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常用公式_第1页
高中物理常用公式_第2页
高中物理常用公式_第3页
高中物理常用公式_第4页
高中物理常用公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物理常用公式 1 力学常用公式力学常用公式 一一 静力学静力学 1 重力 G mg 2 滑动摩擦力 Nf 3 最大静摩擦力 Nffm 在某些计算中 Nffm 4 静摩擦力 m ff 静 0 5 根据动力学方程 F合 F f ma 求解 6 重要方法 同一直线上的矢量的计算 力的平 行四边形法则 力的矢量三角形法则 正交分 解法 二二 运动学运动学 1 匀速直线运动 结合 s t 图 v t 图理解 1 速度 t s v 2 位移 s vt 2 匀变速直线运动 1 基本公式 结合 v t 图理解 加速度 t vv a t0 位移 2 0 2 1 attvs 速度 atvvt 0 常用推论 asvvt2 2 0 2 平均速度 2 0t vv t s v 2 结论 初速度为零时 物体的速度之比 2121 ttvv 初速度为零时 物体的位移之比 2 2 2 121 ttss 初速度为零时 物体在连续相等时间间隔里的 位移之比 1 2 3 1 21 nsss n 物体在连续相等时间间隔 T 的位移之差 2 2312 aTsssss 一般情况 2 aTnmss nm 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2 0 2 t t vv vv 中点位置的瞬时速度 2 22 0 2 t s vv v 连续相等位移的时间之比 23 12 1 t t t 321 补充 3 其他 三三 动力学动力学 1 牛顿第二定律 maF 合 2 牛顿第三定律 F F 3 重要方法 整体法 隔离法 四四 物体的平衡物体的平衡 1 当加速度 a 0 时 F合 0 正交分解 三角形法 2 三力共点平衡时 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 力等大反向 3 当 N 个共点力平衡时 N 个力首尾相接构成封 闭的 N 边形 五五 曲线运动曲线运动 1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矢量的合成与分解 2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合力 或加速度 与 初速度不在一直线上 3 平抛运动及类平抛运动 1 沿初速度方向 tvx 0 0 vvx 2 沿恒力方向 2 2 1 aty atvy 对平抛运动 a g 3 合运动 22 yxs x y tan 22 yx vvv x y v v tan 4 匀速圆周运动 1 线速度 T r t s v 2 2 角速度 Tt 2 3 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 rv 高中物理常用公式 2 4 圆心角与弧长的关系 rs 5 向心加速度 v T RR R v a 22 2 2 6 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动力学方程 22 2 2 T mRmR R v mF 向 六六 万有引力万有引力 1 万有引力定律公式 2 r Mm GF 引 2 环绕中心天体运动的动力学方程 n ma hR Mm G 2 2 2 2 2 4 T rhRmhRm hR v m hR Mm G 1 在地面上 mg R mM G 2 地 2 在距某星球表面高 h 处的高空 gm hR mM G 2 3 双星问题 1 和 2 11 2 21 rm L mm G 2 22 2 21 rm L mm G 2 Lrr 21 可求 r1 r2及角速度 周期 T 2211 rmrm 双星的总质量 2 32 21 GT L4 mm 4 地球同步卫星 周期 T 24h 86400s 与地球自转的周期相 等 位置 地球赤道上空 赤道平面上 距离地面 处环绕地球运动 与地球自转km103 6h 4 同向 由西向东转动 其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 圆心与地心重合 地球同步卫星的环绕速度 角速度rad s107 3 T 2 5 线速度 所有地球卫星的最大环3 1km s T r2 v 绕线速度为 7 9km s 最小周期约为 85 分钟 轨道 平面一定通过地球的球心 即轨道圆心与地心重合 5 地球赤道表面上随地球自转的物体 A 近地轨道 卫星 B 地球同步卫星 C 的比较 1 周期 T BCA TTT 2 角速度 BCA 3 线速度 v ACB vvv 4 向心加速度 n a ACB aaa 对 B C 或 对 A C 2 r M Gan van 2 ran 七七 机械能机械能 1 动能 2 2 1 mvEk 2 重力势能 mghEp 3 弹性势能 2 2 1 kxEP 4 机械能守恒定律 条件 只有重力做功 1 减增pk EE 2 机减机增21 EE 3 2211PkPk EEEE 5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 pG EW 6 动能定理 k EW 总 7 功能关系 除重力和系统内的弹力以外的其他力做的功 其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增加量 即 W E EW 8 能量守恒定律 1 2 3 减增21 EE 21 EE 0 E 八 动量 高中物理常用公式 3 1 动量 冲量 mvp tFI 2 动量定理 pI 合 3 动量守恒定律 条件 系统不受外力或外力之 和为零 外力远大于内力 注意 先规定正方向 1 2 pp 2121 pppp 3 在一直线上时 22112211 vmvmvmvm 九 机械振动 1 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周期公式 g L T 2 2 受迫振动的频率 f f驱动力 3 发生共振条件 f驱动力 f固 振幅 A 为最大 十 机械波 1 波发生干涉时振动加强的条件 3 2 1 0 kkr 2 波发生干涉时振动削弱的条件 3 2 1 0 2 12 kkr 热学常用公式热学常用公式 一 一 分子动理论分子动理论 1 阿伏伽德罗常数 分子分子 V V m M N molmol A 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桥梁 2 分子体积的计算 1 立方体分子模型 3 aV 2 球形分子模型 33 3 4 6 1 rdV 二 二 物体的内能物体的内能 1 热力学第零定律 热平衡定律 如果两个系 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达到热平衡 那么这两个 系统彼此之间也必定处于热平衡 2 热力学第一定律 UQW 3 绝对温度 T 绝对温度又称热力学温度 单位为开尔文 K KtT15 273 4 热力学第二定律 1 克劳修斯表述 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 到高温物体 2 开尔文表述 不可能从单一热库吸收热量 使 之完全变成功 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5 热力学第三定律 绝对零度不可能达到 三 气体的性质 对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 恒量 T PV 电磁学常用公式电磁学常用公式 一一 电场电场 1 库仑定律公式 2 21 r qq kF 2 电场强度的定义式 q F E 3 真空中点电荷的场强公式 2 r Q kE 4 匀强电场的场强公式 d U E 5 电场力的一般计算公式 F qE 6 电势差的计算公式 q W U AB AB 7 电势的计算公式 BAAB U 8 电势能的计算公式 AA q 9 电场力做功的计算公式 ABAB qUW 10 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变化关系 BAAB W 11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直线加速 0 2 1 2 mvqU 12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 偏移量 2 0 2 2 1 2 1 v L md qU aty 偏向角 0000 tan v L mdv qU v at v vy 合位移与初速度的夹角 tan 2 1 tan L y 高中物理常用公式 4 13 电容的定义式 U Q U Q C 14 平行板电容器的决定式 kd S C r 4 15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关系 PBPAAB EEW 16 动能定理 k EW 总 二二 恒定电流恒定电流 1 电流的定义式 t q I 2 电流的微观表达式 nqSvI 3 欧姆定律 1 部分电路 U IR R U I 2 闭合电路 U E Ir rR E I 4 电阻定律 S L R 5 焦耳定律 电热 热功率RtIQ 2 RIP 2 热 6 电路关系 1 串联电路 电流 21 III 电压 21 UUU 电阻 21 RRR 2 并联电路 电流 21 III 电压 21 UUU 电阻 111 21 RRR 7 电功的计算 UItqUW 8 电源的电功率的计算 rIIUPUIPEIP 2 内内外总 内外总 PPP 当 电源的输出功率有最大值 时 外 rR r E Pm 4 2 9 电源的效率 100 总 外 P P 10 电动机的功率计算 输入功率 UIP 发热功率 输出的机械功率RIP 2 RIUIP 2 三三 磁场磁场 1 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 BL IL F B 条件 2 安培力的计算公式 BLBILF 条件 3 洛伦兹力的计算公式 BvqvBf 条件 4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运动的动力学方程 r v mqvB 2 画轨迹 找圆心 确定半径 写出几何关系方程 勾股定理 三角函数等 5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半径和周期公式 和 qB mv r qB m v r T 22 6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的计算 TNTt 2 7 速度选择器的计算 qvB qE 8 质谱仪的有关计算 r v mqvB 2 9 回旋加速器的有关公式 1 加速条件 电场的周期等于带电粒子做匀速 圆周运动的周期 qB m TT 2 21 2 旋转一周 加速两次 增加的动能 qUEk2 高中物理常用公式 5 3 求能够加速到的最大速度 m v m m m R v mBqv 2 4 求在 D 型盒中旋转的圈数 0 2 1 2 2 m mvqUN 5 求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 NT 1 t 1 t 6 求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 2 t 2 md qU a a v t m 10 等离子发电机的有关计算 d U qqvB 电动势BvdUE 11 圆的周长 圆的面积 rL 2 2 rS 四四 电磁感应电磁感应 1 磁通量 SB 2 平均感应电动势的计算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t NE 3 自感电动势的计算 t I LE 自 4 单棒 长度为 L 平动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感应电动 势 E BLv 5 单棒 长度为 L 绕端点匀速旋转切割磁感线产生 的感应电动势 2 2 1 BLE 6 线圈从中性面开始绕垂直于磁感线的轴匀速旋 转 90o产生的平均感应电动势 m NNBSE 22 7 线圈绕垂直于磁感线的轴匀速旋转产生正弦型 交流电 经过垂直中性面的位置时产生的最大感 应电动势 mm NNBSE 8 感应电流的计算 rR E I 9 路端电压的计算 IRU 10 电量 q 的计算 只能用平均值 rR N t rR t N tIq 11 电热 Q 的计算 只能用有效值 RtIQ 2 12 安培力的计算 rR vLB BILF 22 安 13 外力做功的计算 cosFsW 外 或 k EWW 安外 14 外力的功率 或用能量守恒求解 cosFvP 如果导体动能不变 则外力的功率等于安培力的功率 也等于电功率 15 安培力的功率 电安安 P rR vLB vFP 222 五五 交流电交流电 1 最大值 对正弦交流电 mm NNBSE 式中 n 的单位 r s nf T 22 2 2 有效值 对正弦交流电 2 2 2 mmm U U I I E E 求电热 电功 电功率 电表读数必须用有效值 3 平均值 t NE 求电量 q 必须用平均值 4 瞬时值 从中性面计时 t T NBStEe m 2 sinsin 从垂直中性面处t T NBStEe m 2 coscos 开始计时 5 求一般交流电有效值的方法 交直 QQ 6 感抗 和容抗 fLXL 2 fC XC 2 1 7 电能的高压输送 三个回路 两个变压器 发电机回路 11I UP 入 回路一 高中物理常用公式 6 损损 线损线损 回路二 UUUPPPP RIURIP 32312 2 2 2 输电回路 用 用 回路三 R U IIUPPP 4 44434 用户回路 212211 2 1 2 1 PPInIn n n U U 升压变压器 用 降压变压器 PPPInIn n n U U 434433 4 3 4 3 六六 电磁场与电磁波电磁场与电磁波 1 LC 回路的周期公式 LCT 2 2 波动方程 和 fc 0 fv 光学光学 一 几何光学 1 光的折射定律公式 光从真空进入介质 r i n sin sin 2 求光在介质中的速度 由 得 v c n n c v 3 求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 n C 1 sin 4 重要关系 1 00 v c n 5 可见光频率从小到大 折射率 n 从小到大或波 长从大到小 依次 红 橙 黄 绿 蓝 靛 紫 6 当角度很小时 sintan 7 介质的折射率 n 由介质本身和光的频率决定 二 物理光学 光的本性 1 光发生干涉时 振动加强的区域满足 3 2 1 0 kkr 2 波发生干涉时振动削弱的条件 3 2 1 0 2 12 kkr 3 利用双缝干涉实验测量光的波长 由 得 光的波长为 d L xx L d 式中 2 12 xx x 4 电磁波谱按照波长由大到小依次是 无线电波 红外线 可见光 紫外线 x 射线 射线 5 干涉和衍射只能证明光是波 光的电磁说及赫 兹的实验证明光是电磁波 光的偏振证明光是 横波 光电效应实验证明光还具有粒子性 量子论初步量子论初步 一 光子的能量 c hhE 二 光电效应方程 WhEk 发生光电效应从金属中发射出的光电子的初动能 介于零与最大初动能之间 三 逸出功 0 hW 四 德布罗意物质波的波长计算公式 p h 五 爱因斯坦质量能量联系方程 2 mcE 推导 因为 mcp 2 mcE hE c 得 故 h c h c c E mcp 2 p h 六 玻尔关于氢原子的理论 1 轨道半径公式 n 1 2 3 1 2r nrn 式中 mr 10 1 1053 0 2 能级公式 n 1 2 3 2 1 n E En 式中 eVE 6 13 1 3 光子的发射与吸收 nm EEh 若吸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