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_第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_第4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将正确 答案填在下面表格相应位置内 每题 2 分 1 三国演义 中的曹操是家喻户晓的人物 那么确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A 长平之战 B 巨鹿之战 C 官渡之战 D 赤壁之战 2 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 这句成语与哪个人物有关 A 曹操 B 诸葛亮 C 袁绍 D 刘备 3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诗中作者的 壮心 是 A 统一北方 B 统一黄河流域 C 统一全国 D 统 治江东 4 下列人物中 对促进民族融合做出重要贡献的有 王昭君 诸葛亮 袁绍 孝文帝 A B C D 5 巨鹿之战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是 A 以少胜多 B 战术上采用偷袭方式获得成功 C 以重胜寡 D 战术上都采用火攻方式取胜 6 东汉末年 魏晋时期 我国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 不断内迁 其中被称为 五胡 的五个少数民族是 A 匈奴 鲜卑 羯 氐 羌 B 匈奴 蒙古 鲜卑 羯 氐 C 鲜卑 蒙古 羯 氐 羌 D 匈奴 真 羯 氐 羌 7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开始于 A 三国时期 B 西晋末年 C 东晋南朝 D 南北朝 8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三国时期台湾称 A 夷洲 B 流求 C 琉球 D 小琉球 9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目的是 A 改革鲜卑族人的习俗 B 为了统一江南地区 C 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 D 抑制豪强地主 发展农桑 10 下面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作用的说明 不正确的是 A 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B 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C 完成了南北统一 D 加速了北方封建化的进程 11 湖人汉服 汉人护食 这一现象说明 A 汉人的衣服食物都被胡人夺走了 B 北方少数民族有穿汉服吃汉食的喜好 C 在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下 民族融合加深了 D 汉人和胡人互换衣服和食物 12 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和太阳系中有一颗小行星都是以我国古代一位大数学家的 名字命名的 这位大数学家是南朝的 A 商高 B 张衡 C 祖冲之 D 郭守敬 13 它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 介绍农 林 牧 副 渔业的生产方法 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 这部书是 A 水经注 B 农政全书 C 齐民要术 D 脉经 14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司马迁为写史记 游历了许多地方 收集了大量资料 在 这一点上 下列人物中 与司马迁最相似的是 A 祖冲之 B 郦道元 C 贾思勰 D 华佗 15 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 是对下列哪一艺术品的赞颂 A 王献之的书法 B 顾恺之的人物画 C 云冈石窟的碧画 D 王羲之的书法 16 云冈石窟是我国雕刻艺术的宝库之一 地点在 A 四川东山 B 山西大同 C 河南洛阳 D 甘肃敦煌 17 南北朝时期 石窟艺术的出现同下列哪种现象有直接关系 A 社会稳定 B 社会动荡 C 佛教盛行 D 绘画艺术的发展 18 下列哪一说法与右图不相符合 A 体现了高超的雕塑和绘画艺术成就 B 反映了当时盛行佛教 C 为丝绸之路增添新的光彩 D 体现了中外艺术的完美结合 19 诗歌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现牛羊 描绘了 少数民族地区的美好风光 由诗歌中描绘的少数民族 建立的政权是 A 北魏 B 前秦 C 后赵 D 成汉 20 七年级一班同学排练课本剧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曹操故事 情节错误的 是 A 在官渡 曹操亲率精兵出击 B 在赤壁 曹操中了诈降之计 C 在书房 曹操欣赏 女史箴图 D 在墙上 题诗 老骥伏枥 志在千 里 二 非选择题 21 1 成语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 庄重严肃而又机智幽默 蕴藏着深刻的哲理和 聪颖的 智慧 请找出与下人物相关的成语 并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6 分 A 曹操 B 诸葛亮 C 孙权 D 刘禅 E 苻坚 F 王羲之 神机妙算 入木三分 望梅止渴 势不两立 投鞭断流 乐不思蜀 2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 在题前的括号内对的打 错的打 4 分 杜甫诗句 三顾频繁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赞扬了诸葛亮鞠躬尽瘁的品质 三国初期 曹操在官渡打败袁绍 奠定其统一北方的基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两大特点是民族融合与对外开放 淝水之战后前秦瓦解 北方重新陷入割据混战局面 南方社会取得暂时安定 22 在下面的历史发展示意图的空白处填上相应的内容 8 分 23 材料 自三峡七百里中 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 空谷传响 哀转就绝 1 寒假里 东东一家准备去游览长江三峡 出发前东东要了解古代长江三峡的风貌 他查阅的著作应该是哪一部著作 2 分 2 材料中的内容就出自这部著作 请问这部著作的作者是谁 他是什么时期的人 4 分 3 该著作是怎样一部书 2 分 十六国 东晋 南 朝 北 魏 北 朝 西晋 隋 24 变法 改革是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强大动力 我国古代曾经发生过多次变法 改革 这些变法 改革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请依据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 材料一 魏主下诏 以为材料一 魏主下诏 以为 北人谓土为拓 后为跋 魏主先出于黄帝 以土为德 故北人谓土为拓 后为跋 魏主先出于黄帝 以土为德 故 为拓拔氏 夫土者 黄中之色 万物之元也 宜改姓元氏 诸功臣旧族自代 地名 来者 为拓拔氏 夫土者 黄中之色 万物之元也 宜改姓元氏 诸功臣旧族自代 地名 来者 姓或重复 皆改之 姓或重复 皆改之 资治通资治通 鉴鉴 材料二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鲜卑姓氏拓跋丘穆陵步六孤贺赖独孤贺楼 汉姓元穆陆贺刘楼 请回答 根据以上材料提供的信息 你认为 魏主 是指的谁 2 分 材料反映 了什么历史事件 2 分 2 结合所谈知识请你谈谈魏主迁都的主要目的 3 分 3 魏主 还有哪些汉化的措施 5 分 4 这次改革 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融合 民族界限逐步缩小 其实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 很多这样的例子 请你举出两个 4 分 25 阅读材料 材料一 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 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 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 果实和贝类为食 放火烧荒 耕种水田 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 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司马迁 史记 材料二 江南之为国盛矣 地广野丰 民勤本业 一岁获稔 则数郡忘饥 丝 绵布帛之饶 覆衣天下 宋书 请回答 1 宋书 里描写的江南与司马迁描写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2 分 2 江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