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实习报告_第1页
测量学实习报告_第2页
测量学实习报告_第3页
测量学实习报告_第4页
测量学实习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测量学实习报告地理科学学院测量学实习报告 组号 第组号 第 IQIQ 小组小组 精品文档 1 欢迎下载 1 欢迎下载 1 欢迎下载 目目 录录 报告一 角度测量报告一 角度测量 一 前期准备一 前期准备 3 1 实习时间 3 2 地点勘察 3 3 实习小组信息及分工 3 4 表格设计 3 5 知识预习 3 6 实习目的及要求 4 7 实习任务及内容 4 二 实施测量二 实施测量 4 1 水平角测回法测量 4 2 竖直角测量 6 三三 发现问题及解决发现问题及解决 9 1 水平角问题及解决 9 2 竖直角问题及解决 10 四 实习心得四 实习心得 10 精品文档 2 欢迎下载 2 欢迎下载 2 欢迎下载 报告二报告二 水准测量水准测量 一 一 前期准备前期准备 12 1 实习时间 12 2 地点勘察 12 3 实习小组信息及分工 12 4 表格设计 12 5 知识预习 12 6 实习目的及要求 13 7 实习任务及内容 13 二 二 实施测量实施测量 13 等外闭合水准路线的测量 三 三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4 四 四 实习心得实习心得 14 附件附件 1 1 水平角实测数据及计算 水平角实测数据及计算 附件附件 2 2 竖直角实测数据及计算 竖直角实测数据及计算 附件附件 3 3 等外闭合水准路线测量数据及计算 等外闭合水准路线测量数据及计算 精品文档 3 欢迎下载 3 欢迎下载 3 欢迎下载 报告一 角度测量报告一 角度测量 1 1 前期准备前期准备 1 1 实习时间 实习时间 2017 年 5 月 20 日 至 2017 年 5 月 21 日 2 2 地点勘察 地点勘察 小组成员于 5 月 20 日早上到校园内进行勘测地点的考察 经初步考察 将勘测地点定在东北师范大学幼儿园南面空旷的草地上 其位置空旷 地面相 对比较平坦 便于仪器的架设整平 活动人员少 有利于观测的顺利进行 3 3 实习小组信息及分工 实习小组信息及分工 组别 东北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地理信息科学 第 IQ 小组 小组分工 小组成员四人轮流进行扶尺 观测读数 记录等操作 每一个 组员都进行了完整的水平角和竖直角的观测 在实习报告的撰写中 小组成员 分工合作 每人负责一模块 最后小组成员集体把关 共同定稿 4 4 表格设计表格设计 本小组有四名成员 为了在记录的时候便于区分 备注每人分工 小组成 员设计出适合本小组记录方便的表格 本表格便于备注成员分工 辅助计算 5 5 知识预习知识预习 1 课件知识预习 包括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 老师上课讲的内容等方面 2 观看相关视频 为更好地了解在角度测量方面的知识 便于实习的顺利进行 在老师进行 现场讲解之后 小组成员利用空余时间在网上下载了关于 DJ6 型经纬仪关于角 度测量的相关视频 并上传到小组内群中 集体进行了相关视频的观看 6 6 实习目的及要求 实习目的及要求 巩固和强化理论知识 在实践中训练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综 合应用测量知识的能力 进一步熟练掌握经纬仪的使用方法 提高野外测量 内业计算的技能 培养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培养吃苦耐劳 团结友爱 集体 协作的精神 7 7 实习任务及内容 实习任务及内容 1 对 A O B 点的水平角竖直角进行观测 2 完成角度测量实习报告 二 实施测量二 实施测量 精品文档 4 欢迎下载 4 欢迎下载 4 欢迎下载 1 1 水平角测回法测量水平角测回法测量 一 实验目的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水平角的测量方法 2 掌握水平角的记录 计算方法 二 实训设备及器件 二 实训设备及器件 DJ6 经纬仪 三脚架 标杆 三 实验步骤及要求 三 实验步骤及要求 备注 经纬仪的使用步骤 对中备注 经纬仪的使用步骤 对中 整平整平 瞄准瞄准 读数读数 1 布点 本实习控制点布设有三点 位于东北师范大学幼儿园南面空旷的草地上 点号为 A O B 两点 相距约 30M 在 O 点安置经纬仪 并对经纬仪进行对中 整平 此步反复进行 直到仪器完全对中且整平 2 观测方法 用经纬仪利用测回法对 AOB 水平角度连续观测四个测回 在每个测回之前 均要观察仪器是否处于对中整平状态 具体步骤 1 盘左瞄准左边 A 配度盘至 000X 读取 a1 2 顺时针旋转瞄准右边 B 读取 b1 3 倒镜成盘右 瞄准右边 B 读取 b2 4 逆时针旋转瞄准左边 A 读取 a2 3 内业计算 1 上半测回角值 1 b1 a1 2 下半测回角值 2 b2 a2 3 取上下半测回平均值为一测回角度值 即 1 2 2 4 取 4 个测回的平均值作为该角值 计算数据误差观察是否在误差范围 以内来进行检验 4 限差要求 1 1 2 40 2 本小组观察四个测回 各测回间按 180 4 的差值来配置度盘 各测 回角值之差小于 24 四 测量成果记录 四 测量成果记录 表一表一 测回法观测水平角记录手簿测回法观测水平角记录手簿 测测 站站 测测 回回 竖盘竖盘 位置位置 目目 标标 水平度盘读数水平度盘读数 半测回角值半测回角值 角差角差 一测回角值一测回角值 备注备注 盘 A00 00 12 51 32 486 51 32 51 扶杆 杨旺 精品文档 5 欢迎下载 5 欢迎下载 5 欢迎下载 左 B51 33 00 A180 00 00 1 盘 右 B231 32 54 51 32 54 杜俊祥 读数 彭直 琰 记录 李寒 A45 00 00 盘 左 B96 33 00 51 33 00 A225 00 30 2 盘 右 B276 33 00 51 32 30 30 51 32 45 扶杆 杨旺 杜俊祥 读数 李寒 记录 彭直 琰 A90 00 00 盘 左 B141 33 12 51 33 12 A269 59 06 3 盘 右 B321 32 00 51 32 54 18 51 33 03 扶杆 李寒 彭直琰 读数 杨旺 记录 杜俊 祥 A135 00 12 盘 左 B186 32 54 51 32 42 A314 59 30 O 4 盘 右 B06 32 30 51 33 00 18 51 32 51 扶杆 李寒 彭直琰 读数 杜俊 祥 记录 杨旺 五 实验误差计算 五 实验误差计算 见附件 1 六 注意事项 六 注意事项 1 仪器安置的高度要合适 脚架要踩实 在观测时不要手扶或碰动 三脚架 转动照准部和使用各种螺旋时 用力要轻 2 如观测的两个目标高低相差较大 更须注意仪器整平 3 对中要准确 测角精度要求越高或边长越短时 对中要求越严格 4 尽量用十字丝交点瞄准测铅底部 5 一定要按观测目标的顺序记录水平度盘的读数 记录要清楚 发现 错误 立即重测 6 在一个测回的水平角观测过程中不得再调整照准部水准管 若 气泡偏离中央太多时 须再次整平仪器 重新观测 2 2 竖直角测量竖直角测量 一 实验目的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竖直角的测量方法 2 掌握竖直角及竖盘指标差的记录 计算方法 二 实训设备及器件 二 实训设备及器件 DJ6 经纬仪 三脚架 三 实验步骤及要求 三 实验步骤及要求 备注 经纬仪的使用步骤 对中备注 经纬仪的使用步骤 对中 整平整平 瞄准瞄准 读数读数 1 在实验场上选定一点作为测站 O 在 O 点安置经纬仪 并对经纬仪进 行对中整平 此步反复进行 直到仪器完全对中且整平 对中 整平后 转 精品文档 6 欢迎下载 6 欢迎下载 6 欢迎下载 动望远镜 观察所用仪器的竖盘注记形式 如顺时针或是逆时针刻画 此次 本小组使用仪器为顺时针注记 确定竖直角的计算公式 并记入备注栏内 2 盘左位置 照准目标 A 点 转动竖盘指标水准管微动螺旋 使水准管 气泡居中 符合气泡影像符合 后 读取竖直度盘的读数 L 记录者将读数值 L 记入竖直角测量记录表中 根据竖直角计算公式 在记录表中计算出盘左时的 竖直角 aL 3 盘右位置 照准目标 A 点 转动竖盘指标水准管微动螺旋 使水准管 气泡居中 符合气泡影像符合 后 读取其竖直度盘读数 R 记录者将读数值 R 记入竖直角测量记录表中 根据竖直角计算公式 在记录表中计算出盘右时的 竖直角 aR 4 按照上述步骤完成目标 B 的测量 得到盘左盘右读数 5 本小组共四名成员 即按照上述步骤四人分别完成 A 点和 B 点竖直角 的二测回 三测回和四测回的测量工作 6 计算半测回竖直角值 1 顺时针刻画竖盘计算竖直角 aL 90 L aR R 270 2 逆时针刻画竖盘计算竖直角 aL L 90 aR 270 R 因本小组仪器为顺时针注记 所以计算时使用顺时针竖直角计算公式 7 一测回竖直角计算 x aL aR 2 8 竖直角测量的限差要求 1 竖盘指标差 x aL aR 2 L R 360 2 60 2 各测回指标差互差 J6 25 3 同一竖直角各测回所得竖直角角值互差 24 四 实验 四 实验成果记录成果记录 表 1 竖直角观测成果记录 测测 站站 测测 回回 目目 标标 竖盘竖盘 位置位置 竖盘读数竖盘读数 半测回竖直角半测回竖直角 指标差指标差 一测回竖直角一测回竖直角 备注备注 盘左 95 27 36 5 27 36 A 盘右 264 31 48 5 28 12 18 5 27 54 盘左 74 20 30 15 39 00 1 B 盘右 285 38 30 15 38 30 1515 38 45 扶杆 杨旺 杜俊祥 读数 彭直琰 记录 李寒 盘左 95 27 18 5 27 18 A 盘右 264 31 12 5 28 48 15 5 27 33 O 2 B 盘左 74 20 5415 39 16 2015 38 56 扶杆 杨旺 杜俊祥 读数 李寒 记录 彭直琰 精品文档 7 欢迎下载 7 欢迎下载 7 欢迎下载 盘右 285 38 3615 38 36 盘左 95 27 06 5 27 42 A 盘右 264 31 30 5 28 30 24 5 28 06 盘左 74 20 4815 39 12 3 B 盘右 285 38 3615 38 36 1815 38 54 扶杆 李寒 彭直琰 读数 杨旺 记录 杜俊祥 盘左 95 27 24 5 27 24 A 盘右 264 31 48 5 28 12 22 5 27 46 盘左 74 20 5415 39 06 4 B 盘右 285 38 1815 38 18 2415 38 42 扶杆 李寒 彭直琰 读数 杜俊祥 记录 杨旺 五 实验误差计算 五 实验误差计算 见附件 2 六 实验注意事项 六 实验注意事项 1 竖直角的观测是测量工作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 该方法操作必需严格按 照操作步骤进行观测 否则观测的结果也无法利用仪器本身的原理检验所测量 的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2 在测量过程中 要想获得准确可靠的数据 必需对仪器进行严格的对中 和整平 并在此基础上 对竖盘指标水准管进行严格细致的调节 直至符合气 泡影像符合 水准管气泡居中 否则所测量得到的数据将是无效的数据 另外 在每次读数之前都必需对其进行调节 否则将会造成极大的误差甚至是错误 三三 发现问题及解决发现问题及解决 1 水平角问题及解决 1 问题 问题 在进行小组成员交换工作时标杆被风吹倒 导致两次测量的位置出现 偏差 使测量结果误差已超过允许范围 解决 解决 全部重新进行测量 注意 注意 在进行水平角测量交换分工时 一定要注意标杆的稳固性 若标杆移 动距离过大 会使测量产生错误的结果 2 问题问题 在小组成员交换分工时 由于没有在测量前观察仪器是否对中整平 使测量的结果产生较大误差 解决 解决 从第二个测回开始 重新开始测量 在每次测量前都要进行观察仪器 是否对中整平 注意 注意 仪器的是否对中整平对测量结果会产生较大影响 由于仪器比较敏感 精品文档 8 欢迎下载 8 欢迎下载 8 欢迎下载 受外界风力等的影响 会产生偏差 所以在没测观测之前都要观察仪器是否对 中整平 确认对中整平之后 在开始进行读数 3 问题问题 本小组是在当天下午 4 点开始测量的 由于测量时间比较长 到 6 点 多之后 光线比较暗 在整平 读数 观测过程中均产生较大误差 是测量的 结果不是很理想 解决解决 本小组成员一致决定于第二天上午 8 30 在此地进行重测 注意注意 测量时间的选取 由于中午光线过足 晚上光线过弱 所以时间最好 选在上午 8 点左右开始 或下午两点左右开始进行测量 4 问题问题 由于在开始测量之前 没有注意到望远镜调焦问题 使在测量过程中 为找寻目标 浪费了很长时间 注意注意 望远镜调焦会使仪器清晰度提高 更容易准确瞄准目标 减少测量过 程中的误差 5 问题问题 由于在读数过程中没有进行望远镜的制动 导致轻微的触碰就是望远 镜偏离了目标点 加大了实验测量过程中的误差 解决解决 小组的每名成员在找准目标时即进行了望远镜的制动 在进行读数 注意 注意 望远镜制动可以加大其对外界环境的抗干扰能力 可避免由于轻微操 作导致瞄准的目标偏离 减小测量过程中的误差 6 问题问题 由于读数时没有注意 导致腿碰到了三脚架 使仪器偏离对中位置 造成了测量误差 解决 解决 重新进行仪器的对中整平 重新开始操作 注意 注意 测量过程中减少身体对三脚架的触碰 7 问题问题 观测读数时 先读 A 点盘左 在读 B 点的盘左 之后 B 点的盘右 由 于人的惯性记录方式 多次将 B 点的盘右读数记录到 B 点盘左读数记录的位置 解决解决 在读数过程中读数人多次强调所记录点的信息 注意注意 记录员记录数据时 若将数据的位置记错会给计算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增大计算难度 记录时一定要准确记录数据的位置 8 问题 问题 在开始测量之前 没有注意到各测回间应按 180 4 的差值来配置度 盘 导致部分测回数据中只有第一测回的数据可用 浪费了时间 解决 解决 从第二个测回开始重新测量 注意 注意 若需测量 N 个测回 则各测回间按 180 N 的差值来配置度盘 2 竖直角的问题及解决 1 问题 问题 由于刚开始对竖盘指标水准管并没有在每次开始读数前都进行整平 导致实验数据误差很大 解决解决 重新开始测量 每次读数前均进行竖盘指标水准管的调平 注意注意 仪器的整平对数据的测量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为减小误差 一定要在 每次开始测量之前均进行竖盘指标水准管的调平 2 问题 问题 在测量开始之前没有进行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注记的判断 在计算的时 候出现问题 解决 解决 观察测量数据值进行判断 判断出此仪器是顺时针注记方式 注意 注意 在测量开始之前就应判断出仪器究竟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注记 为接 下来的计算提供方便 四四 实习心得实习心得 精品文档 9 欢迎下载 9 欢迎下载 9 欢迎下载 1 1 IQIQ 第一次实验我们进行的是角度测量 角度测量分为水平角测量和竖直角测 量 在水平角测量中 我们选择的是光学经纬仪 调平的步骤可能有些繁琐 但是调平却十分重要 每进行一次读数之前 都要保证圆水准器已调平 这样 才能尽可能保证读数准确 转而测竖直角时 需要进行管水准器调平 比水平 角测量的调平步骤又多了一步 所以每次读数前一定要保证管水准器和圆水准 器都调平才可以 刚开始测竖直角时 忽略了管水准器调平这一步骤 幸好及 时反应过来并调平 读数的时候从队友那里学到了一个可行的办法 因为在估 读秒时 要遵循 6 的倍数的原则以便计算 但是读数时 直接估读 06 12 18 36 48 等这些数时会犹豫很久 而我们直接通过水平度盘的指针 落在一小格的位置进行估读就很容易些 例如 1 5 2 5 3 5 等 这次实验也 让我学会了很多东西 首先 在测量前讲学过的知识复习 操作步骤再次熟记 于心 尽快掌握经纬仪的各个部件及旋钮 非常有利于实验 使得实验过程顺 利 游刃有余 大脑时刻保持清晰 明确自己的职责分工 然后 扶尺确实是 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尺稍有差池就会造成很大的误差 这些不是人眼可以判断 的 所以扶尺的同学一定要认真地不辞辛苦地扶尺 再次 团队精神很重要 一个团队每个人都认真用心的去做自己的事 那么就会减少很多人为造成的误 差或是错误 最后 每做完一组实验及时进行内业计算 如果误差较大及时重 做 不可将所有结果测完 回去后再进行内业计算 2 2 IQIQ 第一部分角度测量 在本次测量过程中 我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为以下几 点 第一点 在听老师现场讲解之前一定要先预习 所以在每次老师上课之前 的前一晚上 我都会花半个小时的时间去复习一下之前老师课上讲过的内容 虽然当时老师讲的时候 自己听懂了 但是经过那么长时间还是忘得差不多了 关于具体的仪器操作步骤 光看 ppt 上的只能自己想象 所以我还在优酷和腾 讯视频上下载了不同版本的讲解过程 每个视频差不多也就 10 来分钟 看个两 遍就对操作过程和仪器的结构有大致的了解了 预习之后再听老师现场讲一遍 对操作过程就有更深的印象 此外 我们小组还建了一个群 每次还会把视频 传到我们的群里 第二点 在我们小组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遇到了一些问题 但是我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 能够及时正确的解决好 这让我充分的发挥自己 思维才能 每次解决了一个问题 大家都很有成就感 有时候一个很小很小感 觉自己肯定不会犯的错误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都可能发生 比如有一次我们 在进行角度测量的时候 我们是两个人在扶杆 一个人读数 一个人记录 按 照这样的方式轮着来 但是在交换的过程中 特别是扶杆的人员交替时 杆子 倒了一会 之后测量结果就与前面的相差很大 之后我们一直在想原因 最后 才知道 我们杆子的位置移动了 通过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 有时候会使 我们一天的努力白费 所以 我当时对科研和研究就特别崇拜 也有一丝敬畏 我们要有一丝不苟严谨的科研态度 这个很重要 还有以后在做重要的事情的 时候 更应该认真对待 3 3 IQIQ 这次的实习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收获 在水平角竖直角的测量过程中 我将 精品文档 10 欢迎下载 10 欢迎下载 10 欢迎下载 书本上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熟悉的掌握了光学经纬仪的使用 在使用过程中 出现了许多问题 如调平后由于自己不小心的操作使仪器不平 还要再次进行 调平操作 过程很复杂 但是从中的收获却是巨大的 测量之前将书本上的知 识重新又复习了一遍 发现了许多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注意到的问题 这次实习 不仅对仪器的使用操作 注意事项了熟于心 还扫除了一些在日常学习中没有 注意到的盲点问题 让自己对于测量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还有这次实习让我 学到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团队之间的分工合作 相互配合 孤掌难鸣 没有一 个好的团队配合 即使你一个人仪器操作的在熟练 在精准 但是尺却是歪的 最终的结果也终将徒劳 这再次让我认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我将受用终身 4 4 IQIQ 在这次水平角竖直角的测量实验中 我收获了很多 首先是在测量中对于 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学到的知识不仅仅要记在脑子里 更 重要的是如何去把它应用在实践中 其次则是熟练地掌握了光学经纬仪的使用 之前在视频中看别人或者在课堂上看老师操作仪器感觉很简单 可是当自己真 正地去操作起来却又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虽然在操作时把操作要点熟记在心里 但是却仍然出现了几次操作错误导致前几次测量的数据误差很大 最后就是团 队合作的重要性 我们组在开始测量时并没有急于立即着手测量 而是先根据 每个人的特点来确定了每个人的分工 从而使得这次测量实习更为高效完美地 完成 报告二 水准测量报告二 水准测量 一 前期准备一 前期准备 1 1 实习时间 实习时间 2017 年 5 月 25 日 至 2017 年 5 月 26 日 2 2 地点勘察 地点勘察 小组成员于 5 月 25 日早上到校园内进行勘测地点的考察 经初步考察 将勘测地点定在马部周围的四个拐点处 其位置高程变化明显 地面相对比较 平坦 便于仪器的架设整平 活动人员少 有利于观测的顺利进行 3 3 实习小组信息及分工 实习小组信息及分工 组别 东北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地理信息科学 第 IQ 小组 小组分工 小组成员四人轮流进行扶尺 观测读数 记录等操作 每一个 组员都进行了完整的数据观测 在实习报告的撰写中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 每 精品文档 11 欢迎下载 11 欢迎下载 11 欢迎下载 人负责一模块 最后小组成员集体把关 共同定稿 4 4 表格设计 表格设计 本小组有四名成员 为了在记录的时候便于区分 备注每人分工 小组成 员设计出适合本小组记录方便的表格 本表格便于备注成员分工 辅助计算 5 5 知识预习 知识预习 1 课件知识预习 包括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 老师上课讲的内容等方面 3 观看相关视频 为更好地了解在角度测量方面的知识 便于实习的顺利进行 在老师进行 现场讲解之后 小组成员利用空余时间在网上下载了关于等外水准测量的相关 视频 并上传到小组内群中 集体进行了相关视频的观看 6 6 实习目的及要求 实习目的及要求 巩固和强化理论知识 在实践中训练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综 合应用测量知识的能力 进一步熟练掌握水准仪的原理 构造及使用方法 学 会在实地如何选择测站和转点 完成一个闭合水准路线的布设 提高等外水准 测量外业观测 内业计算的技能 培养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培养吃苦耐劳 团结友爱 集体协作的精神 7 7 实习任务及内容 实习任务及内容 完成一条由四个点组成的闭合水准路线的观测任务 二 实施测量二 实施测量 1 1 观测路线 观测路线 本次采取的是闭合水准路线的等外水准测量 位于东北师范大学马部周围 点号连接为 A 1 2 3 A 2 2 观测方法 观测方法 水准仪的正确操作 仪器安置 粗略整平 瞄准目标 精确整平 读数记录 1 安置整平仪器 注意脚架高度适中 保证架头大致水平 粗略整平依据 左手大拇指法则 然后照准后尺黑面 进行精平后读取中丝读数 2 转动仪器 照准前尺黑面 读取中丝读数 3 测完 A 站后 将水准仪搬至 1 站 立尺后 依次进行上述操作 将四个 点的读数读取 3 3 内业计算 内业计算 1 取每测段往返测高差中数的平均数作为该测段的高差 如果导线全长闭 合差在限差范围内 根据已知高程 算出每一点的高程 2 计算检核 后视读数之和减去前视读数之和的差应等于各测站高差的代 精品文档 12 欢迎下载 12 欢迎下载 12 欢迎下载 数和 高差检核 还应等于计算得到的终点高程减去已知的起点高程 高程检 核 三 注意事项三 注意事项 1 观测读数时所看的数模糊 在开始测量之前的调焦过程操作出现偏差 应该 重新进行调焦 直到物象清晰为止 2 水准仪架在两个控制点的中间 距离两点大致相等 在前后两点各立水准尺 一把 3 望远镜对准水准尺并推动 再将水准仪调平 调节三个脚螺旋 使得圆水准 器旗袍居中 然后微调倾螺旋 从左边的窗口看到水准管的气泡闭合 4 读数时 调水平微动螺旋 使得十子丝对准水准尺 并准确进行中丝读数 5 测量过程中我们只读取了水准尺黑面读数 6 注意消除视差的影响 反复交替调节目镜和物镜对光螺旋 7 注意水准尺一定要扶直 四 心得体会四 心得体会 1 1 IQIQ 第二次实验是闭合水准路线的等外水准测量 我们将马克思主义学部及周 围的绿化作为对象规划了闭合路线 我们将水准仪架在规划的闭合四边形水准 路线的四个角 水准尺在四边形的各边中点移动来完成测量 由于在测量过程 中 会有遮挡物挡住视线 我们就提前找好水准仪和水准尺的位置 并在地上 标记 水准仪的位置用圆圈并标上编号 水准尺的位置用方块来标记 在测量 的过程中 每对水准尺进行读数之前都检查一下水准仪是否水平 如果不平需 要转动脚螺旋使圆水准器的气泡居中 然后再读数 读数的时候要读中丝 这 两个要点在测量过程中都出现过问题 但是都及时纠正过来了 而且 在利用 同学的额步长测距的时候 很容易因为个人的原因使得不太精确的测量更加不 精确 个人的步长也是受心情影响的 如果仗步的人比较着急就容易测量不准 在内业计算中 可以看出来我们组的在测距方面和读数方面都做得比较好 误 差都在允许范围内 通过这次实验 我更加感觉到 在室内学习过理论知识后 在室外进行实践是很有必要 学就是要会用 只有自己亲自动手去做 才会记 得更加牢固 才是真的学会这门课的内容 2 2 IQIQ 第二部分是水准测量 在本次测量过程中 我在刚开始的读数就犯了一个错 误 但是幸好及时的改正了 就是我当时第一次读数的时候 自己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