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第六章 应力状态理论和应变状态理论应力状态理论和应变状态理论 6 1 构件受力如图所示 确定危险点的位置 用单元体表示危险点的应力状态 不计自重时 危险点为任一横截面上的任意一点a 危险点在与之间的任一截面的边缘上任一b3M2M 危险点在图示三处c 危险点为任一截面的外边缘上任一点d l P a b d d M P l c M d 3M2M b P M P d M d a A B C A B C c d 题 6 1 图 20 50 20 50 25 a b c 20 40 d 40 80 20 e 30 20 f 20 题 6 2 图 6 2 已知应力状态如图所示 图中应力单位皆为兆帕 试用解析法及图解法求 主应力 大小 主平面位置 在单元体上绘出主平面位置及主应力方向 最大剪应力 解 解析法a 0 2 20 50 0 20 20 8 500 xyxy MPaMPa tg 得 从而 0 19 20 13 57 7MPaMPa max10 32 4525 40MPa 用图解法 按几何关系可求得 0max 240 32MPa 20 40 a 30 50 30 b 30 20 6040 c 45 120 40 20 0 20 60 50 20 30 20 90 60 40 0 40 d 1 3 37 59 20 40 40 40 37 59 e 1 3 13 5 27 0 20 80 20 30 20 f 20 109 20 20 20 30 20 218 40 解析法 b 22 1 5050 2057 22 MPa 22 3 5050 207 22 MPa 得 0 2 20 4 20 8 505 tg 0 1 38 4019 20 2 22 max 50 2032 2 MPa 解析法 c 2 13 002525 25MPaMPa 无穷大 0 2 25 2 0 tg 00max 290 45 25MPa 解析法 d40 29 xy MPaMPa 22 1 40204020 4011 2 22 MPa 22 3 40204020 4071 2 22 MPa 0 2 40 4 2 40203 tg 0max 37 59 41 2MPa e 解析法 22 1 080080 204 7 22 MPa 22 3 080080 2084 7 22 MPa 0 2 20 20 5 080 tg 00 226 34 13 17 22 max 80 2044 7 2 MPa 解析法 f 22 1 20302030 2037 22 MPa 22 3 20302030 2027 22 MPa 000 2 20 20 8 2218 40 109 20 2030 tg 22 max 50 2032 2 MPa 6 3 在图示应力状态中 试用解析法和图解法求指定斜截面上的应力 应力单位为兆帕 解 解析法 a 400400 cos12020sin12027 3 22 MPa 400 sin12020cos12027 3 2 MPa 即 27 3 27 3MPaMPa 图解法 斜面法线与轴夹角为 应力图中 x60 2 60120 解析法 b 20503050 cos60 20 sin6052 3 22 MPa 3050 sin60 20 cos6018 7 2 MPa 斜面与轴正向夹角为 应力图中 x30 2 3060 解析法 c 060060 cos9040sin9010 22 MPa 060 sin9040cos9030 2 MPa 20 40 a 30 50 30 b 30 20 6040 c 45 120 40 20 0 20 60 50 20 30 20 90 60 40 0 40 题 6 3 图 6 4 已知矩形截面梁某截面上的弯矩及剪力分别为 试绘制截10MkN m 120QkN 面上 1 2 3 4 各应力点应力状态的单元体 并求其主应力 解 点 1 26 10 1000 120 1 5 1010 6 x M MPa W 123 0 120 x MPa 点 2 处于纯剪状态 3 4 33 120 10 36 22 5 10 10 x Q MPa bh 123 36 0 36 MPaMPa 点 3 32 38 10 10 1010 4 60 1 5 1010 12 x M y MPa I 36 382 120 1046 8 10 27 1 5 10105 10 12 x Q S MPa I b 式中静矩 得 2 2 24 b h Sy 22 13 70 4 10 4 22 xx xy MPaMPa 2 0 点 4 123 120 0 x MPa 50 100 1 2 3 4 25 50 x Q M x 12 x x 3 x 4 x 题 6 4 图 6 5 薄壁圆筒扭转 拉伸试验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若 且20PkN 600 n MN m 试求 点在指定斜截面上的应力 点主应力的大小及方5dcm 2mm AA 向 用单元体表示 解 数据代入 得 2 nn xy PP MMD II 34 16 1 n xy M D 254Ddmm 73 2 xy MPa 4 2 0 10 61 2 y PN MPa Ad 所以0 61 2 73 2 xyxy MPaMPa 现已知 1 30 cos2248 1 22 xy x xysian MPa sin2cos210 1 2 xy xy MPa 00 21 2 33 3 xy xy tg 得 13 109 8 48 8MPaMPa d P P A30 n M n M 1 3 33 3 xy y 题 6 5 图 l 2 P A l h 4 h 60 50 50 120 50 43 3 MPa MPa 4080 题 6 6 图 题 6 7 图 6 6 图示简支梁为工字梁 点所在截面在集中力的左侧 36a140PkN 4lm AP 且无限接近力作用的截面 试求 点在指定斜截面上的应力 点的主应力及主PAA 平面位置 用单元体表示 解 所处截面上弯矩 剪力 A 11 140 4140 44 MPLkN m 140 70 22 P QkN 查型钢表后 点以下表面对中性轴静矩 A 663 13 6 1 58 17 2 1 7 42 12 7 10464 10Sm 正应力 剪应力 36 8 140 109 10 79 9 15760 10 My MPa I 36 6 82 70 10464 10 1020 6 15760 101 10 QS MPa Ib 则 60 79 979 9 cos12020 6sin1202 13 22 MPa 79 9 sin12020 6cos12024 3 2 MPa 主应力计算 22 1 79 979 9 20 684 9 22 MPa 22 3 79 979 9 20 65 22 MPa 00 2 20 6 20 516 13 56 79 9 tg 6 7 二向应力状态如图所示 应力单元为兆帕 试求主应力并作应力圆 解 已知 80 60 x MPa 8080 cos120sin12050 22 yy xy MPa 且 80 sin120cos120 2 y xy 0 xy 联立解得 从而40 y MPa 12 80 40MPaMPa 注 凡是涉及某斜面上的应力 应从角定义出发 准确找出角的值 150 45 95 25 3 25 3 x x y 题 6 8 图 6 8 在通过一点的两个平面上 应力如图所示 单位为兆帕 试求主应力的数值及主平面 位置 并用单元体的草图表示出来 在通过一点的两个平面上 应力如图所示 单位为兆 帕 试求主应力的数值及主平面位置 并用单元体的草图表示出来 解 取出图示单元体 依题中条件有 105 cos210sin21045 22 xyxy x 75 sin150cos15025 3 2 xy x 105 sin210cos21025 3 2 xy x 联立求解 得到70 50 xyx MPaMPa 则 22 1 70707070 50 100 22 MPa 22 2 70707070 50 20 22 MPa 则 3 0 0 2 2 x xy tg 0 45 50 50 a 30 50 b 40 20 30 120 c 30 20 30 50 40 20 x y z x x y y x y 题 6 9 图 6 9 试求图示各应力状态的主应力及最大剪应力 应力单位为兆帕 解 a 2 132 005050 50 50MPaMPaMPa 13 50 50 50 22 max MPa b 22 13 30203020 4052 2 42 2 22 MPaMPa 2 50MPa 13 max 47 2 2 MPa c 22 12 1204012040 30130 30 22 MPaMPa 3 30MPa 13 max 80 2 MPa 注 此类问题中 受力状态是三向的 不再是平面问题 以 为例作详细分析 b 在图示坐标系下 50 20 30 zxy MPaMPaMPa 因为面内应力情况复杂 先进行分析 xy 则 20 x MPa 30 y MPa 40 xy MPa 22 max 547 252 2 22 xyxy xy MPa 而 又有 min 547 242 2MPa 50 z MPa 123 综合知 123 52 2 50 42 2MPaMPaMPa x y A x y 题 6 10 图 6 10 列车通过钢桥时 在钢桥横梁的点用变形仪测得 A0 0004 x 0 00012 y 试求点在及方向的正应力 设 Axxyy200EGPa 0 30 解 广义虎克定律知 11 xxyyyx EE 代到上述两式中 解得0 3 200 0 004 0 00012 xy EGPa 即 方向应力为方向为 0 80 0 xy MPa x80 MPa y 6 11 在 6 9 题中的各应力状态下 求单元体积的体积改变 比能和形状改变比能 u x u 设 200EGPa 0 30 解 a 63 123 9 1 21 2 0 3 505050 100 1 10 200 10E 223 123122313 12 33 1 2 2 2500250025002 0 3 250025002500 10 22 5 10 u E N m m 222 122331 22212 9 3 1 6 1 0 3 5050 5050 5050 10 6 200 10 x u E N m m 各量的求解公式同前 b 33333 0 12 10 20 1 10 18 9 10 x uN m m uN m m c 33333 0 26 10 48 1 10 42 5 10 x uN m m uN m m 6 12 薄壁钢圆筒受到内压 内径 壁厚 计算筒中主应力 若最大主2 1MPa1m30mm 应力限制为 则在筒的两端可加多大的扭矩 80MPa 解 取轴向长为的管分析 微元上 作用力为L 2 D dL 2 D PdL 向分量 积分得ysin 2 D PdL 2 PDL NAL 则 而35 2 y NPD MPa A 2222 max 80 2222 xyxyyy xyxy MPa 则 60 xy MPa 9 2 24 10 n MN m N d x x y y 题 6 12 图 题 6 13 图 6 13 长输水管受内压 管的内径为 用第四2 0MPa0 75m0 3 500MPa 强度理论计算壁厚 提示 可设管的轴向应变为零 解 取任一单元体 向与管轴向一致 由提示 认为广义虎克定律y0 y yx 设内压力为 内径为 厚为 则积分表明 则PD 2 x PD 2 y PD 条件 第四强度理论 在平面应力下为 Mises 即 222 1212 1 2 222 1 2 xyxy 各数据代入 2 1411 50 162 0 0131 3mcm 6 14 炮筒横截面如图所示 在危险点处 第三个主应550 t MPa 350 r MPa 力垂直于图面是拉应力 且大小为 试按第三和第四强度理论 计算其相当应力 420MPa 解 第三强度理论下 550350900 xd MPa 第四强度理论下 222 1 550420 420350 350550 842 2 xd MPa 6 15 钢制圆珠笔柱形薄壁容器 直径 壁厚 800Dmm 4tmm 120MPa 试用强度理论确定可能承受的内压力 200PkN p p t r P D l p P x x y y 题 6 14 图 题 6 15 图 解 作用下 周向 轴向 P 2 2 y P Dt t 2 4 x P Dt t 轴向外力作用下 数据代入 解得 P x PP ADtt 1 99 y P 23 49 520 1 0 xx PMPa 则 313 99 120 xd PMPa 1 21PMPa 222222 41212 11 99 49 520 1 49 520 1 22 xd PPP 化简得 解出 2 73511980140000 0PPP 1 37PMPa 即 按两种强度理论 内压极限分别为和1 21MPa1 37MPa 6 16 如图示简支梁 截面为工字钢 试对梁作强25b 100MPa 160MPa 度校核 已知 200PkN 10 qkN m 0 2am 2lm 解 求得处支反力 处支反力为 绘出剪力图 弯矩图 A300 A PkN B300 kN 截面上 处 有 几何数据查型钢表可知 有 1 A max QQ H max max max z z Q I b s 3 max 4 210 10 98 7 1 0 21 27 10 PaMPa Q kN x 210 208 208 210 M kN m 41 841 8 45 x A AB B C C D D E E H F G aa l PP ACDB q E 题 6 16 图 截面上 处有 2 E max MMG max 3 max max 63 45 10 106 5 422 72 10 z MN m MPa Wm 截面上的点 由于都较大 也很危险 3 CF xyx 41 8 208MkN m QkN 32 8 41 8 10 12 5 1 3 10 88 6 5283 96 101 0 x z M y MPa I 36 82 208 10 11 8 1 3 61 9 10 71 8 5283 96 101 0 10 z xy z QS MPa Ib 得 123 128 7 0 40 1MPaMPa 按第三强度理论 313 168 7 xd MPa 按第四强度理论 22 4 3152 7 xdxxy MPa 第七章第七章 7 1 箱形截面悬臂梁受力如图 计算固定端截面三点的正应力 BCA B A C P 4kN P 3m 50 200 50 300 C x P y P y z 题 7 1 图 解 如图示 向截面的几何中心简化后 4PkN 0 sin cos nzy MPPPP 其中已知 2002 3003 tg 对固定端截面 引起 引起 z P3sin yz MP lP y P3cos yy MP lP 得 2 133 13 4 sin cos 1313 PkN 6 66 9 98 yz MkN m MkN m 作用下 y M y BC y Mz I 334 1 300 200200 100 12 y Imm 得 3 63 BC MPa 0 A 作用下 z M 334 1 200 300100 200 150 12 zC CzC z My Immymm I 同上 0 z BAz zA M I I y 100 A ymm 得 叠加得 3 91 2 6 CA MPaMPa 02 62 6 03 633 63 3 633 917 54 ABC MPaMPaMPa 7 2 图示悬臂梁在两个不同截面上分别受有水平力和铅锤力作用 若 1 P 2 P 1 800 PN 试求以下两种情况下梁内的最大正应力及其作用位置 2 1650PN 2lm 1 梁的截面为矩形 其宽和高分别为 9 18bcm hcm 2 梁为圆截面 其直径 13dcm z y 2 P 1m1m 1 P x O b h 2 P 1m1m d 1 P 题7 2图 解 1 矩形截面 3535 11 0 090 184 374 10 0 180 091 0935 10 1212 yz II 引起 2 P 5 1650 0 09 3 395 4 374 10 y Mz MPa I 引起 1 P 5 800 0 045 2 6 58 1 0935 10 z My MPa I 两者叠加 max 9 98MPa 2 圆形截面 44 5 0 13 1 4019 10 6464 d I 设该点坐标为 y z 引起 2 P 1650z I 引起 1 P 800 2y I 22 0 065zy 两者叠加 22 1650 0 065160016501600yyzy II 得 0 d dy 0 0452y 0 0466z 5 1650 0 04667 1600 0 0452 10 7 1 4019 10 MPa 7 3 图示起重机的最大起吊重量 包括行走小车等 为 横梁由两根40PkN AC 槽钢组成 材料为钢 许用应力 试校核横梁的强度 18 O N3A 2 120 MN m 解 小车位于中点时 最危险 ACAC 处支反力 杆上受到力 AACA3034 6 2 A P xctgkN 20 2 A P ykN c 处3034 6 20 22 CC PP xctgkNykN 中点处 max maxmaxmax 115 5 9 y MN MMMPaMPa WA 引起的应力 在下侧边沿为正 上侧边沿为负 压 max M 则 max 115 5 9 120 9 120MPaMPa B 30 C A P z A F C F P CA M35kN m 题 7 3 图 7 4 拆卸工具的抓由号钢制成 其许用应力 试按抓的强度确定工具45 2 180 MN m 的最大顶压力 max P 解 由强度条件 则 max 180MPa max 11 1 22 180 2 PeP NMPe MPa AWAWAW 解得 max 2 max 2 19 6 bh PPkN he 7 5 图示钻床的主柱为铸钢制成 许用应力 若 试确定立 2 35 MN m 15PkN 柱所需直径 d 解 内力15 0 46NPkN MPmkN m 而 为简化求解 先不计入的影响 2 max 4 NM Ad AW 3 32 d W N 则取 M W 3 32 0 12 M dm 0 0 12dm 再计入的影响以校核 N max 2 4 1 33 1 333536 33 N NP MPaMPa Ad 但超出部分为 认为合适 1 33 100 3 8 5 35 上述计算表明 引起的应力是明显大于引起的应力的 所以无须按确定MNN 0 d 综合 取 0 0 12120dmmm 32 II P 32 26 17 I I截面 400 P d 题 7 4 图 题 7 5 图 7 6 承受偏心载荷的矩形截面杆如图所示 今用实验方法测得杆左 右两侧面的纵向应变 和 试证明偏心矩和 满足下列关系式 1 2 e 1 2 12 12 6 h e 解 偏心力的作用等效为 简化为 轴力 拉 和弯矩PNP MP e 组合变形下 左侧表面处 右侧表面处 1NM NM AW 2NM NM AW 代到中 2 6 bh Ab h W 12 1122 22 66 PPePPe EE bhbhbhbh 则 两式比较 1212 2 212 PeP EE bhbh 1212 6 EEe h 即 12 12 6 h e 7 7 手摇式提升机如图所示 轴的直径 材料为钢 试30dmm 3A 2 80 MN m 按第三强度理论求提升机的最大起吊重量 P 解 受力分析知 轴的中间截面为危险面 0 18 0 40 2 2 nw P MP N m MmP N m 忽略剪应力影响 则 解得 22 3 10 269 xdWn MMP WW max 788PN P e h b 1 2 180 P 400400 e P P 题 7 6 图 题 7 7 图 发电机组 W x P t W 滑轮 主轴 砂轮 转子 D x P y P 2 Q 2 Q z P 1 Q 180240 130 题 7 8 图 题 7 9 图 7 8 图为某型水轮机主轴的示意图 水轮机组的输出功率为 转速37500NkW 已知轴向推力 转轮重 主轴的内径150 minnr 4800 z PkN 390 t WkN 外径 自重 主轴材料为号钢 其许用应力34dcm 75Dcm 285WkN 45 试按第四强度理论校核主轴的强度 2 80 MN m 解 扭矩 危险面在轴上方 95492387 k n N MkN m n 5475 zz NPWWkN 其中 22 54754 15 5 0 750 34 NkN MPa A 3 34 2385 1016 30 1 0 75 1 n n M MPa W 则 0 34 0 75 22 4 354 4 xd MPa 7 9 图为某精密磨床砂轮轴的示意图 已知电动机功率 转子转速3NkW 转子重量 砂轮直径 砂轮重量 1400 minnr 1 101QN 250Dmm 2 275QN 磨削力 砂轮轴直径 材料为轴承钢 1 试 3 1 yz PP 5dcm 2 60 MN m 用单元体表示出危险点的应力状态 并求出主应力和最大剪应力 2 试利用第三强度 理论校核轴的强度 解 则954920 46 163 7 2 k eey NM MN m MMPN nD 解出两个支承处的反力 作铰接处理 无弯矩约束 1 54 6 3 zy PPN 1212 264 57 4 25 29 6FNFNRN RN M e M z P y P 1 R 2 R 1 F 2 F 1 Q 2 Q z M n M y M 0 130 37 0 130 37 0 130 37 7 1N m 28 7N m 18 2N m 20 5N m nxy wx 砂轮轴发生组合变形 各向弯矩图如图示 因为砂轮轴是圆截面 故 很明显 距左端处为危险面 22 Wyz MMM 0 13m 22 7 1128 7 29 6 W MM m 3 29 6 32 2 4 0 05 W w M PaMPa W 3 20 5 16 0 8 0 05 n n n M PaMPa W 如图 2 4 0 8 xWxyn MPaMPa 0 y 2 222 max 2 64 2224 xyxy xx xyxy MPa minmax 0 24 1 44MPaMPa 123max 2 64 0 0 24 1 44MPaMPaMPa 第三强度理论 故砂轮轴强度足够 22 3 42 88 xdxxy MPa 3m 1m 400N 1800N x z z x A B 底 顶 1200N m y y y y AB 题 7 10 图 7 10 图示重的标牌由外径为 内径的钢管所支撑 作用在该标牌1800N73mm62 7mm 上的最大水平方向的风力估计为 试确定由这些载荷在固定端点处所引起的400NBA 应力状态 并在管子的这些点处切出的单元体上表示出结果 这些单元体都是从管子外侧 观察的 钢管的面积 惯性据 2 1099Amm 4 636800Imm 解 受力化简后可知 与轴正向相反 4001400 400 nz MNmN m QN z 分布如图 1800 1800 zx NN MN m M 略去的影响 则 得 z Q 3 4 1 16 n nn n MD W W 10 6 n MPa 作用下 拉 z M0 101 5 z BA z M MPa W 作用下 拉 x M0 67 x A x M LBMPa W 作用下 N 1800 1 6 AB MPa A 所以 处有A101 50 1 6 99 9 10 6 yn MPaMPa 处有B6709 1 6 65 4 10 6 yn MPaMPa xy x x 40 96 160 100 300 P C B II I I截面 题 7 11 图 题 7 12 图 7 11 一实心圆轴同时承受扭矩和弯矩作用 且 试用表示最大主应 n M w M wn MkM k 力和最大剪应力之比 当此轴直径为 以及最大剪应力为 且轴以50mm0 4k 75MPa 每分钟 300 转时 试求它所能传递的功率 解 实心轴 则而 33 1632 n DD WW maxmax Wn n MM WW 如图示 设 maxmax 0 xyxy 对单元体而言 代入 22 1 22 xyxy xywn MkM 最大剪应力为 2 22 max 1 24 xy xyxy 求得 22 1 22 1 16161 1 1611 kkkk kk 时 则0 4k 1 1 1 37 11 1 37102 8MPa 返回主应力 最大剪应力公式中 22 22 2 102 8 75 244 xx xyxy MPaMPa 得 max 1 102 875 27 8 55 6 2 xx MPaMPa 而且 求出0 05Dm max 3 32 n kM D 1705 n MN m 又因为解得 9549 k n N M n 53 6 k NkW 所以 传递功率为 53 6kW 7 12 铸钢曲柄如图所示 已知材料的许用应力 试用第四强 2 70 MN m 30PkN 度理论校核曲柄的强度 解 表面上内力分量 0 0480 02 2 04 n MPkN m 0 30 1 6 W MPkN m 为弯曲 扭转组合变形 处 求得B 160 4 0 0 282 0 745 40 h b 2 28 3 n M MPa hb 2 4 0349 0 xd MPa 处 C 1 35 2 21 1 W M MPaMPa W 22 41 350 7 xd MPa d 45 1 m 1 m 2 m 2 m xy x x 题 7 13 图 7 13 直径的圆轴 承受扭转力矩及水平面内的力偶矩的联合作用 为了30dmm 1 m 2 m 测定和 今在轴表面图示轴线方向和轴线成方向贴上电阻应变片 若测得应变 1 m 2 m45 值分别为 已知材料的 试求 66 45 0 500 10 426 10 210EGPa 0 28 和 1 m 2 m 解 已知 则已知 66 045 500 10 426 10 E 0045 105 89 5EMPaMPa 分析处应力状态 有 A0 yxy 方向上 有 22 cossin2sincos xyxy 和 即为 0 45 0 1 02 0105 x MPa 2 222 02 89 5 222 x MPa 解得 105 37 x MPaMPa 33 2 3216 Wn xn n MmMdd WW WWW 得 12 214 278 3 nx mWN m mWN m t q 11000 500500 D p y 题 7 14 图 7 14 某锅炉汽包的受力情况及截面尺寸如图所示 图中将锅炉自重简化为均布载荷 若已 知内压力 锅炉总重 平均直径 壁厚 3 4pMPa 600kN1570Dmm 35tmm 试按第三强度理论校核该汽包的强度 薄壁圆筒可采用近似公式 100MPa y W 式中 为平均直径 为厚度 3 2 8 4 22 y y D t T D t W DD Dt 解 分析受力状态 引起汽包壁上各处均有周向正应力和轴向正应力 P 2 PD t 4 PD t 设自重简化为均布载荷 则可计算出弯矩最大值为 其中q 2 2 max 2 4 q l Ma 求得 600 11000 500 2 kN lmm amm q la max 2 600825 8 la MkNkN m 得 2 4 y D t W max 12 18 M y M MPa W 3 4PPa 得76 26 38 13MPaMPa 单元体上 1 123 76 26 50 31 0 M MPaMPa 则 313 76 26 100 xd MPaMPa 7 15 一个等截面的实心圆轴要驱动一船舶推进器 此轴因而必须同时承受推力和扭矩作用 推力的大小与扭矩之间可以用简单的关系来联系 式中表示推力的大小 表NkT NT 示扭矩的大小 而为一常数 同时轴上还将有弯矩产生 假定计算的要求是轴中的最大k 剪应力在任何地方均不超过某一个用表示的值 试证明允许的最大弯矩其表达式为 226 2 1 44 RkR MT T 式中表示轴截面的半径 R 一个等截面的实心圆轴要驱动一船舶推进器 此轴因而必须同时承受推力和扭矩作用 推 力的大小与扭矩之间可以用简单的关系来联系 式中表示推力的大小 表示NkT NT 扭矩的大小 而为一常数 同时轴上还将有弯矩产生 假定计算的要求是轴中的最大剪k 应力在任何地方均不超过某一个用表示的值 试证明允许的最大弯矩其表达式为 226 2 1 44 RkR MT T 式中表示轴截面的半径 R 证明 2233 1632 NTM NNkTTM ARRDD 令 xNMxyT 因为二维应力状态下 则 22 max 2 xy xy 22 max 1 4 xxy 即 22 233 1 43216 2 4 kTMT DR DDD 化简即得 222226 22 1 1 4444 RkRRkR MTTT TT 第八章第八章 变形能法变形能法 8 1 两根圆截面直杆的材料相同 试比较两根杆件的变形能 解 此杆为均匀杆 轴力为 则变形能 aP 222 22 42 22 N lP lP l U EAE dE d 杆为分段均匀 轴力均为 bP 222 2222 3 123 2222 1 123 331 4 7 884 2222228 i i PlPlPl P lP lP lP l UU EAEAEAE dE dE dd E C A D B P aa 30 30 d PP 2d 2d d 3 8 l 3 8 l 4 l a b l 题 8 1 图 题 8 2 图 8 2 图示桁架各杆的相同 试求在点的力作用下 桁架的变形能 EADP 解 处支反力 对点作受力分析 可求得 AB 2 AB P YY B0 0XY 压 拉 BC SP 3 2 BD SP 进而求得 拉 由 CD SP 2 32 3 233 N l UCDa ACa EA 求得 2 9 10 3 12 i P a UU EA 8 3 计算图示各杆件结构的变形能 A P C EI B 2 l 2 l 4 l 4 PI M a B P A O R EI b 题 8 3 图 解 首先求解处的约束反力为 aAC 3 44 AC P PPP 弯矩方程为 3 0 42242 Plll M xxxM xPxxl 55 444 P M xxllxl 则 2 M x udx EI 2 2 Mx udx EI 分段积分 5 222 24 0 2 11315 2422424 l ll l l Pl ux dxPxdxP xldx EIEIEI 2 3 5 384 P l EI 解 以逆时针方向为正 b sin 0 2 MPR dsR d 积分得 2 2 M URd EI 23 2 0 8 P R uUds EI 8 4 试求图示各梁的点的挠度的转角 A a qa A q EI a2a l EI 0 q A b 题 8 4 图 解 以点为轴起点 结构的弯矩方程为 aAxxa 0 M xqaxxa 22 5 3 3 22 q M xxqaxqa axa 则 2 2 3 0 0 35 3 2222 aa a l xaqx qaxqa M xMxqax Adxdxdx EIEIEI 得 4 2 3 qa A EI 撤去和 在处作用逆时针向qaqA 0 1M 00 1 1 0 1 3 2 Mxxa Mxxaaxa 则 逆时针向 3 0 0 5 6 l A M x Mxqa dx EIEI 简单起见 轴起点选在点 向左为正 bxA 3 00 0 2 36 xqx xq x M xxl ll 只有竖直向下的单位力作用于点时 0 PA 00 MxP xx 只有顺时针向力偶矩作用于点时 0 1M A 0 1Mx 积分得 4 00 0 30 l A M x Mxq l dx EIlEI 33 000 00 24 ll A M x Mxq xq l dxdx EIEIlEI 和值均为正 其方向与相同 A A 00 PM 8 5 试求图示阶梯截面梁在力作用下截面的转角和截面的挠度 弹性模量已知 PABE P A B C PP ABC D aa aa 2a I 2I II 2I a b 题 8 5 图 解 本题中 值沿轴向是分段相等的 为使积分计算简单 在两端上取不同的坐标 aI 起点 向右为正 111222 0 0 M xPxxa M xP axxa 仅处作用单位力偶矩 顺时针向 A 0102 1MxMx 仅处作用单位力 竖直向下 B 01022 M 0 M xxx 其积分得 2 101202 12 00 M M M M 5 24 aa A xxxxPa dxdx EIEIEI 3 101202 12 00 M M M M 5 212 aa B xxxxPa fdxdx EIEIEI 可见 大小为 方向为逆时针 与所加单位力偶矩反向 为竖直向下 为 A 2 5 4 Pa EI B f 3 5 12 Pa EI 同中处理 为配合分段积分的简便 在三段值变化的部分 取不同的坐标起点 b aEI 向右为正 载荷作用下 11122333 0 02 0 M xPxxa M xPaxa M xP axxa 在处加顺时针向单位力偶矩后 支反力A 11 44 AO RR aa 0111 1 1 0 4 Mxxxa a 0222 0333 1 1 02 4 1 0 4 Mxaxxa a Mxaxxa a 分段积分得 2 2 101202303 123 000 2 aaa A M xMxM xMxM xMxPa dxdxdx EIEIEIEI 单独在处加单位力 支反力B 0 31 44 A RR 0111 3 4 Mxxxa 2 022 0333 3 02 4 1 0 4 ax Mxxa Mxaxxa 同理 积分得 3 5 6 B Pa f EI 所以 处转角为 为顺时针方向 处挠度为 为竖直向下 A 2 Pa EI B 3 5 6 Pa EI 8 6 试求图示各刚架点的竖直位移 已知刚架各杆的相等 AEI 解 段 段上 aAB 111 M xPxxa BC 22 222 2 q M xPalxxl 由卡氏定理 处的竖直位移A 分段带入后面积分 M xM x dx M x EIP 33333 22 11 32633 P aqalqalPaqal Pa lPa l EIEIEI 为正值 则与同向 竖直向下 P 分析可知 处已经作用有竖直方向的力 为了能利用卡氏定理解题 处和竖杆中 bAA 间处的分别为 P 12 PP PP 11 1121231233 0 0 M xPxxa M xPaxa M xPaP xxa 则 3 12311 123 000 1 11 6 aaaPa p xPxPaM xM xPa dxx dxadxadx EIPEIEIEIEI l A BC D P 2P l aa aa P P P EI EI q l AA a b B CC B 题 8 6 图 题 8 7 图 8 7 图示正方形桁架各杆的相同 试求节点处的水平位移和竖直位移 EAC 解 各杆在载荷作用 处单独施加水平 竖直单位力时 轴力为 水平单位力向左 竖C 直单位力向上 则 0ii i N N l EA 12 2 3 8 PlPl uPlv EAEAEA 8 8 图示正方形桁架各杆的相同 试求在载荷作用下 节点和之间的相对位移 EAPBD 解 于上加一对反向 共同指向内部 的单位力 各杆在原载 单位力下的轴力 BD 则 与单位力指向同趋势 是相近的 2 2 2 BD Pl EA 注 因为所求的是之间的相对位移 所加单位力 就应该是一对反向力 BD l A B C D l P A B O P R 题 8 8 图 题 8 9 图 8 9 轴线为四分之一圆周的平面曲杆位于水平面内 端固定 自由端受竖直力作用 ABP 设和为常量 试求截面在竖直方向的位移 EI P GIB 解 以为起始边 有 内力 OB0 2 sin 1 cos n MPRMPR 可见曲杆的变形应该计入的影响 n M n B P M sMs ds GIP 与同向 dsRd 33 3 2 44 B P PRPR EIGI P 8 10 试求图示半圆形平面曲杆点的水平位移 等于常量 BEI 解 以为起始边 有 内力 OB0 cos1 2 PR M 在处水平方向向右的单位力作用下 B 0 sinMR 则 积分得 向右 0 M s Ms ds dsRd EI 3 2 PR EI P AB R D a C B A P c b 题 8 10 图 题 8 11 图 8 11 水平面内的刚架由圆截面折杆组成 转折处均为直角 求点沿竖直集中力方向的AP 位移 和已知 EI P GI 解 取由指向 由指向 由指向 1 xAB 2 xBC 3 xCD 段 段 AB 111 0 M xPxxa BC 0222 n MxPa M xPxxb 段 CD 333 0 n M xxa MxPb 由卡氏定理 nn A P M xMMxM dxdx EIPGIP 则 123 112233123 000000 0 abaaba A PP PxPxPxPaPb x dxx dxx dxdxadxbdx EIEIEIGIGI 与同向 33 8 3 P PPab abab EIGI P 8 12 有切口的平均半径为的细圆环 截面为圆形 其直径为 试求在两个力作用下RdP 切口的张开量 弹性模量已知 ABE C A P P P A BO R 题 8 12 图 解 结构与载荷均有对称性 取其上部分析 处截面无转角无位移 相当于固定约束 C 原题中所求张开量 2 A cosM sMP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中国平板用键盘市场营销状况及竞争趋势预测报告
- 烟草行业面试题库:新热点问题解答
- 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过关检测试卷含答案详解(满分必刷)
- 人力资源专家:万科面试常见问题及答案解析
- 期货从业资格之期货投资分析考前冲刺训练试卷【含答案详解】
- 如何给员工写转正评语
-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分题型讲解及技巧点拨
- 大学禁烟活动策划书
- 大学生班级自我鉴定
- 大学生情绪与压力管理心得体会
-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全
- 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 JJG 326-2021 转速标准装置
- 剑桥新PET作文模板
- 30题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法务专员岗位常见面试问题含HR问题考察点及参考回答
- 市政工程交通导行施工方案
- 基层危重症转诊流程图
- 医学检验题库(全)
- GB/T 9268-2008乳胶漆耐冻融性的测定
- GB/T 16439-2009交流伺服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 成都理工大学2023年805普通物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