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绪论 2 兴奋性兴奋性 在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具 有感受刺激 产生兴奋的特性 称 为兴奋性 3 兴奋兴奋 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所产 生的生物电反应过程及表现 称之 为兴奋 4 应激性应激性 机体或一切活体组织对周 围环境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 特性称为应激性 有兴奋性的组织必然具有应激性 为具有应激性的组织不一定有兴奋 性 判断 一 概念 1 肌细胞肌细胞 肌纤维 是肌 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肌小节肌小节 两条 Z 线之间的结构是肌 纤维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称 为肌小节 肌肉安静时肌小节的长 度约为 2 0 2 2 微米 2 静息电位静息电位 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 细胞膜内外所存在的电位差称为静 息电位 夸膜电位 膜电位 3 动作电位动作电位 可兴奋细胞兴奋时 细 胞内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称为 动作电位 4 兴奋兴奋 收缩藕联收缩藕联 通常把以肌细胞 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肌 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中 介过程称为兴奋 收缩藕联 5 阈刺激阈刺激 引起肌肉兴奋的最小刺激 强度称为阈刺激 6 向心收缩向心收缩 肌肉收缩时 长度缩 度的收缩 又称为等张收缩 7 等长收缩等长收缩 肌肉在收缩时长度不变 的收缩 又称为静力收缩 8 离心收缩离心收缩 肌肉在收缩产生张力的 同时被拉长的收缩 9 等动收缩等动收缩 在整个关节范围内肌肉 以恒定的速度 且肌肉收缩时产生 的力量始终与阻力相等的肌肉收缩 10 绝对力量绝对力量 一个人所能举起的最 大力量 11 运动单位运动单位 一个 a 运动神经元和 受其所支配的肌纤维所组成的最基 本的肌肉收缩单位 12 运动单位动员运动单位动员 参与活动的运动 单位数目与兴奋频率的结合 也可 称运动单位募集 二 判断 选择 1 肌细胞是肌肉的基本结构单位和 功能单位 2 肌原纤维由粗 细两种肌丝按一 定规律排列成 粗肌丝主要有肌球 蛋白 肌凝蛋白 组成 许多肌球 蛋白的杆状部分集束构成粗肌丝的 主干 其头向外突出 形成横桥 横桥部具有 ATP 三磷酸腺苷 酶 活性 可分解 ATP 而获得能量 用 于横桥运动 细肌丝又要有肌动蛋 白 又肌纤蛋白 原肌球蛋白 又称原肌凝蛋白 和肌钙蛋白 又称原宁蛋白 组成 3 由于静息电位主要是 K 由细胞 内向外流动达到平衡时的电位值 所以又把静息电位称为 K 平衡电位 由于动作主要是 Na 由外向内流动 达到平衡时的电位值 静息电位称 为 K 平衡电位 4 当膜内正电位所形成的电场力增 大到足以对抗 Na 内流时 膜电位达 到一个新的平衡点 即 Na 离子平衡 电位 动作电位 5 等动练习是提高肌肉力量的有效 手段 6 相对力量可以更好地评价运动 员的力量素质 7 运动单位是由一个 a 运动神经元 和受其所支配的肌纤维所组成的最 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 重点大题重点大题 一 概念 1 细胞比容或压积细胞比容或压积 在血细胞中主 要是红细胞 它在全血中所占的容 积百分比称红细胞比容或压积 男 子约为 40 50 女子 37 48 2 内环境内环境 细胞外液 3 碱储备碱储备 血液缓冲酸性物质的主 要成分是碳酸氢钠 通常以每 100 毫 升血浆的碳酸氢钠含量来表示碱贮 备量 4 运动性贫血运动性贫血 经过长时间的系统 的运动训练 尤其是耐里性训练的 运动员在安静时 其红细胞数量并 不比一般人高 有的甚至底于正常 值 被诊断为运动性贫血 又叫假 性贫血 应视为运动员血液系统对 训练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二 选择 判断 1 健康成年人的 RBC 比容 男子 约为 40 50 女子约为 37 48 2 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3 常人血浆的 PH 值约为 7 5 7 45 平均值为 7 4 4 血浆中有数对具有抗酸和抗碱作 用的物质 成为缓冲对 血浆中主要的缓冲对有 NaHCO3 和 H2CO3 它们的比值为 20 1 时血 液酸碱度能维持恒定 5 碱储备的单位是以每 100 毫升血 浆中 H2Co3 能解离出的 CO2 的毫升 数来间接表示 正常约为 50 70 6 正常成年男子每立方毫米血液中 含有红细胞约为 450 550 万个 平 均为 500 万个 女子 380 460 万个 平均 420 万个 7 一次性运动中 在同样时间的运 动中 运动量越大 RBC 增加越多 运动中 RBC 数量的暂时性增加 在 运动停止后变开始恢复 1 2 小时后 可恢复到正常水平 8 长期运动训练 单体积的 RBC 和 HB 量不高 但 RBC 总数和 HB 总量较高 储存库而不是循环血量 9 一次性极限强度运动也会使 RBC 滤过率下降 悬浮粘度增加 RBC 变形降低 血浆渗透压升高 10 影响 RBC 变形能力的因素 RBC 表面积与容积的比值 RBC 内 部的粘度 RBC 膜的弹性 RBC 变形性降低可使血液流变性降低 并影响现象组织供氧和使心脏复合 加重 11 血红蛋白的含量 正常人 男 子 12 16 克 女子 11 15 克 运 动不能超过 17 克 运动后下降 三 简述 一般了解 1 血液的功能血液的功能 一 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作用 血液能维持水 氧和营养物质的含 量 维持渗透压 酸碱度 体温和 血液有形成分等的相对稳定 二 运输作用 血液不短地将从呼吸器官 吸入的氧和消化系统吸收的营养物 质运送到身体各处 又将全身各组 织细胞的代谢产物二氧化碳 水和 尿素等运输到肺 肾和皮肤等器官 排出体外 三 调节作用 血液是 神经 体液调节的媒介 通过皮肤的 血管舒缩活动 血液在调节体温的 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 防御 和保护作用 白细胞对于侵入人体的 微生物和体内的坏死组织都有吞噬 分解作用 称为细胞防御 血小板 有加速凝血和止血作用 2 如何应用 如何应用 Hb 评定运动强度 身评定运动强度 身 体机能状态 对运动训练指导有何体机能状态 对运动训练指导有何 重要意义重要意义 了解 1 男运动员不超过 17g 女运动员不 超过 16g 个别的运动员的 HB 值与 同队平均值相差过大 应引起注意 运动员在运动后调整期 HB 由低向高 恢复时 运动员的自我感觉与运动 成绩也最好 也就是说是超量恢复 期 2 HB 的指标的应用主要应用针对 有氧工作为主的项目 也主要评定 某个训练周期或阶段 3 运动训练时间证明以血红蛋白值 高波动小者为最佳 第三章 循环机能 一 概念 1 自动节律性自动节律性 是指心肌在不受外来 刺激的情况下 能自动地产生兴奋 和收缩的特性 2 窦性心率窦性心率 在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 中以窦房结的自律细胞自律性最高 为正常心脏活动的起搏点 从窦房 结为起搏点的心脏活动称为窦性心 率 3 心输出量心输出量 一般是指每分钟左心室 射入主动脉的血量 通常所说的心 输出量是每分输出量 4 每搏输出量 每搏输出量 一侧心室每次收缩所 射出的血量 5 射血分数射血分数 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 末期的容积百分比 开 分每平方米 55 65 6 心指数心指数 以每一平方米体表面积计 算的心输出量 3 0 3 5L min 7 心力贮备心力贮备 心输出量随机代谢需要 而增长的能力 称为原功能贮备 或心 力贮备 8 动脉脉搏动脉脉搏 在每个心动周期中 动 脉内的压力发生周期性的波动 这 种周期性的压力变化可引动脉血管 发生搏动 称为动脉脉搏 9 窦性心动徐缓窦性心动徐缓 运动训练 特别 是耐力训练可使安静时的心率减慢 某些优秀的耐力运动员 安静时心 率可降低至 40 60 次每分 这种现象 就称作 窦性心动徐缓 二 选择 判断 1 心肌具有自动节律性 传导性 兴奋性和收缩性 2 心肌细胞具有对刺激产生反应的 能力 即有兴奋性 心肌的兴奋性 同骨骼肌一样 都要经历有效不 应期 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 但和 骨骼肌细胞相比 心肌细胞兴奋性 的特点是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正是 这种特点是心脏不会像骨骼肌那样 产生强直收缩 从而保证心脏有节 律的单收缩 3 心肌收缩的特点 1 由于心肌 细胞的肌质网终池很不发达 所以 对细胞外液的 Ca 浓度有明显的依赖 性 2 全或无 同步收缩 心房和 心室内的特殊传导系统传导速度快 心肌细胞间闰盘处的电阻有低 从 而引起心房肌或心室肌同时收缩 3 不发生强直收缩 有效不应期 特别长 4 心脏的储备能力取决于心率和搏 出量可能发生的最大最适宜的变化 5 心率 最大心率 安静心率 心 力储备 最大心输出量 安静心输 6 正常人安静时 收缩压为 100 120mmhg 舒张压为 60 80mmhg 脉压为 30 40mmhg 安静时舒张压 高于 95mmhg 即可认为是高血压 舒张压低于 50mmhg 收缩压低于 90mmhg 则认为是低血压 7 支配心脏的传出神经为交感神经 中的心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中的 迷走神经 心交感神经的作用 心 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 是去甲肾上腺素 它对心脏有兴奋 作用 可使心率加快 心肌收缩力 量加强 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末梢 释放的递质是乙酰胆碱 它对心脏 有抑制作用 可使心率减慢 心肌 收缩力量减弱 8 延髓的心血管中枢是调节控制心 血管活动的其本中枢 一 概念 1 肺活量肺活量 最大深吸气后 再做最 大呼气时所呼出的气量 称为肺活 量 肺活量为潮气量 步吸气量和 补呼气量之和 或为深吸气量与补 吸气量之和 男 3500ml 女 2500ml 2 解剖无效腔解剖无效腔 每次吸入的新鲜气体 有一小部分将留在鼻 咽 喉 气 管和支气管腔内 由于这部分的管 腔因其解剖特征没有气体交换的功 能 其管腔内的气体就气体交换来 说是无效的 故这部分管腔称为解 剖无效腔 3 生理无效腔生理无效腔 未能发生气体交换的 这一部分肺泡容量称为肺泡无效腔 解剖无效腔和肺泡无效腔之和称为 生理无效腔 4 时间肺活量时间肺活量 在最大吸气之后 以 最快速度进行最大呼气 记录在一 定时间内所能呼出的气量 时间肺 活量是一个评价肺通气功能较好的 动态指标 它不仅反映肺活量的大 小 而且还能反映肺的弹性是否降 低 气道是否狭窄 呼吸阻力是否 增加等情况 5 最大通气量 最大通气量 以适宜的呼吸频率和 呼吸深度进行呼吸时所测得的每分 通气量 称为最大通气量 是衡量 通气功能的重要指标 可以用来评 价受试者的通气储备能力 6 通气通气 血流比值血流比值 是指每分钟肺泡 通气量和每分钟肺毛细血管血流量 之间的比值 当 Va Qc 0 84 通气量 与血流量匹配最合适 肺换气的效 率最高 7Hb 的氧容量 每 100 毫升血浆中 Hb 与氧气结合的最大量 14Hb 的 氧含量 每 100 毫升血浆中 Hb 与氧 气结合的量 8 氧脉搏氧脉搏 心脏每次搏动输出的血量 所提取的氧量 可作为判定心肺功 能的综合指标 9 肺牵张反射肺牵张反射 由肺扩张或缩小引起 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 二 简答或论述 肺通气机能的指标 概念 评定方肺通气机能的指标 概念 评定方 法 法 一 肺活量最大深吸气后 再做 最大呼气时所呼出的气量 称为肺 活量 反映了肺一次通气的最大能 力 二 连续肺活量 连续地测五次肺 活量 根据 5 次所测数值的变化趋 势 判断呼吸肌的机能能力 可以 简单 快速地判断呼吸肌的疲劳及 身体机能状况 三 时间肺活量 最大吸气之后 以最快速度进行最大呼气 记录在 一定时间内所能呼出的气量 它不 仅反映肺活量的大小 而且还能反 映肺的弹性是否降低 气道是否狭 窄 呼吸阻力是否增加等 四 最大通气量 以适宜的呼吸频 率和呼吸深度进行呼吸时所测得的 每分通气量 是衡量通气功能的重 要指标 可以用来评价受试者的通 气储备能力 第五章 物质与能量代谢 一 概念 1 糖酵解糖酵解 是指糖在人体组织中 不 需耗氧而分解成乳酸 并释放出一 部分能量的过程 每分子葡萄糖生 成 2 分子乳酸 2 基础代谢基础代谢 指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 谢 所谓基础状态是指人体处在清 醒 安静 空腹 室温在 20 25 度条 件下 3 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率 是单位时间内的基础 代谢 即在基础状况下 单位时间 内的能量代谢 这种能量代谢是维 持最基本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最低限 度的能量 4 呼吸商呼吸商 各种物质在体内氧化分解 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所消耗的氧 的容积之比称为呼吸商 呼吸商 糖为 1 脂肪约为 0 71 蛋白质约为 0 80 剧烈运动糖酵解呼吸商可能大 于 1 5 物质的氧热价物质的氧热价 各种能源物质在 体内氧化分解时 每消耗 1L 氧所产 生的热量 6 代谢当量代谢当量 运动时的耗氧量与安静 时的耗氧量的比值 可以用于评价 代谢强度和运动水平 二 选择 判断 1 人体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包括糖 类 脂肪 蛋白质 水 无机盐 和维生素 糖类 脂肪 蛋白质又 被称为三大能源物质 糖类是人体 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2 人体内糖的储存形式 血糖 肝糖 原 肌糖原 肝脏和肌肉中以糖原 方式贮存的糖类约有 350 400g 3 血液中的葡萄糖又称为血糖 正常 人空腹浓度为 80 120mg 4 每分子葡萄糖完全氧化时 产生 38 个 ATP 为糖酵解产能的 19 倍 5 一般认为 运动前 3 4 小时补糖 可以增加运动开始时肌糖元的贮量 运动前 5 分钟内或运动开始时补糖 效果较理想 运动前或赛前补糖可 采用稍高浓度的溶液 35 40 服用 40 50 克糖 运动中或赛中应采 用稍低浓度的糖溶液 5 10 每 20 分钟给 15 20 克糖 低聚糖为 好 7 人体脂肪的贮存量很大 约占体重 的 10 20 男性为体重 6 14 女性为 10 14 男性体脂 20 女性 30 属于肥胖 8 脱水是指体液丢失达体重 1 以上 失水量为体重的 2 左右为轻度脱水 失水量为体重的 4 左右为中度脱水 失水量为体重的 6 10 为重度脱 水 9 为改善和缓解脱水状况 所采用的补水方法称为复水 10 运动时的耗氧量与安静时耗氧量 的比值称为呼吸当量 可以用于评 价机体运动时的相对能量代谢水平 11 人体处于安静时 肝 肠和肾等 内脏器官的产热量占机体总产热量 的 50 运动时骨骼肌的产热量可 占机体产热量的 90 以上 三 简答 论述 第六章 肾脏机能 一 概念 4 运动性蛋白尿运动性蛋白尿 正常人运动后出 现的一过性蛋白尿 5 运动性血尿运动性血尿 正常人运动后出现的 一过性 显微镜下或肉眼可见的血 尿 二 判断 选择 1 一般认为是由于运动负荷使肾小球 滤过膜的通透性改变引起的 2 尿蛋白生成的比例岁年龄的增加而 降低 第七章 内分泌机能 一 概念 1 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 是由内分泌腺和分散 存在于某些组织器官中的内分泌细 胞组成的一个提内信息传递系统 它与神经系统密切联系 互相配合 共同调节机体的各种功能活动 维 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2 内分泌内分泌 内分泌腺所生成的激素并 不能通过导管直接输送到作用部位 而是直接分泌到血液成淋巴液中 而后又血液运送全身 由于这种方 式并为借助导管的输送作用 故将 其称为内分泌 内分泌调节称做体 液调节 3 激素激素 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 细胞分泌的 经体液运输到某组织 或器官而发挥其特定调节作用的高 效能生物火性物质称为激素 4 应激反应应激反应 当机体突然受到创伤 手术 冷冻 饥饿 疼痛 感染 惊恐和剧烈运动等不同的刺激时 均出现血中 ACTH 浓度的急剧增高 和糖皮质激素的大量分泌 这一现 象称为应激反应 5 应急反应应急反应 当机体受到有害刺激时 交感 肾上腺髓系统的活动也大大 加强 称为应急反应 4 糖尿病糖尿病 胰岛素分泌不是最明显表 现为血糖升高 超出肾糖阈 糖随 尿排出 称为糖尿病 二 选择 判断 1 生长素的主要生理作用表现在 1 促进生长 分泌不足将出现侏 儒症 分泌过多将出现巨人症或肢 端肥大 2 对代谢的影响 促进 蛋白质的合成 刺激胰岛素的分泌 加强对糖的利用 加强对脂肪的分 解作用 2 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1 促进 体内糖和脂肪的分解 2 对生长 发育的影响 甲状腺素主要影响脑 和长骨的生长发育 由于脑与长骨 上午发育障碍而出现智力低下 身 材矮小等现象称为呆小症 3 对 神经系统的影响 甲状腺素能提高 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4 对心 血管系统的影响 甲状腺素可使心 薄加快 加强 心输出量增大 外 周血管扩张 3 肾上腺包括肾上腺皮质和肾上腺髓 质 4 引起应急反应和应激反应的刺 激是相同的 但反应的途径是不同 的 前者是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皮 质系统活动的增强 后者是通过交 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活动的增强 5 甲状旁腺激素具有声升高血钙 减 低血磷的作用 第九章 运动技能 第十章 有氧 无氧工作能力 5 最大摄氧量最大摄氧量 是指人体在进行有大 量肌肉群参加的长时间剧烈运动中 当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里达 到本人极限水平时 单位时间内素 哦能摄取的氧量 6 乳酸阈乳酸阈 在若干增负荷运动中 血 乳酸浓度随运动强度的递增而增加 当运动强度达到某一负荷时血乳酸 出现急剧增加的那一点 乳酸拐点 称为乳酸阈 有氧 无氧 二 选择 判断 1 最大摄氧量反映了机体吸入氧 运 输氧和利用氧的能力 是评定人体 有氧工作能力的客观生理指标 我 国正常成年男子 VO2Max 为 3 0 305L Min 相对值为 50 55ml kg min 女子绝对值为 2 0 2 5 相对值为 40 45 2 乳酸阈受训练影响 能反映训练 水平 不能评定选材 3 提高有氧工作能力的训练 持续训 练法 时间在 5 分钟以上 甚至可 持续 20 30 分钟以上 乳酸阈训练 法 间歇训练法和高原训练法 三 论述或简答 一概念 1 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 人体在肌肉活动中表 现出来的力量 耐力 速度 灵敏 以及柔韧等机能能力统称为 1 反应时 反应时 从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 奋并沿反射弧传递开始 到引起效 应器发生反应所需要的时间 2 动作速度动作速度 是指完成单个动作时间 的长短 如排球运动员扣球时的挥 臂速度 3 位移速度位移速度 是指周期性运动中人体 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4 耐力耐力 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工 作的运动能力 也称抗疲劳能力 5 无氧耐力无氧耐力 是指体机在无氧代谢的 情况下较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 力 进行强度较大的饿运动时 体 内主要依靠糖无氧酵解供能 因此 无氧耐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肌肉内 糖无氧酵解供能能力 缓冲乳酸能 力以及脑细胞对血液 PH 值变化的耐 受能力 6 灵敏素质灵敏素质 是指人们迅速改变体位 转换动作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7 柔韧素质柔韧素质 是指用力做动作时扩大 动作幅度的能力 二 选择 判断 1 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主要通过协调 各肌群活动 提高中枢兴奋程度 增加肌肉同步兴奋收缩的运动单位 数量来提高肌肉最大肌力 2 常用最大重复次数 RM 来表示力 量训练的负荷强度 3 运动量 平均运动强度 运动时间 运动总量 平均运动强度 运动时 间 训练频度 4 速度素质可分为反应速度 动作速 度和周期性运动的位移速度 43 有氧耐力 是指人体在长时间进 行以有氧代谢功能为主的运动能力 2 力量训练的原则力量训练的原则 一 大负荷原则 二 渐增负荷 原则 三 专门性原则 四 负荷 顺序原则 五 有效运动负荷原则 六 合理训练间隔原则 3 有氧耐力的生理基础及发展有氧耐有氧耐力的生理基础及发展有氧耐 力的训练方法 力的训练方法 有氧耐力的生理基 础 1 最大摄氧能力 最大摄氧量是 反映心肺功能的一项综合生理指标 也是衡量人体有氧耐力水平的重要 生理指标之一 凡是影响最大摄氧 量的因素均能影响运动员的有氧耐 力水平 心脏的泵血机能和肺的通 气与换气机能都是影响吸氧能力的 重要因素 2 肌纤维类型及其代谢特 点 肌组织利用痒的能力与有氧耐 力密切相关 肌纤维类型及其代谢 特点是决定有氧耐力的重要因素 3 中枢神经系统机能 神经调节能力 的改善 可以提高肌肉活动的机械 效率 节省能量耗费 从而保持长 时间的肌肉活动 4 能量供应特点 耐力项目运动持续时间长 强度较 小 运动中的能量绝大部分由有氧 代谢供给 所以 机体的有氧代谢 能力与有氧耐力素质密切相关 发 展有氧耐力的训练方法有持续训练 法 间歇训练法及高原训练法等 第十二章 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 规律 一 概念 1 赛前状态赛前状态 人体参加比赛或训练前 身体的某些器官和系统会产生的一 系列条件反射性变化 我们将这种 特有的机能变化和生理过程称为赛 前状态 2 准备活动准备活动是指在比赛 训练和体育 课的基本部分之前 为克服内脏生 理惰性 缩短进入工作状态时程和 预防运动创伤而有目的地进行躯体 联系 3 进入工作状态进入工作状态 在进行体育运动时 人体的机能能力并不是一开始就达 到最高水平 而是在活动开始 后 一段时间内逐渐提高的 这个机能 水平逐渐提高的生理过程和机能状 态 叫进入工作状态 4 第二次呼吸第二次呼吸 极点 出现后 经过 一定时间的调整 植物与躯体神经 系统机能水平达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四川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市场监督管理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年广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 实习学生自我鉴定
- 知识改变命运的课件
- 应急普法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度江西省招聘村居后备干部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
- 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3篇)
- 执业医师考核公共卫生模拟试题1
- 幼儿园中班安全课件下载
- 急性阑尾炎伴有弥漫性腹膜炎的护理查房
- 环境礼仪培训课件
- +2.2+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 十五五林业草原发展规划纲要
- 农户生计韧性的新挑战与应对策略
- GB/T 12406-2022表示货币的代码
- WPS图文并茂技巧2025年考试要点试题及答案
- 拆旧建屋合同协议书
- 2025年春江苏开放大学维修电工实训第3次形考作业答案
- 2025年CSCO胰腺癌诊疗指南解读
- 蜜雪冰城加盟合同(2025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