 自稳态的维持 免疫耐受的形成 肿瘤监控等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具有 重要意义 b 细胞凋亡是一种生理性保护机制 能够清除体内多余 受损或危险的细胞而不对周围细胞 或组织产生损害 2 细胞坏死的特征以及跟细胞凋亡的区别 细胞坏死时 细胞出现空泡 细胞质膜破损 细胞内含物 包括膨大或破坏的细胞器以及染色体片段释放到 胞外引起周 围组织的炎症反应 与细胞凋亡不同 细胞坏死过程中染色体不发生凝集 也不产生有规律 的 200bpDNA 降解片段而是被随机降 解 琼脂糖凝胶电泳时呈现弥散性分布 俗称拖尾 现象 3 微管 微丝和中间纤维的异同 微丝的主要结构是肌动蛋白 有肌动蛋白组装而成 的细胞骨架纤维 它们在细胞内与几乎所有形式的运输有 关 影响微丝组装特异性的药物 是细胞松弛素 微管是一中中空的细胞骨架纤维 由 a 与 b 微管蛋白形成的异二聚体组装 而成 作用于微管的特异性药物是 秋水仙素与紫杉醇 中间丝直径 10nm 左右的致密索状 的细胞骨架纤维 介于微丝和微管之间 组成中间丝的蛋白亚基具有组织 特异性 中间丝 为细胞和组织提供了机械稳定性 4 癌细胞的基本特征 a 细胞的生长与分裂失去控制 b 具有浸润性和扩散性 c 细胞间相互作用改变 dmRNA 的表达谱及蛋白表达谱或蛋白活性改 变 e 体外培养的恶性转化细胞的特征 5 解述 G 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有什么特 点 G 蛋白偶联受体 是指配体 受体复合物与靶蛋白的作用要通过 G 蛋白的偶联 在 细胞内产生第二信使 从而 将胞外信号跨膜传递到胞内影响细胞的行为 G 蛋白偶联受体 介导的信号通路主要包括 cAMP 为第二信使的信号通路 以肌醇 1 4 5 三磷酸 IP3 和 二酰甘油 DAG 作为双信使的磷酸肌醇信号通路和 G 蛋白耦联离子通道的信号通路 cAMP 为第二信使的信号通路 以 cAMP 为第二信使的信号通路的主要效应是通过活化 cAMP 依赖的 PKA 使下游靶蛋白磷酸化 从而影响细胞 代谢和细胞行为 这是细胞快速 应答胞外信号的过程 此外 还有一类细胞缓慢应答胞外信号过程 磷酸肌醇信号通路 IP3 刺激胞内释放 Ca2 进入细胞质基质 是胞内 Ga2 浓度升高 DAG 激活 PKC 活化的 PKC 进一步使底物蛋 白磷酸化 并活化 Na 与 K 离子交换引起细胞内 PH 升高 以磷酸 肌醇代谢为基础的信号通路的最大特点胞 11 外信号被膜受体接受后 同时产生两个胞内信使 分别激活两个不同的信号通路 即 IP3 Ca2 和 DAG PKC 途 径 实现细胞对外信号的应答 因此这一信号系统又叫双信使系 统 6 受体酪氨酸激酶介导的信号通路 由 RTK 介导的信号转通路具有广泛的功能 包 括调节细胞的增值与分化 促进细胞存活 以及细胞代谢的调 节与校正作用 各种不同的 胞外配体与 RTK 结合 有时往往引起细胞内产生多向的效应 包括晚期和早期的 基因表 达 这种多向性效应是在配体的作用下 产生多种信号转导的结果 分子生物学总结 第一章 绪论 一 DNA 重组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 DNA 重组技术又称基因工程 目的是将不同的 DNA 片 段按照人们的设计定向连接起来 在特定的受体细胞中 与载体同时复制并得到表达 产生影 响受体细胞的新的遗传性状 基因工程技术还包括其他可能使生物细胞基 因组结构得到改 造的体系 第二章 染色体与 DNA 一 DNA 的一 二 三级结构特征 DNA 一级结构特征 1 双链反向平行配对而成 2 脱氧 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 构成 DNA 骨架 碱基排在内侧 3 内侧碱基通过氢键互补形成碱 基对 DNA 二级结构特征 绕 DNA 双螺旋表面上出现的螺旋沟 宽的沟称为大沟 窄沟称 为小沟 大沟 小沟都 是由于碱基对堆积 和糖 磷酸骨架扭转造成的 DNA 三级结构 特征 拓扑异构酶 拓扑异构酶 负超螺旋 松弛 DNA 正超螺旋 溴已啶 溴已啶 二 原核生 物 DNA 具有哪些不同于真核生物 DNA 的特征 1 结构简练 2 存在转录单元 3 有重叠 基因 三 DNA 复制通常采取哪些方式 1 线性 DNA 双链的复制 2 环状 DNA 双链的复制 分为 型 滚环型和 D 环型等 四 原核生物 DNA 的复制特点 1 DNA 双螺旋的解旋 2 DNA 复制的引发 3 冈崎片段与半不连续复制 4 复制的终止 5 DNA 聚合酶 五 细胞 通过哪几种修复系统对 DNA 损伤进行修复 1 错配修复 2 碱基切除修复 3 核苷酸切除 修复 12 4 DNA 直接修复 六 什么是转座子 可分为哪些种类 转座子是存在与染色体 DNA 上可 自主复制和位移的基本单位 原核生物转座子的类型 1 插入序列 2 复合转座子 3 TnA 家族 生物信息的传递 上 第三章 生物信息的传递 上 一 什么是编码链 什么是模板链 与 mRNA 序列相同的那条 DNA 链称为编码链 将另 一条根据碱基互补原则指导 mRNA 合成的 DNA 链称为 模板链 二 大肠杆菌的 RNA 聚合酶有哪些组成成分 各个亚基的作用如何 亚基 基因 相对分子量 亚基数 组分 功能 rpoA rpoB rpoC rpoD 36500 151000 155000 11000 70000 2 1 1 1 1 核心酶 核心酶组装 启动子识别 和 共同形成 RNA 合成的活 性中心 核心酶 核心酶 核心酶 因子 存在多种 因子 用于识别不 同的启动子 三 简述 因子的作用 因子的作用是负责模板链的选择和转录的起始 它是酶的别构 效应物 使酶专一性识别模板上的启动子 四 什么是 Pribnow box 它的保守序列是什么 RNA 聚合酶全酶与模板 DNA 结合后 用 DNase I 水解 DNA 然后用酚抽提 沉淀纯化 DNA 后得到一个被 RNA 聚合酶保护的 DNA 片段 约有 41 44 个核苷酸对 在被保护区内有一个 由 5 个核苷酸组成的共同序列 是 RNA 聚合酶的紧密结合点 称为 Pribnow box Pribnow 区的保守序列是 TTGACA 五 简述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mRNA 的区别 一 原核生物 mRNA 的特征 1 半衰期短 2 多以多顺反子的形式存在 3 5 端无 帽子 结构 3 端没有或只有较短的 polyA 结构 二 真核生物 mRNA 的特征 1 5 端存在 帽子 结构 2 多数 mRNA 3 端具有 polyA 尾巴 3 以单顺反子的形式存在 六 大肠杆菌的 终止子有哪两大类 它们的结构特点 不依赖于 因子的结构特点 a 终止位点上游一般存 在一个富含 GC 碱基的二重对称区 b 在终止位点前面有一段由 4 8 个 A 组成的序列 依 赖于 因子的结构特点 有些终止位点的 DNA 序列缺乏共性 而且不能形成强的发卡结构 因 而不能诱导转 录的自发终止 七 真核生物的原始转录产物必须经过哪些加工才能成为成 熟 mRNA 以用作蛋白质合成的模板 一 5 端加帽子 二 3 端加尾 三 RNA 的剪接 四 RNA 的编辑 八 什么是 RNA 编辑 其生物学意义是什么 RNA 的编辑是某些 RNA 特别是 mRNA 前体的一种加工方式 如插入 删除或取代一些核苷酸残基 导致 DNA 所编码的遗传 信息的改变 因为经过编辑的 mRNA 序列发生了不同于模板 DNA 的变化 13 RNA 编辑的生物学意义 1 校正作用 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聚氨酯锤纹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防洪知识培训大纲课件
- 防汛知识培训考核目的
- 防汛救援知识培训材料课件
- 智慧城管信息化综合解决方案
- 环境科技行业环保装备行业市场格局分析
- 机械制造行业智能制造技术应用思考
- 万寿菊种植合同5篇
- 联通合约机,合同3篇
- (宝典指南)水泥砂石资料购销合同3篇
- 民谣酒馆创业计划书
- 电工安全常识课件
- 温度计的前世今生
- 2021年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中级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真题及答案
- 新产品可行性评估表
-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成长手册三年级上册第2课《传统游戏》教案
- 公众责任险典型公估报告
- 2023年大学生信息素养大赛考试参考题库500题(含答案)
- 【集成峰会】《2023-2024中国集成厨电产业发展蓝皮书》
- 绿色建筑和绿色建筑材料
- 小区业主公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