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法制文化差异及当代合流趋势.doc_第1页
中西法制文化差异及当代合流趋势.doc_第2页
中西法制文化差异及当代合流趋势.doc_第3页
中西法制文化差异及当代合流趋势.doc_第4页
中西法制文化差异及当代合流趋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中西法制文化差异及当代的合流趋势【摘要】东西方在法制的起源上,有着不同的渊源。以古希腊罗马为代表的西方,将宗教教义作为人们具体行为的详细规范,并以此为信仰,形成了西方法律的源头。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世界自古以来就崇尚政治治国,崇拜英雄祖先,由此产生了将法律当作工具的法制传统。尽管如此,东西方发展到现在,在对待法律的态度上,合流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关键词】宗教;政治;法律;文化人们在原始社会时期过着平静的生活,人与人相伴射猎,同目大自然的日出日落,忽然有一天他们当中某人的死亡打破了这个平静。人们因为他的离去而感到无奈与悲伤,当来到墓地埋葬自己同伴的时候又勾起了对以往死去同伴们的回忆,同时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无情,发现过去的幸福生活只是幻影。于是人们开始怀疑自己的眼睛,开始用大脑去思考生与死的问题,从此文明起源了。在文明起源之初最先产生的是与对死去同伴回忆相联系的家庭宗教。经过漫长时期的发展以后产生了政治,在政治产生了以后,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类的活动在组织上发生了史无前例的整合。当政治体制日渐成形的时候,人类社会产生了历史上第一次上层建筑的重组,宗教与政治开始了竞赛,在西方宗教战胜了政治,继续主导着人们的生活,而在东方却产生了相反的结果,政治战胜了宗教,开始了政治主导人们生活的时期,从此,东方与西方分流了。一、宗教主导下的西方世界当我们谈到西方古代社会的时候,都会想到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人们的城邦生活,法国历史学家库朗热在他的书中就详细地讲述了宗教所主导的西方世界人们的生活状况。可以说宗教在古代的西方就是人们生活的一切,人们从出生到死亡都离不开宗教。由于共同的祖先崇拜,所以家庭得以凝聚和存在;由于人们对共同英雄的崇拜,所以产生了族胞;由于共同的自然神的信仰,才有了人们聚集生活其中的城邦。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打上了宗教的烙印,如果没有宗教的话,古代西方人们的生活是难以想象的。虽然他们对于宗教的具体情感在不断的变化,但是宗教信仰在他们心中的地位从来都没有动摇过,一直发展到后来基督教的传入,代替了人们以往对于小团体神的信仰。对于普世主义宗教神灵的信仰只是实现了人们在精神上的统一,在政治上他们一直是混乱的。人们对于某一事物的信仰很容易转化为对另一类似事物的崇拜。普世主义的基督教有自己成形的文本教义,与以往的小范围的宗教相比具有更强的规范组织性,在教义当中对于人们的具体行为有了更为详细规范,这就是法律的源头。由于人们对于以往家族神、氏族神和城邦神的崇拜,在基督教传入以后,他们把原先的崇拜转化为了对这种普世神的狂热,对于普世主义宗教的热情从而又促使着人们对于其教义的忠诚遵守,宗教教义又是法律的源头,对于宗教教义的信仰又很容易转化为对于法律的信仰。当我们了解了上述的一切以后再去谈论苏格拉底赴死的故事的时候,也就不为其行为所惑了。人作为一种动物存在着都有趋利避害的本性,求生欲是人的本能,但是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类有思考的能力,有群体的社会性。人要生活在一个群体当中就要接纳这个群体的一切,包括群体的宗教信仰。在那个视宗教为其他一切生活决定元素的社会里,为了自己的信仰抛弃生命的行为也是理所当然的。我们如果认为苏格拉底是一个为法律的殉道者,倒不如说他是一位为了自己的宗教信仰而赴死的教徒。是他对于宗教的这种热情鼓励着他去遵守基于这种宗教教义而产生的法律判决。虽然中世纪后的西方产生了启蒙运动,开始了对于宗教几近颠覆性的革命,但是这种从祖先那里一代代继承下来的信仰理念却烙在人们的骨髓里。以往的宗教信仰热情非但没有阻止人们的启蒙,反而更有利于人们对于“天赋人权”、“自由”、“民主”等观念的理解接受和对于法律的信仰。综上所述,法律在西方是作为一种信仰而存在的。二、政治主导下的东方世界东方世界在起源之初与西方世界大致是相同的,同样有着基于对祖先的崇拜而产生的家庭宗教信仰,但是发展到后来,东方世界没能像西方世界那样发展到对于共同的人格神的崇拜,而是转向对于非人格神“天”的信仰。与西方对于家神、氏族神和城邦神的信仰相比,东方的对于“天”的信仰不可谓不是一种超脱,一种早熟的表现,正是这种早熟使的得人们过早地认识到了宗教欺骗性的一面,转而对更为实际的政治产生了信仰。特别是在中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那时的人们不再把宗教看作生活的一切,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要想生存必须依附于国家,国家要想能够存在就要富国强兵,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强兵,孙子兵法计篇中记载“兵者,国之大事者也,死生之地,存亡之理,不可不察也!”在那个科技落后的冷兵器时代,要想强兵就必须使国家统一政令,心向一处聚力向一处使,在集体主义下把人们高度整合。要达到这种整合就必须利用一种有效的手段革新当下的不适合社会发展的东西。当时各国普遍采用的措施就是“变法”,李悝在魏国,申不害在韩国等都开始了变法,其中商鞅在秦国的变法是一个非常显著的事例。在为了富国强兵的目的而变法的情况下,人们对于法律的遵守并不是出于自愿,而是出于国家政治的需要,所以人们对于法律的态度也就没有信仰的情感,法律完全是统治者达到其政治目的的工具。工具作为一种客体,它在谁的手中就为谁服务,如果不在谁的手中,很可能对其造成威胁。秦孝公在位时,商鞅用法律去铲除达到其政治目的的一切障碍,甚至割了公子虔的鼻子,在太子傅公孙贾的脸上刺了字。对于受刑者他们绝对不是自愿的,因为对于惩罚他们的法律他们是没有一点情感的,更谈不上信仰。同样地,商鞅本人也只是把法律当成一个实现自己目的的工具而已,今日在其手中,得以用之,改日要是旁落他人之手,则不可能“坐以待毙”地去遵守,最后他在面临法律制裁的时候只有选择出逃。在这里笔者对于东西方关于政治或者宗教主导下社会状况的叙述,不是想分出孰优孰劣,只是想通过这种对比让我们更能清楚地认识自我。在近代以前的两千多年当中,东方的这种政治主导下的文化模式似乎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也创造出了巨大的文明成果,然而近现代以来,西方的以宗教主导的文化模式的优势得以显现,特别在创造物质财富、发展现代科技等方面值得东方学习和借鉴。但是能否一直这样健康地走下去,还有待时间的检验。三、当下东西方对法律态度的合流趋势随着经济的全球一体化,东西的文化交流也日渐地频繁,西方也承认政治在上层建筑当中的主导地位,中国也开始了法制化的进程。在当下的中国,法制体系逐步健全,法治教育在全国范围内也得以全面开展,人们的法律意识也在被逐步地唤醒,法治观念在慢慢地深入人心。我们通过对地方法院的案件分析可知,法律在中国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虽然东西方对于现代法律的态度趋于了合流,但是也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不足。法治化在中国的道路还非常地漫长,在国内视法律为工具的态度非常普遍,人们往往还不能把法律当成信仰。当然在西方,有的国家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也会突破法律的约束和界限,干涉他国内政。例如美国对中国台湾问题、中菲黄岩岛问题的干涉等,都是典型的霸权主义,视没有强制约束力的国际法为儿戏,把国际法当成谋求自己利益的工具,这种情况之下就更谈不上对于法律的信仰了。如果说中国人没有信仰,这是很难让人信服的。我们只不过是以自己的方式诠释我们的生存哲学,我们有着自己的信仰方式。在东西方对法律态度合流的过程中,我们要挖掘传统文化当中的优秀成分,在引进西方法律的过程中寻求本土化,对于西方的法治理念,不可以拒绝也不可以全盘地照搬。只要我们坚持这种理念,相信总有一天我们还会重新走在世界的前端。参考文献:1美哈罗德?j伯尔曼.法律与革命m贺卫方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2法库朗热.古代城邦m谭立铸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