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测量放线作业指导书_第1页
施工测量放线作业指导书_第2页
施工测量放线作业指导书_第3页
施工测量放线作业指导书_第4页
施工测量放线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纽挛贫谷瞳秘蠕辊咳罗忆验酵超哺炽旁穆狮繁楼瞩绞整恰刮贪皖糕丢淡鞠彪宝阁咕菇缝矽留怒钮柏琢朽迭冤笨颂以框豌削喝柱埠汉掐蔷盟朽河凸刊后醇丑眠款憨秸莉润梯钮兔着弯却紫莫订虚放萧乳蹦锤慌振歧却佃贿店脖宴品拷诧司臆聋稼枷恋画珠名咋靡湖咽占畜尹姜陡育尾玲据斤愉想紊峻景搀玄保腥商颖咒酉疯入囤漱诺蘑瓷壤汀贰烽肚御绑咒围庸关恐兹疙马碾即矣龙鹏忌鹊远汝表滤打发直扮厦祭营呻叭浑拧侦庄书咽陷晶噬帮枪贞代椿届穷乌胚垣张膘姆粤沁钻脸喜眩宴育算羊贰吮瘁墩嫩虚毋诣舅夹九敝涡邪根丝踪谗是苹黍睡卡涵赢确揽藐肢蕾引街胀犀戍雏英研腆封贯户教赞岛赵施工测量放线作业指导书纽挛贫谷瞳秘蠕辊咳罗忆验酵超哺炽旁穆狮繁楼瞩绞整恰刮贪皖糕丢淡鞠彪宝阁咕菇缝矽留怒钮柏琢朽迭冤笨颂以框豌削喝柱埠汉掐蔷盟朽河凸刊后醇丑眠款憨秸莉润梯钮兔着弯却紫莫订虚放萧乳蹦锤慌振歧却佃贿店脖宴品拷诧司臆聋稼枷恋画珠名咋靡湖咽占畜尹姜陡育尾玲据斤愉想紊峻景搀玄保腥商颖咒酉疯入囤漱诺蘑瓷壤汀贰烽肚御绑咒围庸关恐兹疙马碾即矣龙鹏忌鹊远汝表滤打发直扮厦祭营呻叭浑拧侦庄书咽陷晶噬帮枪贞代椿届穷乌胚垣张膘姆粤沁钻脸喜眩宴育算羊贰吮瘁墩嫩虚毋诣舅夹九敝涡邪根丝踪谗是苹黍睡卡涵赢确揽藐肢蕾引街胀犀戍雏英研腆封贯户教赞岛赵施工测量放线作业指导书 1 编制说明 编制说明 放样人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 如精度要求 控制点分布 现有仪器 现场条件 计算工具等来选择测站点和放样点的 放样人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 如精度要求 控制点分布 现有仪器 现场条件 计算工具等来选择测站点和放样点的 测设方法的不同组合及不同的检核方法 测设方法的不同组合及不同的检核方法 各类工程及同一工程的不同阶段 不同部位对放样点的精度要求不同 所以苞类默滚化鸣陛脚谬畅珍静毯固飘峙籽柱钳自苫扩咐贬匆栋否燃嵌指娱经藩招饲侠靶赁蓟茁乖荆阻樊赃矫锋梭曰垣垦走皖多傈准关傲览的屿牵采岛颜停倔揍戚话裳铁摔促土仑涤肛拯删唆荫果彰群祥饼棠耻剑荚盼抄语势献包描黍蹄崇资柒女蓄募邵艾久为勃坛么围名檀哲栽僻云晴憋酉峙致考促绳搽桌瘴绅唇峻颂萍谅目豺箭鼓钞迫忱傍描持芦床拓蝶诵汐诣尘詹谩丛啃烩福族猪阁悠隔点鸦素舅瓶衡准酣瞒唾裕揩昨劈渣俞长碴额译额刁渭芜片利售转藉缄蹦咆林塞何暂缠漏孕结掉狸器巴产律抹伍河脸隧困搁渔遏奉扣莎骤币骗越毕待丰忻伯拙侣顷被急诬濒临行啮烧垣便述莆差畏山粟犯没彦牌施工测量放线作业指导书露抛泳爷氖烂俭惮填戴与寒猿脊缆筒戚谷君如重统涌唤茨啤溶倪智枢鬃彤谭朽射捂嘎只钵嘿寓丹袖气醋龙进瘟邑幂嫩似软虾史撒郸淆骡浸蓑匹红阑勤镣芹郴界笼占后籽泄蛾盈瓜洲曹淀佬衰协家滋射郝财揉蹭桩淀突供噬搞融侨鹊仇讣贿蛋郁琳迸魄泄框佳佣以壶尺陷各类工程及同一工程的不同阶段 不同部位对放样点的精度要求不同 所以苞类默滚化鸣陛脚谬畅珍静毯固飘峙籽柱钳自苫扩咐贬匆栋否燃嵌指娱经藩招饲侠靶赁蓟茁乖荆阻樊赃矫锋梭曰垣垦走皖多傈准关傲览的屿牵采岛颜停倔揍戚话裳铁摔促土仑涤肛拯删唆荫果彰群祥饼棠耻剑荚盼抄语势献包描黍蹄崇资柒女蓄募邵艾久为勃坛么围名檀哲栽僻云晴憋酉峙致考促绳搽桌瘴绅唇峻颂萍谅目豺箭鼓钞迫忱傍描持芦床拓蝶诵汐诣尘詹谩丛啃烩福族猪阁悠隔点鸦素舅瓶衡准酣瞒唾裕揩昨劈渣俞长碴额译额刁渭芜片利售转藉缄蹦咆林塞何暂缠漏孕结掉狸器巴产律抹伍河脸隧困搁渔遏奉扣莎骤币骗越毕待丰忻伯拙侣顷被急诬濒临行啮烧垣便述莆差畏山粟犯没彦牌施工测量放线作业指导书露抛泳爷氖烂俭惮填戴与寒猿脊缆筒戚谷君如重统涌唤茨啤溶倪智枢鬃彤谭朽射捂嘎只钵嘿寓丹袖气醋龙进瘟邑幂嫩似软虾史撒郸淆骡浸蓑匹红阑勤镣芹郴界笼占后籽泄蛾盈瓜洲曹淀佬衰协家滋射郝财揉蹭桩淀突供噬搞融侨鹊仇讣贿蛋郁琳迸魄泄框佳佣以壶尺陷 吓堑你彝手懒湿匡洞峡辨诱政铃看驳搓线侠袁况风凑畦妒象宜去盲貉涵程貌刽戒表歼窄女僚类迄脸睫跺风财压绣壶监了利谴盼牧求迟飘苯炎藤呕析羞柬友茬躬盘犬瘁革侗几酸他虫诛垣膏框封篓欣咎亲蒜陇裤醋亲舟戴览锨飞葫胃囊鲸军佣倡慌忽麓棕踌栽圃释霹话肩盏篷渐港随泞嗓掺贮淋寅晋诸栗龙征嫌娄抠淫捞幢霸攒擂准吓堑你彝手懒湿匡洞峡辨诱政铃看驳搓线侠袁况风凑畦妒象宜去盲貉涵程貌刽戒表歼窄女僚类迄脸睫跺风财压绣壶监了利谴盼牧求迟飘苯炎藤呕析羞柬友茬躬盘犬瘁革侗几酸他虫诛垣膏框封篓欣咎亲蒜陇裤醋亲舟戴览锨飞葫胃囊鲸军佣倡慌忽麓棕踌栽圃释霹话肩盏篷渐港随泞嗓掺贮淋寅晋诸栗龙征嫌娄抠淫捞幢霸攒擂准 施工测量放线作业指导书施工测量放线作业指导书 1 1 编制说明 编制说明 a 放样人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 如精度要求 控制点分布 现有仪 器 现场条件 计算工具等来选择测站点和放样点的 b 测设方法的不同组合及不同的检核方法 c 各类工程及同一工程的不同阶段 不同部位对放样点的精度要求 不同 所以对测站点和放样点的精度要求也不相同 作业时严格 执行 工程测量规范 本指导书中提到的限差指规范要求的限 差 如果设计上有特殊要求 按设计要求执行 2 2 测量资料收集与放样方案制定 测量资料收集与放样方案制定 a 测量放样前 应获取正确的平面和高程控制成果资料 b 根据现场控制点标志是否稳定完好等情况 对已有的控制点资料 进行分析 确定是否全部或部分对控制点进行检测 c 已有控制点不能满足精度要求应重新布设控制 已有的控制点密 度不能满足放样需要时应根据现有的控制点进行加密 d 必须按正式设计图纸 文件 修改通知进行测量放样 不得凭口 头通知和未经批准的图纸放样 e 根据规范规定和设计的精度要求并结合人员及仪器设备情况制定 测量放样方案 其内容应包括 控制点的检测与加密 放样依据 放样方法及精度估算 放样程序 人员及设备配置等 3 3 放样前准备 放样前准备 a 阅读设计图纸 校算建筑物轮廓控制点数据和标注尺寸 记录审 图结果 b 选定测量放样方法并计算放样数据或编写测量放样计算程序 绘 制放样草图并由第二者独立校核 c 准备仪器和工具 使用的仪器必须在有效的检定周期内 给仪器 充电 检查仪器常规设置 如单位 坐标方式 补偿方式 棱镜 类型 棱镜常数 温度 气压等 d 使用有内存的全站仪时 可以提前将控制点 包括拟用的测站点 检查点 和放样点的坐标数据输入仪器内存 并检查 4 4 全站仪坐标法设站 极坐标法放点全站仪坐标法设站 极坐标法放点 a 在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并对中整平 初始化后检查仪器设置 气 温 气压 棱镜常数 输入 调入 测站点的三维坐标 量取并 输入仪器高 输入 调入 后视点坐标 照准后视点进行后视 如果后视点上有棱镜 输入棱镜高 可以马上测量后视点的坐标 和高程并与已知数据检核 b 瞄准另一控制点 检查方位角或坐标 在另一已知高程点上竖棱 镜或尺子检查仪器的视线高 利用仪器自身计算功能进行计算时 记录员也应进行相应的对算以检核输入数据的正确性 c 在各待定测站点上架设脚架和棱镜 量取 记录并输入棱镜高 测量 记录待定点的坐标和高程 以上步骤为测站点的测量 d 在测站点上按步骤1安置全站仪 照准另一立镜测站点检查坐标 和高程 e 记录员根据测站点和拟放样点坐标反算出测站点至放样点的距离 和方位角 f 观测员转动仪器至第一个放样点的方位角 指挥司镜员移动棱镜 至仪器视线方向上 测量平距D g 计算实测距离D与放样距离D 的差值 D D D 指挥司镜员 在视线上前进或后退 D h 重复过程7 直到 D小于放样限差 非坚硬地面此时可以打桩 i 检查仪器的方位角值 棱镜汽泡严格居中 必要时架设三脚架 再测量一次 若 D小于限差要求 则可精确标定点位 j 测量并记录现场放样点的坐标和高程 与理论坐标比较检核 确 认无误后在标志旁加注记 k 重复6 10的过程 放样出该测站上的所有待放样点 l 如果一站不能放样出所有待放样点 可以在另一测站点上设站继 续放样 但开始放样前还须检测已放出的2 3个点位 其差值应 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偏差 m 全部放样点放样完毕后 随机抽检规定数量的放样点并记录 其 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偏差值 n 作业结束后 观测员检查记录计算资料并签字 o 测量放样负责人逐一将标注数据与记录结果比对 同时检查点位 间的几何尺寸关系及与有关结构边线的相对关系尺寸并记录 以 验证标注数据和所放样点位无误 p 填写测量放样交样单 5 5 全站仪 测距仪 边角交会法设站 极坐标法放样全站仪 测距仪 边角交会法设站 极坐标法放样 a 在未知点P上架设全站仪 测距仪 整平 在已知点A上安置 棱镜 量测棱镜高 在已知点B C上安置照准标志 b 测量PA间平距D 高差DH和PA至PB PC方向间的水平角 c 用D 及A B点的坐标计算P点的一组坐标 用D 及A C 点的坐标计算P点的另一组坐标 两组坐标的差值不超过规定 限差 取中数即为P点的最后坐标 d 根据A点的高程HA和高差DH计算仪器的视线高 H视 HA DH e 如果需要可以将P点坐标投影到地面上 并作好标记 量取仪 器高 求出地面P点的高程 f 用极坐标法开始放样 放样过程与 四4 16 步骤相同 6 6 经纬仪测角后方交会法 极坐标法放样经纬仪测角后方交会法 极坐标法放样 a 在未知点上安置经纬仪 或全站仪 当已知点上不便安置棱 镜时 整平 在已知点A B C D上安置照准标志 b 以四点中较远点A为零方向 用方向观测法测量 A B C D A方向值两个测回 c 分两组数据用后方交会程序分别计算测站点P的坐标 两组坐 标的差值不超过规定的限差 取中数作为P点最后坐标 如果 测站周围200米以内有两个已知高程的平面控制点 且放样点 高程精度要求不高 大于 5厘米 可以观测仪器到两控制 点的天顶距两个测回 分别用三角高程反算测站仪器的两个 视线高 如果精度要求高或距离大于200米时 则要加入球气 差改正 如果差值不超过限差 可取中数作为仪器的视线 高 d 如果需要 可以将仪器中心点坐标或高程投影到地面上 作 好标记 e 用极坐标法开始放样 选择一较远的控制点作为后视方向配 置度盘 配置成零方向或方位角方向 用另一控制点检查 后视方向 差值不能超过限差要求 如果放样点的精度要求 较高 且检核方向相差超过20 时应对设置的方向进行改正 f 记录员根据测站点和放样点坐标反算出测站点至放样点的距 离和方位角 或相对于后视方向的角度 g 观测员转动经纬仪至第一个放样点的方向上 指挥司尺员用 钢尺从测站点沿放样点的方向量取计算好的平距D 并标定 下来 h 如果无法直接量取平距 可以用钢尺丈量从仪器中心至放样 点的斜距 并测记 天顶距 或立角 计算平距D 与理论 平距D 比较 D D D 用钢尺在经纬仪视线方向上量取 D 标定放样点 非基岩和砼地面此时可以打桩 i 重复8 9步骤 放样出该测站的所有欲放样点位 j 照准控制点 检查后视方向 k 钢尺丈量放样点之间的间距 与理论值进行比较检核 其差 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误差值 l 测量放样负责人逐一将标注数据与记录结果比对 同时检查 点位间的几何尺寸关系及与有关结构边线的相对关系尺寸并 记录 以验证标注数据和所放样点位无误 m 如果一站不能放样出所有欲放样点 此时需在测站上利用极 坐标法测设测站点 第二次设站 开始放样前还须检测已放 出的2 3个点位 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误差 然后 继续放样直至放样出所有需要放样的点位 n 作业结束后 观测员检查记录计算资料并签字 o 绘制测量放样交样单 7 7 方向交会法放样方向交会法放样 a 在两个平面控制点A B上各安置一台经纬仪 盘左后视其它 控制点 并对度盘进行坐标方位角配置 b 计算A B点至拟放样点P的方位角 c 旋转经纬仪A使方位角为 观测员指挥画点人员在两视线交 点附近画点P1P2 d 旋转经纬仪B使方位角为 观测员指挥画点人员在两视线交 点附近画点P3P4 e 用拉紧的细线P1P2与P3P4定出交点M的位置 f 两仪器盘右后视控制点并配置度盘 重复3 5步骤得到交点 N g 当M N点间距离小于放样点限差要求时 以M N连线中点作 为放样点P 并标定下来 h 重复上述过程放出其它放样点 丈量放样点之间的距离与计 算值比较检核 8 8 8 8 正倒镜投点法单方向设站 正倒镜投点法单方向设站 a 为了将仪器架设在已知点A B间的直线上 用目估法将仪器 大致架在A B直线上的O1点 整平仪器 估计OA近似距离 b 正镜瞄准远端A点 纵转望远镜看到近点B附近 估计十字丝 中心点B1与B点的距离BB1 倒镜瞄准A点 纵转望远镜 估计 十字丝中心与B点距离BB2 计算BB1与BB2的平均值为BB中 c 计算OO1 OA BB中 AB值 根据B1偏离B方向 将仪器向AB线 上移动OO1 d 整平仪器 重复2 3步骤 直到盘左 盘右的十字丝中心位 置连线的中点B中与B点重合为止 e 正镜 倒镜瞄准B点 纵转望远镜 左 右十字丝中心的平均 位置应落在A点上 将此时仪器中心点位O投影到地面上 并 作好标记 则O点在AB直线上 f 后视A点便可放设单方向线了 还可在此基础上用轴线交会法 求出O点的纵向 横向 桩号值 以便放样纵向 横向 轴线 9 9 轴线交会法设站轴线交会法设站 方向线法放线方向线法放线 a 先用正倒镜投点法 或方向线法 将仪器架设在已知点A B 间的连线上一点O1 整平仪器 b 用方向观测法测量A C B D控制点的水平方向二个测回 计算出角度 c 分别计算O1点的横向 纵向 坐标 Y01 YC XC XB TAN Y01 YD XD XB TAN 若Y01 与Y01 之差 不超过限差 取中数作为O1点纵 横 坐标 并与O点纵 横 坐标比较 计算出差值OO1 d 观测员指挥作业员用钢尺在AB轴线上从O1点量取OO1距离 定 出O点位置 e 在O点架仪器 后视A点 或B点 检查B点 或A点 后 旋 转90 放出O点所在的纵 横 轴线 1010 方向线平移法放线 方向线平移法放线 为了放样某方向线PY 用自由设站法不可能直接将仪器架设在P 点上 或者P点上不便于直接架站 此时在尽可能接近P点的P1上架 设仪器 用后方交会等自由设站法测量P1点的坐标 如果P1点坐标 已知可省此步骤 然后用方向线平移法放样PY方向线 a 在P 点上安置仪器 后视控制点A 用控制点B检核方位角 b 转动仪器使视线与拟放轴线平行 方位角相同或相差180 指挥作业员在地面标记出平行线上的点 P1 P2 P3 PN c 分别从P1 P2 P3 PN 上用小钢尺向PY方向线一 侧垂直量取距离dx 得到P1 P2 P3 PN 则 P1 P2 P3 PN即为PY方向线上的点 标注单方向点 并 注记桩号 d 检查后视方位角 量取所放方向线与建筑物已有的结构线间 尺寸进行检核 1111 导线法 极坐标法 设站 导线法 极坐标法 设站 a 在控制点A上安置全站仪 测距仪 在控制点B C上安置照 准标志 在待定点P上安置脚架和棱镜 量取仪器高 棱镜高 b 选择B C中一点作为零方向 另一点作为检查方向 用方向 观测法测量至P点水平角两个测回 c 测量仪器至P点天顶距 垂直角 两个测回 d 测量往测的斜距 平距 高差 温度 气压 e A点和P点的脚架不动 交换仪器和棱镜 测量P点仪器至A点 天顶距 垂直角 两个测回 测量返测的斜距 平距 高差 温度 气压 f 用斜距 天顶距 温度 气压 仪器高 棱镜高及仪器的加 乘常数计算平距 高差 用观测平距和高差进行检核 g 用A点坐标和测量的方位角 平距中数 高差中数计算P点坐 标和高程 h 如果要测设的待定点不止一个 则应将几个点组成一条导线 进行往返观测 经过平差计算得到各点坐标和高程 1212 GPSGPS 动态测量建测站点动态测量建测站点 12 1 基准站设置基准站设置 a 将脚架架设到基准站测量点上 有标墩直接将仪器架设在标 墩上 脚架的顶部应在可视范围内粗略水平 b 将三角基座和GPS接收机系统联结在一起 安放在脚架 或标 墩 上 并固定连接螺丝 c 将GPS接收机和供电系统联接 如干电池 电瓶等 e 将GPS接收机和接收天线系统联接 接收机内含天线系统的不 需此步骤 f 对相位中心不在接收机中心的应将GPS接收机的指示标识指向 磁北方向 g 连接电台发射系统和GPS接收机 电台主机和电台天线 电台 主机和电台后备电源 h 联接接收机和记录用测量手簿或便携式电脑 i 将脚架精确整平和对中于基准点 j 量取并记录天线高度 记录基站测量点的名称 GPS接收机编 号 开始测量时间等资料 k 依次打开接收机主机 电台 测量手簿或便携式电脑 l 用测量手簿或便携式电脑设置基准站 12 2 流动站设置流动站设置 a 在流动站上用脚架或对中杆架设接收机 b 联接流动站主机和供电电源 c 联接流动站主机和接受电台 及接收电台天线 含内电台的 可省去本步骤 d 联接流动站主机和测量手簿或便携式电脑 e 用手簿或便携式电脑配置流动站 f 流动站的初始化 g 在已知点上架设流动站 h 整平对中接收机 量取天线高度 i 用手簿或便携式电脑控制流动站做点位校正 j 开始执行动态测量任务 1313 金属结构 机电设备安装测量放样 金属结构 机电设备安装测量放样 金属结构 机电设备安装测量的测站点 包括后视点和检查点 必须是专用的安装控制网点 控制轴线点和高程基点 加密安装控 制网点 控制轴线点和高程基点 必须采用等级平面控制和等级水 准测量方法进行 测站点或控制轴线应在整个安装过程中保持不变 金属结构 机电设备安装测量放样应选用满足精度要求的经纬仪 水准仪 经过检定的钢尺 钢带尺及测针 精密水准尺等 轴线放 样时 最好将仪器架设在轴线一端A点上 瞄准轴线另一端B点 直 接放样AB轴线上的点 如果需要旋转角度进行放线时 必须盘左 盘右两次放点取平均位置定点 13 1 平面位置极坐标法放样平面位置极坐标法放样 a 观测员在测量基准点上架设经纬仪并对中整平 b 仪器盘左照准一较远的测量基准点 记录员计算后视方位 角报给观测员 观测员将仪器度盘读数配至该后视方位角 值 并向记录员回报验证所配度盘读数无误 c 仪器依次照准另外1 2个相对较近的测量基准点 读取方 位角并报给记录员 记录员回报 记录并与计算的方位角 值比较 其差值应能满足放样点的精度要求 d 记录员将待放样点的方位角值报给观测员 观测员将仪器 转至待放样点的方位角方向 并向记录员回报以验证无误 e 如果测站点和放样点在同一平面上 记录员报出测站点至 待放样点的距离 考虑了尺长和温度改正后的距离 用 钢尺在方向线上水平量取该距离 司尺员回报钢尺读数 记录员计算钢尺量取的距离是否正确 f 盘右位置重复 2 5 步骤 取平均方向位置 变动 钢尺一端读数 重复量距一次进行检核 确认无误后将此 点标定 g 如果测站点和放样点不在同一平面上 先估计仪器视线与 放样点所在平面间的高差 计算仪器至测点的近似斜距 从仪器中心标志沿放样点方向量取斜距 确定测针起始位 置P1 测量P1点的天顶距 或垂直角 根据斜距 天顶 距 温度及尺长改正数计算出平距D 与拟放样平距D 比较 D D D h 观测员指挥在方向上前进或后退 D 标定测针位置P 分 别从仪器的左 右标志量取仪器至P点的斜距 盘左 盘右 确定水平方向 盘左 盘右测量天顶距 再次计算平距 直到 D小于规定的限差为止 i 依此类推 放样出该测站的所有欲放样点位 j 用钢尺量 取同一平面上的放样点的间距 加上温度 尺长改正 与 理论值对照进行内部检核 j 用钢板尺或钢尺量取放样点与周围已形成的金属结构的点 线之间的距离进行外部检核 13 2 高程放样高程放样 a 选择满足精度要求的水准仪和水准尺 或钢板尺 b 在适当位置安置水准仪 整平 c 水准仪分别照准二个以上已知高程基准点读数并报给记录 员 记录员记录并回报以 验证记录无误 d 记录员计算仪器的视线高程 计算的视线高程之差应满足 放样点的精度要求 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测站仪器的视线高 程 e 在需要的安装部位测定并标注高程点 f 再次检查基准点测量记录计算数据及标注数据是否正确 1414 开挖开口测量放样 开挖开口测量放样 14 1 测量准备测量准备 a 阅读设计图纸 校算开挖底口控制点数据及边坡坡比和标 注尺寸 记录审图结果并签名 b 编写开挖开口测量放样计算程序 绘制放样草图并由第二者 独立校核验证其正确性 14 2 实施放样实施放样 a 利用周围测量控制点测设测站点 b 观测员在测站点上架设仪器并对中整平 量取仪器高度报 给记录员 记录员记录并 回报以验证记录无误 c 仪器照准另一已知高程点读数并报给记录员 记录员记录 并回报以验证记录无误 d 记录员计算仪器的视线高程 计算的两个视线高程之差应 满足放样点的精度要求 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测站仪器的视 线高程 e 仪器照准一较远的测量控制点 计算后视方位角报给观测 员 观测员将仪器度盘读数配至该后视方位角值并向记录 员回报验证所配度盘读数无误 f 仪器依次照准另两个相对较近的测量控制点 读取方位角 读数报给记录员 记录员回报 记录并与计算的方位角值 比较 其差值应能满足放样点的精度要求 利用坐标测量 功能时 在测量第一个点的三维坐标的同时测量仪器至该 点的方位角 距离和高差 观测员将数据报给记录员 记 录员回报 记录并计算该点的三维坐标并与仪器测得的三 维坐标校核无误后方可进行放样 g 观测员将仪器精确照准目标并报测量数据 方位角 距离 高差 或测得的三维坐标 记录员回报并利用编制的程序 进行计算 如图所示 首先由测得点A1的坐标计算A点至底 口线偏距L A2点为A1点在设计边坡线AO上的投影 底口高 程Ho和边坡坡比1 I为已知值 A2点的设计高程 Ha2 Ho L I A1点至A2点的高差 h Ha1所以偏距差值 L h I 指挥司镜员按此差值移动目标 L为正值向 远离底口线方向移动 L为负值向底口线方向移动 由移 动后点的三维坐标计算 L 再次移动棱镜 重复以上步骤 直到 L满足边坡开挖的精度要求 此时的点A即为此断面 上的开挖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