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培根《OfStudies》的三个译本——兼谈翻译批评的立体思维法 文军_第1页
论培根《OfStudies》的三个译本——兼谈翻译批评的立体思维法 文军_第2页
论培根《OfStudies》的三个译本——兼谈翻译批评的立体思维法 文军_第3页
论培根《OfStudies》的三个译本——兼谈翻译批评的立体思维法 文军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收稿日期 2003 08 29 作者简介 文军 1957 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语系 教授 王雅娟 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语系研究生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年第 1 期 论培根 Of Studies 的三个译本 兼谈翻译批评的立体思维法 文 军 王 雅 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外语系 北京 100083 摘 要 考察一篇译文的好坏 不仅要有横向思维 包括原作者的写作手法和风格 而且还要对之进行纵向 思考 要有立体思维感 这就是说对译文既要有共时性的研究又要有历时性的探讨 本文考察了曹明伦 水天 同和高健三人对培根的 Of Studies 的翻译 指出曹明伦的译文不但把培根写作风格译了出来 而且把培根的散 文语言在英语语言文学历史上的地位也反映到了译文当中 关键词 立体思维 横向思维 纵向思维 翻译 中图分类号 H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 9936 2004 01 0117 04 考察一篇译文的好坏 不仅要有横向思维 包括原作者的写作手法和风格 而且还要对之进行纵向 思考 要有立体思维感 这种横向思维和纵向思维就如空间中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轴一样 既有共时性又 有历时性 解构主义者米歇尔 福柯在论述他的断裂原则时说 话语必须被当作不连续的实践来对待 彼此相互交叉 有时相互比邻 但同样可以相互排斥或彼此全无意识 孙歌在 语言与翻译的政治 的 前言 中解释到 福柯通过断裂敲击并取消瞬间和主体的时候 开启了一个使瞬间从固定时态中解放 出来的缝隙 使得我们能够进入那个充满了纷纭和不确定的 痕迹之网 这就是福柯意义上的历史 它 通过断裂的缝隙使过去 现在 将来发生了关系 拆解了线性的时间秩序 1 P4 本文所提出的立体思 维法就是要在翻译批评过程中 打破这种线性关系 使得批评者在评论译文时 深入到断裂的缝隙中去 在理清线性关系的基础上 对缝隙也要加以研究和讨论 孙歌继续谈到 在打破了翻译就是从一种文化里传达一些东西到另一种文化里去的定见之后 翻 译获得了新的定位 这就是通过斯皮瓦克所强调的贴合原文的过程创造一个多重性的话语空间 这个 空间不以单一文化为特征 更不以单一文化之间的冲突为特征 它从一开始就拒绝以某一文化为本位的 思考方式 但是与此同时 翻译又不能不否定抽象人文主义的单一性立场 这种立场以虚假的超越性简 化了翻译空间的多重性以及紧张关系 遮蔽了翻译所面对的不同文化境况 1 P21 既然翻译创造的是 个多重性的话语空间 那么在翻译过程中对原作的处理就是体现这种多重性的关键 因此译者既要考虑 译出语的语言文化又要考虑译入语的语言文化 而译作正是这两种语言文化的综合体现 特贾斯维莉 尼南贾纳 Tejaswini Niranjana 在他的 为翻译定位 中谈到了翻译的两种概念 翻译一 指与某些经典的再现和实在观相互支撑的翻译问题系 二指由后结构主义对这一问题系的批判所开启 的问题系 这便使得翻译总是成为 增益 more 或德里达所谓的添补 supplement 添补有两重含义 117 既指补缺 也指 额外 添加 2 P122 这种添补的提法非常符合现今翻译的实际情况 这里的 添补 不 但补出了翻译中断裂的缝隙 而且还有所 添加 添加了原文中可以意会的含义和内容 使得译文更加 充分地体现原文 源语文化以及译入语文化 对于语言的历史虽然涉及的人并不多 但是伽亚特里 斯皮瓦克 Gayatri Spivak 在他的 翻译的政 治 中却明确提到 我希望这些例子能够表明 在个人生活细节里所体验的对正确文化政治的深刻认 同 有时是不够的 语言的历史 作家所处的历史时刻以及翻译中和用于翻译的语言的历史 也必须予 以玩味 3 P288 换句话说 翻译时还要仔细地考虑语言的历史 不管是译出语还是译入语 这也是本文 提出的立体思维方法的一个重要层面 原作是在一定的语言历史环境中创作的 因此对它的翻译也要 体现出这种语言历史环境 比如说 把现代作家阿伽莎 克里斯蒂的推理小说或者是禾林系列小说译成 文言文 难以想象将会是什么效果 不要说读者不会接受 就是稍微懂点中文或了解一些中文历史和文 化的原作者也会提出抗议的 因此 本文所说的纵向思维指的是要从历史的角度 看待原作在本语语言 文学历史上的地位和风格特色 而且在翻译过程中也要把这一因素考虑进去 也就是说 译出语在本语 语言文学史上的地位要与译入语在本语语言文学史上的地位基本同等 培根所处的时代正是从古英语向近代英语过渡或转轨的时代 而且稍后不久皇家学院以及洛克和 戴登所倡导的英文文风也都是以简约精练为核心的 这种情形就像我国五四前后刚刚用白话文写东西 时的那种样子 4 P26 27 因此 在翻译 Of Studies 时 宜采用半文半白的语体 弗兰西斯 培根 1561 1626 生于伦敦一官僚家庭 十二岁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 后又攻读法律 取得律师资格 培根的散文语 言简洁 说理透彻 警句叠出 富于哲理 明白流畅 下面以立体思维法来考察 Of Studies 的三种译本 看他们是否反映了这种现象 高健 水天同和曹明伦三人对标题的译法均不同 高健译为 说学 水天同译为 论学问 而曹明伦 译为 谈读书 仔细想来 三人的译法都无可厚非 从总体上看 曹明伦的译文把握得不温不火 恰到好处 全文共一段 由于版本不同 Of Studies 有 的是一段 有的是两段 采用半文半白的语体 语言简练隽秀 而高健的译文把全篇文章拆分成了十三 个自然段 几乎每一句话或每一个思想就是一段 阅读起来有浓厚的 论语 的韵味 古色古香 仿佛又回 到了八股时期 从纵向思维的角度来看 这个译文没有反映出培根的语言风格在英国文学和语言史上 的地位 曹明伦和高健的译文都出版在 21 世纪初的今天 曹明伦的译文是 2000 年出版的 高健的译文 是2001 年出版的 因此二人的译文可比性较强 水天同的译文出版于 1958 年 与曹 高二人相距较远 代表了另一个时期的译文 水天同把 Of Studies 全文分为两段 译文也是以白话文为主 中间有个别文言虚词如 底 字等 在 水天同所译的 培根论说文集 里 他翻译了 Oliphant Sweaten 所写的 绪言 其中提到 培根的论说文集 里的文章思想精密 语句简洁 在培根早期的论说中 词句干脆 含义饱满而措辞警策 往往一语破的 论学问 即属于这一类 而后来的文章里却又有典雅从容 着色彩明之作 5 P22 23 水天同在 译例 中 说到 他的 译文以白话文为主 然间亦用文言者 培根之文时而平易朴直 时而雍容典雅之故也 译者 抱定传达原作意思口吻之宗旨 水天同所谓的 传达原作意思口吻 有两层含义 一是忠实于原文的意 思 二是符合原作的写作风格 总体来看 水天同也是按照这一宗旨来翻译培根的 Of Studies 的 水天 同的 译例 写于 1942 年6 月 他的 培根论说文集 第一版于 1958 年 6 月出版 从 1919 年白话文运动 的兴起到 1942 年 二十多年的时间 白话文已有了相当大的影响和接受群体 但是 在短短的二十多年 的时间里 白话文的影响不可能像今天这样 因此 文章中留有文言文的迹象是在所难免的 也是当时的 读者所能接受的 反映了当时文坛的一种现状 虽如此 水天同的译文是好是坏还有待商酌 曹明伦在 译序 中提到 译散文作品的原则也应和译诗原则一样 即在神似的基础上最求最大限度的形 似 6 P3 应该说在 培根随笔集 中曹明伦严格遵守他自己的翻译原则 以求最大限度的神似和形似 而这种翻译原则正与本文所提的立体思维法有异曲同工之处 118 由于篇幅所限 下面选择四句话加以具体品评 以使读者对立体思维的批评方法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和认识 1 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 for ornament and for ability 高健译 学之为用有三 充娱乐 供装饰 长才干也 水天同译 读书为学底用途是娱乐 装饰和增长才识 曹明伦译 读书之用有三 一为神怡旷心 二为增趣添雅 三为长才益智 培根文章第一句直接切入主题 毫无废话 单刀直入 修辞上又是三个短语排比 体现了培根简 约 直白而工整的文风 高健的译文把首句的简约和修辞都译出来了 但是文言文的语气稍微有点重 了 笔者建议把句尾的 也 字去掉就更好些 水天同的译文语体用得还可以 但是首句的排比修辞没 有译出来 读起来不如高的译文 没有格言警句的气势 曹明伦另辟蹊径 把首句的三个排比译成了三 个四字词组 也不失为一种可取的处理方法 虽然不如前两者的译文简短 但是读起来琅琅上口 可以 说并未违背培根的散文风格 2 Their chief use for delight is in privateness for ornament is in discourse and for ability is in the judge ment and disposition of business 高健译 充娱乐主要见之于退居独处之际 供装饰于谈吐之倾 而长才干则于事物之判断处理 水天同译 在娱乐上学问底主要的用处是幽居养静 在装饰上学问底用处是辞令 在长才上学问底 用途是对于事物的判断和处理 曹明伦译 神怡旷心最见于蛰伏幽居 增趣添雅最见于高谈雄辩 而长才益智则最见于处事辩理 文章总起一句后 曹接着论说三种用途 用的是省略句 简约至极 充分体现了培根格言式的文风 高的译文也用了省略句 简约精练 半文半白的语体 使得译文惟妙惟肖 译文与原文几乎达到了一种等 值的状态 水天同的译文失之于繁整 他把原文的省略都补了出来 而且翻译的痕迹较明显 水的译文 用词简单 趋向于口语 曹明伦的译文 用三个 最见于 把排比句译出来了 气势稍强 但是省略句译得 不如高健的明显 3 For expert men can execute and perhaps judge of particulars one by one but the general counsels and the plots and marshaling of affairs come best from those that are learned 高健译 练达之人于具体事实类能逐一行之识之 至若贯通之识见 遇事多谋善理之长才 则又淹贯 之士之所独擅 水天同译 因为富于经验的人善于实行 也许能够对个别的事情一件一件的加以判断 但是最好的 有关大体的议论和对事务的计划与布置 乃是从有学问的人来的 曹明伦译 虽说有经验者能就一事一理进行处置或分辨 但若要通观全局并运筹帷幄 则还是博览 群书者最能胜任 这一句话的译文高健和曹明伦都只用了四十三个字而水天同的译文有六十三字之多 谁繁谁简 足 以见之 但是高健的译文太文言化 学究气太浓 培根所处的时期正是当时文坛倡导简洁文风的时期 就像我国在20 世纪初提倡白话文一样 因此 对培根的散文应该采取半文半白的语体来译 在这方面 曹明伦把握得较好 既体现了原文简约的文风 又把当时的语言风格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 相比之 下 水天同的译文就显得平淡无奇 只是简单地把原文直译过来 有悖培根富于哲理的警句式的文风 4 So if a man s wit be wandering let him study the mathematics for in demonstrations if his wit be called away never so little he must begin again 高健译 是故人之心智有不专者 宜令其习数学 盖于证题之际 苟心智移有游移 势不能不废而重 演 水天同译 同此 如果一个人心智不专 他顶好研究数学 因为在数学底证理之中 如果他底精神稍 有不专 他就非从头再做不可 119 曹明伦译 与此相似 若有人难聚神思 可令其研习数学 因在演算求证中稍一走神就得重来一遍 对于这句话的处理 高健和曹明伦都把它和相邻的几句连在一起译成分句 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条 理性 只有水天同严格按照原文译成了单独的一句话 高健用 是故 二字承上启下 使整篇译文文言文 的韵味达到极致 高在翻译的过程中模仿 论语 的格局 似乎他认为培根所处的历史时期与 论语 出 现时的历史时期具有可比性 但是中国在两千多年前正是文言文兴盛之时 而且中国古文没有受到外 来语的影响 而培根所处的历史时期正是从拉丁语向现代英语转换的时期 当时文坛提倡简洁精练的文 风 因此二者不可相提并论 同时 这种转换刚好与我国的文言文与白话文的转换相类似 从立体思维 的角度来看 用简练的 半文半白的语体来翻译是最好的处理方式 水天同的直译虽传达了原文的意 思 但有失简约 不符合格言警句的文风 曹明伦的译文恰是文白参半 浑然天成 丝丝入扣 一篇译文 既要反应原作者的写作风格 同时还要从历史的角度 用立体思维方法考虑原文在源语 历史上的地位和特点 从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 曹明伦的译文不但把培根简约精练 富于哲理的写作风 格译了出来 而且把培根的散文语言在英语语言文学历史上的地位反映在译文当中 水天同的译文虽 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源语在该国历史上的地位和特色 但是没有充分表现出培根的写作风格 而高 健的译文错误地反映了源语在本国历史上的地位 虽简短但不简单 也没有完全表现出培根的写作风 格 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