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商管理【中级】计算题和案例分析题一、科学经营决策方法一般分为定性决策方法和定量决策方法。 一、定性决策方法定性决策方法,也称主观决策法。定性决策方法主要有: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名义小组技术和淘汰法。(掌握)(一)头脑风暴法(掌握)又称为思维共振法在典型的头脑风暴法会议中,决策者以一种明确的方式向所有参与者阐明问题,使参与者在完全不受约束的条件下,敞开思路,畅所欲言。在提出方案的过程中,不允许任何批评。对预测有很高的价值。其缺点和弊端受心理因素影响较大,易屈服于权威或大多数人的意见,而忽视少数派的意见。(二)德尔菲法(掌握)由美国著名的兰德公司首创并用于预测和决策的方法。该法采用匿名方式征询专家意见,进行决策。运用德尔菲法的关键在于:第一,选择好专家;第二,决定适当的专家人数,一般1050人较好;第三,拟订好意见征询表。(三)名义小组技术(熟悉)在集体决策中,如对问题的性质不完全了解并且意见分歧严重,可采用名义小组技术。其特点是背靠背,独立思考。由小组成员对提出的全部观点或方案进行投票,根据投票结果,确定最终的决策方案。但企业决策者最后仍有权决定是接受还是拒绝这一方案。(四)淘汰法(熟悉)即先根据一定条件和标准,把全部备选方法筛选一遍,把达不到要求的方案淘汰掉,以达到缩小选择范围的目的。淘汰的方法有:(1)规定最低满意度,达不到满意度的方案予以淘汰。(2)规定约束条件。(3)根据目标主次筛选方案。二、定量决策方法定量决策方法是利用数学模型进行优选决策方案的决策方法。定量决策方法一般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三类。(掌握)(一)确定型决策方法确定型决策方法是指在稳定可控条件下进行决策,只要满足数学模型的前提条件,模型就给出确定的结果。确定性决策方法的构成:线性规划法和盈亏平衡点法。1.线性规划法(熟悉)线性规划是在线性等式或不等式的约束条件下,求解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的方法。运用线性规划建立数学模型的步骤是:(1)确定影响目标的变量;(2)列出目标函数方程;(3)找出实现目标的约束条件;(4)找出使目标函数达到最优的可行解,即为该线性规划的最优解。某企业生产两种产品,A产品每台利润l00元,B产品每台利润l80元,有关生产资料如下表所示,试求企业利润最大时两种产品的产量。 A、B产品生产用料 单位产品消耗总额 资源名称A产品B产品 可利用资源 原材料(kg) 120 80 2 400 设备(台时) 900 300 13 500 劳动力(工时) 200 400 104 000具体计算方法如下:(1)确定影响目标的变量:企业利润最大时两种产品的产量,设:X1为A产品的生产数量;X2为B产品的生产数量。P(Xi)为企业利润函数,i=1,2(2)列出目标函数方程 MaxP(Xi)=100X1+180X2 (3)找出实现目标的约束条件120X1+80X22 400 900Xl+300X2l3 500200X1+400X210 400X10,X20(4)找出使目标函数达到最优的可行解,即为该线性规划的最优解。分别以X1、X2为横纵坐标,将约束方程绘制于表中。由于有三个约束方程,因此有三条直线。三条直线共同构成的区域为可行解的区域。目标函数的最大值一定在由约束方程构成的可行解区域的凸点上。通过计算四个凸点A、B、C、D所对应的目标函数值,则满足使目标函数最大值的点为B点。即当生产A产品4台、B产品24台时企业获得的利润最大,为4 720元。2.盈亏平衡点法盈亏平衡点法又称本量利分析法或保本分析法,是进行产量决策常用的方法。该方法基本特点是把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两部分,然后与总收益进行对比,以确定盈亏平衡时的产量或某一盈利水平的产量。总收益、总成本和产量的关系为:P利润=SC=PQ-(F+V)=PQ-(F+ vQ)=(P-v)Q-F盈亏平衡点又称为保本点,或盈亏临界点,是指在一定销售量下,企业的销售收入等于总成本,即利润为零:(掌握公式,会应用)销售额减去变动总成本后的余额,补偿了固定成本后剩余的部分即为利润。这个余额为边际贡献。因此边际贡献是对固定成本和利润的贡献。当总的边际贡献与固定成本相当时,恰好盈亏平衡。企业盈亏相抵时的业务量即为保本业务量。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50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l0元,产品单位售价为15元,其盈亏平衡点的产量为:【例题单选题】(2008年)某企业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45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l5元,产品单位售价为20元,其盈亏平衡点的产量为()件。A.12 857 B.22 500 C.30 000 D.90 000 【答案】D【解析】盈亏平衡点的产量固定成本/(单位售价单位可变成本)450 000/(2015)90 000件。(二)风险型决策方法风险型决策也叫统计型决策、随机型决策,是指已知决策方案所需的条件,但每种方案的执行都有可能出现不同后果,多种后果的出现有一定的概率。风险型经营决策方法的构成:决策收益表法和决策树分析法。1.决策收益表法(掌握)风险型决策的标准是损益期望值。所谓损益期望值实质上是各种状态下加权性质的平均值。用期望值决策既可用表格表示,也可用树状图表示。决策收益表法又称决策损益矩阵。某厂在下一年拟生产某种产品,需要确定产品批量。根据预测估计,这种产品市场状况的概率是:畅销为0.3,一般为0.5,滞销为0.2。产品生产采取大、中、小三种批量的生产方案,如何决策使本厂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其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数据表 畅销 一般 滞销 期望值 0.3 0.5 0.2 大批量I 40 28 20 30 中批量 36 36 24 33.6 小批量 28 28 28 28选择方案的过程如下:大批量生产期望值=400.3+280.5+200.2=30中批量生产期望值=360.3+360.5+240.2=33.6 小批量生产期望值=280.3+280.5+280.2=28中批量生产的期望值要高于大批量生产和小批量生产的期望值,最终企业的经营决策应当选择中批量生产。【例题1单选题】风险型决策的标准是()。A.损益期望值 B.收益值 C.损失值 D.损益概率【答案】A【例题2案例分析题】(2007年)某公司十年来一直只生产电视机显像管,产品质量较高,经营状况良好。2006年该公司与某电视机生产企业联合,开始生产电视机成品,拟生产三种不同型号的电视机产品,有四个备选方案,每个方案的投资额、经营期限、市场状态和收益值如下表所示:某公司生产三种型号电视机决策收益表 单位:万元销路好销路一般销路差投资额(万元)经营期限(年)0.30.50.21400200204003230018060300432301505020054150100401006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该公司与某电视机生产企业联合前实施的是()。A.差异化战略 B.一体化战略 C.集中战略 D.稳定战略【答案】CD(2)目前该公司实施的是()。A.前向一体化战略 B.后向一体化战略C.集中战略 D.差异化战略【答案】A(3)方案1的期望收益值为()万元。A.248 B.255 C.260 D.648【答案】A【解析】期望收益值=400*0.3+200*0.5+(-20)*0.2*3-400=248万元。(4)该公司可以取得最大期望经济效益的决策方案为()。A.方案1 B.方案2 C.方案3 D.方案4【答案】C【解析】各方案的期望收益值如下:方案1期望收益值248万元;方案2期望收益值=300*0.3+180*0.5+60*0.2*4-300=468万元;方案3期望收益值=230*0.3+150*0.5+50*0.2*5-200=570万元;方案4期望收益值=150*0.3+100*0.5+40*0.2*6-100=518万元。2.决策树分析法决策树分析法,是将构成决策方案的有关因素,以树状图形的方式表现出来,并据以分析和选择决策方案的一种系统分析法。它以损益值为依据。该方法特别适于分析比较复杂的问题。(1)决策树的构成由决策结点“口”、方案枝、状态结点“”和概率枝构成。(2)决策步骤决策树分析法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步骤:绘制决策树图形,按上述要求由左向右顺序展开。计算每个结点的期望值,计算公式为:状态结点的期望值=(损益值概率值)经营年限剪枝,即进行方案的选优。方案净效果=该方案状态结点的期望值该方案投资额某企业为了扩大某产品的生产,拟建设新厂。据市场预测,产品销路好的概率为0.7,销路差的概率为0.3。有三种方案可供企业选择:方案1:新建大厂,需投资300万元。据初步估计,销路好时,每年可获利100万元;销路差时,每年亏损20万元。服务期为10年。方案2:新建小厂,需投资140万元。销路好时,每年可获利40万元,销路差时,每年仍可获利30万元。服务期为10年。方案3:先建小厂,3年后销路好时再扩建,需追加投资200万元,服务期为7年,估计每年获利95万元。问:哪种方案最好?方案1(结点)的期望收益为:0.7100+0.3(-20)10-300=340(万元)方案2(结点)的期望收益为:(0.740+0.330)10-140=230(万元)至于方案3,由于结点的期望收益465(957-200)万元大于结点的期望收益280(407)万元,所以销路好时,扩建比不扩建好。方案3(结点)的期望收益为:(0.7403+0.7465+0.33010)-140=359.5(万元)计算结果表明,在三种方案中,方案3最好。【例题单选题】以下不属于决策树构成的是()。A.决策结点 B.方案枝 C.状态结点 D.判断枝【答案】D(三)不确定型决策方法不确定型经营决策方法的含义和构成:不确定型决策是指在决策所面临的自然状态难以确定而且各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也无法预测的条件下所作出的决策。不确定型决策常遵循以下几种思考原则:乐观原则、悲观原则、折衷原则、后悔值原则和等概率原则。1.乐观原则(大中取大法)愿承担风险的决策者在方案取舍时以各方案在各种状态下的最大损益值为标准(即假定各方案最有利的状态发生),在各方案的最大损益值中取最大者对应的方案。例如,某企业拟开发新产品,有三种设计方案可供选择。因不同的设计方案的制造成本、产品性能各不相同,在不同的市场状态下的损益值也各异,如下表。 畅销 一般 滞销 max 50 40 20 50 70 50 0 70 100 30 -20 100乐观原则决策过程(大中取大法):(1)在各方案的损益中找出最大者(如上表中的最后一列); (2)在所有方案的最大损益值中找最大者。max50,70,100=100,它所对应的方案就是用该方法选出的方案。2.悲观原则(小中取大法)决策者在进行方案取舍时以每个方案在各种状态下的最小值为标准(即假定每个方案最不利的状态发生),再从各方案的最小值中取最大者对应的方案。悲观原则决策过程(小中取大法):(1)在各方案的损益中找出最小者(如下表中的最后一列); 畅销一般滞销min 50402020 705000 10030-20-20(2)在所有方案的最小损益值中找最大者。max20,0,-20=20,它所对应的方案就是用该方法选出的方案。 3.折衷原则折衷法的决策步骤如下:(1)找出各方案在所有状态下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方案 min max 20 50 0 70 -20 100(2)决策者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程度给定最大值系数(01),最小值的系数随之被确定为l-。也叫乐观系数,是决策者乐观或悲观程度的度量。(3)用给定的乐观系数和对应的各方案最大最小损益值计算各方案的加权平均值; 方案 min max 加权平均值(=0.75) 20 50 42.5 0 70 52.5 -20 100 70:200.25+500.75=42.5:00.25+700.75=52.5:(-20)0.25+1000.75=70(4)取加权平均最大的损益值对应的方案为所选方案。对应的方案为最大值系数=0.75时的折衷法方案。用折衷法选择方案的结果,取决于反映决策者风险偏好程度的乐观系数的确定。当=0时,结果与悲观原则相同;当=1时,结果与乐观原则相同。这样,悲观原则与乐观原则便成为折衷原则的两个特例。4.后悔值原则(大中取小法)后悔值原则是用后悔值标准选择方案。所谓后悔值是指在某种状态下因选择某方案而未选取该状态下的最佳方案而少得的收益。用后悔值法进行方案选择的步骤如下:(1)计算损益值的后悔值矩阵。方法是用各状态下的最大损益值分别减去该状态下所有方案的损益值,从而得到对应的后悔值。畅销一般滞销5010030O2002040(2)从各方案中选取最大后悔值。畅销一般滞销max 5010050 30O2030 0204040(3)在已选出的最大后悔值中选取最小值,对应的方案即为用最小后悔值法选取的方案。对应的方案即为用最小后悔原则选取的方案。5.等概率原则等概率原则是指当无法确定某种自然状态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及其顺序时,可以假定每一自然状态具有相等的概率,并以此计算各方案的期望值,进行方案选择。【例题1单选题】乐观原则是()。A.大中取小法 B.大中取大法 C.小中取小法D.小中取大法【答案】B【例题2多选题】以下属于风险型决策的方法有()。A.淘汰法B.环比法 C.决策树分析法D.盈亏平衡点法 E.决策收益表法【答案】CE【例题3多选题】不确定型决策常遵循的原则有()。A.乐观原则 B.悲观原则 C.折衷原则 D.统一原则 E.等概率原则【答案】ABCE【例题4单选题】(2007年)某企业开发新产品,有四种设计方案可供选择,四种方案在不同市场状态下的损益值参见下表,采用乐观原则判断,该企业应选择()。某新产品各方案损益值表 单位:万元畅销一般滞销50402060501070600908020A.方案 B.方案 C.方案 D.方案【答案】D【解析】畅销一般滞销max5040205060501060706007090802090【例题5案例分析题】(2008年)某跨国汽车公司1997年进入中国市场,业务范围不断扩大,不仅在汽车制造领域站稳脚跟,而且通过并购、联合等多种形式,使业务遍及家电、医药、建筑等多个领域。在汽车制造领域,该公司业绩表现尤为突出,不断针对不同类型人群,推出具有独特功能和款式的新型号汽车,占领不同领域消费市场,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2008年该公司拟推出一款新功能车型,备选车型共有A、B、C三种。未来市场状况存在畅销、一般和滞销三种可能,但各种情况发生的概率难以测算。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公司对三种型号汽车的损益状况进行了预测,在不同市场状态下的损益值如下表所示:某公司A、B、C三型汽车经营损益表(单位:万元)畅销一般滞销A型汽车600400100B型汽车7006000C型汽车800500-200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该公司所实施的经营战略为()。A.成本领先战略B.差异化战略C.集中战略D.多元化战略【答案】BD(2)该公司实施战略控制时可选择的方法是()。A.生产进度控制 B.统计分析控制 C.预算控制 D.财务控制【答案】BCD(3)若采用折衷原则计算(最大值系数=0.7),生产C型汽车能使公司获得的经济效益为()万元。A.450 B.490 C.500 D.550【答案】C【解析】采取折衷原则C型汽车可以获得的经济效益为8000.7(-200)(1-0.7)500。(4)若采用后悔值原则计算,使公司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车型为()。A.A型汽车B.B型汽车C.C型汽车D.B型汽车和C型汽车【答案】B【解析】采取后悔值原则计算如下: 畅销一般滞销maxA型汽车2002000200B型汽车1000100100C型汽车0100300300各方案的最大后悔值为200,100,300,取其中最小值min200,100,300=100,对应的B型汽车为选取方案。(5)该公司的这项经营决策属于()。A.确定型决策 B.不确定型决策 C.风险型决策 D.组合型决策【答案】B【例题6多选题】以下属于定性决策的方法有()。A.淘汰法B.头脑风暴法 C.德尔菲法D.盈亏平衡点法 E.名义小组技术法二、基础统计分析(一)描述统计分析在市场调研中,广泛应用描述统计分析方法。1集中趋势的测度集中趋势是指一组数据向其中心值靠拢的倾向,测度集中趋势就是确定数据一般水平的代表值或中心值。集中趋势的测量有三个常用的指标:(1)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众数的基本思想,是用来反映一组数据若存在聚中趋势,则在数据的中心,变量值出现的频数较高,众数就是这一位置的代表值。众数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不受极端数值的影响。(2)中位数,是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的变量值,是一组数据的中点,即高于和低于它的数据各占一半。(3)均值,是集中趋势的主要测度值,用于反映一组数值型数据的一般水平。根据情况的不同,均值在计算时有不同的形式,主要包括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例题单选题】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是()。A.众数B.中位数C.均值D.峰值【答案】A2.离散程度的测度数据的离散程度是数据分布的另一重要特征,它是指各变量值远离其中心值的程度,所以也叫离中趋势。例如一次考试成绩70-80是众数,但其他分数段均有,就是一个离散程度很高的数据。离中趋势是经过综合与抽象后对数据一般水平的概括性描述。离中趋势的各种测度就是对数据离散程度的描述。(1)极差,也称全距,是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极差是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最简单的方法。例如一次考试成绩最高分为100,最低0分,则极差就是100-0=100。(2)平均差,也叫平均离差,是各变量值(Xi)与其均值()离差绝对值的平均数:平均差反映了所有数据与均值的平均距离。平均差越小,说明数据离散程度越小。(3)方差和标准差。方差是一组数据中各变量值与均值离差平方的平均数。方差的平方根叫标准差。方差与标准差是反映数值型数据离散程度最主要、最常用的方法。根据总体数据和样本数据计算方差及标准差时,计算公式略有不同。式中Xi是数值序列中的单个数值,是这组数值的平均值,N是总体数值的个数,n是样本数值的个数。计算样本方差与标准差时之所以与总体不同,是因为计算样本方差或标准差时,是要把它作为总体方差或标准差的估计量,统计上对估计量要求满足一些条件(一致性、无偏性、有效性),为满足无偏性条件,样本方差计算时,分母要用n-1,而不是n3.相关分析所谓相关分析,是研究现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依存关系,并对具体有依存关系的现象探讨其相关方向以及相关程度,是研究随机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主要有线性相关和非线性相关、正相关和负相关等几种形式。对两个变量间线性相关程度的测量称为简单相关系数。样本相关系数定义公式为: 式中,r为样本相关系数,COVsy为协方差,Sx、Sy分别是变量x和y的标准差。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在-1+1之间。r=1或r=-1时,表明变量同的关系为完全正相关或完全负相关,这是两种极端的情况,实际上表明两个变量之间是线性关系;r=0时,表明变量间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可能是无相关,也可能是非线性相关;0r1时,表明变量间存在正相关关系;1r0时,表明变量同存在负相关关系。|r|愈接近于1,变量间相关程度愈高,|r|愈接近于0,相关程度愈低。【例题1单选题】下列属于集中趋势测度的是()A.极差B.平均差C.均值D.标准差【答案】C【例题2单选题】样本相关关系为0 r1时,表明变量间存在()A.无相关B.非线性相关C.正相关关系D.负相关关系【答案】C(二)推论统计分析推论统计是在随机抽样的基础上,根据部分资料(数据)推断总体的方法,也即利用样本资料对抽出样本的总体作出推论的方法。1单个样本的参数估计参数是指总体的某一特征值,如均值、方差等,往往是未知数;而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出来的均值、样本标准差、样本比例一般称为样本“统计量”。参数估计是根据样本统计量对总体未知参数进行某种估计推断。(1)点估计。当总体分布的形式已知,但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参数未知时,如果从总体中抽取一个样本,用该样本对未知参数作一个数值点的估计,称为参数的点估计。点估计的方法:矩法、最大似然法、最小二乘法等。根据矩法,为满足估计无偏性的要求,就是用样本矩去估计总体矩,即(2)区间估计。区间估计是用一个区间估计总体未知参数。设X1,Xn是来自总体的一个样本,对于给定的(为显著性水平,01,),若有两个统计量1(x1,xn)和2(x1,xn),使得:P(12)=1,则称1为信度(或置信度、置信概率),(1, 2)是的信度为1的置信区间,称为显著性水平。总体方差2已知时,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置信度为l-时,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为: 即:总体方差2未知时,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此时,总体均值在置信度为1-下的置信区间为:【例题单选题】当总体方差2已知,当置信度为l-时,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为()。【答案】A2.单个样本的假设检验假设检验则是先对总体参数的值提出一个假设,然后利用样本信息,根据抽样分布的原理去检验原先提出的假设是否成立。进行假设检验时,通常经过以下步骤:(1)提出原假设和替换假设。统计假设检验是用统计方法对预先设的某一假设的成立与否进行检验判断。预先所设的这一假设称为原假设,用 H0表示。与原假设相对的假设是替换(备择)假设,它是原假设经检验不成立被拒绝接受时,所应接受的与原假设相对立的情况,用H1表示。(2)确定并计算检验统计量。用于进行统计假设检验的统计量称为检验统计量。确定检验统计量时,是根据抽样分布的原理,总体呈正态分布,用样本均值检验总体均值,总体方差2已知时,应用Z统计量,计算公式为:总体方差未知时,应用t统计量,计算公式为:(3)规定显著性水平,并确定接受域与拒绝域的临界值。在用检验统计量对原假设H 0进行检验时可能会出现一种错误,即原假设正确(为真),但却被当作错误的加以拒绝(称为“弃真”)。(4)作出统计决策。根据检验统计量的值位于接受域或拒绝域,接受原假设或拒绝原假设。若拒绝原假设,则意味着接受替换假设。一般来说,用样本均值估计总体均值,总体方差已知,用Z统计量检验;用样本均值估计总体均值,总体方差未知,用t统计量检验。【例题单选题】用样本均值估计总体均值,总方差未知时,一般使用()。A.t检验B.2检验C.z检验D.F检验【答案】A 二、多元统计分析(一)多元回归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是简单线性回归的推广,指的是多个因变量对多个自变量的回归。其中最常用的是只限于一个因变量但有多个自变量的情况,也叫多重回归。设随机变量Y与一般变量的线性回归模型为: 其中,个未知参数, 称为回归常数,称为回归系数。y称为被解释变量,而是P个可以精确测量并可控制的一般变量,称为解释变量。当P=1时,即为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一个实际问题,如果我们获得n组观测数据则线性回归模型可表示为:为了方便地进行模型的参数估计,对回归方程要做如下一些基本假定:(1)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2)随机误差项具有0均值和等方差; (4)无自相关;(5)残差与自变量之间相互独立;(6)无共线性。在计算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样本量不得少于30条记录;(2)自变量与因变量都应该是连续性数字型变量;(3)分类等级变量可以采取哑变量(通常取值为0或1)。计算出结果之后,要进行检验。常用的检验方法有R(复相关系数)检验、F检验、t检验、DW检验等。(二)方差分析方差分析,又称“变异数分析”或“F检验”,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样本均数差别的显著性检验。在方差分析中,若涉及的因素只有一个,称为单因素方差分析,若涉及的因素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称为多因素方差分析。无论是单因素方差分析还是多因素方差分析,其步骤一般为(1)明确因变量与自变量,建立原假设;(2)计算总方差、组间方差、组内方差,建立方差表,(3)显著性检验,即用F检验;(4)分析结果。(三)列联表分析列联表分析属于多元描述统计分析方法。列联表是观测数据按两个或更多属性(定性变量)分类时所列出的频数表。列联表只是检验变量之间是否相关,而非检验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一般使用2分布来进行独立性检验。(四)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是细分市场的有效工具,同时也可用于研究消费者行为、寻找新的潜在市场、选择实验的市场,并作为多元分析的预处理。聚类分析也称群分析或类分析,是对样品或变量进行分类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目的在于将相似的事物归类。对样品的分类被称为Q型聚类分析;对变量的分类被称为R型聚类分析。变量如何选择,取决于聚类的目的。实际上,调查取得的变量,有定量的,也有定性的。不同类型的变量,在聚类分析中,处理方式各不一样。聚类分析方法主要有系统聚类法、样品聚类法、动态聚类法、模糊聚类法、图论聚类法和聚类预报法等。【例题多选题】聚类分析方法主要有()。A.线性聚类法B.样品聚类法C.动态聚类法D.模糊聚类法E.图论聚类法【答案】BCDE(五)判别分析判别分析是根据表明事物特点的变量值和它们所属的类求出判别函数,根据判别函数对未知所属类别的事物进行分类的一种分析方法。与聚类分析不同,它需要已知一系列反映事物特性的数值变量及其变量值。在市场调研中,一般根据事先确定的因变量(例如产品的主要用户、普通用户或是非用户、自有房屋或租赁、电视观众或非电视观众)找出相应处理的区别性特性。在判别分析中,因变量为类别数据,有多少类别就有多少类别处理组。(六)因子分析因子分析是研究如何以最少的信息丢失将众多原有变量浓缩成少数几个代表变量间关系的因子,并使因子具有一定的命名解释性。其基本思想是,根据相关性大小把原始变量分组,使得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不同组的变量间相关性较低,每组变量代表一个基本结构,并用一个不可观测的综合变量表示,这个基本结构称之为“公共因子”。三、生产能力核算企业生产能力的核算,是根据决定生产能力的三个主要因素,在查清和采取措施的基础上,首先计算设备组的生产能力,平衡后确定小组、工段、车间的生产能力,然后各车间进行平衡确定企业的生产能力。1.单一品种生产条件下生产能力核算对于品种单一、批量大的企业,生产能力常用产品的实物量表示,通常可以直接按设备组生产能力、作业场地生产能力的计算公式计算,对于流水线生产则可以依据节拍进行计算。(1)设备组生产能力的计算式中:M设备组的生产能力;F单位设备有效工作时间;S设备数量;P产量定额(效率),也称“工作定额”,是在单位时间内(如小时、工作日或班次)规定的应生产产品的数量或应完成的工作量;t时间定额,即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组织条件下,工人或班组生产一定产品或完成一定的作业量所需要消耗的劳动时间。【例题1单选题】已知设备组有机器20台(设备数量S),每台机器一个工作日的有效工作时间是15小时(单位设备有效工作时间F),每台机器每小时生产60件产品(产量定额P),该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求该设备组一个工作日的生产能力是()。A.12 000件B.1 200件C.18 000件D.80件【答案】C【解析】M=FSP=152060=18 000(件)【例题2单选题】已知设备组有机器10台,每台机器一个工作日的有效工作时间是15小时,每台机器每小时生产50件产品,该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该设备组一个工作日的生产能力是()。A.5 000件B.6 500件C.7 500件D.8 500件【答案】C【解析】M=FSP=151050=7 500(件)【例题3】某车间单一生产某产品,车间共有车床10台,全年制度工作日为250天,两班制,每班工作7.5小时,设备计划修理时间占有效工作时间的10%,单件产品时间定额为0.5小时(消耗时间或占用时间),那么该设备组的年生产能力是多少?(2)作业场地生产能力的计算式中:M生产面积的生产能力;F单位面积有效工作时间;A生产面积;a单位产品占用生产面积;t单位产品占用时间。【例题】某车间单一生产某产品,单位面积有效工作时间为每日8小时(单位面积有效工作时间),车间生产面积1 000平方米(单位产品占用生产面积),每件产品占用生产面积2.5平方米(单位产品占用生产面积),每生产一件产品占用时间为2小时(单位产品占用时间),问该车间的生产能力?解:(3)流水线生产能力计算式中:M流水线的生产能力;F流水线有效工作时间;r流水线节拍。【例题】某齿轮生产企业的流水线有效工作时间为每日8小时,流水线每生产一件齿轮需10分钟,求该企业流水线每日的生产能力?解:M=48(件)(注意单位换算)2.多品种生产条件下生产能力核算在多品种生产条件下,企业生产能力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代表产品法和假定产品法两种。(1)以代表产品计算生产能力这种方法以选定的代表产品来计算生产能力,然后通过换算系数计算各具体产品的生产能力。具体步骤如下。步骤1:选定代表产品。代表产品是反映企业专业方向、产量较大、占用劳动较多、产品结构和工艺上具有代表性的产品。步骤2:以选定的代表产品来计算生产能力。计算公式如下:式中:Md以代表产品来计算生产能力;F单位设备有效工作时间;S设备数量;td代表产品的时间定额。步骤3:计算其他产品换算系数。计算公式如下:(i=1,2,n)式中:Ki第i种产品换算系数;ti第i种产品的时间定额;td代表产品的时间定额。步骤4:计算其他产品的生产能力。计算公式如下:将具体产品的计划产量换算为代表产品的产量。计算公式如下:Qdi=Ki .Qi式中:Qdi第i种产品的计划产量换算为代表产品的产量;Ki第i种产品换算系数;Qi第i种产品的计划产量。计算各具体产品产量占全部产品产量比重(以代表产品为计算依据)。计算公式如下:(i=1,2,n)式中:wi第i种占全部产品产量比重;Qdi第i种产品的计划产量换算为代表产品的产量。计算各具体产品的生产能力。计算公式如下:(i=1,2,n)【例题】某企业生产甲、乙、丙、丁四种产品,各种产品在铣床组的台时定额分别为40台时、60台时、80台时、160台时;铣床组共有铣床12台,两班制生产,每班工作8小时,年节假日为59天(一年为365天),设备停修率为10%;计划甲、乙、丙、丁四种产品年产量为100台、200台、300台(产量最大为代表)、50台。试求铣床组的生产能力?解:以丙产品为代表产品,则铣床组的生产能力为:相关计算如下表所示。设备负荷系数()=600660=0.909,因为1,即铣床组能力大于计划产量。表 代表产品法生产能力计算表 产品名称计划产量(台时)Q i单位产品台时定额(台时)t i代表台时定额(台时)t d换算系数 k i=ti/td折合产量(台) Q di= kiQi产量比重 具体产品的生产能力(台)甲1004080 0.50500.083110乙200600.751500.250220丙300801.003000.500330丁501602.001000.16755合计600(2)以假定产品计算生产能力在企业产品品种比较复杂,各种产品在结构、工艺和劳动量差别较大,不易确定代表产品时,可采用以假定产品计算生产能力的方法。假定产品通常是同系列或同类产品的一种假定综合产品。计算步骤如下步骤1:确定假定产品的台时定额tj。计算公式如下式中:Wi第i种产品占产品总产量比重;ti第i种产品的台时定额。步骤2:计算设备组假定产品的生产能力。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Mj以假定产品来计算生产能力;F单位设备有效工作时间;S设备数量;tj假定产品的台时定额。步骤3:根据设备组假定产品的生产能力,计算出设备组各种具体产品的生产能力。计算公式如下:Mi=Mj.wi式中:Mi具体产品的生产能力;Mj以假定产品来计算生产能力;wi第i种产品占产品总产量比重。【例题】某机械加工企业生产甲、乙、丙、丁四种产品,各产品在钻床组的台时定额及计划产量如表42所示。设备组共有钻床16台,每台钻床的有效工作时间为4 400小时,试用假定产品计算钻床组的生产能力。解:详细计算及结果见下表: 表假定产品法生产能力计算表 产品名称计划产量(件)Qi各种产品占总产量的比重(%)在钻床上的台时定额(小时)ti假定产品的台时定额(小时)Witi生产假定产品的能力(台)折合成具体产品的生产能力(台)Mi= WiMj甲75025205880乙60020255704丙1 200401O41 408丁45015406528合计3 000100tj=203 5203 520四、产品产量指标产品产量指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实物数量。以实物量计算的产品产量,反映企业生产的发展水平,是制定和检查产量完成情况,分析各种产品之间比例关系和进行产品平衡分配,计算实物量生产指数的依据。确定产品产量指标主要采取盈亏平衡分析法、线性规划法等。盈亏平衡分析法又称量本利法或保本点法。它是根据企业在一定条件下,产品产销量、生产总成本和利润具有一定关系来分析判断的。在图4-1中,线1为固定成本线;线2为变动成本线;线3为总成本线,它由固定成本线和变动成本线叠加而成;线4为销售收入线。从图4-1中可以看出,线3和线4交点,为盈亏平衡点或保本点,对应此点的产销量,为盈亏平衡产销量,企业产销此量将不赔不赚。若产销量高于此点,销售收入线高于总成本线,意味着企业是盈利的,且产销量越高企业盈利越大。而相反,若产销量低于盈亏平衡点,由于销售收入线低于总成本线,企业将亏损,产销量越低,企业亏损越大。公式表达为:E=Tr-(F+VQ)式中:E利润;Tr销售收入;F固定成本;V单位产品变动成本;Q产销量。其中,Tr=PQ;P为产品价格。【例题1单选题】某企业今年计划生产一种产品,该产品单价为600元,单位产品的变动费用为200元,其固定成本为600万元,根据以上资料确定该企业今年产销量不赔的最低量()。A. 14 000件B.14 500件C. 15 000件D. 16 000件【答案】C【解析】要求盈亏平衡点的产量,先想基本公式:销售收入=总成本销售收入=单价盈亏平衡点产量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盈亏平衡点产量),即单价盈亏平衡点产量=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盈亏平衡点产量代数:600Q=60010000+200QQ=60010000/(600200)=1.510000=15000件【例题2案例分析题】某企业在确定产品产量指标时采取盈亏平衡分析法,相关信息见盈亏平衡图。 1.在盈亏平衡图上标号为3的线是()。A.销售收入线B.固定成本线C.总成本线D.变动成本线【答案】C2.设E利润,Tr销售收入,F固定成本,V单位产品变动成本,则盈亏平衡分析法的计算公式是()。A.Tr=E-(F+VQ)B.E=Tr-(F+VQ)C.F=Tr-(E+VQ)D.Q=Tr-(F+VE)【答案】B3.该企业生产产品每件单价为500元,单位产品的变动费用为200元,其固定成本为450万元,根据以上资料确定该企业今年产销量不赔的最低量()。A.12 000件B. 12 500件C.14 000件D. 15 000件【答案】D【解析】Q=4500000/500-200=150004.根据盈亏平衡分析法,该企业若想盈利,应采取的对策有()。A.适当提高变动费用B.降低固定成本C.增加产销量D.降低产品销售价格 答案:BC五、经济订购批量经济订购批量,实际上就是两次进货间隔的合理库存量,即经常库存定额。根据经常库存定额和安全库存量,就可确定最高库存量和最低库存量这两个数量的界限。经济订购批量模型是由确定性存储模型推出的,进货时间间隔和进货数量是两个最主要的变量。库存物资的成本包含了物资价格、采购费用和保管费用。物资库存发生的费用与订购批量的关系由图5-3表示。经济订购批量法的计算公式是:(此公式教材有一定的错误)其中:C1每单位货物储量的保管费用;C2每次采购费用;C3某种货物的单价;U该种货物的年需要量;Q该种货物的每次采购量; Ct该种货物购储成本。将上式求导数,求得Q的最小值为.【例题单选题】某工厂生产某种产品所需的原料甲,该种原料的月需求量为900吨,单价4000元吨,每单位原料年储存费用为该原料单价的12%,一次订购费用2 000元,经济订购批量为()吨。A.5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妇幼保健试题库及答案
- 扭矩系数试验课件
- 扫地车安全教育培训总结课件
- 2025年注会会计考试真题及答案
- 2025年中职护理基础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化工职称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体育教育自考试题及答案
- 情景课件教学课件
- 泰安数学中考试题及答案
- 悯农重点课件
- 四年级上册语文习题课件-4 繁 星|部编版(共14张PPT)
- 数独题目高级50题(后附答案)
-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 当代西方美学
- 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十篇(含答案)
-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李云雁-全套323页ppt课件
- 焊研威达埋弧焊机小车A系列说明书
- 静脉血栓栓塞症抗凝治疗微循环血栓防治专家共识
- 王崧舟教学实录——《圆明园的毁灭》
- 商业银行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管理办法
- 浅谈部门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