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应用(科技成果)_第1页
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应用(科技成果)_第2页
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应用(科技成果)_第3页
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应用(科技成果)_第4页
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应用(科技成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应用 鉴 定 材 料 临沂矿业集团邱集煤矿 二 一 年四月 1 目目 录录 1 鉴定大纲 2 计划任务书 3 工作报告 4 技术研究报告 5 社会经济效益分析报告 6 用户使用报告 2 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应用 鉴 定 大 纲 临沂矿业集团邱集煤矿 二 一 年四月 3 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应用 鉴 定 大 纲 一 一 鉴鉴定条件定条件 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应用 项目是临沂矿业集团公司 2010 年 度科技计划 由山东省邱集煤矿研究实施 经过应用测试 各项性能指标 均达到设计要求 目前 技术文件已经齐全 应用后效果明显才 具备了 鉴定条件 特申请鉴定 二 二 项项目名称目名称 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应用 三 三 项项目来源及目来源及编编号号 临沂矿业集团公司 2010 年度科技计划 四 四 鉴鉴定目的定目的 通过专家评议做出结论 以便进行推广应用 五 五 鉴鉴定形式定形式 会议鉴定 六 六 鉴鉴定内容定内容 1 审查技术文件是否齐全 完整 正确 统一 2 评价系统是否科学 合理 先进 3 审查改造后的系统是否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七 七 鉴鉴定定资资料文件料文件 1 计划任务书 2 工作报告 3 技术研究报告 4 经济效益分析报告 5 用户使用报告 4 八 八 鉴鉴定程序定程序 1 成立鉴定委员会 2 讨论并通过鉴定大纲 3 项目完成单位向鉴定委员会汇报研究开发情况 4 专家质疑 5 专家评议 通过鉴定意见 6 专家 评委签字 鉴定委员会 二 一 年四月 5 编 号 类 别 二 一 年科学技术项目 计计 划划 任任 务务 书书 项目名称 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应用 负责单位 临沂矿业集团邱集煤矿 起止年限 2006 年 5 月 2010 年 4 月 6 国国内内外外概概况况 水水平平和和发发展展趋趋势势及及专专利利情情况况 矿井通风技术是治理煤矿瓦斯 煤尘及火灾的基础 合理高效的矿井 通风系统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本保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煤矿生产机 械化程度的提高 矿井开采规模迅速扩大 通风线路随之增加 通风阻力 增加 工作面配风困难 通风难度相应增加 合理的通风设计与系统优化 能有效保证矿井的高效 持续发展 矿井通风技术经历过较长的发展过程 约在 1640 年 人们开始把进 风和回风路线分开 以利用自然通风压力进行矿井通风 为了加大通风压 力 1650 年在回风路线上设置火筐 1787 年又在回风路线上设置火炉 给回风风流加热 1898 年电力初型轴流式通风机投入使用 20 世纪 40 年 代以来 各种大功率主通风机相继投入使用 本世纪 50 年代以来 我国矿井通风理论与技术研究取得了飞速进步 如 1 对井巷通风阻力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与测定 2 建立了各类作业面紊流传质方程及污染物浓度分析计算方法 为 风量计算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3 应用电子计算机计算和分析复杂通风网络 为矿井通风系统分析 提供了为矿井通风系统分析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深井热源 空气与围岩热交换和矿井热环境控制理论与技术有较 大进展 初步形成矿内热力学理论体系 开展了露天矿通风理论与技术的研究 我国矿井从 50 年代开始逐步建立机械通风系统 60 年代 建立分区 通风系统和棋盘式通风网络 70 年代 出现梳式通风网络 爆堆通风 推 广地温预热技术及云锡的排氡通风经验等 进入 80 年代 我国矿井通风 技术以节约能耗为中心有了比较快的发展 取得的主要成就有 高效节能 风机的研制与推广 多风机多级机站通风新技术的应用 矿井通风网路的 节能技术改造 建立矿井通风计算机管理系统和井下风流调控技术与手 段的完善等 7 主要研究 主要研究 实验实验内容 目内容 目标标 技 技术术关关键键及主要技及主要技术经济术经济指指标标 目 目标标要具体 包括要具体 包括阶阶段目段目标标和最和最终终目目标标 一 项目主要研究内容 随着矿井开采技术的发展 煤矿生产机械化程度的提高 矿井开采 规模迅速扩大 通风线路随之增加 通风阻力增加 工作面配风困难 通 风难度相应增加 矿井现有通风已经不能满足需求 对矿井通风系统进 行优化设计改造 从而降低矿井通风阻力 提高风机运行质量 增加风量 以满足矿井目前及后期生产需求 二 项目研究的目标 1 简化矿井通风网络 2 合理规划矿井通风设施 尽量使矿井风流进行自然分配 减少矿 井通风设施数量 降低矿井通风阻力 3 合理配备矿井通风量 有效的稀释 排出井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 瓦斯 煤尘及其他有毒有害气体 4 降低矿井通风阻力 为优化通风系统提供条件 使矿井通风达到 经济合理的要求 三 项目研究技术关键主要表现在 通过对主通风机 地面风硐的改造及井下通风系统优化 提高主通 风机工作效率 降低矿井阻力 增加矿井风量 四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 随着西五采区开采范围的扩大 加深 通风阻力随之加大 计划在 西五建一风井 以满足西五采区的正常生产 预计投资 1000 余万元 经 过优化改造 通风能力完全可以满足西五采区的开采延伸 节约投资 1000 余万元 2 主要通风机年耗电量由系统改造前的 499 63 万 kW h a 降至 449 4 万 kW h a 年节省电费 20 万元 3 由于通风网络的优化 确保了矿井稳产 高产 8 采用的研究 采用的研究 实验实验方法和技方法和技术术路路线线 包括工 包括工艺艺流程 流程 首先对矿井通风系统阻力进行测定 找出高阻力区域 据此制定通风 系统优化方案 并组织实施 其次 结合矿井中长期发展规划 矿井通风 系统优化与开拓布局调整相结合 分析通风系统现状及将来的风量需求 技术成果主要应用领域为井工煤炭开采 适用于正常生产矿井的通风系 统优化 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范围 在矿井通风困难时期复杂通风系统优 化方面有所创新 1 课题研究方法 理论研究与现场实际优化操作相结合的方法 2 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 明确课题研究理论基础 制定研究方案 工作面现场操作 依据理论基础对现场实际操作进行整理分析 总结出矿井开采延伸对 矿井通风系统影响及解决办法 写出研究报告 9 现现有技有技术术基基础础及条件 包括本及条件 包括本课题课题做了哪些工作和做了哪些工作和现现有有仪仪器器设备设备条条 件等 件等 本研究课题是在矿领导亲自指导下立项的 并担任课题组负责人 负责组织协调整个研究工作 他们深刻认识到矿井通风是矿井各生产环 节中最基本的一环 它在矿井生产期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要想提高 矿井效益 实现高产高效 必须走科技创新优先发展科技的道路 对于邱 集煤矿来说 井下地质条件复杂 矿井通风路线长 阻力大 通风设施老 化 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 简化矿井通风网络 合理规划矿井通风设施 合理配备矿井通风量 降低矿井通风阻力 为优化通风系统提供条件 使 矿井通风达到经济合理的要求 为以后的类似开采条件提供有价值的借 鉴依据 在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 邱集煤矿组织了一批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 程技术人员组成矿课题研究组 参与课题的现场调研 数据整理 理论研 究及工程实施工作 10 地点 地点 试验规试验规模和模和进进度安排 度安排 本项目主要研究地点在山东省邱集煤矿进行 项目研究进度安排如下 2006 05 2007 2 对地面通风系统改造调查研究阶段 2007 11 2008 2 对地面风硐 主风机进行改造阶段 2009 5 2009 10 对井下通风系统优化改造调查研究阶段 2009 12 2010 1 对井下通风系统优化改造阶段 2010 1 2010 2 为通风系统优化改造数据整理汇总阶段 2010 3 2010 4 为研究报告撰写阶段 11 承担承担单单位和主要位和主要协协作作单单位及分工 包括研究 研制 位及分工 包括研究 研制 试验试验各各阶阶段的各段的各 单单位得分工和承担的位得分工和承担的责责任 任 本项目由山东省邱集煤矿与山东省泰安大成防爆电机有限公司承担 邱集煤矿负责项目的立项 改造方案制定及井下系统的改造实施工作 山东省泰安大成防爆电机有限公司负责主通风机扩散器的改造实施 工作 12 经费经费概算 包括概算 包括总总概算和分年度概算和分年度预预算的算的项项目和目和费费用及用及偿还经费偿还经费和年和年 度 度 本项目使用经费共计 72 70 万元整 具体支出及依据如下表 序 号 科目 金额 万元 计算依据 1调研费0 50收集资料 调研出差 2通风系统设计改造26 10优化设计改造支出 3风道改造施工费6 10改造支出 4购置设备40 00购置设备 5 6 7 8 9 10 合计72 70 临沂矿业集团邱集煤矿财务科 13 需要增添的主要需要增添的主要设备设备 仪仪器 名称 器 名称 规规格型号 数量 和材料格型号 数量 和材料 14 课题负责课题负责人 人 单单位 姓名 位 姓名 职务职务 职职称 称 联联系系电话电话 武善元 临矿集团邱集煤矿 高级工程师 总工程师 课题课题工作人工作人员员 单单位 姓名 位 姓名 职职称 称 职务职务 联联系系电话电话 李存禄 临矿集团邱集煤矿 采矿工程师 生产矿长 杜建华 临矿集团邱集煤矿 技术员 通风副科长 韩长海 临矿集团邱集煤矿 助理工程师 通防副区长 徐庆国 临矿集团邱集煤矿 助理工程师 生产科长 孟凡全 临矿集团邱集煤矿 技术员 通风科长 闫之喜 临矿集团邱集煤矿 技术员 通风科技术员 基基层单层单位 位 负责负责人人审查审查意意见见 指所室 院系 厂 指所室 院系 厂矿矿基基层负责层负责人等 人等 负责人 签名 盖章 审查日期 年 月 日 15 上上报报任任务书单务书单位 位 负责负责人人审查审查意意见见 有学 有学术术委委员员会者会者应应附其附其审查审查意意见见 负责人 签名 盖章 审查意见 年 月 日 16 主管部主管部门审查门审查意意见见 公章 审查日期 年 月 日 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应用 工工 作作 报报 告告 17 临沂矿业集团 邱集煤矿 二 一 年四月 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应用 工 作 报 告 一 一 课课题题提提出出 矿井通风系统是矿井生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担负着连续不断地向 井下供给新鲜空气 排出有毒有害气体 保证矿井和作业人员生命安全的 重要任务 所有矿井的通风系统都必须符合 系统简单 安全可靠 经济合 理 即通风系统简单 便于通风管理 通风经济合理 可以节约通风费用 而通风系统安全可靠状况直接决定着整个矿井的安全或危险程度 是煤矿 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 我国煤矿技术高速发展 原煤产量大量提升 瓦斯重大事故屡 有发生 在部分开采时间较长的煤矿中 通风系统不科学合理是造成瓦斯 18 重大事故的直接原因 随着开采范围的扩大 开采深度的加深 原煤产量的 提高和瓦斯涌出量的增加 矿井出现了通风线路长 通风阻力大 通风设施 差 漏风严重 通风能力不足现象 尤其部分中 小煤矿 通风技术人员少 基础力量较低 改进意识薄弱 未对负责落后 急需优化的通风系统进行改 造 极易造成通风事故 为了确保矿井通风系统合理 稳定可靠 杜绝矿井 通风及瓦斯 煤尘爆炸事故 对矿井通风系统优化尤为重要 邱集煤矿采用立井开拓方式 设计生产能力 45 万 t 年 2005 年经过矿 井技改后 核定生产能力为 90 万 t 年 395m 水平运输大巷两翼上下山开 采 长壁后退式采煤方法 全部冒落法顶板管理 现主采煤层为 7 层煤 平 均厚度 1 25 米 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 副井为进风井 主井回风 地 面安设两台 FBCDZ 8 24 型对旋式主扇 每台功率为 2 280KW 一台运 转 一台备用 主提风机通风能力 70 90m3 s 进行通风能力核定时主提风 机最大通风量 5100 m3 min 对于邱集煤矿来说 井下地质条件复杂 矿井通风路线长 阻力大 通 风设施老化 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 简化矿井通风网络 合理规划矿井通风 设施 合理配备矿井通风量 降低矿井通风阻力 为优化通风系统提供条件 使矿井通风达到经济合理的要求 为以后的类似开采条件提供有价值的借 鉴依据 课题研究意义重大 二二 课课题题研研究究方方法法及及技技术术路路线线 1 课题研究方法 理论研究与现场实际优化操作相结合的方法 2 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 明确课题研究理论基础 制定研究方案 根据现场调控 依据 理论基础对现场实际操作进行整理分析 总结出矿井开采延伸对矿井通 风系统影响及解决办法 写出研究报告 19 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应用 技术研究报告 20 临沂矿业集团 邱集煤矿 二 一 年四月 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应用 1 1 前前 言言 1 1 课题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的提出及研究意义义 矿井通风是保障矿井安全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 在矿井生产过程中 必须向矿井连续地输送新鲜空气 供给人员呼吸 稀释和排出有害气体及 矿尘 改善井下气候条件及救灾时控制风流的作业 这种利用机械或自然 通风为动力 使地面空气进入井下 并在井巷中作定向和定量流动 最后 将污浊空气排出矿井的全过程就称为矿井通风 因此 矿井通风的首要任 务就是要保证矿井空气的质量符合要求 矿井通风技术是治理煤矿瓦斯 煤尘及火灾的基础 合理高效的矿井 通风系统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本保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煤矿生产机 械化程度的提高 矿井开采规模迅速扩大 通风线路随之加长 通风阻力 21 增加 工作面配风困难 通风难度相应增加 合理的矿井通风设计应该是 一个安全可靠 技术先进和经济的矿井通风系统 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是对 矿井现有通风情况进行分析 找出系统中存在的不足和改进的地方 并在 已提出的众多矿井通风系统方案中 寻找能满足矿井各用风地点供风 满 足矿井安全 有利于矿井生产和降低通风费用的最优通风优化方案 邱集煤矿位于鲁西北平原 黄河北岸 年生产能力 75 万吨 煤层较薄 为 7 层 10 层煤 开采难度大 巷道较长 通风阻力较大 矿井采用立井开 拓 中央并列式通风 主井井筒兼作回风井 负井井筒兼作进风井 建井初 期选用 4 72 11 型 20 离心式通风机 后改造为 FBCDZ 8 24 对旋轴流 式通风机 装机功率为 2 280 千瓦 随着煤矿开采量的不断加大 该通风 机最大调整到 4600m3 min 的流量已经不能满足需求 为满足目前及后期 风量 6000m3 min 需求 需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优化改造 通过技术改造 及系统优化 进一步提高矿井的经济效益 保证矿井高效 安全发展具有 十分重要的意义 1 2 矿矿井最井最优优通通风风系系统统方案确定方法方案确定方法 矿井通风系统可以通过对下列几方面进行比较得出该矿最优通风系 统 1 2 1 改变矿井通风方法 矿井通风方法包括抽出式 压入式和混合式 当矿井在浅部开采 矿井煤层自燃倾向性或矿井火区比较严重时考虑用压 入式通风方法外 一般空间选择抽出式通风方法 抽出式通风的进风巷道 无需安设风门 便于运输 行人 矿井通风管理工作容易 抽出式矿井通风 的风流处于负压状态 当主要通风机因故停风时 井下风流压力提高 在 短时间内可抑制采空区内瓦斯等有害气体的涌出 混合式通风无论从管理 还是从装备上都比较复杂 应尽量少采用 1 2 2 改变矿井通风方式 矿井通风方式分为中央并列式 中央分列式 两翼对角式 分区对角式和混合式 通风方式的选择 应根据矿井煤层赋 存条件 地形条件 井田面积及矿井瓦斯等级 煤层自燃倾向等情况 从经 济和安全加以分析比较确定 一般情况下 井田面积小 煤层倾角大 埋藏较深 新建矿井选择中央 22 并列式 但在这种通风方式中矿井通风路线是折返式的 在同等条件下和 其它通风方式比较 风路较长 阻力较大 漏风较多 而且主要通风机耗电 多 矿井风压变化大 中央边界对角式的矿井通风方式优缺点与中央并列 式相反 分别适用于井田面积大 煤层倾角大 埋藏较深的生产矿井中 煤 层埋藏深 井田规模大 瓦斯等级高 多煤层开采的矿井 宜使用混合式通 风 1 2 3 简化矿井通风网络 矿井通风网络分为简单通风网络和复杂通 风网络 两者的区别就是网络中有无角联风路 简化矿井通风网络的途径 就是消灭矿井通风网络中的角联风路 1 2 4 合理规划矿井通风设施 矿井通风设施包括风门 风墙 风桥 风窗等 在矿井通风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设置首先考虑尽量使 矿井风流进行自然分配 减少矿井通风设施的数量 降低矿井通风阻力 若自然分配风量不能达到各用风地点的需求 才考虑适当增加通风设施 并达到经济合理 矿井通风设施的位置 质量 数量必须符合要求 否则会 导致漏风 风流短路 紊乱及有害气体涌出等现象的发生 降低矿井通风 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程度 1 2 5 合理分配矿井通风量 有效地稀释和排出井下生产过程中产生 的瓦斯 煤尘和其它有害气体 是矿井通风的一项重要任务和目的 矿井 必须按照风量计算办法计算矿井 采区 采掘工作面及其它地点的需风量 依照各地点需风量进行风量分配 增加通风系统的抗灾能力 在一些矿井 因井下开采范围的扩大或加深 工作地点的变更 矿井需风量会发生较大 的变化 所以要及时根据矿井需风量更换主要通风机 使其达到即能满足 矿井安全生产的要求 又经济合理 1 2 6 降低矿井通风阻力 影响矿井通风阻力的因素很多 如巷道支护 形式及光滑程度 断面大小及变化情况 周边长度及巷道长度 以及矿井 通风网络的布置 风量分配等 只有通过改变这些基础数据 才能降低矿 井通风阻力 并为优化矿井通风系统提供条件 2 邱集煤邱集煤矿矿概况及通概况及通风风状况状况 2 1 井田概况井田概况 23 2 1 1 井田及矿井概况 邱集煤矿隶属于临沂矿业集团公司 位于山东省西北部 地处德州市 齐河县境内 为黄河北煤田第一对投入生产的矿井 井田地理坐标为 东 经 116 23 45 116 31 07 北纬 36 27 57 36 30 57 属黄 河北煤田的一部分 东西长 5 9km 平均 7 1km 南北宽 3 7km 平均 5 6km 勘探面积约 39km2 井田面积 36 1369km2 东以 F8断层与赵官镇勘 探区分界 西至 F1断层 北自 F11断层 南自 13 煤层露头及 F2断层 煤层 倾角 5 8 度 设计生产能力 45 万吨 年 矿井从 1990 年开工建设 1999 年 5 月试生产 2003 年 12 月 31 日正式生产 矿井核定生产能力 75 万吨 年 现在册职工 1467 人 2 1 2 井田范围自然地理概况 本井田地处华北大平原南部 区内地势平坦 地面高程 27 30m 地面坡度 0 05 东南 10 15km 有寒武奥陶系出露形成的丘陵 东南距 黄河 8 14km 区内有两条人工河流 东为巴公河 西为中心河 是主要 的农田灌溉河流 河水向北流入齐河县境内的赵牛河 同时也是本区内最 主要的地表水排泄渠道 本井田开采范围内地面对应农作物 是当地农民 的主要收入来源 赵官镇 邱集煤矿 邱集煤矿交通位置示意图 24 2 1 3 河流水系 井田范围内的主要河流中心河从场区以西流过 田楼南桥处距场区 2 5 中心河已经经过治理 防洪水量按 1961 年雨型的 80 计算 田楼 南桥处洪水位为 29 10m 堤顶标高为 30 39m 次之 在场区东 1 处有 一条人工河 叫巴公河 是井田范围的第二主排水河流 其河床标高为 26 0m 比工广标高低 3 5m 是矿井正常排水的流入处 塌陷区积水情况 自 1999 年 5 月开始试生产 前期开采上部煤层 以 395m 为开采水平 可 采煤层中最上部的煤层为 7 煤 煤层厚 1 25m 开采深度为 350m 388m 之间 现西一采区已回采完毕 采出面积 1 4 平方公里 造成地面塌陷近 2000 亩 塌陷深度在 0 400mm 之间 在雨水较小季节不影响农作物的收 成 到了雨季汛期 有 300 多亩的土地雨水不能及时排放形成涝灾 根据 当地的气候特征 涝灾一般集中在每年的 7 8 月份 只能对秋季作物造成 损失 2 1 4 气象 本区为温带季风区海洋 大陆性气候 属过度类型 年平均气温 13 15 最高气温 41 2 最低气温 22 冻结期为十二月至次年三月上旬 最大冻土深度 47 年降雨量为 600 800mm 年平均蒸发量 1931 1mm 区内风沙较大 特别是春季 初夏多西南风 2 2 矿矿井通井通风风状况状况 邱集煤矿主通风机通风能力 70 90m3 s 改造前进行通风能力鉴定时 主提风机最大通风量 5100 m3 min 矿井通风系统改造前矿井需风量为 4800m3 min 预计下一步开拓东八采区及西五采区后 矿井需风量将在 5800 6000m3 min 之间 地面风硐断面为 2 2 1 9864 4 37m2 则现有风 量时风硐风速为 18 31m s 矿井负压为 3980Pa 开拓东八采区及西五采区 后风硐风速将达到 22 9m s 均违反了 煤矿安全规程 不超过 15m s 的规 定 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 通风方法为抽出式 副井进风 主井回 25 风 地面通风机房安装两台 FBCDZ 8 24 型轴流式主要通风机 配备电 机功率 2 280kW 风机铭牌参数为 风机型号 FBCDZ 8 24 风量 Q 2080 8340m3 min 风压 H 1420 3800Pa 功率 P 2 280KW 风机轴转速 742rpm 3 邱集煤邱集煤矿矿通通风风系系统优统优化化设计设计及研究及研究应应用用 3 1 主通主通风风机改造机改造 3 1 1 主通风设备以及风道的现状 原来运行的 FBCDZ 8 24 对旋轴流式主通风机在通风机房的布置 如 图 1 风道为建井初期离心式通风机原有的风道 风机接头为马蹄形斜 圆锥台 风道接口直径 2280mm 与风机接口直径 2420mm 扩散器出口 为直径 2800mm 直角弯头 扩散塔为立式结构 出口加消音器 上面带 有防雨帽 图 1 FBCDZ 24 对旋轴流通风机在风机房内的布置 3 1 2 主通风机的结构形式分析 3 1 2 1 该通风机为了能够与原风道联接 采用了前收敛型的风道接头 无进口集流器 直接影响通风机的气动性能 按照轴流式通风机的设计理 x ExE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26 论 无进口集流器的通风机要比有优良进口集流器的通风机的全压及效率 分别低 10 12 或 10 15 进口集流器的直径一般是风轮直径的 1 2 1 3 倍 该通风机叶轮直径 2400mm 而风道接口直径为 2280mm 属 于前收敛后扩散型结构 也就是气流卡脖 通风网络布置不合理明确表现 一是进口缺少直线段或通过渐变经与进口相连 二是风机进口与突然收缩 管相连 最不宜采用进口扩压形式 改进措施 改造原来的风道接口 扩大断面 风道接头有原来的 2280 改为 2720 进一步扩大风机进口截面 改变风机进口气流奈乱现 象 减少涡流区和能量损失 使进口流速比较均匀 由此可有效地提高风 机的运行效率 改造后的风道进口如图 2 3 1 2 2 该通风机虽然带扩散器 但存在 900的直角弯头 用 U 形管测 试阻力为 80Pa 按照通风网络的特性 通风机出口不合理的布置一般表现在 风机出 口直接接 900的弯管或逆向弯管 风机出口直接接突然扩大管或直接进入 大气 动压损失过大 改进措施 拆除直角弯头 降低风阻 将立式结构改为平式布置 墙内 接头改为方圆接头 后面接消音箱及扩散塔 扩散塔出口底部采用大圆弧 结构 墙内接头与消音箱采用软联接 消音箱及扩散器底部均设有移动滚 轮和导轨 便于拆开检查修理和清除杂物 见图 2 3 1 2 3 该轴流式通风机在实际生产运行中产生的工业噪声 已经出现 超标 超 90 dB A 逐渐会对生产环境和周围操作工人的身心健康造成 不良影响 出口消音箱年久失修 锈蚀严重 消音片严重脱落 风筒内横七 竖八的脱落角钢 穿孔板及玻璃丝面 严重干扰了通风机出口的流速 进 一步加大了风机出口的阻力 造成能耗增大 更为严重的是为反转反风带 来了隐患 脱落的杂物易进入叶轮 造成整个风机的损坏 由于该结构是 立式结构 而且消音箱较高 维修也比较困难 改进措施 轴流式通风机的噪声主要是空气动力噪声 其它如机械噪 声 电磁噪声等 在轴流式通风机正常运行条件下都是次要的 因为主机 布置在通风机房内 机械噪声及电磁噪声基本上都屏蔽在风机房内 室外 27 的扩散塔既是噪声的外排口又是煤尘气流的排放口 是造成噪声污染的主 要声源 该噪声主要是空气动力噪声 即旋转噪声和涡流噪声 该风机因 转速提高 根据旋转噪声的频率 nzi 60 计算 更换电机以后 增加了高 频噪声 为此 从新设计消音箱 消音方式按传统的阻性消音设计 几何形 状为通道排行片式消音器 主要是利用声阻进行消声 该消声器对中 高 频噪声 具有良好的消声效果 解决了刺耳的高频噪声 为了能够更好的 吸收低频噪声 解决涡流噪声的宽频带以及低频噪声衰减较慢的问题 我 们适当地增加了超细玻璃丝纤维的厚度 密度以及选用较低的空隙率 使 之成为具有宽频声带的阻性消声器 图 2 改造后的 FBCDZ 24 对旋风机在机房内的布置情况 同时将扩散器出口等径的方圆接头改为扩散型 加大消音箱的通流面 积和消音片数 进一步降低出口动压 减少阻力损失 减少能耗 通风阻力 损失不超过 100MPa 因在消音箱底部加设了滚轮 为消音箱的定期维修 清理煤尘 降低劳动强度提供了方便 又进一步改善了扩散器内部周围的 消音效果 更换穿孔板及超细玻璃丝纤维 清理了芯筒上的煤尘 使消音 效果更佳 经测试 噪音明显降低 符合 GB1248 90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 准 3 2 风硐风硐的的结结构布置情况分析构布置情况分析 3 2 1 风硐的井上布置 该风道布置形状初期建为镰刀形状 由主井井筒引出 18 米长的风道 后 分别直角拐接 进入风机 直角段长度 4 2 米 风道形状为矩形 断面 面积为 4 37 开拓东八采区及西五采区后 风量提高到 6000m3 min 此 时风道的风速为 V 6000 60 4 37 22 9m s 按 煤矿安全规程 严重超风 ExxE 通 风 机 房 消 音 箱扩 散 塔方 圆 接 头 改 后 的 风 道 28 速 不但会增大风阻 还不利于风道测风和安全生产 3 2 2 巷道结构对风流的阻滞分析 当空气沿巷道运动时 由于风流的粘滞性和惯性以及井巷壁面等对风 流的阻滞 扰动作用而形成通风阻力 它是造成风流能量损失的主要原因 井巷中的通风阻力一般可分为摩擦阻力 也称沿程损失 和局部阻力 在井 上风道的通风阻力 主要是局部阻力 主要表现在断面突变 渐变 转弯 分岔处等等 这些地方都是产生涡流区的关键部位 涡流区域愈大 能量 损失愈大 局部阻力也就愈大 按该风道现有的布置 有四处产生的涡流 区较大 通风阻力增加 直接影响风机运行效率 其一是扩大断面后的风道与风井接口处仍沿用原来的小断面 原风道 上面后来增加的一层没有与风井打通 接口断面狭小 与风井相接处下面 无圆弧过渡 属于风道突变型 其二是风道通风断面狭小 风量过于集中 煤粉堆积严重 造成局部 通风阻力增大 其三是扩大断面后的风道分别转 90 度的直角弯进入通风机 该处也 产生涡流区的关键部位 易增加能量损失 加大风阻 其四是因风机进口断面较小 扩大断面后的风道与风机进口形成突缩 状态 而且风道的方形断面风机的圆形断面相接处无过渡 四处形成死角 增加能量损失 直接降低风机的运行效率 3 2 3 风硐改进措施 打通风道扩大断面后与风井的连接部分 扩大风道进口断面 做 到风道接口与风道断面等经 风井与风道相接处下面改为圆弧过渡 保持 风流的通畅 减少涡流损失 把原有风道断面扩大为 7 68 形状为 日 字形状的长方断面 即 在原来矩形风道的基础上面又增加了一层 由单道通风改为双道并联通风 扩大通风断面 将 90 度的直角处 改为大圆弧过渡 做好模板 混凝土浇筑 之后 打掉直角处 由于风道为方形 风机的风道接口为圆型 将风道接口处做成 30 29 度的斜度与圆风道接头平滑过渡 有突缩型变为渐缩型 3 3 井下通井下通风风网网络络分析分析 3 3 1 矿井阻力产生分析 当矿井总风量不足时 如果能降低矿井总风阻 不仅可以增大矿井总 风量 而且可以降低矿井通风总阻力 矿井总风阻不仅与矿井最大阻力路 线上的井巷的风阻有关 而且与井巷所构成通风网络的结构有关 因此 降低矿井总风阻一方面降低矿井最大阻力路线上各井巷的风阻 另一方面 应改善通风网络结构 合理安排采掘接替和用风地点配风 尽量缩短最大 阻力路线的长度 避免在主要风路上安装调节风窗等 3 3 2 矿井降阻措施分析 井下布置有两条主要大巷 其中一条为进风巷 一条为回风巷 由于 生产接续布置不合理 井下主要生产区布置在西部采区 造成东 西生产 布置失调 因此 在东翼采区总回风巷内设置调节风窗进行风量调节 西 翼西三采区回风巷由于受采动影响 巷道局部变形 部分巷道段断面积由 原来的 5 6 缩小到 4 0 左右 锚喷支护改为架钢棚支护 造成巷道阻力 增大 改进措施 优化采区设计 做到东 西两翼均衡开采 合理分配风量 拆除东翼 回风巷的调节风窗 降低巷道局部阻力 对受采动影响的西翼西三采区回风巷进行起底修复 利用矿井检修 时段对变形巷道逐段进行改造 扩大巷道断面 同时对原有架棚支护段改 为锚喷支护 提高巷道壁面的平整 光滑度 降低摩擦阻力系数 及时清理巷道中的堆积物 尽量避免成串的矿车长时间地停留在主 要进风巷道内 以免阻挡风流 3 4 矿矿井通井通风风系系统优统优化改造后的效果化改造后的效果 矿井负压原来的 3340Pa 降至 2330Pa 矿井主要通风机在没有更换 的情况下 矿井总排风量由原来的 5600m3 min 提高到 7000 m3 min 纯增 加风量 1400 m3 min 由于矿井通风阻力的下降 主要通风机年耗电量由系统改造前的 30 499 63 万 kW h a 降至 449 4 万 kW h a 年节省电费 20 万元 矿井通风系统以改造通风网络中通风机工作状态 使通风机工况点 保持在合理高效区运行 并降低能耗 由于通风网络的优化 确保了矿井稳产 高产 矿井通风系统更趋于合理 提高了矿井抗灾 救灾能力 3 5 主要主要结论结论 矿井在遵守确保矿井风流可靠 用风地点风量满足需要 力求经济合 理 尽量减少通风工程量 降低通风费用 尽可能减少公共风路风阻的原 则来优化矿井通风系统 即能满足矿井通风安全基本要求 使风网与风机 相互匹配 提高矿井通风管理水平 又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在对邱集 煤矿通风系统优化设计改造中 根据矿井实际情况 创新思路 取得了良 好效果 主要创新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风机扩散器后面的整机部分锈蚀严重 给通风机安全运行带来重大 隐患 如更换整机费用耗资巨大 我们采取对整机内外进行抛丸清沙除锈 在内部敷 6 毫米的 Q235 甲类钢板 最后喷涂耐酸腐锌漆进行防腐处理 在不影响主风机正常运行的情况下 逐台施工 通过以上处理 不但施工 简单可靠 又节约了更换整机的大量资金 保证了通风机的安全运行 把原有形状为 口 字形状的长方断面 改形状为 日 字形状矩形断 面 即在原有风道的基础上面又增加了一层 由单道通风改为双道并联通 风 扩大通风断面 降低了风硐风速 使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