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与史记ppt课件.ppt_第1页
司马迁与史记ppt课件.ppt_第2页
司马迁与史记ppt课件.ppt_第3页
司马迁与史记ppt课件.ppt_第4页
司马迁与史记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司马迁与 史记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 1 司马迁的生平及心态变化 一 20岁以前 率真 自由 宏大 迁生龙门 耕牧河山之阳 年十岁 则诵古文 太史公自 进京后 有机会向古文大师孔安国学习古文 向当时今文大师董仲舒学习公羊派 春秋 2 二 壮游天下 飘逸 淳厚 豪迈 壮游路线 二十而南游江淮 上会稽 探禹穴 窥九疑 浮于沅湘 北涉汶 泗 讲业齐鲁之都 观孔子之遗风 乡射邹峄 厄困鄱 薛 彭城 过梁 楚以归 太史公自序 3 宋代马存说 子长生平喜游 方少年自负之时 足迹不肯一日休 非直为景物役也 将以尽天下大观 以助吾气 然后吐而为书 今于其书观之 则其生平所尝游者皆在焉 南浮长淮 溯大江 见狂澜惊波 阴风怒号 逆走而横击 故其文奔放而浩漫 望云梦洞庭之波 彭蠡之渚 涵混太虚 呼吸万壑而不见介量 故其文停蓄而渊深 见九嶷之芊绵 巫山之嵯峨 阳台朝云 苍梧暮烟 态度无定 靡蔓绰约 春装如浓 秋饰如薄 故其文妍媚而蔚纡 4 泛沅渡湘 吊大夫之魂 悼妃子之恨 竹上犹有斑斑 而不知鱼腹之骨尚无恙者乎 故其文感愤而伤激 北过大梁之墟 观楚汉之战场 想见项羽之喑噁 高帝之谩骂 龙跳虎跃 千兵万马 大弓长戟 俱游而齐呼 故其文雄勇猛健 使人心悸而胆栗 世家龙门 念神禹之大功 西使巴蜀 跨剑阁之鸟道 上有摩云之崖 不见斧凿之痕 故其文斩绝峻拔而不可攀跻 讲业齐鲁之都 睹夫子遗风 乡射邹峄 彷徨乎汶阳洙泗之上 故其文典重温雅 有似乎正人君子之容貌 见 史记评林 P16 5 三 入仕为官 昂扬 深沉 发奋 奉使西征巴蜀 参加封禅大典 接受遗命 余死 汝必为太史 为太史 无忘吾所欲论著矣 自序 今汉兴海内一统 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 余为太史而弗论载 废天下之史文 余甚惧焉 汝其念哉 自序 小子不敏 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 弗敢阙 38岁继任太史令 6 四 遭遇宫刑 痛苦 自卑 忧愤 42岁参加制定太初历 并开始著述 史记 47岁遭遇李陵事件 50岁出任中书令 约53岁著成 史记 近60岁去世 7 二 司马迁 发愤著书 的文学主张 他在 太史公自序 和 报任安书 中都说 诗 三百篇 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 不得通其道 故述往事 思来者 这一理论自提出以后 作为我国古典文论中一条历史贯穿线 对文艺创作的影响非常深远 历代思想家和文学家或从文学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上 或从时代政治的影响上 或从个人的遭遇上 以各自的体会 从不同的角度 不断丰富和发展着这一理论 8 梁代刘勰 文心雕龙 情采 风雅之兴 志思蓄愤 而咏性情 以讽其上 此为情而造文也 唐 韩愈 送孟东野序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人之于言也亦然 有不得已者而后言 其歌也有思 其哭也有怀 凡出乎口而为声者 其皆有不平者乎 9 唐 刘禹锡 上杜司徒书 昔称韩非著书 而 说难 孤愤 尤为激切 故司马子长深悲之 为著于篇 显白其事 夫以非之书 可谓善言人情 使逢时遇合之士观之 固无异于它书矣 而独深悲之者 岂非遭罹世故 益感其言之至耶 然后知韩非之善说 司马子长之深悲 迹符理会 千古相间 虽欲勿悲 可乎 这是从鉴赏和接受美学的角度来阐发自己对 发愤著书 说的理解和认识 10 宋 欧阳修 梅圣诗集序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 夫岂然哉 盖世所传诗者 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 凡士之蕴其所有 而不得施于世者 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 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 往往探其奇怪 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 其兴于怨刺 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 而写人情之难言 盖愈穷则愈工 然则非诗之能穷人 殆穷者而后工也 11 明 李贽 杂说 且夫世之真能文者 比其初皆非有意于为文也 其胸中有如许无状可怪之事 其喉间有如许欲吐而不敢吐之物 其口头又时时有许多欲语而莫可所以告语之处 蓄极积久 势不能遏 一旦见景生情 触目兴叹 夺他人之酒杯 浇自己之垒块 诉心中之不平 感数奇于千载 12 清 刘鹗 老残游记自序 离骚 为屈大夫之哭泣 庄子 为蒙叟之哭泣 史记 为太史公之哭泣 草堂诗集为杜工部之哭泣 李后主以词哭 八大山人以画哭 王实甫寄哭泣于 西厢 曹雪芹寄哭泣于 红楼梦 13 发愤著书 的理论内涵及学说意义 第一 它明确指出穷愁困辱是成就伟人的一个条件 是取得创作成功的一种动力 因为只有穷愁困辱带来的坎坷和磨难 才使得作家对社会和人生有深切的认识和体会 才能使他们产生非凡的激情 吐发不平的思虑 从而创作出伟大的作品 第二 穷愁困辱所结之 思 之 怨 如不能通其道 在功业上发展 那就应当 述往事 思来者 在作品中喷涌而出 形成思想的火花 使生命永生不息 14 三 史记 的结构体例 史记 由五体组成 1 本纪 十二篇 2 表 十篇 3 书 八篇 4 世家 三十篇 5 列传 七十篇 凡一百三十篇 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原题 太史公书 东汉桓灵之际 始专名 史记 15 纪传体 指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 始创于司马迁的 史记 史记 由 本纪 世 家 列传 表 书 五部分组成 其中 本纪 世家 列传 都是人物传记 后来班固 汉书 去掉 世家 并入 传 这样就只有 纪 传 两种了 后世由此称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为纪传体 16 本纪 记载从皇帝到武帝各代帝王的兴废和政治大事 裴松之 史目 天子称本纪 诸侯曰世家 张守节 史记 卷一 五帝本纪 正义 本者 系其本系 故曰本 纪者 理也 统理众事 系之年月 名之曰纪 刘知几 史通卷二 本纪 盖纪者 纲纪庶品 网罗万物 论篇目之大者 其莫过于此乎 本纪之义有二 一为法则 纲要之意 二为记载国君之言事专用 17 十表 分世表 年表 月表三种 是按世代年月分别记载历史大事 司马贞 史记 卷13 三代世表 索隐 礼 有 表记 而郑玄云 表 明也 谓事微而不著 须表明也 故言表也 表的用意有三 一是表隐微之事 使之鲜明 二是扩大纪传的记事范围 三是与纪传互为经纬 是联系纪传的桥梁 18 八书 是有关天文 历法 水利 经济 文化等方面的记载专章 司马贞 史记 卷23 礼书 索隐 书者 五经六籍总名也 此之 八书 记国家大体 八书是分门别类的文化制度史 19 世家 主要记载诸侯王大事间而述及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的时事迹 刘知几 史通 卷二 世家 案世家之为义也 岂不以开国承家 世代相续 司马迁之记诸国也 其编次之体 与本纪不殊 盖欲抑彼诸侯 异乎天子 故加以它称 名为世家 世家之义有三 一是记诸侯列国史 二是载传代家史 三是与 本纪 同体 均编年记事 因有别于天子等第而别名 世家 20 列传 是历代上自将相 下至游侠 社会各阶层人物的传记 司马贞 史记 卷61 伯夷列传 索隐 列传者 谓叙列人臣事迹 令可传于后世 故曰列传 列者 陈也 传 本为经注之说明 司马迁借以传人 记功臣贤人之言行以注 本纪 表示人臣拱卫主上 21 四 司马迁的修史理想 究天人之际 即探讨天道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在时代氛围的笼罩下 司马迁思想中不可避免地受天命论的影响 绛侯周勃世家 吴王濞列传 从整体上看 他能从叙述史实出发 客观地反映人物的生平活动 基本上摆脱天道 天命思想的影响 伯夷列传 22 通古今之变 就是要通过对三千年历史的发展变化的考察来寻求促成这些变化的原因 为此 司马迁确定了自己研究历史的方法即 原始察终 见盛观衰 考之行事 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从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中去寻求某些规律性的东西 这既突出了司马迁对治乱兴衰规律的总结 也表现出他进步的政治思想 23 成一家之言 其一 一家言 的结构 融会贯通百家学说以建立统一的新思想体系 其二 一家之言 的核心思想是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以志古自镜 其三 一家之言 的表述形式 创立百科全书式的纪传体通史 奠定史学的独立地位 24 五 史记 名篇赏析 李将军列传 艺术成就 1 以 善射 为骨 2 对比衬托 突出重点 第一与匈奴射雕者对比 突出李广的高超射技 第二与名将程不识对比 突出李广的治军简易 第三与李蔡对比 突出李广的怀才不遇 3 选材典型 剪材得当 4 文浅情深 韵味悠长 25 精彩评述 明代茅坤 史记钞 说 李将军于汉为最名将 而卒无功 故太史公极意摹写淋漓 悲咽可涕 清代牛云震 史记评注册 李将军列传 也说 传目不曰李广 而曰李将军 以广为汉名将 匈奴号之曰飞将军 所谓不愧将军之名者也 只一标题 有无限景仰爱重 这些评论都是非常准确的 26 牛震云 史记评注 一篇精神在射法一事 以广所长在射也 开端广家世世受射 便是一传之纲领 以后叙射匈奴 射雕 射白马将 射追骑 射猎南山中 射石 射虎 射阔狭以饮 射猛兽 射裨将 皆叙广善射之事实 广为人长 猿臂 其善射亦天性也 云云 又 其射 见敌急 非在数十步之内 度不中不发 云云 正写广善射之神骨 末附李陵善射 教射 正与篇首 世世受射 句收应 此以广射法为线索贯穿者也 27 史记 名篇赏析 项羽本纪 思想意义 1 它歌颂了项羽的丰功伟绩 表现了一种进步的历史观 巨鹿之战 2 如实地写出了项羽的种种弱点和错误 揭示了他必然失败的命运 表现了作者 不虚美 不隐恶 的实录精神 致命弱点之一 残暴 致命弱点之二 不善用人 致命弱点之三 缺乏政治头脑 28 艺术特色 1 精于剪材 选取一生中三件大事 29 巨鹿之战 首先用正面描写的手法 突出他目无强秦的伟大气魄和正确无误的战略部署 其次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展示楚兵呼声震天的声威及项羽猛若雄狮 威如天神的雄姿 30 鸿门宴 这场刀光剑影的鸿门宴体现出丰富的历史内涵 因为它标志着两种转折 历史的转折 刘项命运的转折 31 32 垓下之围 写了项羽的悲剧结局 但也没有忘记突现他的英雄本色 选材上司马迁在突出描写重大事件的同时 也没有忽略一些典型细节 2 善于塑造人物形象 3 采用互见法 33 互见法 是 史记 选择 安排材料以反映历史 表现人物的一种方法 可分为有无互见和详略互见 对某些人物的某些材料 在本传中未写 在他传中写了 这是有无互见 对某些史实和某些人物的事迹 在一篇传中详写 在其它传中略写 这是详略互见 采用互见法 有时是为了避免行文的重复 有时则是为了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多面性 34 精彩点评 吴见思曰 项羽力拔山气盖世 何等英雄 何等力量 太史公亦以全神付之 成此英雄力量之文 如破秦军处 斩宋义处 谢鸿门处 分王诸侯处 会垓下处 精神笔力 直透纸背 静而听之 殷殷阗阗 如有百万之军藏于汗青之中 令人神动 史记论文 35 李晚方 读史管见 羽之神勇 千古无二 太史公以神勇之笔写神勇之人 亦千古无二 迄今正襟读之 犹觉喑哑叱咤之雄 纵横驰骋于数页之间 驱数百万甲兵 如大风卷箨 奇观也 36 名篇赏析 魏其武安侯列传 相关史实及思想内涵 隐约地揭露了最高统治集团内部 即皇帝和太后之间相互争权 互相倾轧的内幕 篇章分析 文章写的最精彩的是魏其设宴 灌夫骂座和东朝廷辩 文章通过对这三幕具有戏剧性冲突的描写 不仅把他们三人的性格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 而且也揭示了武帝与王太后之间微妙 紧张的关系 37 精彩点评 吴见思曰 三人传分作三截 各为一章 犹不称好手 他却三人打成一片 水乳交融 绝无痕迹 如入田蚡 紧接魏其 先序魏其 带出灌夫 其神理可见 三人有一人单序处 两人双序处 三人合序处 竟有撇却三人于虚空别序处 不可不细看也 其写醉语 怒语 对簿语 忙语 闲语 句句不同 至武帝亦不直武安 无奈太后何 亦欲廷臣公论 乃诸臣竟不作声 遂发作郑当时 是一肚皮不快活语 一一如妙 史记论文 38 李景星曰 此传虽曰 魏其武安侯列传 实则窦 田 灌三人合传也 两个贵戚 一个酒徒 惹出无限风波 头绪纷繁 如何措手 而太史公独用力博众兽手段 构成一篇绝热闹文字 真是神力 传以魏其 武安为经 以灌夫为纬 以窦 王两太后为眼目 以宾客为线索 以梁王 程不识 汲黯 郑当时 石建许多人为点染 以鬼报为收束 分合联络 错综周密 使恩怨相结 权势相倾 杯酒相争 情形宛然在目 而武安侯田蚡恃其宠骄 以琐屑嫌隙倾杀窦 灌 此尤千古不平之事 故传又特意写出 奇文信史 兼擅其长 宜乎于古今史家中首占一席也 史记评议 39 六 史记 的文学成就 一 史记 文学性界说 第一 魏晋以前多是从广义的文学性入手 只着眼于 史记 文章简洁 辞采华美 班固 汉书 司马迁传赞 服其善叙事理 文章则司马迁 相如 晋书卷60 张辅传 迁之著述 辞约而事举 逞辞流离 述辩士则辞采华靡 叙实录则隐核名检 此所以迁称良史也 40 第二 唐人深化了对 史记 文学性的认识 着眼于探讨 史记 散文的成就和艺术风格美 第三 宋元明清时期的评点家对 史记 文章艺术美的研究 挖掘更深 宋人已开始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来评价 史记 的文学性 第四 近现代以来 众多学者开始全面系统地发掘司马迁塑造历史传记人物典型形象的艺术表现手法 将 史记 文学性的研究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41 史记 的文学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从叙事技巧看 司马迁 善序事理 辨而不华 质而不俚 是一位散文大家 第二 从写人艺术看 司马迁开创传记文学 将历史人物写得形象生动 尤其是那些个性鲜明的人物往往代表了社会上某一类人 反映了社会形象 有的达到了一定典型化的程度 第三 从语言运用的角度看 司马迁无疑是一位语言大师 他用52万字的篇幅 写出了近三千年的历史 而且 逞辞流离 所以司马迁是历史家也是文学家 42 二 史记 文学成就阐释 A 叙事技巧的成熟 1 独到的叙事结构 大结构即是司马迁独创的 本纪 表 书 世家 列传 五种体例 这五种体例不仅各具笔法 而且又是一个严密的系统 它们与前代史书相比 结构更为合理 更为严密 百代以下 史官不能易其法 学者不能舍其书 郑樵 通志 它成为中国传统史学的主要形式 小结构即是依照作者对传主的认识了解和发现 以及由此所确定的每一篇作品的主题来具体组织安排的结构 43 2 合理的叙事时间 叙事速度 史记 全书的叙事时间是前快后慢 而对一些具体的篇章 人物 司马迁将重要的事件放大 放慢 详细的叙述 而一般的事件就一笔带过 或简单概括叙述 这样不仅可以节约笔墨 而且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 叙事顺序 史记 的叙事顺序丰富多样 有顺时 按年月日的顺序依次序写所发生的史实 本纪 世家多采用这种方式 有倒时 打破 颠倒自然的时序 将后面的事件放到前面来叙述 有停顿 在叙述一个或两个事件时 需中断一个故事 插入另一个故事 44 3 多角度的叙事视角 叙事视角是作者将他所认知的世界转化为叙事世界的基本角度 史记 在叙事时 多采用全知和限知两个叙事角度 全知视角 指叙事者无所不在 无所不知 对要叙述的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 来龙去脉 对所叙述的历史人物的优点 弱点 长处 短处 人物的情感变化 内心活动及历史人物之间隐秘的对话等无所不知 限知视角 是叙述者被限定在某一范围 某一局部进行叙事 所知是有限的 作者对于世界人事的审视是通过具体人物的眼光来完成的 45 4 纯熟的叙事语言 第一 叙事语言眉目清晰 第二 叙事语言生动传神 第三 叙事语言或褒或贬 带有作者的感情色彩 46 第一 抓住特征 精心选材 司马迁在为历史人物作传时 不只是一般地记述他们的事迹 而是尽力写出他们的精神品格 个性风貌 为此 他总是在充分把握史料的基础上 先求对人物的思想性格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然后通过对史料的剪材 取舍 穿插安置 来突出人物的特征 写出他们的鲜明特点 B 人物塑造的成功 47 第二 两两对照 烘托人物 对照衬托是司马迁 史记 中常用的一种手法 它在对比中见义 使人物形象个性鲜明 如 李将军列传 等 48 第三 心理刻画 展现灵魂 司马迁在 史记 中注意采用各种艺术手法 对主要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精心的描绘 1 安排人物的独白来描写人物的心理 2 以人物自唱的诗歌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3 直接写人物的心理变化 49 第四 互文见义 突出重点 司马迁在 史记 中为突出人物个性和避免重复 独创了互见法 其中最成功的例子是 项羽本纪 和 高祖本纪 50 七 史记 的风格特征 浓郁的悲剧气氛 悲剧人物的划分 按悲剧人物的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