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复习资料大全_第1页
综合实践复习资料大全_第2页
综合实践复习资料大全_第3页
综合实践复习资料大全_第4页
综合实践复习资料大全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综合实践考试复习资料 综合实践考试复习资料 1 为什么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 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 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 培养创新 精神 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学校要从实际出发 具体安排 确定综合实践活动各部分内容和组 织形式 二 应试教育带来的危害性 1 学生不堪重负 引发诸多社会问题 2 教师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表现出厌倦和无奈 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含义 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是一种与各学科课程领域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领域 是国家规定的一门 有计划 有组织地面向全体学生 以综合实践学习 贴近学生现实生活 注重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及信息 技术为主要内容 以学生自主选择的 探究和直接体验整个过程为主要习得方式 以促进学生情感 行 为 认知的统一协调发展为主要目标 以重过程为主 终端结果为辅的评价方式的课程 补充 补充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指在教师的指导下 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他是基于学生经验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 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 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 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 是一门强调以学生的经验 社 会实际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 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 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 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为目的的课程 二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课程 二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 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基本 方式 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 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 如探究 调查 访问 考 察 操作 服务 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 因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其他任何课程都更强调学生对实 际的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 学生是通过动手操作实践的方式来获得经历和体验的 动手实践 是综合 实践的基本学习方式 三 一种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 三 一种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 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 学生的生活领域和 社会活动领域延伸 密切学生与自然 与社会 与生活的联系 四 综合实践活动是三级管理的课程 四 综合实践活动是三级管理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集中体现了新的课程管理和发展制度 在新一轮课程教育课程改革之中 综合实 践活动课程是由国家统一制定课程标准和指导纲要 地方教育管理部门根据地方差异加以指导 学校根 据相应的课程资源 进行校本开发和实施 国家规定 地方指导 校本开发与实施 这是综合实践 活动课程 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的特征表现 具体讲 国家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宏观目标和原则要 求 地方对落实国家的要求提出具体的指导性意见 学校负责针对学生和学校实际 来开发具体的活动 活动内容 针对具体内容来预设具体的活动目标 方式方法的采用 基本活动流程 实施针对性评价等 是校本开发与实施的过程 在校本实施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 体现学校特色 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 四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 1 综合性 2 开放性 3 实践性 4 探究性 此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有活动性 过程性 地方 性等特点 五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 一个中心 以实践为中心 两大领域 指定领域 研究性学习 和非指定领域 班团队活动 校传统活动 科技节 体育节 艺术节 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 学生个人或群体的活动 三条线索 学生与自然 学生与社会 学生与自我 五个方面 服务社区 走进社会 关爱他人 珍惜环境 善待自己 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 1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是两种不同形态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 生活背景 生活中感受到的问题与需要为中心的 强调学 2 生经验在课程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 课程的实施是建立在学生的活动经验和活动过程基础之上的 强调 学生的亲身经历和参与 而学科课程设计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学生发展 但其逻辑前提是体系化 理论化的间接经验 即知识体 系 它为学生认识世界 认识与发展自我提供了系统的认识基础和方法论基础 面对学生的 经验世界 还是面对学科的 符号世界 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直接分野 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综合性课程 不同于学科综合性的课程 1 作为一种综合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学科综合 它不是对学科知识的综合 也不是跨学 科的学习 而是对学生生活领域和生活经验的综合 因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是综合性的学科课程 2 作为一种综合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突出课程整合的理念 3 防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学科化 倾向 第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不能以书本为中心 不局限于书本和教师空间为中心 第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以获得系统知识为目的 不是以知识专题来设计 而是以问题为中心 第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能以教师讲解为主 要求学生自主实践 第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不 能以书面作业为主 实践作业为主 书面作业为辅 第五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可以相互整合 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活动课程 第一 活动课程是一个教学层面的概念 它是一门 功课 实施中较多注意的是活动课的内容而 缺少课程意识 而综合实践活动是课程层面的一个概念 教师在实施中要涉及课程开发 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等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别强调对学生自身发展的课程价值 强调教师和学生共同对课程开发的主动性和积 极性 要求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来加以设计和实施 而不是作为某一学科或某一学 科的补充而存在 八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 二者之间的联系 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国家课程 是学校必须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 它不是一门校本课程 但 需要利用校本开发的理念与技术 2 校本开发的课程范围指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 课程计划 中规定的 学校开发的课程 以及 国家课程中的 综合实践活动 部分 既包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兴趣活动课程 又包括乡土化的学科 课程和校园环境 校园文化建设 3 二者课时可以结合使用 4 从实施理念上说 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都在充分挖掘当地自然 社会和经济资源同时 倡 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形成基于现有课程资源的办学模式 二者之间的区别 1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 校本课程则是学校自主开发设计的课程 可以选修也可 以必修 2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达到国家规定基本教育目标的课程 特别强调学生基本学习能力的培养 校 本课程更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 但也考虑学校办学理念和学校特色 3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根据国情来设计的 校本课程是学校层面根据学校办学理念与学校实际开发 与设计的 4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决定的课程 目的是满足学生和社区的发展需要 强调多样性与差异性 学生有选修的权利 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课程 是必修课 由学生选择学习目标 内容 方式及 指导老师 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 九 综合实践活动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综合实践活动属于活动课程范畴 是活动课程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深化与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自己独特的育人价值与功能 它既独立存在 有别于学科课程 又与学科课程 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 共同构成了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 十 国外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活动方式 1 课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课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最重要的学习活动方式 3 2 实际应用的设计性学习活动 十一 社区服务活动主要有 为社区特殊人群的生活服务 家政服务 如导盲服务活动 其他残疾人 的家政服务活动等 为社区特殊人群的生活服务活动一般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展开 按照学年确定服务对 象 定期进行 学校或社区管理服务 中学生参与学校或社区的管理活动 成为学校管理者或社区管 理者 直接参与学校管理或社区管理 社区管理涉及的部门比较复杂 各学区的社区管理服务涉及的机 构包括社区图书馆 社区健身场所 公园 养老院 绿化部等 3 公益活动 主要是有计划地组织学生 集体参加社区或地方的各种公益活动 主要包括 公益劳动 各种大型活动的义务工作 十二 我国综合实践课活动课程存在诸多问题 1 目前即使在国家级实验区也不是所有实验学校都认真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其他地区开设 的情况更是可想而知 2 地方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 促使各校认真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在这种可开可不开的情况下 有些学校当然就不主动开课了 3 领导 教师对这门课程的认识不够 由于新课程培训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重视不够 舆论宣传 也不到位 因此学校领导 教师对这门课程没有提高认识 有的领导 教师没听过有这门课程 有的领 导 教师认为就是劳动技术与信息技术课 对这门课程的深刻内涵及深远意义认识不到位 4 当前的评价体制制约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 由于升学考试指挥棒的作用 现在各校领导 教师 学生及学生家长都非常关注考试学科 而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样的非考试科目各校是能不上 就不上 挤出时间抓中考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要想在这样的夹缝中求生存也是难上加难 5 教师及经费问题 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这样一门新型的必修课程 它对教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而 我国师范教育还没有设这样的专业 因此哪些教师能担任这门课程的教师是非常值得大家深思的 其次 是现阶段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也制约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 6 安全保障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实践 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 学习科学研究方法 发展 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这就需要学生走出去与社 会接触 而当前社会的一些不安全因素 独生子女等一系列问题又使学校 老师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忧 心忡忡 十三 综合实践活动要常态而有效的实施的基本途径是什么 1 基本途径 校本化实施 校本化实施的内涵 校本 强调以学校为本 校本化 表明一种状态 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 化实施 我们可以从状态与内容两个维度来理解 第一 从状态来说 我们又可以从两方面理解 一是 静态 表明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性质的理解以及在学校的实施现状及效果 二是动态 综合实践活动课 程在学校一定时期内逐步开设并成为常态课的一系列策略 第二 从内容来说 我们也可以从两方面理解 一是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总体规划与 安排 二是教师与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的一门必修课程 但它需要学校根据实际来进行自主开发 即学校 在 遵循国家课程改革纲要基本精神的前提下 根据自身性质 特点和条件 包括活动课程的校本化处理 学校本位的课程整合 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和个性化加工 及差异性的学生体验和评价等多样性的行动 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实施涉及到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校本化构建 主题内容的校本化 选择 实施过程 管理与评价等一系列策略研究 基于上述理解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实施是指学校遵循国家新课改理念 贯彻新课改革实施 要求 结合学校自身性质 特点 条件以及农村地域与本土特色 发掘地方人文 地理等资源 以学校 为本位 以学校为基础 以学校为主阵地 以全校师生为研究主体 将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中面向 所有学生的规划和设计要求转变为适合本校或本地区学生发展需求的创造性研究过程 具体来说 学校要依据学校 地区和学生实际 充分发掘学校潜力 有效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 的课程资源开发多样性的 可供学生选择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注重创新 全员合作来实施综合实践活 动课程 2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实施的要求 一 学校要制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实施方案 二 学 校要有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具体计划与安排 三 教师要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以及课程实施理念 4 1 教师要树立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意识 2 教师要有校本实施的理念以及指导课程实施的能力 3 要恰当处理统筹规划与活动中生成性目标与生成性主题的关系 4 注重校内外课程整合 综合开发各种 课程资源 5 以融合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 课时使用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十四 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基本环节 一 确定活动主题二 制订活动方案三 组织具 体实施四 活动的总结与交流 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组织方式 一 校际合作校际合作强调校与校之间在资源 场地 活动主 题开发 师资 成果展示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共同开发与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二 班级合作三 小组合作 四 个人活动 十五 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取向 1 行为目标取向 2 体验性目标取向 3 生成性目标取向 二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目标依据 以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总目标为导向 以综合实践活动课 程的具体目标为指南 与学校办学目标与育人目标相结合 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具体目标 课程实施目标体现在各科课程标准的具体课程目标中 形成从抽象 宏观到具体 直接的目标网络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课程具体目标中增加了过程与方法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维度 形成 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体系 十六 一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种具体活动的核心问题 不是现成的结论 而 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 二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来源 1 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选择主题 2 从学校学科类教学内容的 延伸与拓展中选择主题 从学科类内容教学中生成主题 是目前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来源的主要形式 3 从学校德育类活动中选择主题 4 从地方乡土文化类活动中选择主题 5 从科技类活动中选择主题 6 从环保类活动中选择主题 7 从学校传统节假日类活动中选择 三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类型 1 学生参与活动方式类主题 主题探究类研究性学习 实际 应用类设计性学习 社会服务类参与性学习 社会考察类实践性学习活动 四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确定方式 学校或教师提供活动主题 师生共同生成活动主题 学生 自主选择活动主题 五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确立的基本环节 创设情境 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生成主题 归 类主题 细化主题 六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确立应注意的问题 主题要体现学生主体 主题自主与开放相结合 主 题表述语要具体 准确 主题要体现地方与学校特色 主题要突出整合性与综合性 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