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第14课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教学设计(通辽市扎鲁特一中 梁玉英)_第1页
第五单元第14课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教学设计(通辽市扎鲁特一中 梁玉英)_第2页
第五单元第14课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教学设计(通辽市扎鲁特一中 梁玉英)_第3页
第五单元第14课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教学设计(通辽市扎鲁特一中 梁玉英)_第4页
第五单元第14课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教学设计(通辽市扎鲁特一中 梁玉英)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教学设计 通辽市扎鲁特旗第一中学 梁玉英 共计 10 页 此页为第 1 页 教教 学学 设设 计计 课课 题题 人教新课标版必修二人教新课标版必修二 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第第 1414 课课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作作 者者梁玉英梁玉英 工作单位工作单位通辽市扎鲁特旗第一中学通辽市扎鲁特旗第一中学 学习内学习内 容分析容分析 本课从两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我国在 19 世纪 40 年代以来的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 迁 鸦片战争以来动荡中的近代社会生活 新中国新生活新风尚 把历史的视角投入 到普通的民众中去 这体现了中学历史教学的崭新趋向 这课在本单元中地位最重要 后两课只是对其中三个具体问题单独拿出来讲而已 学学 情情 分分 析析 本课与人们的现实生活联系密切 学生很容易直观感受 具有较浓厚的兴趣 大 量的使用图片 或以采访年长者的方式及了解自己家庭生活的变化 增加学生的感性 认识 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教学的效果 但学生往往仅知其然 而不知 其所以然 学学 习习 目目 标标 描描 述述 1 1 知识与能力 知识与能力 识记衣 食 住 风俗方面发生变化的表现 通过分析中国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 的变迁的原因 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2 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相关图片 史料 运用丰富的历史想象力 再现近现代 社会生活的场景 通过问题探究 合作讨论 对比分析 归纳总结 让学生走近 历史 感悟生活 3 3 情感 态度及价值观 情感 态度及价值观 认识到进步的文明终将取代落后的习俗 深刻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中国人民才真正实现新生活新风尚 教学教学 重点重点 难点难点 教学教学重点重点 新中国的新生活 新风貌 教学难教学难点点 中国社会变动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 教学教学 策略设策略设 计计 问题情境法 资料搜集 小组合作讨论 问题探究 比较分析等方法 并让学 生主动参与 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 信息技信息技 术运用术运用 说明说明 多媒体的使用在创设教学情景 展示百姓的吃 穿 住等方面的发展历程 提高 课堂效益等方面有良好作用 本节课多媒体的使用大多恰到好处 制作也独具匠心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教学设计 通辽市扎鲁特旗第一中学 梁玉英 共计 10 页 此页为第 2 页 课时课时1 课时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教师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教学设计 通辽市扎鲁特旗第一中学 梁玉英 共计 10 页 此页为第 3 页 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环节一 教师出场 环节二 阅读教材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板书一 男女服饰的 变化 环节一 展示幻灯片 环节二 阅读材料 教师身穿整洁的西装 脚穿一双 老板鞋 头戴中国传统瓜皮帽进 入教室 问同学 这身打扮是否 搭配合适 你们如何搭配 问题情境 1 思考本课讲解了近现 代中国社会生活哪几大方面的变 迁 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各个时期具 有代表性的服饰 师生合作学习 问题情境 2 简述近现代中国服饰 变迁的过程是怎样的 概括特征和 原因 由学生分组讨论 归纳 分析中国近现代服饰的变化 材料材料 1 1 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 今则万国交通 一切趋于尚同 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 则情意不 亲 邦交不结矣 中国宽衣 博带 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 世 诚非 所宜 通过课前预习情况学生回 答 一种 瓜皮帽 长袍 马褂 老板鞋 另一种 西式礼帽 西装 衬衫 领 带 皮鞋 学生回答 服饰方面 饮 食方面 居室建筑 习俗 风俗 衣 食 住 习 学生看图 提取历史信息 回答 第一阶段第一阶段 鸦片战争前 男装 长袍马褂 女装 旧式旗袍 鸦片战争以后 洋装 进入中国百姓 的生活 西服 中山装 旗袍 学生装 第二阶段第二阶段 20 世纪 50 70 年代 男装 列宁装 中山装 干部装 中式 便装 女装 列宁装 布拉吉 连衣裙 中式 便装 第三阶段第三阶段 改革开放以后 服饰由最基本的 穿 得暖 向 穿得好 转变 各种款式的服 装层出不穷 通过教师的穿着 调动学生学习本 课的兴趣 并且 了解服饰的变化 指导学生阅读教 材 学会归纳总 结知识的能力 通过历史图片提 取信息 掌握解 决问题的能力 了解服饰的变化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教学设计 通辽市扎鲁特旗第一中学 梁玉英 共计 10 页 此页为第 4 页 板书二 并行于世的 中西餐 环节一 展示幻灯片 环节二 讨论 节选自康有为 1898 年递呈 光绪皇帝的 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材料材料 2 2 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把图 像称作 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 阶段的历史见证 认为通过图 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 以下是一组图片材料 思考探究 1 依据材料 1 并结合所学历史知 识 概述康有为的思想主张 并 简要归纳其理由 2 在材料 2 中 从图一到图二 从图三到图四 反映出中国民众 服饰变化的主要趋势是什么 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各个时期具 有代表性的食物 介绍中国传统 的饮食及西餐的特色 师生合作 学习 问题情景 3 简述近现代中国饮食 方面变迁的过程是怎样的 由学 生归纳 讨论题 中西餐饮文化有什么区别 学生从材料中提取历史信 息回答 1 思想主张 主张易服 理由 适应国际交往的 需要 适应学习西方工 业文明的需要 2 趋势 由传统走向现 代 由朴素单调走向丰 富多彩 学生归纳回答 第一阶段 鸦片战争前 中 国传统的饮食 鸦片战 争后 西餐开始出现 第二阶段 20 世纪 50 70 年代 人们食物比较简 单 许多生活必需品要 凭票证计划供应 第三阶段 解决了温饱问 题 实行 菜篮子 工 程 分组讨论 西方 饮食以营养为最高 准则 讲求食物营养成分 的搭配合理及营养成分是 否被充分吸收 菜肴的 色香味是次一等的要求 让学生利用图文 并茂的形成 学 会归纳知识 提 高阅读材料和识 图的能力 通过历史图片 提高学生归纳总 结知识的能力 提高学生对比分 析的能力 进一 步了解中西餐饮 文化的不同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教学设计 通辽市扎鲁特旗第一中学 梁玉英 共计 10 页 此页为第 5 页 板书三 居室建筑的 演变 环节一 展示幻灯片 环节二 学生参与 板书四 习俗风尚的 变革 环节一 展示幻灯片 环节二 演示材料 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各个时期具 有代表性的家具建筑 师生合作 学习 问题情境 4 简述近现代中国家居 建筑变迁的过程是怎样的 由学生 归纳 让学生从自己的经历或所看到的 家居的变化来举例说明 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各个时期具 有特色的社会习俗 师生合作学 习 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一 这种愚蠢的风俗 是满洲人 强迫我们做成的 必须等全体的 中国人决心把它去掉 或者至少 要有一个大多数 使全世界都知 道才行 并且这种发辫不过是中 国所受许多耻辱中的一种 我们 应该立刻地把许多耻辱全体去掉 的 选自陈锡祺主编 孙中山 年谱长编 中国 追求美味作为进食 的首要目的 中国的某些 菜仅仅是味道的载体 学生归纳回答 第一阶段 鸦片战争前 中国传统 住宅 北方 四合院 南 方 民居 鸦片战争后 西式住房开始出现 第二阶段 20 世纪 50 70 年代 住房总体比较拥 挤 家具陈设比较简单 第三阶段 改革开放以后 住房宽敞 家居陈设舒 适 外部环境优美 1995 年 安居工程 学生参与回答 民房 土房 砖房 楼房 别墅 家居 木箱 沙发 茶几等 学生通过图片和材料提取 历史信息回答过程 第一阶段 鸦片战争前 列 举中国比较落后的风俗 婚丧礼俗 蓄长辫 女子缠足 搞迷信活动 女子地位低下 鸦片 战争后 受西方民主思 潮的影响 断发易服 废止缠足改变婚姻制度 改变婚丧仪式 社交礼 仪等 第二阶段 20 世纪 50 70 年代 涤荡封建糟粕 勤俭节约 无私奉献 是社会风尚主流 第三阶段 改革开放以后 各种娱乐休闲活动成为 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 通过历史图片 提高学生归纳总 结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和 体验生活水平的 变化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教学设计 通辽市扎鲁特旗第一中学 梁玉英 共计 10 页 此页为第 6 页 环节三 合作探究 材料二 材料二 第一条 废除包办强迫 男尊女卑 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 制度 实行男女婚姻自由 一 夫一妻 男女权利平等 保护 妇女和子女合法权益的新民主 主义婚姻制度 第二条 禁止重婚 纳妾 禁止童 养媳 禁止干涉寡妇婚姻自由 禁止任何人藉婚姻关系问题索 取财物 第三条 结婚须男女双方本人完全 自愿 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 以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 第十七条 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 准予离婚 男女一方坚决要求 离婚的 经区人民政府和司法 机关调解无效时 亦准予离婚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问题情境 5 简述近现代中国社会 习俗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 及具 体表现有哪些 由学生归纳 问题探究一 为什么当城市的物质生活和社会 习俗发生巨变时 农村的变化却 是微弱的呢 问题探究二 请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近代以来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的特 征 总趋势及原因 教师启发 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 表现 见面 跪拜 作揖 鞠躬 握手 意义 礼节上的 尊卑观念已为平等观念 所取代 称谓 大人 老爷 先生 君 婚姻 父母之命 媒妁之 言 自由恋爱 葬礼 厚葬 文明 卫生 简洁 丧礼由繁到简 二是由土葬到火葬 其他 男子留辫 剪辫易 服 女子裹足 迫令放 足 迷信活动 破除迷 信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后回答 因为农村相对封闭 落后 保守 问题探究二 特征 特征 阶段性 时代性 不平衡性 从城市到农村 从沿海到内地 总趋势 总趋势 从封闭到开放 逐渐走向世界 从封建传 统天下走向近 现代化 内因 内因 中国历史的剧变 政治环境 社会形势变 化 生产力发展水平 思 想 文化观念的变化 外因外因 西方文化的传入 冲击 让学生利用图片 和材料去梳理知 识 学会对知识 的归纳总结 了 解社会习俗的变 化 通过分组讨论 归纳 培养学生 团队合作精神 综合归纳能力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教学设计 通辽市扎鲁特旗第一中学 梁玉英 共计 10 页 此页为第 7 页 本课小结本课小结 教师梳理知识 由学生概括 学生总结概括 从 衣 来说 由清末的 笨拙的旗人服装转变为 西装和五彩缤纷的休闲 服装 从 食 来说 引进了西 餐 而且更多的考虑到 膳食结构和营养配餐 从 住 来说 以传统的 平房为主转变为整洁宽 敞的楼房为主 从社会风俗来说 传统的 陈规陋俗转变为简约文 明的习俗 培养学生的自主 学习能力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第 14 课 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 物质生活的变化 衣 食 住 男女服饰的变化 并行于世的中西餐 居室建筑的演进 社会习俗的变革 婚姻风俗 丧葬礼俗 其他 特 征 阶段性 时代性 不平衡性 总趋势 由封闭走向开放 与世界接轨 由封建传统天下走向近 现代化 原 因 东西方文化交汇 碰撞 认 识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教学设计 通辽市扎鲁特旗第一中学 梁玉英 共计 10 页 此页为第 8 页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重整教材 创设合理有效的情境 优化教学环境 依托媒体技术强化情境的 真实感 引导学生参与情感体验 使学生联系原有经验和实际情况 逐步加深体 验 但在情境化教学中 教材的使用度应有多大 利用率应有多高 像本课为 体现情境的完整性 互动性和生动性 对教材内容做了全面生活化的铺陈 也使 结尾的历史理性的提升显得有些不足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教学设计 通辽市扎鲁特旗第一中学 梁玉英 共计 10 页 此页为第 9 页 巩固训练巩固训练 1 有关右图中央第一代领导人所穿服装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孙中山设计的 定名中山装 B 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 C 在中国一度非常流行 D 出现于 19 世纪末 2 民国二十六年的一个黄昏 北平的一座四合院里 一位妇人正在烹制面包和洋葱炒鸡蛋 在准备好晚餐后 她在穿衣镜前 开始端详起丈夫购置的西装 这段描述中可以体现中国 受西方文化影响的是 西装 穿衣镜 面包 四合院 A B C D 3 改革开放以来 使丰富的蔬菜 肉蛋 海鲜摆上百姓餐桌 使城市人的饮食生活丰富多彩的 是 A 小康 计划 B 菜篮子工程 C 统购统销政策 D 安居工程 4 男女平权 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 阴阳合历 你过你的年 我过我的年 这一材料 反映了 A 洋务运动中的新气象 B 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变化 C 民国初年的社会风貌 D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带来的社会变化 5 民国时期 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 鞠躬取代跪拜礼 称呼上用 先生 同志 取代 老爷 大人 这一变化体现了 A 近代化的历史趋势 B 民主共和的平等精神 C 西学在中国的发展 D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6 上海外滩被称为 万国建筑博物馆 至今仍保存有大量的西洋式建筑 这种现象反映了 A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影响 B 上海是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 C 洋务运动全面开展 D 中西文化交流频繁 7 上海 20 世纪 70 年代的 四大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