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指代性试题怎样答题指代性的试题包括指代性词语和指代性句子两种形式。为了使文章更为简洁明了,人们往往喜欢用指代性的词语或句子,以避免重复,使文章更为含蓄,富有蕴味。同时,也从中体现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这在社科类文章和文学作品中表现尤为突出。而考场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就是要求考生把这些含蓄的语句进行“解密”。 “解密”能力的高低,也就体现了读者(考生)对文章把握能力的高低。因此,考场内外都应该注意这方面能力的训练与相关信息的判断。在回答这类提问时要前后仔细阅读,找出对应内容。一、常见的提问方式1词语类提问。如, “这些x x x”指代什么。2句子类提问。如, “x x x”这句话指的是什么。3概括性提问。如,作者在第x段中所描写的x x x情况有哪几种?请概括说明。二、答题注意事项:1一般不需要拓展。这类试题一般赋分不是很高,答案也较为明显。只要答出指代内容即可,一般不需要拓展。2要注意指代内容是否准确。一般情况下,只要把试题带入原材料中对照,这类指代内容在相应词语或句子前后就可以找出答案。但是,有的时候,指代内容会相隔较远,这就要求考生注意答题时要把指代答案带回原材料,看答案是否与原文内容相一致。三、例题简析例1日內瓦的一个夜晚,我和两位新赶来与我们一起考察的记者坐在一家餐厅外间的一角聊天。他们问:考察至今,觉得欧洲有哪一些方面最值得中国学习?我说,中国在近代化过程中脱了很多课,初看是科学技术的课,实际上更重要的是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上的课。这事说来话长,但这一路上给我们直接感受最深的是两点,一是在欧洲,传统文化与创新精神并行不悖,共臻极致;二是在欧洲,个体自由和互相尊重并行不悖,互相形成公德。相比之下,真不知道我们中国为什么总是把这些对应性文化范畴看成你死我活的对头,结果两败俱伤。试题 (考生最好是先自己思考,然后再看后面的分析,以下同。)(1) “这些对应性文化范畴”是什么?(2)在这里“你死我活”指什么?(3)与“两败俱伤”相对的是什么? (注意问题的提法)简析在这个文章片断中, “这些”指代的内容可以重复出现,在此不重复则使文章显得更为简洁。 “你死我活”和“两败俱伤”在此属于指代性短语,也是要求在阅读时要能理解的。这类语词常是考查设题的关键。(1)答案:传统文化与创新精神;个体自由和互相尊重。(“这些”说明答案要点不只是一个。从上文中的“一是” “二是”这些并列的语句知道应该答出两个要点。)(2)答案: “传统文化与创新精神”互不相容;“个体自由和互相尊重”不能共存,形成公德。 (“死”“活”是一组反义词找出互相对应的指代內容即可)(3)答案: “并行不悖”或“共臻极致”。“两败俱伤”与“死” “活”刚好对应,:,但在此试题换了一个角度来出题,这是特别要注意的。例2庄子是一位将认知与审美融为一体的哲人,他的人本体论哲学,让人们追思“有限的个体生命如何去把握永恒的美的人生”,带有一种诗意的光辉。一部探讨哲理的桩子,充满了艺术想象、浪漫情景和浓郁抒情。以“辩多而情激”著称的庄子,正是在理智与情感、哲学与诗中间寻求美和自由的人生一一诗意的人生。庄子既是哲人又是诗人确切地说,他是一位“哲诗”。屈原则恰好是诗人而兼哲人是一位“诗哲”。他不仅写出了 天问那样广泛涉及宇宙、神灵、万物、历史、政治、人生问题的哲理诗,以诸子式的怀疑、批判、探索的精神,叩询宇宙、历史与人生之谜,即使离骚、 九章这类抒情诗篇,也都蕴含了一种深邃的哲学意识,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哲学、历史哲学、人生哲学的思考。屈原既是诗人又是哲人。屈原及其作品的出现,其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诗歌或艺术的范畴而达到了整个文化精神的领域。试題 (1)说庄子是一位“哲诗”,主要是因为一(2)说屈原是一位“诗哲”是因为一一简析答案: (1)他的人本体论哲学,带有诗意的光辉;(庄子充满了艺术想象。 (2) 天问具有诸子探索精神,(离骚九章等抒情诗篇,蕴含了深邃的哲学意识。 “庄子既是哲人,又是诗人,确切地说,他是一位哲诗”, “屆原则恰好是诗人而兼哲人,是一位诗哲”,这两句话在这个文段的结构中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从信息负载作用来看,是指代性句子。要求考生要能够寻找相关的根据。例3 “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但人是不安分的动物,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有的只是一首艨胧诗,为了闯世界多数却完全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许多稚弱的童男童女,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却串演各种悲剧。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莲,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2003年高考题第20小题第三段)试题作者在第三段中所描写的少年离别家乡的情况有哪几种?请概括说明。简析答案:不少人富有浪漫气息,为追求理想开创事业去闯世界。多数人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为维持最低的生活被打发出家门。此题已经在题干中告诉考生关键信息在第三段,而从文段中“有的”和“多数”这两组表示对举的词语可以看出,在此,只要能回答出“两种情况”即可。此外,也可以从对“朦胧诗”和“沉重的现实主义”这两个比喻的理解判断,回答出上述答案。因此,此思考题实际上可以换成另一种形式来考查: “朦胧诗”和“沉重的现实主义”分别指代什么?例4与诗人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里,应当说是我们的幸运。诗。使灰暗变得多彩,使短暂变得永久,使有限成为无限,使腐朽化为神奇;诗使生命中许多不可能成为可能;诗使人类充分体验到情感的欢畅与智慧的奇谲。无数的新诗正散布在我们周围,如星雨,如花辮,飘散在我们的日子深处。它们与我们相距那么近,伸手可触然而又有多少人注意到它们的存在呢?是因为李白李贺李商隐都已在历史的烟尘里隐退,而浮华的现世,不再造就王勃王维王昌龄了吗?现在就下这样的结论,未免太匆忙了点。唯一的解释,就是它们未曾经历过时间的淘洗。一首诗若成为绝唱是不能省略这一手续的。于是明白了,好诗的诞生,是天才与时间共同创造的结果;而读诗,是需要一个时间的距离的。试题 “一首诗若成为绝唱,是不能省略这一手续的”, “这一手续”是什么?简析 “一首诗若成为绝唱,是不能省略这一手续的”。在这里起到总结强调的作用:前后文对比可以知道, “这一手续”指的是:好诗要成为绝唱,要经历时间的淘洗。 (不需要拓展,尽可能用原文相关语句)四、指代性类型试题强化练习 (一)阅读下面文章片断。回答问题。(一)贝壳未碎小城萨拉曼卡十分紧凑,不管你怎么走,只要找得到中间像一个方形老城堡似的市政广场,怎么也迷不了路。几乎所有的街道都从那里伸展出来,每次走得有点迷糊了,就再回到那里重新开始,几次下来,已熟如故土,不再有迟疑的步履。但是,对于欧洲小城,千万不能这么套近乎。你以为已经了如指掌,实际上恐怕连边沿都没有摸着。特别是那些只给你提供一二个亮点的小城更要另眼相看。一二个亮点是醇化过后的简明,背后躲着大量被省略的文章。萨拉曼卡在市政结构上的亮点是那个广场,而在精神结构上的亮点却是大学。萨拉曼卡大学没有围墙,因此构不成表面上的中心。转弯抹脚都是大学的某系某科,连城里的一切纪念品商店都在出售与大学有关的物件。事情一与大学相连,便立即变得深不可测,更何况萨拉曼卡大学是西班牙最古老的大学。我曾在一本历史书读到过,哥伦布出发远航前为了进一步熟悉与航海密切有关的天文学知识,曾特地来到萨拉曼卡,与几位博学的修士探讨。这些修士,当时好像就是萨拉曼卡大学的教授,那么小小的萨拉曼卡早在哥伦布时代就已经是学术研究中心,它在欧洲人发现新大陆之前已经对辽阔的未知世界有过推测和遥望,而且懂得从天文学的高度来设计航线。因此,它小不堪言又大而无边。(节选自余秋雨的散文集行者无疆)试题第二段黑体字句子中(1) “亮点”指的是什么? (2) “被省略的文章”指代什么?简析从下文“萨拉曼卡在市政结构上的亮点是那个广场,而在精神结构上的亮点却是大学”来看,这里的“亮点”指具有标志性或独特的城市外在景观或文化景观。而第二问中的“文章”,从下文介绍大学情况来看,指的是“亮点”后面的文化或历史。为此,可以这样组织答案: (1) “亮点”指城市外在独特的建筑。 (不拓展) (2) “被省略的文章”指城市所隐含的文化历史或文化骄傲。 (二)高等教育无论从政府、个人还是各种资源的综合配置来说,都是一项非常昂贵的投资。因此在美国和其他的地方。目前有一种日渐增加的压力,即要求大学的教育和研究必须证明直接的、实质的经济效益。大学的研究固然应该为经济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大学教育也应该帮助学生从事有益并令人满意的工作。然而对于一种最好的教育来说,还存在着无法用美元或人民币衡量的更重要的方面。它不仅应有助我们在专业领域內更具创造性,还应该使我们变得更善于深思熟虑,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美、更成功的人。因此,在哈佛,我们正在复杂的情况下竭尽全力保持我们称之为“开放教育”的传统,哈佛本科生在校的四年中一定要在一个主要的领域学习,但我们也希望他们进行跨学科专业学习。根据同样的观点,请让我强调基础研究的重要性。我所说的基础研究,指的是一种并未考虑其实际应用性,而源于我们深入自然和人类的激情的科学研究。本世纪的许多最有实际意义的发现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因为学者们不是出于追求发明创造的实用性,而是探索自然界的基本知识。今天人类遗传基因领域內的进步可以追溯到近半个世纪以前DNA的发现。当时却很少有人能够预见到这一发现的巨大作用。强大工具如激光、硅能、超导、卫星、光学纤維、核磁共振成像的发现,最初也并未考虑它的实际应用性,而只是在最基本的层次上对于知识的探索。试题 (1)第二段中“最好的教育”指代什么?(2)第三段中“同样的观点”指的是什么?简析 (1)此题考查对指代语词的理解。从第一段末“要求大学的教育和研究必须证明直接的、实质的经济效益”和第二段开头“大学的研究固然应该为经济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大学教育也(注意“也”宇,提示考生在此有两个并列的观点)应该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阜阳学校考试题库及答案
- 法学大一考试题目及答案
- 高效变频电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
- 2025年职业技能大赛(人工智能训练师)省赛决赛考试题库(含答案)
- web协议书是什么
- 乡下分家协议书模板
- 土地抵押融资协议书模板
- 制药机械防爆与防静电技术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旅游目的地安全风险评估报告考核试卷
- 2025年脚手架搭设规范
- 2021-2025年高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之工艺流程(解答大题)(二)
- 入团考试题库及答案海南
- GB 46039-2025混凝土外加剂安全技术规范
- 瑜伽线上教学课件模板图片
- 托幼一体化模式对教师队伍素质培养路径探析
- 2025年班组长考试试题目及答案
- 初中信息技术基础操作教学
- 浙江省J12共同体联盟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 离子风机管理办法
- GB/T 30807-2025建筑用绝热制品浸泡法测定长期吸水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