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坝争议_第1页
三峡大坝争议_第2页
三峡大坝争议_第3页
三峡大坝争议_第4页
三峡大坝争议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利利 1 防洪防洪 三峡工程可以防洪 非常有效控制洪水 中国是非常典型的东南季风气候 降雨分布非常 不均匀 长江从宜宾到武汉也是地上河 过去两千年的统计不到十年发一次洪灾 98 年洪 灾大家还是记忆犹新 三峡工程修建以后 巨大的调节库容 可以非常有效提高下游的防 洪标准 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延缓河流淤积 第一位是防洪 防洪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非常 必要的措施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工农业精华地区 但地面普遍低于洪水 6 17 米 全靠 总长 33 000 多公里的堤防保护 而长江处古洪灾频繁到约 10 年一次 洪水威力强劲 三 峡建坝后 能控制百年一遇洪水 确保中下游安全 遇千年一遇洪水 配合分 洪区分洪 可避免发生毁坝的危害 历史将证明 长江三峡工程 是直接确保中下游防洪体系内近 2300 万亩耕地和 1500 万人民生命财产及京广 京九铁路大动脉安全的守护神 中国的历 史就是治河的历史 洪水不治无法使国得到安定 也就是说没有三峡工程 三峡工程在论 证的时候 其它方面都还是可以替代的 唯独防洪不可替代的 三峡工程部修建的话 在 洪水控制方面我们没有有效的手段 江汉地区人与自然无法做到和谐相处 2 发电发电 三峡建坝后 滔滔江水为三峡水电站做功 发电 并为三峡至葛洲坝区间的航运梯级进行 反调节 再为葛洲坝水电站做功发电 以至三峡和葛洲坝年均总发电量将达 1050 亿度 若 每度电价 0 1 元 则年度创现值 105 亿元 若每度电创产值 5 元则每年可为国家增创产值 5250 亿元 若人均年创产值 1 万元 则可安置 525 万人就业 三峡水电站地处我国腹地 至全国各大负荷中心的输电距离均约在 1000 公里内 是未来全国各大电网联网中心 电网 联网后 既可与全国的火 水 核电互补 又能大大提高电网运行质量和效益 因此 三 峡水电站 将是我国未来的电力调度中心 3 航运 三峡工程修建对交通不便 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库区应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660 公里的宜 渝江段落差很大米 有滩险一百多处 单航段几十处 重载货轮需牵引段 也有好几十处 年单向航运能力不足 1000 万吨 而三峡建坝后 将淹没所有滩险 单航段 和牵引段 航道扩宽很多 万吨级船队将通江达海 航运成本可以大大降低 年单向航运 能力将超 5000 万吨 那么 横贯中华东 西大地黄金水道的形成 对发展和繁荣长江两岸 至沿海地区经济 是非常有利的 另外 三峡工程还对环境 南水北调 养殖环境 南水北调 养殖等多方面具有很大的益处 弊 弊 1 文物古迹的保护文物古迹的保护 三峡一带已经被证实 埋藏着数量非常巨大的文物 很多都是极其珍贵而且是现在为止没 有发现过的文物 但三峡工程动工以来到蓄水这段时间 根本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把这些 珍贵的文物挖掘出来 据报道 真正挖掘出来的文物只占全部总数的十分之一 也就是说 有百分之九十的珍贵文物被埋江底了 这是很令人痛心的事情 还有一些是在三峡沿江的 名胜古迹如张飞庙等都不得不淹没江水当中 这是对中国历史文化方面的大破坏 2 生态保护生态保护 在生态方面 由于三峡工程的兴建 将会对当地大范围的生态造成影响 像当地植被的破 坏 气候的变化 对各种动植物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 距有关报道 由于三峡工程的兴建 附近的气候发生了异常 应该转暖的时间却还是很寒冷 也有一些地方山体滑坡增加了很 多 估计跟三峡工程有关 一些生物像鱼类因为蓄水等一些原因改变了生活的环境 使得 繁殖等出现影响 长江干流存在岸边污染带累计达 600 多公里 岷江 沱江 湘江 黄浦江等支流污染严重 超过 40 的省界断面水体劣于 类水标准 90 以上的湖泊呈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状态 报告还说 2003 年三峡水库蓄水以来 三峡地区微震活动频度明显增加 并有各类崩 塌 滑坡体 4 719 处 其中 627 处受水库蓄水影响 863 处在移民迁建区 长江生态系统也在不断退化 长江物种减少 保护工作紧迫而艰钜 国宝白鱀豚难觅踪 迹 长江鲥鱼不见多年 中华鲟 白鲟数量急剧减少 长江流域天然捕捞产量从 1954 年 42 7 万吨下降到 90 年代的 10 万吨左右 3 大规模的移民 大规模的移民 原来生活在三峡一带的人都不得不放弃了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 到新的环境去 移民带来 的社会问题如怎样安置移民 安置到哪里合适等并不能忽视 利弊争论 利弊争论 围绕三峡工程的利弊争论 中国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 国务院三峡办公室主 任汪啸星期二表示 三峡工程对生态的影响是利大于弊 对此 一直跟踪跟踪观察三峡工 程的加拿大非政府非盈利环境保护组织国际探索赖德女士不表赞同 负面影响完全通过工程所产生的效应 中国政府现在正在应付工程地区所出现的最 大问题 问题所产生的成本没有一个确切可信的数据 象土地滑坡和水污染问题的治理成 本还没人去计算 美国 纽约时报 一个星期前发表多达两万字的长篇报导 介绍三峡大坝这个世界上 最大的水利工程目前给坝区居民和移民造成的巨大损失和生态危险 不过 美国佛罗里达 州的环境专家薛世奎表示 像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巨大 资源有限的大国 为发展经济而修 建三峡大坝的确利大于弊 因为中国资源的性质没有像西方国家那样资源相对人口的比例多一点 只能忍痛一 点 去用这种水电的资源去发展中国的经济 其他任何能源也都有污染 但是就是用已经 有的水资源的话 需要一些配套的防治等其他措施跟上去 以尽量减少其他危害 那如何减小三峡大坝工程建设对环境和库区居民的不利影响 薛世奎接着表示 水土流失等都是中国的现状 是需要改进的 特别是泥沙的淤积可能会造成灾难性 的后果 这需要维持啊 恢复自然的状况 需要一定的投资 尽量减少这种从工程上的损 失 或将来的这种不可逆的后果 不久前 中国国内有不少媒体纷纷报道或转载 重庆 400 万人将因为三峡生态变化而 被迫转移 一个有专家和环保人士组成的小组今年 3 月报告说 整个三峡地区包括小滑坡 在内的山体滑坡 已经超过了 4700 处 需要加固或紧急疏散一千多个地点 专家解释说 现在已经高出海平面 152 公尺的大坝 水位将升到 175 公尺尺 这已经改变了大坝两岸悬 崖的承受压力 水库水位常涨常落 已给地面造成长期的不稳定 国际探索组织的赖德女 士表示 三峡工程已经使许许多多的人沦为牺牲品 那些说工程利大于弊的政府官员不是 这些人不会受三峡工程的负面影响 他们是受益者 受益者总是说利大于弊 因为 他们不需要为工程所造成的损害负责 我不认为政府官员说利大于弊有什么科学根据 法新社星期二的报道说 今年九月中国政府有官员和科学家在一次会议上表示 三峡 大坝工程可能酿成环境灾难 赖德女士表示 这需要中国内外的相关组织和个人密切观察 三峡大坝工程的建设进程 人们并没有妖魔化三峡工程 一些疑惑 一些疑惑 1 防洪标准防洪标准 误读 新浪新闻纪录 2003 年 6 月 1 号 三峡大坝固若金汤 可以抵挡万年一遇洪水 2007 年 5 月 8 号 三峡大坝 今年起可防千年一遇的洪水 2008 年 10 月 21 号 三峡大坝可以抵御百年一遇特大洪水 2010 年 7 月 20 号 长江水利委 今年抗洪还不能全都指望三峡大坝 2011 年 5 月 23 号 院士 干旱非全因三峡所致 解释 万年一遇 千年一遇 百年一遇分别是三峡大坝校核 自身设计以及防洪三个标准 是针对不同的情况而发布的 万年一遇是三峡大坝的校核标准 指的是大坝承受超过流量为 12 23 万立方米 秒的流 量下 容许三峡大坝的主体工程不受影响的情况下 其他设施可能出现影响 千年一遇则是三峡大坝的自身设计标准 指三峡大坝在 9 88 万立方米 秒的流量的冲 击下 三峡工程各项工程 设施不受影响 可以照常发电 百年一遇的防洪标准主要是针对下游的荆江河道和洞庭湖等保护区域的防洪效果来讲 的 事实上 三峡大坝修建之后 已经将荆江大堤的防洪标准从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 2 蓄水诱发大地震 蓄水诱发大地震 近年来 一旦我国西部地区发生强震 就有人把矛头指向三峡工程 这种说法是否符 合客观事实 监测数据表明 三峡工程蓄水期间水库地震活动以微震和极微震为主 主要由岩溶 矿洞浸水引发 蓄水后记录到的地震以初期 2008 年 11 月的 M4 1 级 相当于 ML4 6 级 为最大 远小于初步设计论证报告中给出的 可按 M5 5 级考虑 的预测值 目前学术界公认 对构造型水库诱发地震来说 水库蓄水只可能触发距离库区较近且 已接近极限状态的发震断层 库水沿断层深层渗透导致其抗剪断强度降低 是触发地震的 主要原因 根据水文地质条件 库水向外渗透距离不会超过库岸第一分水岭 一般距库岸 边约 3 到 5 千米 不会大于 10 千米 对于汶川地震 芦山地震等西南强震是否由三峡水库诱发 专家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2008 年 5 12 汶川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北部边缘的龙门山地震带 属地下深层次 板块碰撞的结果 而三峡大坝所在的黄陵背斜属于扬子准地台中部的上扬子台褶带 两者 所处的区域构造条件截然不同 完全没有区域构造上的联系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董事 长曹广晶说 三峡水库蓄水是不可能触发汶川地震的 3 泥沙淤积埋大坝泥沙淤积埋大坝 泥沙淤积问题是三峡工程最主要的技术问题之一 面对泥沙问题 三峡水库采用 蓄清排浑 的方法 即在汛期时加大排水量使浑水出 库 在枯水季节大量蓄积清水 以此减少泥沙在水库内的淤积 近年研究表明 三峡水库泥沙入库量呈现不断减少的趋势 根据中国工程院 2013 年 三峡工程试验性蓄水阶段评估综合报告 自三峡水库开始蓄水以来 2003 年至 2012 年 入库年均水量变化不大 但入库年均沙量为 2 03 亿吨 为 1990 年前均值的 42 175 米 试验性蓄水以来 三峡水库上游来沙减少趋势仍然持续 2009 年至 2012 年的年均入库悬 移质输沙量为 1 83 亿吨 仅为 1990 年前均值的 38 三峡工程试验性蓄水阶段性评估项目组组长 原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沈国舫院士认为 三峡入库泥沙量减少 一方面是因为上游不断实施水土保护工程 水土流失局面得到很大 改善 另一方面 三峡上游新建了一系列水库 对泥沙有一定拦截作用 他表示 今后 随着三峡上游新建各大水库的蓄水拦沙和上下游水库的联合调度 三峡水库的泥沙淤积总 体会进一步缓解 三峡水库可以在 100 年内维持 200 个亿的库容量 3 地质灾害因水起 地质灾害因水起 局部出现小范围变形与调整属正常的库岸再造现象 三峡地区历史上就是地质灾害多发区 记载的大型崩塌滑坡就有 10 余处之多 三峡蓄水以 后 库区地质灾害情况如何 据三峡集团副总经理张诚介绍 自 2003 年开始初期蓄水以来 近坝段干 支流的天然库岸 和已防护好的人工堆积库岸均未发现较大规模的滑塌等变形现象 岸坡整体稳定性较好 局部出现了小范围变形与调整等正常的库岸再造现象 总体情况符合初步设计结论 统计数据显示 2008 年 9 月 175 米试验性蓄水以来至 2012 年 8 月 31 日 三峡工程库区共 发生新生地质灾害灾险情 401 起 其中湖北库区 112 起 重庆库区 289 起 在这 401 起地质灾害险情中 绝大部分发生在试验性蓄水第一年 2008 年 占总数的 83 此后 随着库岸逐步趋于稳定 地质灾害发生率锐减 并渐趋平缓 围绕着库区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 有关部门全力开展以三峡移民县 区为重点的地质灾害 综合防治 强化新建移民小区的地质环境安全 保证了库区 2008 年 175 米试验性蓄水以来 地质灾害 零伤亡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陈厚群院士表示 鉴于地质灾害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 水库蓄水后两岸高陡岸坡危岩崩塌险情难以发现预测 同时库区近年来城镇规模和人口的 扩展 土地开发建设致灾危险性不容忽视 对地质灾害防治仍需高度重视 4 两湖喊渴伏危机 两湖喊渴伏危机 三峡蓄水使两湖出水量增加 枯水期提前 枯水位降低 近年来 洞庭湖 鄱阳湖等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数次严重旱情 一些观点认为这与三峡 蓄水有很大关系 三峡蓄水到底对两湖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洞庭湖是长江重要的调蓄湖泊 有 容纳四水 的调节作用 长期以来 长江水携带大量 泥沙入湖 导致洞庭湖泥沙不断淤积 湖面不断缩小 三峡蓄水后拦蓄了部分泥沙 使下 泄的水更清了 这对缓解洞庭湖的泥沙淤积情况十分有利 沈国舫说 与此同时 清水 下切长江河道 对洞庭湖入江口的冲淘作用也更加明显 鄱阳湖的情况略有不同 沈国舫介绍 洞庭湖和长江是互相换水的关系 但鄱阳湖更多是 湖水外泄 三峡每年蓄水期间 水库下泄流量较天然流量减少 大坝下游干流水位降低 使得鄱阳湖湖口出流量增加 中国工程院的评估报告对此做了更详细的分析 三峡水库调度对洞庭 鄱阳两湖水资源 利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汛后蓄水期间 长江干流水位下降 经荆南三口进入洞庭湖的水量 减少 两湖出湖水量增加 枯水期提前 枯水位降低 对灌溉 供水及生态环境用水产生 一定影响 5 黄金水道拦腰断 黄金水道拦腰断 三峡船闸通航使得长江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由一千万吨提高到五千万吨以上 近年来 三峡大坝船闸时常出现大批过坝船舶待闸的现象 不少人开始怀疑三峡工程 对长江黄金水道的影响 在三峡工程建设前 川江航道等级低 通航条件差 重庆至宜昌 660 公里的川江航道 内 有激流滩 浅滩 险滩 139 处 绞滩站 24 处 单行控制航段 46 处 三峡工程蓄水后 川江全线实现全年昼夜通航 统计数据显示 1949 年 长江干线货运量仅 191 万吨 葛洲坝枢纽通航后 2002 年 该区段的货运量达到最高值 1800 万吨 三峡船闸通航使得长江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由一千 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